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开端
公元1449年,此时距离大明立国已过百年之久,到了此时的大明,早已不复开国之初的鼎盛强势。此时的大明和历史上的历朝历代一样,矛盾不断,弊端丛生。
大明的国力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
由于内外矛盾的引发激变,终于,于大明朝正统十四年七月,引发元朝后裔瓦剌一部出兵攻打大明。
这是大明自立国之后,横扫四方百年后第一次被外敌入侵。
情势不容乐观。
此次瓦剌大举进攻大明,号称十万大军的瓦剌大军兵分兵四路,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对大明分别发动了攻击。
其中,第一路进攻辽东,第二路进攻甘肃,第三路进攻宣府,最后一路由瓦剌大帅也先亲自统率,攻击大同。
一时间,大明九边重镇竟有四处同时遭受攻击。
大明立国以来从未有之之危险正在降临。
消息传入京师,满朝哗然,举世震惊。承平已久的大明朝廷上至皇帝,满朝文武重臣,下至百姓都没有想到,一场战争就这样突如其来的降临了。明显准备不足的大明朝堂上军事会议开了一茬又一茬,商量对策,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朝堂之上,就是战是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文武百官甚至差点大打出手,奈何谁也说服不了谁。年轻的正统皇帝朱祁镇稳坐奉天殿,神色凝重中却带着一抹兴奋,他冷眼旁观,看着吵闹的不可开交的朝中大臣,不发一言。
最后,实在是被吵得没有办法的朱祁镇扭头向身边自己最信任的大太监王振问道:“先生以为该如何?”
此时的王振正等着这句话呢!
作为一手调教并看着长大的皇帝,王振无疑是最得朱祁镇信赖的,像这种问话早已在皇帝亲政后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回。
面对皇帝的问询,大太监王振心中早已有了订记。
也先率军攻打大明,或许在别人看来是一场灾难,但是对如今权倾朝野的大宦官王振来说却是一个可以扬名立万,名留青史的好机会。
要知道,王振可是很崇拜咱们的太宗皇帝朱棣的,作为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落魄秀才,挥刀自宫才入的宫中的王振来说,只要打赢了这一仗,依靠如今的权势,自己最起码也会如同朱棣一般让整个大明敬畏,权利和地位也将更加的庞大。
这是他在第一次听到瓦剌寇边时脑海中的第一反应。
此时,不要说大明皇帝朱祁镇,就是满朝文武都在等着他的决定。
很多人此时已经是面如死灰了,朱祁钰信赖王振的态度他们早已知之甚祥,王振的决定甚至可以说就是朱祁镇的决定。而和王振打了数十年交道,彼此并不对付的一些文武大臣已经能够猜测到王振的决定了。
他们尽管位高权重,却无法左右皇帝的决定,所以,他们才会在朱祁镇向王振问策时脸色巨变的原因。
王振眼神中布满了志得意满,他狂傲的扫视群臣,而后俯身,用他那尖锐的特有的太监嗓说道:“此乃国家大事,老奴本没有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不过既然皇上问了,奴婢自然是要回答的,奴婢的意思是,主战不谈!”
看了朱祁镇一眼,对朱祁镇十分了解的他心中一动,有了新的想法,他神色严肃的道:“瓦剌狼子野心侵犯大明,其行为当诛九族,我大明必不能等闲视之,此战不但要主战,皇上也当御驾亲征,击溃瓦剌,彰显我大明国威和皇上的无上武功。
此话一出,反对声和赞成声连成一片,奉天殿顿时陷入哄闹之中。
朱祁镇则是眼神愈发的明亮起来,这是他心理渴望的。
“皇上,臣不反对主战,但是皇上御驾亲征,万万不可啊!”一众大臣神色凝重的反对。
“可笑,皇上御驾亲征,不但彰显我大明国威君威,还能瞬间平息此战,有何不妥?”王直冷笑着道;
一只不曾开口的朱祁镇脸色也为变得微冷起来,他道:“此事就依王大半所言,朕会御驾亲征,荡平瓦剌。”
“皇上,、、、、、、、!”满朝大臣反对者寥寥,但却都是真正的肱股之臣。
但是无用,这件事不单是王振的私心,朱祁镇同样有此打算。
所以,在王振的力谏之下,正统皇帝朱祁镇不顾朝中众大臣反对,不但下旨抵抗,还要御驾亲征。
至此,拉开了大明彻底走向衰落的序幕。
、、、、、、
皇宫御花园中,孙太后和钱皇后神色比之两个月前好了许多。
当得知土木堡之变时那种打击无异于天塌地陷般,如今想来,依旧让人心中发寒,面露惊色.
还好现在一切都过去了,眼前的皇帝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也比不上正统皇帝对自己恭敬。不过目前来看,也算是不错了。
此时,距离土木堡之变,以及京师保卫战已经过去了将近三个月了,整个国家百废待兴,满目苍痍。好在大明建国时日不短,前几任皇帝文治武功震撼天下,京师保卫战也再次向世人证明了大明的强大。
是以,虽然目前来说举步维艰,却也在一点一滴的改善之中,京师也在逐渐恢复着往日的繁华宁静。
皇太后和太上皇皇后一起出现在御花园,周围还有大量贵妇跟随,自然不是有心情游园赏景,而是为了新近临危受命,继承大统的皇帝朱祁鈺的婚姻大事。
说来颇让皇太后气恼,正统皇帝被俘,本应该皇帝长子,太子朱见深继承大统。但是众大臣以危难时刻,主少国疑为由,力劝孙太后改立监国郕王朱祁鈺继承皇位。
如此正直多事之秋,京师岌岌可危之际,孙太后也不得不顾忌颇多,最终无奈迫于眼前局势,只能答应的众大臣的请求,改立朱祁鈺为新帝。
郕王朱祁鈺之比正统皇帝朱祁镇小两岁,却至今不曾成婚,更没有子嗣,对于抱有幻想的孙太后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是,新帝继位后,众多朝中大臣再一次向太后进言,对此颇多怨言。一国皇帝竟然至今不曾婚配,就连妃子都没有成何体统。
于是,才有了这御花园中的选秀前奏。
一国亲王竟然到了22的年纪依然不曾娶亲纳妃,无子嗣后裔,的确让许多人大吃一惊,在古人看来简直就是不孝。以往也就算了,老朱家的王爷出现一个不愿娶妻生子的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整个天下王爷多的都数不过来,不差一个。
但是如今可不行,即便是一些朝中大臣依旧心中盼着正统皇帝回归,皇长子朱见深依旧身居深宫,却也不愿在这件事情上让天下人耻笑。
明朝历代皇帝的皇后,并不是自文武功勋之中选娶,而是天下选秀,品行端庄者即可,如今战乱刚过,百废待兴,自然不会如此的劳师动众,只能从京师各个大臣功勋家族选取。
这种给皇帝选妃,特别是日后的一国之母皇后,这种事情自然轮不到大臣或是皇帝做主,一切自然就落到了皇太后以及如今已经被尊称为太上皇的朱祁镇的皇后钱皇后负责张罗了。
、、、、、、
乾清宫,大明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一身黄色龙袍的朱祁鈺看上去并不俊朗,好在贵在耐看,身体也颇为健硕,猛一看像是军武中人。倒也很是英武不凡,颇有一代霸主的风范。
不过,此时长时间的批改奏章,缺少休息让他看上去有些疲惫消瘦,却依然难掩那股英气。
“哎!皇帝当真不是人干的活啊!”
面对堆积如山,始终不见减少,甚至还在源源不断的被內侍抬进来的奏折,朱祁鈺忍不住抱怨道;
遥想自己作为学霸也曾面对过如此不分昼夜的查询资料,挑灯夜读的时候,疯狂的时候甚至在学院的图书馆借了几大车的书,但也不曾像如今这般吧!
每天批改奏折近八个时辰,期间还要面见各部大臣,处理突发事件,休息和睡觉的时间加起来还没有两个时辰。
而这种工作量他已经干了将近五天了。
难怪人都说皇帝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最难做的职业。其他的不说,单是这种工作量,累也把人给累死了。
“不行,必须要改,不然没等八年后病死,也得累的英年早逝。”
将手中的朱笔一扔,浑身酸痛的朱祁鈺内心狂吼道;
不过,他也知道,现在不是他闹出格的时候,即便是自很早之前便已经暗中备下了很多后手,储备了一些人才,底子依然单薄了一些。想要改动这些已经既定成俗的事情,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了得。
想起那些个朝廷大员,一个个都是迂腐之人,抱着个陈规旧俗死不松口,一个不行就来个以死上谏,好几次都弄得他下不来台,好多既定的政策都不得不搁置,想想就让人恨得牙痒痒。
“哎,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哀叹一声后,朱祁鈺不得不再次拿起朱笔,开始奋战在如山般苦难之中。
三个月前。
谁也不曾想到,亲率二十万大明最精锐的大军御驾亲征的结果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打败。
土木堡惨败。不但二十万大明最精锐的大军损失殆尽,随行的满朝文武重臣,十不存一,就连当今皇帝,大明正统皇帝朱祁镇也都身陷囹圄,落得个被俘的下场。
土木堡惊变之后,皇宫内原本权倾朝野的大太监王振一去不返。此次皇帝御驾亲征之所以战败王振更是罪魁祸首,加之之前王振的强势做派,朝堂上树敌不少。如今还害得国将不国,惊涛四起,几十万士兵和文武官员因他而死,事情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自从土木堡战败的消失传来,奉天殿内大朝会就不曾停止过,几乎每天都人头攒动,文武大臣满脸焦虑担忧的商量着如何面对眼前的困局,如果一个处理不慎,建国不过百年的大明王朝甚至都有可能被掀翻。
今日的朝会自然是由朱祁钰主持,他是监国,主持大朝会理所当然,本来孙太后也想要临超参政,被于谦王直等以不符合祖宗制度给否决了。
看着朝中众多大臣阴沉忧虑,甚至有些悲怒的神色,朱祁钰暗自叹了口气,说实话,土木堡之变他早就知晓,甚至整个过程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他不能说,也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心里的滋味同样不好受。
历史上,大明就是由于土木堡之变后,由强盛逐渐衰弱下来的。可是对此他也毫无办法,他总不能在还没有发生这件事情的情况下就未卜先知的将即将要发生的事情告诉所有人吧。
岂不说别人信不信,即便是信了,那么对于这个消息你是怎么来的,又该如何解释,总不能说我是在21世纪的时候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吧?
就在朱祁钰有些愣神的时候,朝堂之上只见一人大步迈出,高声说道:“臣有奏本!”
朱祁钰看着上奏的大臣,道:“陈御史有何事要奏,今日大朝会主要商议战后事宜以及眼前困境如何面对,其他事情需要先放一放。
这个上奏的人名叫陈溢,都察院右都御史,为官清廉,且极其痛恨王振,朱祁钰知道他,这是一个最起码他挺敬佩的官员。前几天的大朝会都没有过多的说话,今天却第一个站了出来,朱祁钰好奇他此次上奏所为何事!
陈溢确实是非常痛恨王振,他不但痛恨王振,连同已经成了瓦剌俘虏的大明皇帝朱祁镇,甚至连早已经死了很久的宣德皇帝朱瞻基也带着一起痛恨。
理由无他,明朝太监参政就是因为宣德皇帝朱瞻基不够勤政,在后宫中办了个培训班培养太监读书识字,好让太监帮他批改奏章,从而让太监掌权,成了可以和满朝文武相抗衡的势力。
而朱祁镇则是完全无理由的信任王振,将整个朝堂搞得乌烟瘴气,百姓苦不堪言,更是导致了这次惨败的罪魁祸首。
此次明军大败使陈溢痛心疾首,酝酿了几天后,他便下定决心,要一举铲除王振一党。
面对朱祁钰的问话,只见他厉声说道:“臣所奏就是和此有关,王振祸国殃民,作恶多端,害得皇上身陷敌营,我大明二十万精锐大军损失殆尽,无数粮秣丢失,如此恶行,不灭族不足以安人心,平民愤!臣请奏,诛其九族,朝堂之上所有王振党羽诛三族!”
语气如此之严厉,处罚如此惊人吓得满朝文武皆禁,陈溢的上奏不但吓住了满朝的文武大臣,就连朱祁钰都被吓了一跳,诛九族这可是最为严厉残酷的处罚了。
“陈御史所奏本王自是认同的,可是如此处罚判决是不是太过严厉一些?”
朱祁钰虽说来到这个世界也二十多年了,却从不曾见到过如此残酷的惩罚。更何况这道旨意还要从他手上发下去,心中不免有些不忍,毕竟王振犯错,抄家灭族便是很严厉的处罚了,诛九族可是会牵连一大批无辜的。
可是,听了朱祁钰的话,陈溢为之一愣,在他看来,朱祁钰是不想处罚王振亲族及其党羽的,这分明就想要包庇。
想起王振曾经的所作所为,想起无辜受难的同僚和百姓,一向极为重视朝堂威仪的陈溢竟然忍不住失声痛哭了起来。
好家伙,这一下,可算是闹大了。
本来朝中众多大臣就被王振压的死死的,罢官的罢官,打压的打压,免职的免职,朝堂之上只要是和王振为敌的都被清理的差不多了。如今王振已死,又背负着如此滔天大罪,自然是报复的大好时机,面对陈溢的奏请,朱祁钰竟然还想要从宽处理本就让众大臣不满了,这个时候陈溢当庭痛哭,不但是不是失礼,反而是忠君爱国的体现。
于是乎,陈溢的这一哭激起了大臣们的愤怒,让他们原本压抑已久的积怨彻底爆发了出来,他们开始不顾礼仪,争相向朱祁钰弹劾王振。
一时之间,朝堂上乱了起来,上奏声,骂人声、痛哭声此起彼伏,纷乱程度实在可比集贸市场。
龙椅上的朱祁钰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说真的还真的有些害怕,如此混乱的场面也就是曾经在电视上看到某个不知所谓的小地方大会时的场景,今天竟然在眼皮子底下发生了,还是因为他的一句话引起了。
“我做了什么?”朱祁钰有些莫名其妙。
下面的大臣们像连珠炮般地大声的呵斥着,其中还夹杂着哭骂声,压根就听不清他们再说些什么。可怜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一千年的朱祁钰根本搞不明白为什么原本还好好的朝堂会一下子闹成这样。
突然,朝堂上的喧嚣平静了下来,下面的大臣都用一种极为可怕的眼神看着他:“王振祸国殃民,残害忠良,酿成弥天大祸,臣等共同上奏,杀其同党,灭其九族!”
这是引起众怒了!
朱祁钰明白了,因为自己先前的回应,似乎是有些偏袒王振党羽亲族,才会引发众大臣的不满。
面对众大臣一致的决定,朱祁钰知道,一个应对不好,恐怕后果更加严重。
看了看沉默的于谦,朱祁钰知道必须要给一个交代,挤压的仇恨如果得不到发泄,越囤积爆发起来也会后果越严重。
旁边太监金英也不停的擦汗,这种阵势他也从没有见过,原本一群温文尔雅的大臣此时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实在太可怕了。
他偷偷的看了眼脸色有些发白的朱祁钰,心中在想着:“这位会怎样处理他登上皇位前的第一个大难题?”
这可不是一个两个大臣,满朝文武一起暴怒,力量是极其可怕的,即便是皇帝,如果不能让他们满意,此时早已被怒火冲昏了头脑的他们恐怕也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