男儿有梦 筑梦踏实:沈永革(1)(图)

男儿有梦 筑梦踏实:沈永革(1)(图)

1994年10月份,我在观看“黑豹”演出的时候,很荣幸地认识了轮回乐队和陈琳,后来,他们成了我的签约乐队和艺人。

“轮回”的成员都是专业院校毕业的,有一定的音乐造诣,他们的原创风格是走“摇滚和古典相结合”的路线。“轮回”的主唱吴彤原来是学民乐的,所以,他在音乐中加入了民族乐器演奏的部分,这种尝试很新鲜,所以,我们签约后的第一张唱片就叫《心乐集》。

遇到陈琳是我的福气。我知道,像陈琳这么好的艺人,通过努力,我一定能够让她获得成功。

我刚认识陈琳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她把自己的专辑送给我听,她声音的感染力和对音乐的理解,都让我觉得很乐队化、也很摇滚。然后我们开始慢慢地接触、聊天,互相有了一些了解。

陈琳创作了很多歌词,当中有几首,我觉得是非常能够打动人的,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专辑《女人》。

1996年,在磨合了差不多一年以后,我和陈琳正式签约,《女人》专辑出炉。

我觉得,《女人》专辑无论是编曲,还是形象设计,都为唱片界树立了一个很重要的榜样。

当时的唱片界,大家都在经营“关系”,跟导演的关系、跟演出商的关系……这样那样的关系,却没有人认真地经营“内容”。

国际化的操作模式中,唱片公司是有广告投入的。媒体把广告时间和报价列出来,唱片公司做歌曲推广的时候,需要多大的宣传力度,就投多少钱来做广告。这样做事,大家都很方便,没有必要去搞人际关系。“关系”时代,钱没有投在广告上,就投在了个人身上。“关系”也是一种投资,但最重要的还是内容。

我觉得,无论在何种环境下,宣传只是一种模式,信息只是通过媒介传送给大众。至于唱片能不能受欢迎,不是“关系”能决定的事,而是由大众来决定的。

1998年,人们才开始真正重视制作唱片的“技术”和“质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离开JVC公司,自己成立了竹书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基础建设——建录音棚。我从日本带过来一个小型的制作班底,同时开始在国内培养自己的团队。由于事先对国内唱片制作和发行市场做了调查,所以,我工作的每一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久,整合日本技术及在北京做流行音乐的经验,公司推出了陈琳的专辑《走开》。

“竹书”首先培养的是意识——做唱片的意识。

每张唱片都有一个主题,艺人的自主性就在于他对这个主题的想法:一种表达形式、一种感悟……比如对生活、对爱情的理解。只要艺人提出想法,而这个想法能打动我,这个主题能打动我,我相信他也能打动很多人。

我的经验告诉我,如果艺人的想法没有打动我,这个想法就不成立,不能成为一个商品。强加给艺人的想法,他是表现不出来的,如果能表现出来,也一定是另外的一种东西。所以,如果艺人没有想法,那就没有唱片。

有一次,陈琳去东京做造型。我们在咖啡厅里休息的时候,她告诉我,她想写一首歌,歌名叫《变脸》。“变脸”是一个传统的故事:在她的家乡四川,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有一种精神寄托,这种需要,就演变成了戏剧中的“变脸”。听了陈琳的想法,我一下子就被感染了。因为当时的中国,整个社会的结构在改变,人们的生活结构变了、爱情结构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了……我觉得“变脸”讲的就是这种改变,它一定能够打动很多人,就这样,专辑的主题有了,就是“变脸”。然后我们就去设计,对专辑进行了很多形式上的包装,专辑的主打歌是《走开》。

唱片最重要的是它的内容能不能感动人,这就像一部电影或电视剧,能不能感动人,首先要看有没有一个好的脚本。如果脚本可以感动人,那么,剩下的就是技术上的问题了:找好的导演、好的演员,然后投资进行拍摄。最难的是赋予艺术“精神”,一旦有了“精神”,周边的技术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明星课:中国演艺经纪人揭密造星幕后(选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明星课:中国演艺经纪人揭密造星幕后(选载)
上一章下一章

男儿有梦 筑梦踏实:沈永革(1)(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