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桓帝和宦官、士族、外戚

正文 第二章 桓帝和宦官、士族、外戚

上回说到桓帝刘志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有了独立和成熟意识,所以联合几位臣僚出掉了眼中钉肉中刺梁大将军,梁氏集团的倒台,老百姓不用提有多高兴了。接着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是将梁冀家价值三十多亿(笔钱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租税的半数)的财产收归国库,梁家那些水榭楼台歌舞升平的红楼豪宅,部分归为自己享用,占用的那些土地、围猎花苑之类的地分给老百姓耕种;第二件事是将与他联合除掉梁冀的五个宦官臣僚均封为侯,史称“五侯”。

桓帝这个人,其实感恩心是比较强烈的,从他登上皇位,他未成年的时候,便感谢帮他登位的梁冀,所以大肆封赏梁冀及其家人,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桓帝登基的事。只要说明桓帝如何登基,就明白他为什么要感谢梁冀,就有了我说的桓帝是一个感恩心比较强烈的例证了。

光武刘秀“中兴”从王莽手中夺权,才有了东汉,以此汉朝分为两段,前段是刘邦建立的汉朝,史称西汉,刘秀建立的汉朝延续政权,史称东汉。东汉王朝传至汉和帝后,即位的大多都是小孩子,其中最小的是刚生下来三个多月的男婴;皇帝年幼无知,按照规制应由太后临朝,而太后又是妇道人家,很少有武媚娘之出类拔萃的政才,故将很多朝中大事交给她最放心的娘家人去办,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外戚干政、专权的政治格局,此时皇帝又很小不懂事,还没等到她懂事,便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让皇帝死掉,重新换一个更小的更不懂事的,这样才能控制局面,让自己的利益无限永久下去,因此皇帝很小便“死”从而导致没有子嗣的事情常有发生。终于轮到桓帝的上一任“质帝”了。某天,外戚掌门人梁冀就在皇族中找了一个八岁的孩子接替了皇位,他叫刘缵,这位小兄弟年纪虽小,却聪明伶俐,小小年纪便看不惯梁冀的蛮横,又一次他当着朝堂文武百官对梁冀说:“真是个跋扈将军!”冀听了,气得要命,当面不好发作,背后一想,这孩子这么小小年纪就那么厉害,长大了还了得,就暗暗把毒药放在煎饼里,送给质帝吃。汉质帝哪儿知道饼里有毒,于是乎小小年纪便一命呜呼!

质帝升天了,在他的小灵柩前,有一个人伏地痛苦,伤心万状,此人便是李固。梁冀发现是李固,心里就犯嘀咕了,因为这位仁兄可不好惹,为什么说不好惹的,听听这位仁兄的简介您就不难理解,此人年轻时便博览古今、学识渊博,前做过从事中郎,后任荆州刺史、太山太守,成功平息两地的叛乱,之后对朝廷屡有谏言,后历任将作大匠、大司农、太尉;顺帝驾崩后,李先生有了皇后的旨意,便参与处理朝政大事。

看着李固痛苦的泪水离去的背影,梁冀若有所思;很快,李固出手了,首先李固上疏弹劾御医救护不力,这一招让梁冀有点慌神了,本来皇帝不明不白的死,让很多朝臣心里充满了疑虑,加上李固处理朝政,很快便会查到太医的身上,便很快弄清楚皇帝的真正死因—中毒,毒源很快会被查到,那么最后会查到他的头上,李固这一招,看似针对太医,实际是针对他的,隔山打牛。

就在那一刻,梁冀脑中闪出一个念头——李固必须死!

然而要动李固,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要知道:李固目前正是文官士大夫集团的老大,且有梁太后护着。要怎么弄死李固,这真是一件伤脑筋的事…

而在李固看来,刘缵为什么会突然死,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必须抢在梁冀的头把新任皇帝的人选定下来!于是他拉了司徒胡广、司空赵戒臣等联合上书奏请关于选皇帝事。

他们选定的是清河王刘蒜。

这个刘蒜已经浮出了水面,有了文官集团的支持,来头不小,梁冀有点招架不住了,要知道,对付整个文官集团,这几乎是不可能赢的……

怎么办?就在梁冀束手无策之时,有人从背后助了他一掌,几乎让他高兴得要飞起来了!

我们知道东汉政治有四大门派,分别是皇族、士大夫、外戚、宦官。现在李固率领的士大夫集团空前团结,与皇族一起向外戚发难,却忘了另一个门派:长期躲在深宫里,影响力却无处不在的宦官!

此时曹腾是太监的头,虽跟梁氏关系不错,但他们并不是一伙的。然而冥冥之中却有一条线,紧紧地将他们拴在了一起。这条线的名字就叫利益!

情况是这样的:清河王刘蒜很不喜欢曹腾,对宦官们从不正眼看,明显就是瞧不起。刘蒜不喜欢外戚,也不喜欢宦官。在他的政治理念里,只有皇族和士大夫。那你不把我们当自己人,就别怪我们联手把你踢出去!于是当晚,曹腾就悄悄去见了梁冀。对他说“清河王刘蒜贤明严正。如他当了皇帝,你会吃不了兜着走。如想逃过此难,办法只有一个:拥立蠡吾侯刘志,只有他能保你富贵长久”

汉章帝刘炟之孙、河间王刘开之子刘冀本是邓太后想用来替换汉安帝刘祜的候选人之一(另一个是北乡侯刘懿)但邓氏亡后,刘翼便被刘祜赶回了其父刘开的河间国。后来刘开得汉顺帝刘保允许,在自己的封国中割出了蠡吾县给儿子做侯。刘翼死后,其子刘志继承蠡吾侯的爵位。就在梁太后想把自己的妹妹梁女莹嫁给刘志,已经征召刘志到了京城,结果碰到了皇帝驾崩,国丧期间不能成婚,所以刘志此时只能留在京城之中。

就像一叶扁舟飘荡于茫茫大海之上,突然看见了远方投射过来的航照灯。梁冀遇见曹腾,这个苍茫的夜里,他将不再迷失,只会顺利到达阴谋成功的彼岸!

第二天继续开会。昨天,梁冀被李固等公卿们几路夹攻,满腔怒火无处发泄,只好虎头蛇尾散会了。今天不一样了,他有曹腾暗助,如虎添冀,一进会场就面露狰狞,杀气腾腾,志在必得。所以梁冀一开口就强硬表态,大有谁跟我做对,我就收拾谁的模样!

众公卿被梁冀的怒气震住了,他们面面相觑,无话可说。好半天,终于有两条变色龙站出来说话了“大将军说了算,我们听您吩咐就是了”,有了这两个官场墙头草的支持,梁冀得意地冷笑了。这一次梁冀占了优势,朝堂上的各种据理力争随着梁冀的离开而散去。

李固仍然不死心,他又马上给梁冀写了一信,写了什么,梁冀估计没看。梁冀又去用利益劝说太后,然后在太后面前表态,他和李固之间,太后只能选一个!太后便召集了曹腾,有个这个太监的一番忽悠之后,太后下诏将李固免职。

于是乎,选择良辰吉日,这位来当女婿的人当了皇帝,斋戒沐浴更衣下诏说:“哥以后就是皇帝了”,然后各种大典各种封赏都是例行公事,多不赘述,然而,和大多数善良地人一样,这件事,让年少的刘志在内心里由衷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他对他好的人,从此在他的内心里,他事事倚重这两个集团,一个是外戚集团以梁冀为代表,一个是宦官集团以曹腾为首的太监,而那个对他不好的以李固为首的文官士大夫集团,他去而远之,我们看历史都知道,任何朝代,一旦没有知识分子做框架治理天下,那么这个政权的命运可想而知……

桓帝虽然感恩梁冀集团,但是日益增强的独立意识和梁冀的专权的矛盾不可调和,他最终消灭了梁氏集团。这一下,朝中利益集团重新形成了,由于太后在刘志登基不久便去世,外戚被削弱了很多,文官士大夫集团本来自李固被免后就不太被重视,得利最大的要属于宦官集团了,他们,前有助登基之功,后有帮灭梁冀之劳,可谓双功加倍,再加上自己潜在的利益对手梁冀被灭,因此在桓帝这个时代宦官算是一家独大了,这就是历史书上记载的桓帝崇信宦官的由来。

好了,皇权终于和宦官集团联合治国了。

太监们也当官了,而且官都不小,这鸡看来经过努力之后也能变成凤凰吧,举几个例子吧,除了之前说的“五侯”,还有尹勋、霍谞、张敬、欧阳参、李玮、虞放、周永等7人为亭侯,等等,历史书上都有记载,就是一个官位名称,反证总的一句话,就是太监占领了朝廷的主要位置。

梁冀新诛,天下有望,一时间也有不少清正廉明之臣受到举荐,比如首居公位的黄琼借着这股东风,刚一上位就弹劾各州郡赃吏十余人,唯独征召范滂入府为自己的椽吏。

范滂当年曾受命为清诏使,按察冀州,有股包拯或者明朝海瑞的作风;所以考察时郡县守令有贪赃者,便自解印绶,望风逃窜。这次被黄琼征召,范滂也立马就弹劾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20余人,见范滂一下子弹劾这么多人,怀疑其挟私报复,范滂正色回答道“若有一人举劾不当,臣甘受显戮”

尚书令陈蕃上疏向朝廷推荐五名处士:徐稚、姜肱、袁闳、韦著、李昙。汉桓帝刘志下令以安车玄纁之礼前往征召,但五人皆受召不至。

还有一个叫魏桓的人,也被刘志征召。乡人们都劝他入朝做官去。魏桓却道“做官就要为民做主。如今后宫千数、厩马万匹、左右尽是权豪。我现在去做官,这些都能有所减少吗”乡人答道“应该不会”魏桓叹道“那我还去做什么官”

然而,朝廷的利益集团已经形成,无法更改,太监们居要职,士大夫和被举荐的人都与这些公卿士大夫们只能被排挤到决策圈之外,皇后邓猛之父邓香被追赠为车骑将军、安阳侯。母亲宣被封为昆阳君。其兄邓演之子邓康为沘阳侯、邓统为昆阳侯、邓秉为淯阳侯、堂侄邓会袭封安阳侯。邓氏宗族皆列校、郎将,赏赐以巨万计。

说到底,汉朝权力的重心,随着梁冀的死,滑到了刘志、邓氏和宦官们的手里,还是跟众公卿们没什么关系。士族公卿们不禁仰天长叹:一直以来,我们士大夫都是反外戚的敢死队,然而皇帝在反梁冀最需要人的时候,却没想到我们;当皇帝天下大权在手一握时,也没我们什么事。作为知识分子,学得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实在可悲可叹,眼见天下落入小人手里,那种悲天悯人的臭文人情怀油然而生,却无可奈何,皇帝没有意思用他们,他们能改变什么呢?难道回家创业?呵呵~

为什么外戚得势时没士大夫的权力?外戚失势时也没他们的位置呢?很多士大夫都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寻找答案以图东山再起,来实现自己的抱负。终于一件事情的发生,让他们猛然发现了问题的答案!

事情的起因是:一个不怕死的人写了一封不怕砍头的奏书。东郡白马县令李云上书汉桓帝刘志,还故意不粘封口,同时还抄录了三个副本,分别送到三公府上!

那么根据写信惯例,信是要封的,为了隐私和保密,有时候还要在信封上写明由***亲启的字样。这个李云不粘封口,就是不怕信给别人偷看,特别是给皇帝传信的宦官偷看。还将副本送到三公府上,只能说明李云写这封奏书,就是想要起到广告效应,所谓天然超能皂粉,不伤手的立白,广告宣传的在中国的社会里作用让很多商家绞尽脑汁,不同的是现代的广告要掏腰包花银子,在李云哪里,这是个免费就能让央视在黄金时段播放自己的广告的东西!说白了,他就是出来炒作的,但是这个炒作不是像某某明星离婚分手费太多破产那样的代价,这个炒作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事实上,李云不是为个人出名而炒作,而是为一个远大的梦想。这个梦想也是孔子一生的梦想——礼仪治国,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等等!在儒家的政治理想中,要想国家稳定、天下平安,只要搞定两种关系就行了:君臣的社会关系、父子的伦理关系。

然而当今的汉朝,君不君、臣不臣。君常被劫持,臣常越位行事,搞得天下全乱成一锅粥。如再不拨乱反正,国将不国矣!”李云说:“当年大将军梁冀专权霸道,获罪而死,不过是主人杀了一个管得太多的家奴罢了,但是现在,密谋诛杀梁冀的身上少了男人的某件东西的那些货色们,竟个个封了万户侯,这事要传到地下,恐怕高祖刘邦都要起来骂娘了…”奏书的最后,李云点到了重点:“现在官位制度全乱套了。一些邪门小人靠着马屁功就能鸡犬升天,难道皇帝您眼睛都瞎了吗?”

“这是什么东东,什么鸟意思?摆明就是来找事的!”刘志心里一股莫名的怒气,几乎要气晕过去,只见他气抖的身体颤巍,手里的奏疏被狠狠摔到了地上,跳起来大叫“来人,把李云给朕拿下”一个小小的县令,要拿下是很容易的。但刘志却杀鸡用了牛刀,以捉拿梁冀的待遇,派出太监警卫部队,浩浩荡荡捉了李云,关进北寺监狱,同时让常侍管霸跟御史、廷尉组成联合法庭,准备审讯审判这个不知好歹的李县令!“让你话多,让你气朕,有你好果子吃”。

联合法庭,不仅提升了级别,更防止了别人干涉。换句话说:哪个人被抓了,上面要说组成联合法庭审案,多数是逃不掉砍头的了!刘志此举就是要告诉以李云为代表的那些想闹事的士大夫:你们能把狗拿耗子,朕自然就能多管闲事!敲山震虎,这一招可能让刘志暗地里很得意,哥终于会用计谋了,杀鸡给猴看,效果应该不错。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他想吓唬的人,并没有被吓住,又跳出一个不要命的人说“只抓李云一个算什么?干脆连我也一起抓了吧”,呵呵,牛人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比那12306上的黄牛可是牛多了,这位仁兄是何方圣神啊,定睛一看,却是弘农郡的五官掾杜众,五官掾是郡政府的军事官,就像孙悟空当了弼马温,不同的是悟空当初并不知道这官特别低,而杜众知道这个官特别低,这么低级别的一个人,怎么胆子就这么大呢?刘志真的想不明白,是因他被气晕了头,他下令立即逮捕杜众,送给廷尉处理,准备两个人一起拉出去砍了!

刘志啊,其实根本就不了解中国文人知识分子的臭毛病,认死理的臭毛病,他根本就不会用也没想着去用这些知识分子。就当刘志准备砍这两个人的时候,又有几道奏书飞到刘志的御案前,这些奏书都是替李云求情的,这李云名气小,可眼前这些奏书的作者,一个个都大有来头。

第一个是大鸿胪陈蕃,他说:“李先生说得是有点过,伤害了您,但他本意还是好的,是为国家好才斗胆说出这样的话来,想当年高祖曾忍周昌,成帝也赦朱云,如今您却受不了李云的这一点冒犯,我担心后人会对您非议,说是挖心事件重演”

挖心事件,指商纣王挖叔父比干的心。比干忠心耿耿,落得如此下场,后人无不寒心…

这刘志刚读完陈蕃的信,又有三封信送来了,分别来自太常杨秉、洛阳市长沐茂、郎中上官资,拆开一看,他们上奏也只有一个目的:请万岁赦免李云。

这个时候,刘志才明白:“哦,原来这个李云后面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啊,这李云只不过是冲锋在最前面的敢死队员啊”,想到这里,刘志杀心顿起!奶奶的李云已骂我瞎了眼,陈蕃又讽刺我挖人心,敢情在你们这些士大夫眼里,我成了商纣王了?非得给你们点颜色看看。

很快,皇帝陛下下达圣旨,旨意:陈蕃、杨秉二人以大不敬罪罢免,沐茂、上官资二人扣工资。

这时,管霸来见刘志了。管霸是负责审理李云案件的中常侍。他一进来就跪在地上“陛下,李云不过是个书呆子,杜众也只是是个芝麻官,此二人愚蠢至极,实在没资格让您这么大动干戈”

刘志很奇怪地看着管霸,不是说士大夫跟宦官尿不到一个壶里吗,怎么今天说起一家话来了?沉思了一会儿,刘志阴阴地看着管霸说“李云骂朕眼睛瞎了,这明显是讽刺朕是个糊涂虫,朕能忍吗?难道你也打算放过他”管霸不语……

刘志突然拟旨:立即斩了李云、杜众!

赶走陈蕃、杨秉;砍掉李云、杜众,刘志以为这一下可以松一口气了,几道罢免圣旨,几刀砍下头颅,终于让他们不敢在说什么了,但是但事情并没结;不久,刘志批奏折的时候又收到这样一封奏书:“……你身边的这些个太监,有很多当年就是梁冀的人,后来看见梁冀要倒台了,他们又反咬一口,这些人本来都不是什么好鸟,你突然让他们一夜升天,个个气焰嚣张,这还得了?希望你最好分辨黑白,善待忠良,不要再犯傻了……我都是快要死的人了,所以才斗胆给你说了这些话,请三思……”,刘志又火冒三丈,看了以下署名,他惊讶了,写这封信的人乃是太尉黄琼,公之首都出面说话了,说明问题严重了!

刘志并没有当时发起火,有了前几次的火,这次看到这些话,也有点接受能力了,又碍于三公之首的信,所以当时丢在桌面上,暂时没有理睬。

晚上刘志谁在贵妃的身边,摸着贵妃的身体想着这个问题,难道真的是朕错了?他想大汉朝的过去,想起了刘邦,想起了汉武帝,他觉得自己确实有点小题大做了,但是他转念一想,做一个皇帝应该学会用人,也应该学会借力打力,于是乎他有了主意。

刘志选定日子,斋戒沐浴,祭祠高庙,又祭祀西汉十一帝陵。

没过几天,下诏:封五侯之首、正在病中的单超为车骑将军。这是汉朝历史上,由宦官担任的最大官职,与三公平级。当年十九侯之首的孙程去世后,汉顺帝刘保曾追封其为车骑将军。而由虽重病不起但仍还活着的宦官担任车骑将军,单超是第一个!

接着又下诏赐长安百姓每人粟10斛、园陵百姓每人粟5斛、所经之县的百姓每人粟3斛。

接着又下诏将赶走的陈蕃、杨秉请回来上班,并给他们都安排了新的时候位置:陈蕃当光禄勋、杨秉当河南尹。

接着又下诏封单超的侄子单匡为济阴太守。

现在,宦官五侯成了汉朝江湖的魔教,文人士大夫成了汉朝江湖的名门正派,而盟主,便是桓帝刘志。

李云的事例说明:对付魔教,名门正派要合二为一,或许才有希望。现在魔教中人人人都练了葵花宝典,达到了武功和权力的顶峰,现在宦官五侯已达到顶峰,,如果他们不联合起来,确实很难对付。

单匡这厮倚仗叔叔势力,大把捞钱后,被高级别的中央巡视组查出来了,巡视组成员立刻向皇帝陛下报告此事,并且弹劾单匡单超叔侄。

贪官被查了,贪官自然慌了神,但是他并没有坐以待毙,仔细思考之后,他想到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最简单的办法—这办法也是当年梁冀经常使用的——那就是暗杀!

单匡重金收买了一个叫任方的杀手,让他去刺杀巡查组的BOSS,很不幸杀手技术不行,被发现,还被捉住了,关进了洛阳的监狱…

单这一次匡彻底傻眼了,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夜路走多果然碰到鬼了,任方被关进的是洛阳的监狱,而洛阳的治安,现在归杨秉管,而杨秉肯定会顺藤摸瓜,把他们单家的大鱼给摸出来。

然而兔子急了会咬人,就在这时,单匡被逼出来了一个办法—帮助任方越狱,单家也是树大根深,在洛阳还是人脉广泛的,帮助一个罪犯越狱当然不是什么难事,第二天一早,尚书就来责问杨秉:这么重要的犯人,到底是怎么逃跑的?

有时候想想,汉朝的文官真的很可悲,地震、干旱、水灾、蝗虫…他们都要引咎辞职,而杨秉作为洛阳市的最高行政长官,出了让重要犯人逃跑的事情,他就得走人!

杨秉这样回答“要想抓住任方的办法很简单,只要把单匡抓来,一审二问三拷打,绝对什么真相都大白,他俩是一伙……”

“……你没有证据,这等于是诬告……”

犯人逃掉,再加诬告,想不走人都难,更何况且单匡上面还有一个单超在罩着…

但是这一次不是简单的走人,而是直接被判处苦工,到左校那里劳改去了。

当时,徐、兖二州有来自于泰山郡叔孙无忌领导的起义军到处横行,单超以此为由,弹劾了兖州刺史将他流放朔方郡,而朔方太守是单超的外孙董援,早已在那里磨刀霍霍等着兖州刺史的上门,幸得兖州刺史的一个旧部故吏孙斌得知此消息后立即联合了一些人星夜前去将兖州刺史救走并给他找到了一个藏身之所,直到很多年后,单超死了,才得以平反返乡。

看到刘志封赏别人超过了规定,对后宫嫔妃的爱好越来越明显,陈蕃再次写信劝谏,这次汉桓帝刘志总算听进去了一点,下令放出宫女五百余人。但仍赐黄隽关内侯的爵位、封邓万世为南乡侯。

汉朝江湖正邪两排斗争暂告一段落,谁都别笑的太早,因这只是一个开场,不到最后,谁都不知道谁会笑到最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4手机版阅读网址:m.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三国那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三国那段
上一章下一章

正文 第二章 桓帝和宦官、士族、外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