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惠州起义(1)

第二节 惠州起义(1)

踌躇满志的孙中山没有想到革命的道路会如此坎坷,第一次尝试就以失败告终,不但浪费了好不容易筹集到的钱财,还搭上了许多革命志士的生命,其中还有一直和自己并肩战斗的好兄弟陆皓东。

起义失败以后,孙中山作为组织者当然受到了清政府的重点关注,不但家里的祖产被查抄充公,很多和他关系不错的人也受到了牵连。全国的大街小巷上贴满了他的大头像,孙中山同志一下子成为许多梦想一夜暴富的人魂牵梦萦的心中偶像。

国内呆不下去了,但是这难不倒矢志革命的孙中山。国内混不下去就到国外去,那年头也不讲究什么护照、绿卡之类的东西,只要你有钱,买张传票就飘洋过海了。于是,孙中山开始在国外奔波游走,宣传自己的革命思想,只等一有机会就再次发动起义,给革命同志们报仇雪恨。

洪门

流亡海外的孙中山从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也从没有忘记弟兄们的血海深仇。在国外流亡的日子里,他到处联络革命同志,不断发展革命党人的力量,为将来的起义积蓄力量。

由于当时清政府已正式对孙中山发出通缉令,而且还加大力度惩处兴中会的成员以及与兴中会成员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人。旅居海外的华侨们普遍担心自己或者自己在中国的家人受到牵连,都对孙中山敬而远之。孙中山同志空怀一腔救国的热情,却走到哪里都遭到别人的排斥。

看到没有人愿意参加革命,孙中山急得直上火。毕竟革命是掉脑袋的买卖,总不能硬拉着别人跟自己去玩命吧。所以尽管他万分着急,却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时,他的朋友郑士良给他出了个主意:不如加入我们三合会吧,虽然我们这些年落魄了,但毕竟还是有很多兄弟的。

郑士良所说的三合会,就是当年高举“反清复明”旗帜的天地会。因为明朝君主朱元璋号“洪武”,天地会会盟地点是“红花亭”,故取其“洪”字,又名为“洪门”。清朝初期,天地会在南方的势力很大,经常干一些让清政府头疼的买卖。关于这些事情,想必大家都从金庸老先生的小说中有过很多了解。

后来,据说天地会创始人陈近南与清兵交战,战死于惠州一带,接班人天佑洪英领导有方,人马很盛,号称“天时、地利、人和”,因此天地会又称为“三合会”。清朝中期以后,由于社会逐渐稳定,提着脑袋造反的事情也很少有人干了,三合会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社团组织。放在现在来说,就是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

郑士良又是何许人也?郑士良,号弼臣,广东归善(今惠州市惠阳区)人,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他小的时候就胸怀大志,在跟随别人习武的时候,不但练就了一身砍人的本领,还认识了很多“道上”的朋友。

根据我们的经验,一个孩子从小就受“道上”的人熏陶,长大以后多半也会“上道”,郑士良自然而然地加入了洪门。不过加入洪门以后,他并没有和大多数人一样整天出去帮人平事,而是选择去读书深造,而且选择的还是外国人开的高级学校(礼贤书院,德国教会所办)。

和少年孙中山一样,他在学校中接触了基督教并洗礼入教。1886年毕业后,郑士良进入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属学堂读书,正好当时的孙中山也在那里进修。两个人一见如故,谈起反清革命大业更是相见恨晚,很快就成了并肩战斗的战友。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革命不是闹着玩的:辛亥风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革命不是闹着玩的:辛亥风云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节 惠州起义(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