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琢郡风雨 第一百一十四章 反击利器

卷二 琢郡风雨 第一百一十四章 反击利器

?更新时间:2013-01-31

天已经近初冬,河北诸郡已经开始变冷。寒风号叫着,已显示严冬的到来,雪花纷纷,慢慢的将这黑土地铺白。枣树、槐树早已失去了绿色,变成一片干枯,此时,换上银装,就如琉璃世界,来彰显这方天地的洁净。

乱世之中,又哪里来的净土。战乱之下,能侥幸活下命来,就已是千恩万谢,阿弥陀佛了。也不敢再对这死老天奢求什么。战火洗礼之下,再能有一处容身之所,对草芥白姓来说,就是天大的恩赐。

清河、宗城、馆陶、武阳、魏、洹水五县百姓,听闻叛匪被灭,都已经陆续回乡,在战乱之后,再次看到自己的虽然破旧的家,依然还分在之时,他们都已经知足、庆幸,不至是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内黄城中,却又日一方景象,百姓们的家没了,但当他们回到故土,看到的却是一郡干得热朝天的汉子,残檐断垣正在清理,摔好的土坯一垛垛。大腿粗细的槐树,已有房架的样子,重建家园!正在为他们重建家园。

在内黄城北门外的右骁果军营的帅账之中,与外面的寒冷截然相反,碳火旺得热气扑脸儿,坐在帐中的人,脸都红扑扑的。

正如无双说的,长孙无盐,噢!现在应该是长孙无垢,与燕王师温彦博在杨倓醒来后的第二日就到了,杨倓老老实实的恭听了一番教诲,只得憋在帐中,不敢出得半步。

这已经半个多月过去,迎来今冬的第一场雪,本来应是好事,但这对杨倓等人来说,却不是一个‘愁’字了得的。内黄数万百姓回转,这些都需要安顿,天气不太冷之时,还好说一些,在哪都能窝一宿。可这雪后,天气必然转寒,那就需要有安顿的地方了。

“彦弘先生,内黄城百姓现在安顿多少,还有多少人挨冻?”杨倓一脸愁容,担心的问道。

“主上,如今回内黄的,都是一些没有去处的穷苦百姓,共有四万六千多人,一万两千户。周边被叛匪屠戮一空的村庄之中,安顿了有四千多户,临时搭建的土坯房,安顿有四千户,现在还有四千户来户,没有安顿。不过再有十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全部安顿完……”这种事情,本事温大雅擅长之事,安排得井井有条,说得要理清晰。

杨倓又问道:“这几城的百姓,都因叛匪之乱,而遭受战乱之苦,本王心中实是愧疚啊!再有那些个被俘的叛匪,其实也本都是良善之民,被张金称等逼迫裹挟所至。让他们帮助重建内黄城,略施惩戒也就行了。”

“这个属下省得,这些叛匪看到希望,也就有了奔头,一日三餐虽然不敢管他们全饱,但也有八成,并没有敢闹事的。”温大雅脸色平静的说道。

“本王的奏折陛下已经批复下来,黎阳仓方面,可有什么刁难克扣之事?”杨倓提到此事,眼神之中透出一丝冷色。

“主上,有陛下旨意,又是右骁军亲去,那些官吏如实给复,现在已经运到七城之内,崔济正辗转的六城之间,而这内黄,则是属下亲自负责。主上放心,定不会让内黄城的百姓有一个受冻挨饿的。”

“彦弘先生办事,本王还是放心的,这一次也是多亏彦弘先生及时过来。本王也是行动不便,否则还真有彦博先生忙的。

彦弘先生,本王自觉身上的伤势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了,想到外面透透气,也看看内黄的百姓,毕竟是本王将战火引到内黄来的,也当去看看他们,也略表本王的一片心意。”

温氏两兄弟不由得对望一眼,最后还是温彦博说道:“主人还是暂时再忍耐些时日吧!现在二帝陵之事,闹得正凶,太原王氏的文中子,已率众弟子赶往蓟城,要求见陛下,以制主上之罪。所以,属下以为,主上还是托病不出,等此事缓下来之后,再露面为妙!”

杨倓斜靠在软榻之上,本来两眼微闭,听了温大雅之言,对这七县数十万百姓也就放下心去。一改愁绪,两眉舒展开来,面色平和,可听了温彦博的话,立时就坐了起来,两眉向上耸了耸,两道精光从二眸中射出,嘴角上挂着一丝的冷笑。

“缩起头,躲进硬壳子中,就能躲过灾祸吗?文中子这个人,彦博先生比本王更加的了解。本王也知彦博先生与文中子相交。可这又怎样?文中子想过彦博先生吗?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既然文中子都已经打上门来了,本王岂有做这缩头乌龟的道理。他即已出招,本王接下便是。”

杨倓的语气之中,很明显的对温彦博有所不满。当日杨倓醒来之后,依杨倓之意,就要给这王通一点教训。温彦博却劝阻,说王通乃是大儒,海内名士,门人弟子无数,当年自己也曾求教过王通。还是以查讯这童谣之源为重,找到真凶之后,王通自然也就会消声。没有想到,这童谣之源还没有查到,王通之事却是愈演愈烈,这还打上门来了。

温彦博虽然对王通不满,但念在有师生之宜上,还是想要温水化解此事。不想杨倓心中却已经非常的不满。听了刚才杨倓一席话,脸现惭色。

“本王听说,彦博先生有一好友,京兆万年人颜师古,因坐事免职闲赋家中,以授业为生计。颜先生学问通博,听闻《汉书注》问世,倍受推崇。此等才德之人,闲赋家中,实是可惜。本王已经上了奏折,征僻颜先生王府文学。”

听杨倓突然提到好友颜师古,眼中带着疑惑,同时心中也是一阵的苦涩。主人平日大小之事,皆与自己相商,而征僻好友之事,自己却并不知道,主上是在借此事告诫自己。食君之禄,分君之忧,自己怎么如此的糊涂,这是公私不分了。

温彦博想到这里,起身跪在杨倓面前,请罪道:“属下一时糊涂,公私不分,至主上于不利之地,还请主上责罚。”

杨倓看了温彦博一眼,淡淡的说道:“彦博先生一直为本王着想,替本王分忧,这本王心里是有数的。彦博先生对王通的处理方面,本王确实是非常不满。不过,本王也是重感情之人。彦博先生与本王虽无师生之名,但本王早已将彦博先生当做老师……”

温彦博听到此,俯地泣道:“主上知遇之恩,属下肝脑涂地也不足以报万一。”

杨倓起身,快步走到温彦博身前,双手扶起温彦博,抚着温彦博的手笑着道:“能得彦博先生如此,本王还有何惧!

本王这里有一物,是本王这些时日,闲暇无事做出来的,还请两位先生一观。

周锦,将那物件拿出来,与两位先生一观。”

周锦领命而出,温大雅与温彦博两人面面相觑,看杨倓却是一脸的神秘,不知杨倓弄些什么名堂。

时间不大,周锦抱进一个小匣子来,放到了书案之上,杨倓走到近前,打开匣子,先是取出一个木格子,随后又取出一个木框。温大雅与温彦博两人也走了看来,看到木格子中,有许多类似于印章的长方石条,每个第方石条上面刻有一个字……

杨倓一边动手,一边说道:“本王这些时日,在看书之时,突然从印章和一些拓印的碑文想出,做出了这些个小东西,本王将这个叫作活版。”

很快杨倓就排出一版,命周锦放在碳火之上烘烤,然后再用一块平整的铁板压平。将研好的磨刷在上面,铺上一张白纸,再用轻轻的刷上一遍,慢慢的揭了下来,放到了书案上。温大雅与温彦博两人都是眼前一亮。

“两位先生,本王这活版如何?”

“妙!真是太妙了!巧夺天工之举。从此,天下士子,何愁无书可读,也不必再浪费时间,用于抄书之上。”

“本王想要成立一个印书坊,先刊印《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和《春秋》这十册书藉,以供士子们科考之用。

本王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仿朝庭的邸报,出一种杂报,可登印各家学说,朝庭新政,各地新鲜之事等……”

“主上的意思,是让师古主持这杂报?”

温彦博说道这里,心中突然一动,主上行事不会如此简单,王通之事还没有解决,怎么会轻易扯到别得事情上来呢。难道主上是想用这杂报来对付王通?想到这里,怔怔的看向了杨倓。

杨倓只是淡然一笑,说道:“彦博先生所猜不错,本王就是想借这杂报来对付王通。这杂报的名子,本王已经想好,就为《大业报》,定为每旬一期,由颜先生主持此事。”

说到这里,杨倓又看向了温大雅,说道:“彦弘先生,这《大业报》之事,本王也已经上了秘折,递交上去,相信以皇祖父的性子,很快也应批复下来。而这第一期,本王先草定了一篇《原道》,请先生再帮润色一二。”

杨倓脸不红,心不跳的将剽窃柳大师的《原道》递交到了温大雅手中。温大雅不由轻声念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

温大雅不由得看向了杨倓,见杨倓脸带笑容,神情自若,又自向下看去。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读完杨倓篡改完的《原道》温大雅与温彦博两人都不由得看向了杨倓。这也太狠一些了吧,将王仲淹比成坐井之蛙,还不将这王通给气死啊!

“王仲淹,沽名钓誉之辈,不知羞耻,竟敢与孔对人相比,还注什么《王氏六经》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也不怕人笑掉大牙。想借本王以出名,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今次本王就让他王仲淹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看他今后还有何面目在龙门开课授徒。”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兴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兴隋
上一章下一章

卷二 琢郡风雨 第一百一十四章 反击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