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北京之夜(三)

楔子:北京之夜(三)

远处此起彼伏的剧烈爆炸声令路边也如同岳海波此刻的心脏一样不安的颤动着,空中依旧充斥战机和导弹低空掠空的轰鸣之上,仿佛在宣告着刚才那场突如其来而又空前猛烈的进攻仅仅只是一个序幕,而密集的枪声已经从岳海波中尉和他的“老虎团”侦察一连前进的方向传来。

作为共和国的心脏,北京的保卫工作历来都是中**队的重中之重。在来自北方邻国的强大压力之下,北京军区除了在三北地区部署了全军最为强悍的地面作战集群—包括第二十四、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第三十八、第六十三、第六十五、第六十六、第六十军集团军在内的8个集团军及众多独立师、守备师在内的野战兵团之外,还专门设立有负责首都市区军事警卫、守备任务的北京卫戍区。

1959年1月脱胎于原平津卫戍司令部的北京卫戍区,在隶属北京军区建制的同时,还是中国**北京市委员会的军事工作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直接领导着北京市各区(县)人民武装部。不过北京卫戍区和其他城市的卫戍司令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除了大量的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之外,还一度直接编制有四个装备精良、齐装满员的精锐警卫师。虽然名义上是警卫师,但是这四支负责拱卫中央领导机关的禁卫军却无一例外是曾经叱咤风云的百战虎贲。

岳海波所在的警卫第三师的前身便是在解放战争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师。和华东野战军的其他部队相比,六纵第十六师几乎全是中央苏区长征之后留在湘赣边、赣粤边、皖浙赣边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老部队,抗日战争时期更改编新四军第2支队(团)在韦岗、东湾、陈巷桥等地痛击过日寇侵略者,由于二团战功显著,而被苏南群众赞誉为“老虎团”,团长王必成更被称为“王老虎”。走过了苏中的河网,走过了涟水、莱芜和孟良崮的硝烟,1949年2月,全军统一编制和部队番号,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师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第七十师,在入朝参战之后便驻防京郊担负起了保卫首都的重任。

不过虽然同属于“根红苗正”,但是岳海波所在的警卫第三师与驻守在北京中心城区的警卫第一师以及一年前刚刚改编为武警北京市总队的警卫第二师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警卫一师和武警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内部保卫,虽然是师级编制但是装备还是以轻武器为主。而警卫三师所要负责的却是首都外围的机动作战和首都防空作战,因此基本上还保持着1962年10月底第七十师改编为机械化师的装备序列—拥有着大量野战防空系统、主战坦克和装甲运输车等重型装备。

虽然自己所在的警卫第三师第十三团作为一个机械化步兵团,其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在全军首屈一指,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御林军。但是岳海波却作梦也没想到在这场决定中苏两国甚至整个世界命运的最终决战之中,自己和自己的部队会在第一批登场。

当第一阵剧烈而又连贯爆炸声传到警卫第三师第十三团位于朝阳管庄的驻地是在下午6点左右。对于大多数中**队而言这个时间段正是晚点的用餐时间。在侦察一连安静到只有食物咀嚼声音的食堂里,突然从西偏北方向传来的恐怖巨响,让所有军人都第一时间放在了陶瓷饭盒目光齐刷刷的指向了连长—岳海波。“看什么看!全连都有,以最快的时间完成用餐。”

事实上多年的军旅生涯早已令岳海波清晰的判断出那些爆炸都来自于海淀区的方向。但是身为一名军人,岳海波更深知“军人用胃打仗”的道理,如此密集的爆炸声的背后绝不是什么偶然的事故,那是战神降临在这片土地之上急促的脚步声。从这一刻开始,什么时候才能再吃上一顿热饭对于侦察一连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之数。

在一阵宛如海涛一般的筷子撞击饭盒的声音之后,几乎不用岳海波发出任何指令,侦察一连的所有士兵几乎第一时间齐刷刷的站起身来,跑向各自的寝室。短短7分钟之后,在营房门口的操场之上,侦察一连的3个步兵排、1个火力排的184名士兵和20辆各型装甲战斗车辆已经集合完毕。而远处的爆炸声非但没有消失和减弱,相反愈加的密集和迫近了。而除了那剧烈的爆炸声之外,刺耳的轰鸣也从空中不断传来,那是各种型号的军用飞机在天空中留下的音轨。

在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传来的战斗号角之中,一系列整队、清查人数、整理装具的基本动作有条无紊的进行着。侦察一连的全体官兵迅速进入整装待发的状态。“全体都有,稍息、立正,讲一下……。”连指导员司马骧此刻用他那浑厚的嗓音向着在场的所有士兵严肃的说道:“事实上我和大家一样,都不知道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地带,此刻正发生什么!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也希望大家能够明白,作为一名军人,我们的任务就是将自己的血肉筑就祖国的长城。好了,登车吧!”

在每个排一辆以63型装甲运输车为基础改进而成的83式步兵战车的导引之下,警卫第三师第十三团直属侦察一连迅速驶出营去,向着朝阳路的方向前进。“团部还是没有联系上吗?”坐在其他部队只有装甲营、甚至是团一级才会配备的63B型装甲指挥车内,岳海波有些焦急的向连通讯员询问道。“还是联系不上,我们的通讯频道全部遭到了干扰和阻塞……我已经尝试了几套备用频率可还是……”不知道是由于紧张还是车内空气的闷热,年轻的通讯兵此刻早已是满脸通红,绿色的军装也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

事实上从市区方面越来越密集的爆炸声,岳海波已经大体确认了自己此前的判断,而通讯的中断更让他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连队的处境—这是一次敌对国家精心准备的突袭,而他们的目标是整个北京乃至整个共和国。“不要急……继续尝试吧!”岳海波轻轻的拍了拍通讯兵的肩膀,以表示鼓励。而突然伴随着一阵嘈杂的轰鸣,他们脚下的装甲战车突然徐徐的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岳海波探出头去,向着驾驶室的方向关切的问道。“连长,团里的杨参谋……。”让装甲车保持着发动的状态,驾驶员回头向岳海波说道。打开战车后部载员舱的顶盖,岳海波探出半个身体,注视着一辆橄榄绿色的长江750跨斗摩托穿过仍在隆隆作响的装甲车群开到了岳海波的装甲指挥车旁边。“岳连长啊!你们的侦察一连不愧是团里的尖刀啊!这么快就把队伍全拉出来了。”警卫第三师第十三团的联络参谋杨远征是个广东人,此刻虽然多少显得有些疲惫,但还是不忘先褒奖一下岳海波的反应敏捷。

“杨参谋,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团里有什么指示……。”岳海波此刻也没有心情谦虚,但就在他焦急询问的同时,从空中传来的巨大的轰鸣声打断了他的思路,就在所有人仰望着的天空之中,十几架拥有四个发动机、体态臃肿的大型军用运输机从不过400、500米的高度低空掠过这座已经被硝烟笼罩的古都,那张开着的尾部舱门里一个个模糊的身影正鱼贯而下,转瞬之间洁白的伞花就布满了天空。

“这已经是我从团部出来掠过我们头顶的第三批了……”杨参谋似乎是在喃喃自语似乎又象是在和岳海波说道。“第三批?这么说苏联伞兵已经在北京着陆了!”虽然岳海波也不愿意相信眼前那无比真实的场景,但是已经逐渐的灰暗下来的天色之中,但是那些军用运输机垂尾之上巨大的红星还是清晰的告诉着所有人—他们来自何方。“是啊!就在十几分钟之前,从‘三座门’开始,包括羊坊店的空军司令部、万寿路的海军司令部、清河的二炮司令部、厂洼西街的武警部队司令部均遭到了苏联方面远程巡航导弹的打击。还真是***‘炮打司令部’啊!”杨参谋摇了摇头无奈的回答道。

“北京距离中苏边境、就是外蒙古方面也有上千公里的距离,我们外围的防空雷达全都瞎了吗?”此时赶来的连指导员司马骧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这个嘛!我也不清楚,但是从空袭开始到现在连个防空警报都没有,可见不是北京和内蒙古方面的雷达全瞎了,说不定整个华北方面、甚至整个中国空军都让人家给点了。我刚才在团部听说苏联人这几年一直在搞什么隐身导弹,可能就是那玩意搞的吧!”杨参谋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拍了一下脑袋回答道。

“是AS-19‘科拉’?”虽然不是本军种所负责的范围,但是和许多新时代的中**人一样一直关心高科技条件之下未来战争模式的岳海波还是在几年之前便从一本西方军事杂志上看到过有关苏联空军正在研发一种具有隐身突防能力的远程空射巡航导弹,西方称之为AS-19“科拉”,而苏联空军给其的编号则是Ka—101型。

这种同样出自于苏联彩虹设计局之手的“撒手锏”据说外形与早期巡航导弹AS-3“袋鼠”很相似,但在结构设计上采用后掠弹翼,除了便于在战略轰炸机弹舱内悬挂,更具有较好的气动性能和隐身特性。而除了巡航高度在2000米以上,飞行速度可达到2.5到3马赫以上的高空、高速突防,弹道末段俯冲攻击目标的优势之外,更使用了雷达吸波材料,共型天线等其他隐形技术。因此据称该导弹只有0.01平方米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且具有多变的飞行剖面。因此很难被地面雷达先期探测,更几乎无法拦截。

经过现代化改装的图—22M3“逆火”型轰炸机可携带4枚这种导弹,图-95MS“熊”可携带8枚,图-160“海盗旗”则可以一次携带12枚。而且这种导弹采用惯性导航系统,并由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支持,用于中段制导;使用一套图象匹配系统进行精确末段攻击,圆概率误差小于20米,在射程3000千米时小于12米,甚至在10之内。而如果在中蒙边境发射的话,不过一千多公里的飞行距离,将使误差降低到更小的范围。

“对,对,对!应该就是那个科什么的导弹吧!反正空军方面是没什么可指望的了。现在团部已经接到了师里的指示,要我们团立即完成动员,从管庄出发,进入市区,将苏俄的伞兵全部消灭在登陆场之内。现在无线电通讯不畅,我还要赶到一营那边去。团部要求你们侦察一连作为全团的尖刀,立即沿着朝阳路向东前进,扫荡沿途之敌。”从团部下来的杨远征依旧保持着“老虎团”咄咄逼人的进攻气势。但是此刻这个命令对于侦察一连的官兵而言而无疑是一个困难重重但却又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决战1984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决战1984
上一章下一章

楔子:北京之夜(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