袒而杖之(2)
在《国闻备乘》当中,慈禧曾就买官一事责问珍妃:“他事犹可宥,汝宁不知祖宗家法而黩货若此。
谁实教之?”珍妃反唇相讥道:“祖宗家法亦自有坏之在先者,妾何敢尔?此太后之教也。”一语戳中了慈禧的软肋,让慈禧气结于胸。
同治死后,本应从下一代的溥字辈中挑选新君,但那样的话,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再没有资格垂帘听政了……慈禧本来就理不直,珍妃的顶撞让她当场难堪。
试想这紫禁城内,有谁能违背她的意志?于是下令对珍妃“袒而杖之,降贵人”。
什么叫“袒而杖之”,说白了,就是脱了裤子赤身露体地挨板子,不仅**遭受酷刑,而且人格也要遭到极大凌辱。
别说是在皇宫内院里,就是寻常百姓家有几个婆婆能跋扈到当众剥了裤子打媳妇的地步?至此慈禧仍不肯善罢甘休,还立刻夺了珍妃和姐姐瑾妃的封号,均降为贵人,同时马上要求光绪发布了正式的上谕,宣称此举是为了“以示薄惩,而肃内政”。
不久,慈禧设禁牌两块。
一块专为珍妃、瑾妃而设,谕曰:“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一,奉皇太后懿旨:瑾贵人、珍贵人着加恩准其上殿当差随侍,谨言慎行,改过自新。
平素装饰衣着,俱按宫中规矩穿戴,并一切使用物件不准违例。
皇帝前遇年节照例准其呈进食物,其余新巧稀奇物件及穿戴等项,不准私自呈进。如有违例,重责不贷。特谕。”为了帮助隆裕树立威信,慈禧还特意为隆裕做了一块禁牌:“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一,奉皇太后懿旨:皇后有统辖六宫之责,俟后嫔妃等如有不遵家法,在皇帝前干预国政,颠倒是非,着皇后严加访查,据实陈奏,从重惩办,决不宽贷。钦此。”显然希望借此事帮助隆裕树立六宫中的绝对权威,借隆裕更好地管束珍妃。
此事涉及的人数众多,光前后打死的太监就有六十余人,一时间宫内气氛萧瑟。
珍妃当天回宫后,“哀毁异常”,她心灵所受的伤害、摧残远远超过了**,对她来说就差一个死字了。
当时慈禧不想因此与光绪的关系弄得太僵,转而又送给珍妃八盒食品以示自己的宽大。
对珍妃来说,别说是八盒食品就是八十盒、八百盒也不可能抚慰一颗受尽凌辱、摧残的心……喜怒无常的慈禧到了第二天,突然下令到同豫轩去看看。
路上看到一个太监没有穿符合礼制的袍子便勃然大怒,命令随从杖责。
但当时宫杖没有带在身边。
慈禧余怒未消,居然命令下属用所乘轿的轿杆将这个可怜的太监打得死去活来。
等到她到了同豫轩,才知道已经在那里候驾的皇后隆裕、珍妃、瑾妃都因听说慈禧今天又大发淫威而惊吓得昏厥过去,且“僵而不苏”。
慈禧派人去瀛台告诉光绪,想看看光绪的反映。
光绪早就听说头一天的事了。
对慈禧派来的人说:“死就死了。”并赌气地说即使都死了,以后也永远不再立后。
光绪的表态很耐人回味,本来是后、妃被吓昏,他却特意提到皇后,所谓不再立后的隐台词就是:即使皇后被吓死,对他也无所谓……虽然一年以后,恢复了珍妃的封号,但是她非常清楚,举步维艰的宫廷生活的开始。
宫廷中的政治斗争不允许弱者犯错,每一次大意都是致命的。
珍妃从小的生活环境没有教会她怎样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生活,没有教会她向强权低头、仰人鼻息的为人,也没有教会她察言观色、进退自如的做人。
她的导师文廷式从小为她灌输的维新思想,而且她已经把这些都刻印在每根神经上,不像她的姐姐仅仅是听听而已。
珍妃的性格及思想倾向,既使她能同光绪情投意合,又造成了她的人生悲剧。
古老、枯朽、闭塞的紫禁城,容不下一个鲜活的、有生气的、有维新意识生命的存在。
珍妃与慈禧更大的冲突——面对中国政局凄风苦雨的不同选择,不可避免地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