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吸血鬼:美国人眼中的高盛?(5)
危机爆发后,更多的投资者发现了高盛金融欺诈的真相。高盛面临无数的法律诉讼,被指责故意隐瞒有关贷款质量的重要信息。纽约政府正在起诉高盛和其他几家卖次级债的投行,因为该政府损失了1亿美元。麻萨诸塞州政府代表714位次级贷款持有者控告高盛。这一次,高盛又轻而易举地过关了,高盛支付了6000万美金便平息了这两件诉讼,这笔钱还不如它的次级债部门在高峰时一天赚得多。
泡沫之四油价
……
在价格飙升的前六个月,美国能源信息部门的资料显示,世界石油的供给从每天8534万桶上升到8572万桶。而同期世界石油需求量从每天8682万桶下跌至8607万桶。短期供给增加以及短期的需求下降,这在古典经济学中应该会导致价格的下降。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呢?让我们做个大胆的猜想。很明显,高盛参与其中。虽然在实体商品市场中也有其他的参与者,但追根溯源是由少数能呼风唤雨的参与者把曾经稳定的市场变成投机者的赌场。高盛鼓励养老基金以及其他大型的机构投资者去投资石油期货——同意在未来固定的某个时点购买石油的标准合约。需求的推动把石油从一个简单依靠供给和需求的实体商品,转变成一场类似股票的赌博。在2003年到2008年间,商品投机资金从130亿上涨到3170亿美元,幅度达到2300%。截止到2008年,一桶石油在被实际交割和消费前被平均交易27次。
……
所有的转变都发生在1991年。这一年,一个几乎不为人所知,由高盛控制的商品交易子公司杰润(J.Aron)写信给CFTC,并同CFTC达成了一项协议。高盛认为,拥有巨大库存的农场主并不是唯一需要利用期货对冲价格下跌风险的人,华尔街上那些在石油价格上倾注巨额赌注的交易商们同样需要对冲掉他们面临的风险,因为他们如果不这么做,也会同农场主一样损失惨重。
这是彻彻底底的胡言乱语。请记住,1936年的法律是在特殊情况下推出的,目的是区分进行实体交易和进行虚拟交易的参与者。令人匪夷所思的是,CFTC同意了高盛提出的这个协议。这个协议为高盛提供了被称为“真实对冲”(BonaFideHedging)豁免权的免费通道,允许高盛的这家子公司表面上号称是实体对冲者,实际却能够避免所有对投机者的限制。
现在高盛和其他银行都能够自由地驱动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商品市场,这也造成投机者能够设置不断增加的赌注。那封高盛写于1991年的信或多或少地直接导致了2008年的石油泡沫。
泡沫之五政府救助
……
金融救助开始于2008年9月份,当时美国财政部部长鲍尔森做出了重要的一系列决定。虽然在几个月前他已经对贝尔斯登(BearStearns)展开了救助,也帮助了半私有化的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c)摆脱困境,鲍尔森选择了让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高盛其中一个最终竞争者——在不加干预下破产。(“高盛的超级霸主地位变得不可动摇,”市场分析员EricSalzman这样说,“一个投资银行界的竞争对手,雷曼,已经远去。”)正是在让雷曼破产的第二天,鲍尔森大开绿灯,给了AIG85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多亏了这场救助,投资银行居然为它的坏赌局全额赢得了报酬,而相反,那些等待克莱斯勒救助的退休汽车工人们将会幸运地为他们的一美元而实际只得到50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