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国(大结局)

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国(大结局)

带来洞主说的自然是乌戈国国王兀突骨,相传此人身高八尺,能手撕野兽,生吃活蛇,武艺高强。

听到带来洞主如此一说,再见其那微微泛苦的神色,孟获也自然而然想到此人,只不过平时与其打交道并不多,比不过一想到这也是唯一本办法,旋即便只得遣带来洞主前往求援。

带来洞主本就不善外交,连连挫败,自身底气也落了不少,要想劝动兀突骨发兵,唯有拿出巨大的利益,而这利益便是半个益州郡,当然这是要战后去应允的,还未战便已自认为必胜,要说这兀突骨不但没把蜀军放在眼里,更是对自己极为自信。

而他的自信皆是来自他那号称无敌的五千亲兵,何为无敌,刀枪不入在古时便可称为无敌,兀突骨的人马之所以刀枪不入,完全依仗身上的甲胄,那是由乌戈国特有的藤木编制而成。

藤木韧性高,编制成衣,两层相叠,六阶玄者全力一刀都无法彻底毁掉,更何况大军的实力普遍最高不过五阶,大规模的兵士厮杀,身穿藤木所制藤甲的兵士自然而然就宛若刀枪不入的神兵一般。

面对这等悍兵,若是不小心,蜀军必然吃大亏,不过好在刘禅提前便知晓这一点,在没有其他好办法的前提下,依照历史的脚步,遣王平为饵,引五千军,大作声势,疑似蜀军主力,且战且败,将兀突骨及其五千藤甲兵引至蛇谷,隧用火攻。

藤甲本就怕火,一但遭遇火攻,灭都灭不了,一场大火之下,五千藤甲兵彻底灰飞烟灭。得知藤甲兵灭亡,南中自此再无蜀军之敌,无奈之下孟获终降蜀,时值建兴二年冬(公元224年)。

孟获虽降,但却并非真正安稳,小骚扰还是不断,为了继续安稳南中,刘禅政策有二,一则令王平招纳南中男丁入伍,南中民风彪悍,若为军,战力自然强劲,且蜀境人口有限,刘禅自然不能放过这批战斗力极强的兵源。其二将阿会喃释放,并告知董荼那之死的前因后果。

一但阿会喃得知此事,董荼那之死便如一根刺夹在他与孟获之间,两人根本不可能再如先前那般,南中不一定要彻底太平,只需要让他们无力骚扰蜀境便可。

这年冬,自南中凯旋的蜀军终在年关之前回到成都,解决完南中事宜,回到成都刘禅便要筹划最重要的一仗,也是改变命运的一仗,那就是北伐,西川虽易守难攻,却也成了限制蜀军发展的最大障碍。

应对北伐,单纯的小改是没有用的,很难影响结局,唯有大变动方有机会改变,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失确实因为街亭之失造成,但街亭之失却又不能全怪马谡,虽有马谡指挥不当之责,却也有形势之因,张郃当时领有五万大军,单单骑兵便是两万,而马谡只有兵马两万,敌强我弱,败了也不为怪。

在成都期间,刘禅每每早会结束都会与诸葛亮模拟商讨北伐之事,诸葛亮对于北伐之事亦是热衷,一来二去单单北伐一事,两人便持续商讨了两年。

期间曹丕以东吴阳奉阴违,言而无信为由,两次发兵伐吴,皆败,曹丕更是怒火攻心,于226年病逝。

曹丕新亡,曹睿继位,史称魏明帝,同年刘禅于成都得聚贤堂拢揽奇人异士,成功改进造纸术及活字印刷术,以纸笔为武器,对曹魏展开了一场文化冲击。

大批书籍自成都而成,有了书,蜀国便掌握了天下士族之势,有了书,天下文臣必然归心。

次年春,即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刘禅铸天子剑,与成都郊外搭台,陈列曹魏七大罪,昭告天下,起兵讨贼。

书信至东吴,望其发兵共同讨贼,东吴允,随令诸葛瑾领兵五万,攻合肥。

蜀境之中,刘禅更是大肆集结蜀境兵马,江州、梓潼、成都兵马共计六万,南中及王平所部一万五千,汉中兵马一万,攻击兵马八万五千人,由刘禅亲领,以赵云疑兵之计,巧出祁山。

建兴六年春,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计,魏延建议由其率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进军至长安。孔明相阻,刘禅却有心一试,相持许久,终劝服孔明,随令魏延领一万人直奔长安。

镇守长安的魏国安西将军夏侯楙怯而无谋,却不是魏延对手,不出半日便兵败,只得乘船东撤,曹真回防不得,长安得定。

长安既定,陇右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无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甚至弃守城向东逃窜,魏国天水守将姜维、梁绪、尹赏、上官雝等投降诸葛亮,雍州刺史郭淮则退往上邽固守待援。顷刻间陇右五郡(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和安定)有三郡投降了诸葛亮,仅有广魏郡和陇西郡拒不投降,却也不敌蜀军连攻,三日城破,陇西尽归蜀境,魏庭闻之大震。

得长安,刘禅有意趁胜追击,起八万军下潼关,直逼洛阳,并令使臣联络孟达,令其自上庸起兵,经完成而攻洛阳,并再三强调火速行事。

第三日,孟达起兵,却于宛城遭遇司马懿,两军交战,孟达兵败,西逃,司马懿遂取上庸,孟达仓惶逃至汉中。

西部,刘禅兵临长安城,曹睿旋即亲征以激士气,两方交战,魏军气势颓弱,败势渐显。此时巧如司马懿至,从后截杀刘禅大军退路,无奈之下,刘禅不得不退兵,否则一旦魏军形成合围之势,届时必定兵败,一切之功毁于一旦。

幸亏司马懿兵马不多,突围而出,刘禅有些黯然,虽下令返回长安,令马超、赵云镇守潼关,实行休兵、养民、屯田三策。

一时间蜀魏形成东西对峙,一拖便是十二年,十二年的安稳,得益于民生政策的鼓励,蜀国人口增至二百六十万,开垦良田无数,更是在长安增建大仓十座,以作东征之举。

相比蜀国,魏庭因为长时间的安危,曹氏集团与司马氏矛盾日益激烈,恰随魏明帝曹睿驾崩,曹真之子曹爽继任大将军一职,打压司马氏,无奈之下司马氏趁曹真出城祭天之时,发动高平陵之变,自此司马氏掌权。

为逃脱司马氏暗害,大量魏臣西逃至蜀,得知魏境情况,刘禅自知机会已来,再度召集大军准备东征,集结大军足足二十五万,其中更是有西凉汗血马装备的五万铁骑,一时间震撼无比。

魏军因内部不稳,士气低落,仅一日便连丢数关,蜀国连绵大军终至洛阳。

司马懿自知双方差距太大,必败无疑,随即西逃,意欲集结兖州、徐州、青州兵马再与刘禅决战,半日,洛阳破。

十日后,刘禅迁都洛阳,改年号为乾元,称大德仁武乾元皇帝,以姜维为中路军元帅,马超为东路军,魏延为南路军,仙,强攻虎牢关。

十日,虎牢关破,自此中原门户大开,刘禅一年时间增添骑兵至十万,三路大军经虎牢袭中原,半月间马超冬至下邳,魏延南至新野、汝南,姜维则取许昌、陈留、濮阳。司马懿北逃,依黄河之险,抵挡蜀军,并联系东吴欲南北夹击蜀军。

消息经天网所得,刘禅选择主动出击,遂令魏延南下夺取襄阳,李严之子李丰起永安江州兵马十万进取江陵,并令天网秘密约见东吴大臣,许以重金!

时值孙权老而昏,东吴士族势大,一战之间东吴兵败如山倒,荆州再度归蜀。

于庐江,蜀军大肆建造船只,乾元三年(公元243年)渡江东进,与东吴水师决战长江之上,此战双方损失惨重,东吴有生力量耗尽,蜀军拼力攻下建业,城破之时,孙权自尽。

江东余部大部分归降,少部拼死抵抗者,随后被王平一一扫平。

江东安定,刘禅遣王平南下,取交州,交州太守乞降。

又三年,刘禅令姜维高铸黄河堤坝,随后截流,以庞大的民工完成该项举措,是黄河之水北灌司马氏,冲垮其阵型,随后大军渡河北进,一举拿下邺城。

姜维领十万军北进,耗时四年,平定辽东,天下自此归一,汉室重兴。

随后十五年间,大汉频频向邻国用兵,周围各国俯首称臣,版图得以扩张,一时间与西方罗马形成东西对峙,随后大汉开始大力发展民生,再度休兵。

乾元三十年年(公元270年),大汉国力得以明显恢复,刘禅决定对罗马用兵,遂领三十万大军西征罗马失利,于次年(公元271年)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其子刘明继位,史称汉昭帝,延续先皇民策,大力发展国力,挑拨罗马内部以及与其他各国的关系,终在公元289年覆灭罗马,一统大陆!(完)

喜欢我不做后主请大家收藏:()我不做后主热门吧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不做后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不做后主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国(大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