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把奖励发给谁?

上帝把奖励发给谁?

——读周绪庚先生《准备赢得一切》

目前的图书市场上,有关职场志、企业管理的书藉可谓汗牛充栋,每一个有志于了解现代企业发展,学习一些职场实际经验提升自己的人,都渴望从书藉里获得“真经”。然而几乎所有的人逛书店时都有相似的经历——难免要在名目繁多、眼花缭乱的书堆面前举棋不定。从类似《基业常青》、《从优秀到卓越》这样的重头“经典”,到《谁动了我的奶酪》、《穷爸爸、富爸爸》、再到各类发奋励志、鼓吹成功的小册子,图书市场良莠不齐、菁芜杂陈。想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又怎一个“难”字了得?而在这方面,周续庚先生所著的《准备赢得一切》,是一本深入浅出、活泼生动、对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都颇有教益和启发性的好书。

“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将来主人/必定是我们……”这是一首鼓舞青少年理想主义的歌曲,于上个世纪5、60年代广为传唱。如今我们来读《准备赢得一切》,便知道这世界已经沧海桑田了。然而,“准备”二字并没有因为这世界的变迁而失却了它的重要性!诚如这本书的序言所说:“本书第一次将‘准备’这个概念上升到管理理念的高度。以此为视角,着重探讨‘准备与效率’的问题,即员工和管理者如何通过准备成为一个高效的执行者”。如果成功是上帝对某类人的奖励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分析出太多成功的条件,诸如勤勉、敬业,诸如机遇、偶然性等等,但是在这本书的框架里,没有什么因素能比“准备”更为根本更为核心的了。谁配得到上帝的奖励?毫无疑问,只有那些准备好了的人。

著名的《致加西亚的信》早已是职场上尽人皆知的必读宝典,“罗文精神”这是现代企业的绝对精神——“美国总统麦金利将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哪里?’”大多数的阐释者和读者都领会了其中关于“执行”的涵义:不问任何愚蠢的、带有先决条件的问题,不打折扣、不推三阻四,而是坚定地去推进执行。可是在《准备赢得一切》中细读这个故事,读者就会发现,本书作者对“罗文精神”的讲述与强调同阿尔伯特·哈伯德并不完全相同。在《准备赢得一切》这本书里,“准备”并不是对局部条件的强调,也不是对某种盲目盲从的绝对精神的倡导。套用一句大家经常说的话:它不是在技术层面上做文章,而是对一种精神的提炼。这种精神当然需要很多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做保证,但是从“准备”到推进实施,获得成功的奖励最终必然要诉诸人的素质与信念。而这也正是包括职场员工在内的所有人成功的先决条件。

当然,“准备”并不必然导致成功。在逻辑上说,“准备”只是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我相信,一定有太多做好了准备的人没有获得他们向往的成功,他们以自己默默无闻、艰苦卓绝的努力给那些极少数成功的人做了坚实的分母;同样的道理也让我坚信,那些极少数成功的分子,没有一个不是做好了毕生的准备去等待和迎接机会的垂青。假如进入一座殿堂的必要条件是穿好西服打上领带,而这座殿堂什么时候开门却没有人能够预知。那么你所能做的是什么呢?你只能按照要求穿戴整齐守候在门口。可以想象,有太多的人因为穿戴不够整齐不被充许入内,更经常的情形是,在你守候了大半辈子觉得辛苦觉得拘束觉得沉闷时,难免会脱下西装解开领带放松那么一会儿,可就在这时,大门突然开启让你一下子措手不及举止失当,你就因此痛失良机。这里的教训是:对于一个追求成功渴望成功并且有可能成功的人来说,永远没有完全准备好了不再需准备的时候!你要切记,人的一生都在“准备”之中。

与《基业常青》、《从优秀到卓越》这样的企业管理经典相比,《准备赢得一切》只是一本“小书”,然而,它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却是前者不能覆盖与替代的。在我有限的企业管理书籍阅读经验里,《基业常青》堪称是最好的几本书之一,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基业常青》是写给老板们看的书。它从里到外都高悬着高级管理者的视角和立场。而《准备赢得一切》可以看作是写给普通员工的书,它朴素而亲切,生动而透彻,在你通向职场成功的道上帝并不是一个随时济困扶穷的老好人,他有一幅严厉得近乎残酷的心肠,他的奖励只发给那些用一生做准备的从不懈怠的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人生效率读本:准备赢得一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人生效率读本:准备赢得一切
上一章下一章

上帝把奖励发给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