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惠州起义(3)

第二节 惠州起义(3)

武装起义不是儿戏,是真刀真枪地拼命,除了要有适当的时机、过得去的装备(锄头、菜刀之类基本不在考虑之内)、周密的部署、沉着的指挥和一定的运气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

第一次起义的时候,孙中山已经尽可能多地发动了群众,虽然起义还没有进行就被迫中断,但是孙中山清楚地知道,如果真得打起来,这点人还是不够,总不能指望起义以后一边打一边宣传,临时抓壮丁吧。所以,孙中山决定这次一定要联系到足够多的力量。

自己的兴中会已经有了很多会员,而郑士良也一直在发展革命力量,经过他几年的经营,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但是这些还不够,如果能够得到另外一股力量的支持,起义的成功率就会大大增加。

这股力量就是哥老会。哥老会,源于四川,是近代中国活跃于长江流域,声势和影响都很大的一个秘密结社组织。在四川的哥老会被称为袍哥,相信球迷朋友们对这个称呼都不陌生,当年四川全兴足球队的队长魏群就颇有袍哥风范,曾经为兄弟挡了十几刀,被人称为魏大侠。哥老会在长江流域的影响巨大,其势力和影响力跟洪门有一拼。

当年曾国藩的湘军中就有很多哥老会的成员。纵观清朝末年,由于八旗子弟整天遛鸟、看戏,昔日横扫天下的女真铁骑战斗力早已今不如昔,这才导致洪秀全仅仅靠一帮挖碳党(韦昌辉)和连饭都吃不饱的老百姓就打下了大清国的半壁江山。清政府不得已将军权下放,令各省自己组织团练,以对抗太平军。

曾国藩的湘军自然是这些乡勇、团练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湘军的强大,除了新式的武器和家族式组织形式外,哥老会成员的加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一直想着壮大自己力量的孙中山自然也知道哥老会的大名,如果有了这些敢于拼命、能打硬仗的大侠们加入,革命的胜算又会大几分。

1899年10月,兴中会、哥老会、三合会首领在香港会见,决定组织兴汉会。孙中山因其超高的人气和人格魅力,以据对优势当选为总会长。会上,众人就共同关心的革命话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最后一致决定只等时机成熟就发动起义,起义的地点被暂定为广东惠州。

虎头蛇尾

惠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据统计,祖籍惠州的华侨超过80万人。孙中山被清政府通缉之后,长时间流亡海外,许多年来一直都在海外华侨中宣传自己的革命思想。从概率上将,占华侨人数比例最多的惠州华侨应当是接受革命思想最多的。因此,惠州应该是革命群众基础最雄厚的地方。

此外,惠州还有大量的客家人,是客家四州之一。客家人,说白了就是客居在南方的中原汉族人,是汉族一个很特别的分支族群,其来源可以追溯到西晋的时候。当时发生了永嘉之乱,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南侵,很多居住在中原的汉族人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形成了最早的客家人。

后来,经过了上千年的繁衍,其间有发生了很多次战乱(大多数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战争)以及两次少数民族的统治(元、清),越来越多的受到迫害的汉族人选择南迁避难,客家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从心理感受和民族情结上讲,当时的客家人对北方少数民族是仇视的。而孙中山临到的革命,主要目标就是满清统治者,这在客家人聚居的惠州是很有市场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革命不是闹着玩的:辛亥风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革命不是闹着玩的:辛亥风云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节 惠州起义(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