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岛屿》贰零零伍年版自序
2005年,我要把这本出版在2002年的书,重新做一次整理。
它是一本小书,文章基本上都很短小,但依旧是很多读者喜欢的一本书。他们曾经写信告诉我,把它放在包里,在火车上看,在枕头边看,在候机厅里看……随时随地,仿佛是来自内心的一次探访,来自熟悉相知的朋友。很感谢他们写信来告诉我这些。
因为可预想的原因,基本上很难有时间回信。很多来信都没有得到回复。但这个过程又如此明确:我写了书。他们给我写了信。我们都曾经有一个机会告诉对方自己的内心,都曾真诚地阅读互相写的字。这是美好的事。所以,依旧还是把电邮打在每本书的封面上。只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谅解。
有时候依旧会想起来。很想某天能够重回河内,独自在它充满声响,气味和色彩的街市小旅馆中居住几个月。在炎热喧哗的夜色中睡去,在鲜花和木瓜的芳香中醒来。还有那沿着海岸线的静谧的路途……诸多感触,不用言语,渐行渐远之间,满目芳华,就收集成为内心的宝藏。我看到照片中的自己,在河内。扎着两条粗粗黑黑的麻花辫子,穿着当地无袖中式上衣。被阳光晒得黝黑,清瘦。一时想不起来,那是2002年的我。
对我自己来说,这本书还有不同一般的意义。它是写给父亲的。得到和失去一个身份,看起来都是很轻易的事情。但其间感情的变故和承担,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过程。想来,人也是这样在一个一个身份的转换中,渡完自己的生命。感情,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很多时候,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心中也并非不无惘然。因记录对人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处境没有任何作用。生命转换层叠,不断延续和更新的企图,希望似乎可以由此而生。但这种希望跟一群蚂蚁奋力把一小块面包屑搬回洞中并无区别。在它们看来,那是重要的事。在我们看来,那是微小的事。那又是谁在看我们的事。无可否认的是,本质如此,但在某些时刻里,很多事情仍曾经让我们如此为难。
写作,使人被迫去接近一种置疑与信任的临界边缘。走过繁花纷飞的花树底下,一切爱慕留恋徒劳无功。晚春的花瓣在风中枯谢了。肩膀上余留下清香。如果有轮回,起始点依旧应该是这徒劳无功的爱慕留恋。仿佛是起源和由头。为它惊动欢喜,为它惆怅落泪。生命如此绽放出不同的层面。
爱。仿佛站在水边,看着盛大绚烂,伸出手,触到的原来只是幻影。但它兀自继续,自生自灭,不息不扰。凝望着水面的执意和伤感,无法得以解释说明。
所以这本关于行走与爱的书,不是一本单纯记录。记录如此令我们惘然。而在内心延伸的漫漫长路,带着我们对时间和记忆的确认,才可以渐行渐远,没有悔改。
现在有机会重新整理这本书。它是一本对我来说具备小小标记的书。在我的读者心里也许也是如此。在非常多的感想和来信中,选取了一首写给《蔷薇岛屿》的诗歌,做成新版的明信片,以此来纪念属于我们彼此之间的我读你写,和你写我读。
感谢那位不知道真实名字和身份的读者。感谢我所有的读者们。感谢你们给予我持续这么多年的相知相会。
感谢作家出版社和新版的编辑们。感谢2002年版本的美编吴宁,祝愿他在南京健康恢复和平安。
安妮宝贝
2005年3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