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兵工厂
见过狂的,没有见过聂天戈这么狂的!
东北军很多人出身草莽,枪法出众!可也基本上没有人拿别人头上的帽子做靶子的,更没有谁敢拿张作霖大帅的警卫人员头上的帽子做靶子的!
这不仅仅是枪法好的问题,还必须开枪人需要的身体素质非常过硬!要知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要是出了点差错,那可是三条人命!
开抢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强人!很明显,聂天戈属于后者!
张作霖本来只是因为孙烈臣的关系,碍于情面,出于义气,才答应照顾孙烈臣的外甥聂天戈。可张作霖很快发现聂天戈还真是文武双全,禁不住是真心有些高兴收了这么一个优秀的义子了!
以张作霖的身份,那是说一不二!既然认了聂天戈做义子,那就不能反悔。义子聂天戈的优秀与否,也关系到张坐立自身的面子问题!
“天戈,我和你舅舅有些要事商量,你先出去吧。”张作霖笑着对聂天戈说,“找机会我们父子好好聊聊。”
有了张作霖这一句话,孙烈臣脸上马上写满了感激涕零四个大字!
聂天戈自然唯唯诺诺地出了房间,到了房间门口处,对着那三个被自己用手枪打落军帽的警卫人员已拱手:“刚才多有得罪,让几位大哥受惊了,改天一定摆手酒席,赔礼道歉。”
本来,这三个警卫人员还有些愤愤不平。可听聂天戈这么一说,倒是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好枪法,我们长眼界了!”
军人就是这样,尊就强者!更何况,聂天戈以孙家继承人和大帅义子的身份,亲自向自己道歉,这几个军人马上觉得有些受宠若惊!
聂天戈倒不担心张作霖有什么看法,自己展现的只不过是枪法而已,在东北,枪法好的土匪多的是,不差自己这一个!
聂天戈知道张作霖也是土匪出身,本人枪法就很好。聂天戈在张作霖面前,就是想竖立文武双全的形象。要知道,张作霖土匪出身,看重武力毫不出奇。可同时,这个年代的军阀对读书人还是都很看重的。
东北讲武堂更是张作霖赖以培植年轻军官的手段,前身为奉天讲武堂,创设于民国八年。其中一度易名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缘张学良本考取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其后因种种原因,未前往就读。
张作霖因思自设军事教育机构,以便解决张学良之读书问题,另一方面,则在培养军事人才,这也是张作霖设立奉天讲武堂的真正动机。
奉天讲武堂共办三期,教官多为日本士官或陆大毕业生。
民国十一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直胜奉败,张作霖大受刺激,认为老的军官及旧的教育方式不合时宜,遂痛下决心,整军经武。
为了整编部队,首先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作为陆军之编制,装备及训练上的决策机构,东三省之陆军,由整理处统一编制。在人事上,亦重新改组,由吉林督军孙烈臣任职整理处之统监,张作相,姜登选分任副监,参谋长一职位,则由张学良亲自充任。
聂天戈屈指算来,今年刚好民国十三年,到九月份就会发生第二次直奉战争。而这一年,东三省陆军讲武学堂的学生来源为部队选拔一半,高中学生招考一半。
聂天戈却既不是军人,又不是高中学生,充其量念过私塾而已。虽然,现在自己已经是张大帅的义子,但自己的舅舅孙烈臣来日不多,鬼知道张作霖是不是在敷衍张列臣呢。
因此,聂天戈虽然很想进入陆军讲武学堂学习,却也没有什么把握。这次,露出一手枪法,也是想毛遂自荐。
进入陆军讲武堂学习,聂天戈倒并不是期待真能学到什么军事知识。这个年代的一些所谓新式军队理论,在聂天戈眼里,还是不值一提。
不过,现在是战争年代,陆军讲武堂的学生们基本上是要参战。今年是第六期,第四期的学员因为第一次直奉战争的关系,间隙时间大为缩短,因战功升迁颇为迅速。
而聂天戈知道,在这个年代里,掌握军队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实力,那一切都将是空谈。
因此,聂天戈把进入陆军讲武堂看做是一种阶梯。而在明年,郭松龄就会发起兵变,在那个时候,聂天戈是必须有所作为的。因为郭松龄兵变失败,就是因为有日本关东军的插手。
对聂天戈来说,在这个年代里,唯一的目的就是坚决打惨打残日本鬼子。而在九一八之前,聂天戈需要做的就是扩充自己的实力。算算时间,也就七年时间。
七年,看起来很长,在聂天戈眼里却是不够的。抗日需要能打仗的军队,而能打仗的军队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的,再加上招兵买马,装备,训练,后勤等各个方面的积累,聂天戈还有大把的事情需要做。
让管家孙立刚吃惊的是,聂天戈这个少主人居然提出的第一件要求就是去奉天兵工厂看看。不过,孙烈臣却是非常满意。毕竟,兵工厂花了孙烈臣很大的心血,也算是他的得意之作!
奉天兵工厂不但能生产步枪,手枪,机枪和子弹等轻武器,甚至能生产迫击炮。
“孙叔,现在兵工厂的生产类型和产量如何?”聂天戈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少主人而对管家孙立刚有丝毫颐指气使的架势,相反,一直尊称为孙叔。
“兵工厂现在有机器六千余部,每日可以生产13式79步枪一百余支,枪弹三十万发,年生产13式轻机枪两百余挺,重机枪五十挺。”孙立刚颇为骄傲地回答说,“要不是因为钢材需要进口,还可以扩大生产。”
一听到钢材需要进口,聂天戈眉头禁不住皱了皱。原料问题可是个大问题,不过,聂天戈并没有再这个问题上多说什么。这个时候,说了也白说。再说,即便兵工厂再发达先进,等到九一八事变,兵工厂就属于日本人了。
“厂子真大。”聂天戈笑了笑,“员工只怕好几千人吧。”
“少主人好眼力。”孙立刚恭维了一句,对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兵工厂的员工已经超过一万人了。”
“这么多人?”聂天戈吃了一惊,随即恍然,在这个年代里,生产效率可不高,手工操作占主体位置呢。一万多人的工作效率,大约和后世里一千人的工作效率差不了多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