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小人书(图)

95、小人书(图)

我们把“小人书”

,叫“小画书”

,现在的孩子估计很少看到了,但在一九七几年的中国,那是小孩子们的最爱。

据说现在有收藏小人书的,那时候小人书的出版和发行我估计肯定不是市场环境运作出来的,而是全凭作者的热情创作出来。

小人书的画面大多都很丰富和精彩,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绘制的,一种是电影。

这种电影的小人书很神奇,其实就是一个个的电影剧照,下面有文字说明。

不过估计因为印刷条件和成本的限制,这种书除了封面是彩色的以外,内容都是黑白的。

这类书很多都是系列的,比如《三国演义》、《水浒》等等根据名著改编的小人书,占据了我们的整个童年时光。

一本小人书的售价从几分钱到几角钱,但那时候这钱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个很大的开支,于是小人书的阅读主要靠传阅,从这家借到那家,再从那家再转回这家。

如果我得到了一本新的小人书,再着急我也不会立刻就把它读完,而是找到一个最安静的时刻,搬一个小凳子,把书放在大凳子上,然后开始阅读,很快我就沉浸在小人书里的故事情节中去了。

看完以后,再找时间看第二遍。

那感觉,非常美好。

小人书非常的好,好到我们都有收藏小人书的念头,遇到好的书就不想还给别人,比如我就曾经将一本《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小人书藏了好几年。

其实那是蔡大头的书,但我太喜欢了就不想还给他,后来被发现了才无奈地还给人家。

很丢人。

小时侯我买小人书的经历实在是太少,原因是家里穷,买不起,记得最深的一次我拣到了一只老大个的蜈蚣,还和伙伴们用一个夏天的时间攒了很多橘子皮,然后卖给了县城里的药房,还记得药房的那个收药的老人看着我的那个大蜈蚣说,我可以给你一个好价钱。

大概是一块多钱,那笔巨款,我用来买了一本大型的文学期刊,如果不是《收获》就是《当代》,那本厚厚的书里前面的都看的有些明白,但最后一篇是个剧,名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读外国的翻译作品比较烦,比较难懂,不过正是因为难懂我就读了好多遍,记下了里面的很多情节。

我家隔壁俞姓姐妹家里有很多《三国演义》的小人书,也许是她们家的条件好把,居然有那么多的小人书,比蔡大头家的还要多。

我总是腆着脸去借,人家不高兴也硬借,现在有个词叫“蹭”

,描绘的比较准确。

一九七几年的中国少年儿童都会想起那些蹭着看那些小人书的日子,然后一天天地长大,迎来了如今这个文化资讯彻底开放的新时代。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红色中国70年代生人的童年:赤色童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红色中国70年代生人的童年:赤色童年
上一章下一章

95、小人书(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