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营之第四步:2004年11月3日(1)
第10节安全系数公式:X=恐怖分子,Y=距离,Z=你有多招人嫌
“我们这里非常安全,从来都没有收到过恐怖威胁或者发生劫机事件。大概是因为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相距遥远,所以这儿就像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我们用不着像美国人那样整天担惊受怕,而且我们也从不制造借口侵略其他国家,更没有人会对我们恨之入骨。”
简曾经和我约会过几次,现在住在悉尼。她想要劝我移民到澳洲,因为那里有迷人的海岸线和很低的犯罪率,而且人人都热情好客。
我绞尽脑汁想从她的话里找出漏洞。“但是,你们的国家离印度尼西亚也不算远呀。几年前刚刚有个恐怖组织炸翻了巴厘岛的夜总会。难道你就不害怕?”
“巴厘岛的爆炸案发生以后,很多澳大利亚人都不再去印度尼西亚旅游了,”她似乎毫无怯色,“何况我们两国之间又无怨无仇。倒是有些新闻媒体,还有你们的那位总统先生动不动就爱吓唬人,总想让老百姓服服帖帖。那样他们就不再找碴儿,而且还要对当局保护工作千恩万谢呢。所以,比起美国来,我们这里就像是天堂。”
“不过,美国大选马上就要开始了,”我突然发现她满腔热情的时候还真可爱,但是现在我可没有这个兴趣,一点儿也没有,“不如我们等等看,也许事情还有一线转机。”
“要是澳大利亚你还嫌不够安全,”我都要挂了,她还一个劲儿唠叨,“那你就去新西兰好了。”
第11节民意测验:没有投票的请举手
2004年11月3日,新西兰移民署的网站一共收获了10300次来自美国的点击——超过日常数据的4倍。另外,打电话或者发电子邮件咨询移民问题的美国人也从每天7人次飙升至每天300人次。
其中有一封邮件是我发的。
2000年之初布什政府粉墨登场。但是最起码前4年不是我们的错。毕竟,技术上严格来说,并不是我们真正选出了这个总统。而且,谁曾想正是在他的“英明”领导下,美国才卷入到一场徒劳无益的战争中来,美国的财政预算从2360亿美元的盈余变为史无前例的赤字,美国才会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旗号肆意剥夺公民的自由权利,公然置国际条约、联合国与联大宪章于不顾。
然而,2004年的总统大选过后,局面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这一次,布什真的是被“选”进白宫的。这一事实无异于向全世界公开表明,对他们的总统美国人民已经不计前嫌。因此,在各国看来,愚不可及的不再只是布什本人,而且是全体美国人。
英国的《每日镜报》在头版一针见血地指出:“难道美国59054087公民都变成傻子了吗?”(这位作者大概忘了,在美国还有另外7900万国人,完全有资格投票但却一样装聋作哑。)
尽管这不仅仅是乔治·W.布什一个人的问题,但古往今来,美国人民还从未像今天这样迷惘。尽管“9·11”事件还远非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但它却让我们知道,即使在美国战争也一样可能发生。尽管布什政府以国家安全挂帅还远非真正意义上的极权,但是这却让我们明白,即使是在美国法西斯主义仍有可能卷土重来。要是能打个极端一点的比喻,就连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也是在民主的政体下披着合法的外衣开始独裁的。
那天下午,我躺在床上,一边直盯盯地望着雪白的石灰天花板,一边左思右想下一步该作何打算。2000年总统大选时我完全有机会可以建言:从投票结束到布什最终宣布胜出,其间的35天,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刻之一,一票之差就有可能逆转时局。作为《纽约时报》的记者,比起许多普通人来,我能做的事情其实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