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济济一堂,畅所欲言
比小七子地位还高的就是慕容冬雪,不仅仅是她有师母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在师尊最危急的时候,只有师母在师尊身边,不但协助师尊走脱,还打伤了碧瑶,夺了伤了师爷性命的凶器——碧玉剑。最神奇的是,师母竟然堂而皇之地安全返回。
就在师爷的坟前,石敢当和冯七砸碎了碧玉剑,让师爷在七日的祭日,安心上路。
是师母,成全了弟子们的孝心!
还有,儒门七子的老大,颜子渊就是师母给解救出来的,仅凭这一点,在儒门的地位也无可撼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慕容冬雪从前的记忆渐渐恢复。她记起在内丘城下,碧霞仙君不顾师徒之情,施展三雷破空,对天许灭之而后快,少年的复仇也就是情有可原了。对自己动了杀心的人不再留情,这是修仙界的铁律,若不如此,修仙者的念头就不会通达。
再加上哥哥和其师尊宫元枫也的劝解,慕容冬雪终于过了困扰她的那道坎。还有一个让她自己无法面对的事实,她吞噬了师祖的元神,从欺师灭祖来讲,她也该当第一罪。最终,她彻底地原谅了天许。
于是,慕容冬雪来到落霞谷,全心全意打理儒门事物,孝敬天许他娘,指点小妹,直到小妹被琼霄仙子带走。
——————
苏流云在儒门的地位也是不低,她像一位大姐心疼过天许,照顾过天许,也爱过天许,更为天许拼过命。她更睿智,在知道某些事不可能的情况下,及时摆正了自己的身份,默默地为儒门尽力。
儒门中兴的开创,苏流云居功至伟,儒门第一批招收的弟子,儒门的第一套标准服装,儒门的第一队的队长等等。还有一项很重要的,苏流云与蒙田已经正式完婚。‘苏姐’的称呼也一直被儒门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就这么叫着,包括陈文伯和蒙田。
老村长李万山,作为儒门中兴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受到儒门所有人的尊敬,就是他带领原来的李家村数百人,安守贫苦,护佑儒门这最后一块福地。为日后的落霞村、落霞书院、以及落霞谷提供了一处绝佳的安身立命之所。为李天许的成长提供了一处风水宝地,没有李家村的气运加持,李天许就不会快速地成长!
赵四五,唯一不是儒门的人,却是儒门最早的守护者,又是儒门中兴的功臣,建设落霞书院,创办制造局,儒门能够迅速扩张,制造局就在那里建造分局。没有赵四五在后面的默默奉献,不知会慢上多少。
而通过儒门的扩张,公输和墨家的势力也随之扩张。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儒门中兴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就是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儒门开启了新的纪元,曾有人将儒门的历史划分了三个年代,千年之前称为夫子年代,之后称为后夫子年代,从五年前至以后称为小夫子年代。
——————
每次会议的主持都是陈文伯,这次也不例外。
“今年,我们建立了四座书院,距离地二十五座书院的目标只差一座了,也算是可以慰藉夫子的在天之灵了!由于儒门的扩展速度太快,太快难免就会根基不稳,今年的这次会议,就是将目前存在问题找出来。”
只要是陈文伯提出问题,第一个回答的就是大弟子石敢当,这也是儒礼所规定的,长者有所问,弟子必有所答:“师伯祖,儒学总纲在礼,儒学七艺之首在于礼仪,礼仪在君子而不尽在君子,君子根基在于民众,儒学书院所教化的弟子都是民众的杰出人才,不过百万,而天下众生何止百亿,因此,当以儒学学院弟子为种子,尽快面向天下众生,让天下众生消除愚昧,知礼仪,明道理,辨是非。如此,根基稳固,儒学就会成为众生心往之学。”
在场众人齐齐点头,夫子创立儒门之本意,就是教化天下众生。
冉子有,儒门七子的老四,笑道:“敢当所言极是,道教愚民,儒学教民,天下根基之本在于民众。愚民,民不知礼,礼乐崩坏,乃受愚弄。儒门目前的发展也仅仅是一小步,距离教化天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敢当现在就提出来,非常好,那就从大陈国开始,将儒学学堂普及到乡镇,再到村庄。”
众人闻言皆是兴奋,那么,就会有数万座学堂。
宋墨中起身环施一礼道:“书院弟子参差不齐,有的连字都不认识,虽然也分了几个层次,也是影响了大多数人的学业。再说,书院的三年学制也不完善,有些人两年就可以出师,有的人五年,十年都未必能够出师。这还是在五师弟乐道的辅助下。
冉师伯所言,让宋某顿开茅塞,儒学由浅至深可分为三个层次,就像修行的小境界,分为初学,中学和后学,儒门学院只招收后学弟子,争取做到初学在村庄,中学在乡镇,后学在书院的格局。
儒学经典对于初学和中学过于深奥了些,我可以安排大儒编纂初级儒学和中级儒学典籍。这样初级三年,中级两年,经过考核,符合书院招收弟子的标准,在进入书院学习。”
宋墨中所言,也是从几十年传播儒学的实践中来。因此,他的话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振。这样,就可以真的将儒学传递到每一个人,不必苛求每个人都达到书院出师的标准。
言子游,儒门七子的老二,抚手道:“墨中不愧为当代大儒,字字玑珠,我只是给墨中补充一下。初学在于启蒙,天下众生摆脱愚昧的根本还是在于初学,中学在于明志,让经过启蒙的学子,可以选择人生的方向,后学再于有为,让资质心智俱佳之人成才。
那么书院就会着手打造有用之才,让书院的资源不至于浪费。至于,怎样推行村庄和乡镇的初学和中学,还要进一步商讨出可行方案。哈哈,出云笑了,我看他会有话说。”
众人都笑了,颜子渊笑道:“哈哈,推行初学和中学,少不了财力和物力的支撑,二师弟说的没错,这可要我们的财神爷发话!我们都要看他的脸色,大家说,是不是啊!”
老村长开口了:“你们这些大人物,就会编派出云这孩子,我先给大家说一说吧,毕竟落霞村就有一座学堂,我想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众人齐声道:“就是,就是,还是老村长有发言权。”
老村长李万山道:“当初落霞村建立的学堂,就是现在的村堂,按照每个村五百人口,八岁到十三岁的孩童就有三、五十个,这规模么,大约占了人口数的不太到一成,这样就需要两到三间教舍,建造费用大约五两纹银。桌椅板凳,笔墨纸砚,杂七杂八的等也需要五两。还需要两套先生的住所,需要八两。先生每年的薪俸也需要十两,两个先生,就是二十两。这样下来每个学堂,不算地契的话一次性投入,大约四十两,以后每年还要投入二十五两。其中的五两是改善修葺的费用。”
一个学堂竟然需要这么多,大陈国村庄百万,那一万个学堂就要支出四十万两,而且每年还要二三十万两,百万村庄,那就是百倍,四千万纹银!众人倒吸一口凉气。齐齐看向出云,出云脸色有些难看。
蒙田道:“四师兄,不要为难,天道堂,每年可以上交两千万两纹银,以后还会增加。”
出云长出一口气道:“还是七师弟善解人意,有了七师弟的话,我这里就有谱了,剩下费用凭儒门商旅每年的收入,就绰绰有余了!”
众人长舒一口气,齐齐展颜,看来这学堂的规划就可以实施了。
就在这时,平常少言寡语的冯七站了起来,拱手行礼道:“儒门正是扩张的时候,哪里也需要费用,目前我们的库房还有些积蓄,但是这也是来自于大陈国前期的支援,还有九幽府的积累。学堂这块费用暂时还能出得起,大家别忘了,这只是在大陈国。我们儒门不只是将目光投放在大陈国,而是神州,乃至整个天下。”
冯七说到这里,众人肃然起敬,连儒门六子都投来敬佩的目光。这个冯七,果然不简单。
冯七继续说:“人心就是这样,轻易得到的就不会珍惜,儒学书院是我们儒门的资产,投入理所应当,学堂是村子里的资产,我们难道会为了区区几十两的资产去跟村庄争么?当然不会,只能是村子的资产。儒门投入钱财,帮助村庄设立学堂,这是应该而且必须的,这里有三个办法可以将事情办的更好!”
众人齐道:“好啊,那三个办法呢?”
“这第一个办法,就是选出一百个村庄做试点,这些村庄要靠近乡镇,而且要村子里负担一半费用,我们负责派遣先生。同意的就建立学堂,不同意的就找下一个合适的村庄。有了这些村庄,我们要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积累办学堂的经验,做成模本,这样可以降低费用,而且标准规范,统一采购和制作。比如桌子,一个是带有儒门特殊的标志和造型,别人模仿不来;另一个是验证我们编纂的典籍是否合适,这个启蒙阶段需要怎样的学问,怎样的教学经验。”
“第二办法,就是舆论宣传,宣传这一百个村庄的德行,比如传礼世家,礼仪村庄,书香之乡等,当然,要恰如其分,不能过,过犹不及。”
“第三个办法,就是在村镇夫子庙前开设办学点,让各个村子里的人主动去找我们,我们当然先考虑条件好的村子,优先签订办学协议。我们的底线可以设定出资二十两,帮助村子办理学堂,村子里出的钱不能低于二十两,教学先生的费用也是村子里负担一半。村子里的出资可以折算工钱,材料。唯一的是,地契我们不能碰,只有自己的东西自己才会珍惜。
这样,我们前期的投入就可以减少一半,而由于村子里也是有负担,会珍惜看护好学堂。还有,只要是入学的孩童必须交钱,不是我们儒门缺那一两个铜板,而是让每一个孩童都知道,读书不易,这样他们就会珍惜读书的机会。书本也可是适当地收取一部分钱财,让他们懂得爱护书籍。这些费用可收回一部分前期的投入,也可以改善教书先生的生活。收费的标准可以按照当地人的富裕程度,不能一概而论。”
冯七说完,环施一礼静静地坐下,全场也是一片安静,众人都被冯七的一番言论而折服。
一声长叹!仲季路道:“天许真不简单,所收的弟子是士农工商,但是各个非凡,修为没的说,对人情世故把握之准,也是恰如其分。人情练达也是学问,让我们这老一辈自愧不如啊!”
提到了李天许,众人更是漠然,有几个人眼睛已经湿红。
是啊,天许,你在哪里?
陈文伯站起来道:“我知道,大家都在想念天许,这份基业说白了,也是天许创下的,我们只不过是代其保管和经营。五年啦,天许也该回来了,接下来,我们就开启我们儒门的最后一块福地,迎接天许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