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
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后组织的第一次大型集体活动,在绚烂上演了一个多月后落下了帷幕,虽然没能最终把清朝后院的火药库点燃,但是意义却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这次声势浩大的造反运动沉重打击的来官老爷们的气势,清政府的统治者们握着屠刀的手开始发抖了,因为他们第一次感到了恐惧。其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纲领第一次以起义檄文的形式公诸于广大群众之中,并且得到了拥护。在中国扎根了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开始动摇了。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活动虽然没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仍然是一次成功的造反,一次鼓舞人心的造反,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造反。
再接再厉
眼看革命的风暴愈演愈烈,造反的炸雷一个接一个,清政府急得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忙着到处镇压、平反。挥舞着屠刀的手就快要脱力,造反的人却越来越多,脚下的鲜血已经流成了河,造反的热情却越来越高涨。此时的清政府已经疲于招架,被人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职业造反家,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当然也看出清政府已经是外强中干,于是决定继续用无休止的暴力活动配合让人防不胜防的人体消灭政策加紧给清政府建造坟墓。
1907年,孙中山派人再次到广东惠州发动起义。6月2日,邓子瑜和陈纯等集合少数三合会党在距惠州20里的七女湖截获清军防营枪械,击毙清军多人。5日,进攻泰尾,清守兵溃逃,起义军乘胜连克杨村、三达、柏塘等地,随即又在八子爷打败清营管带洪兆麟。
归善、博罗、龙门各地会党纷起响应,队伍增至200余人。清水师提督李准急调兵镇压,起义军声东击西,使清军疲于奔命。后因寡不敌众,起义队伍在梁化墟解散。
1907年,孙中山到河内设立机关,准备在广西边境发动革命。孙中山委派黄兴和胡毅生分别进入钦州和廉州,联络城内的清军。9月1日,起义军200多人在王岗山举事,4日进攻防城,全歼守敌,杀知县宋渐元。
随后,发布《告粤省同胞书》、《告海外同胞书》、《招降满洲将士布告》,阐明革命宗旨,十里八村的群众全都带着家伙来入伙。6月,革命军挺进灵山,沿途又有3000多人参军,群众争备粥饭。围攻灵山3天之后,敌人的援军赶到,起义军只好原地解散,保存实力。
1908年3月27日,黄兴根据孙中山的指示,偕安南华侨中的同盟会员200余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军”,进入钦州发动起义,29日行至小峰,遇清军郭人漳部600余人的阻击,黄兴采取以退为进的战术,分三路猛攻,清军大败。
4月2日,起义军占据马笃山,击溃清军三营,击毙管带龙炳堂,并乘胜向广西边境进发。清军统领郭人漳率部3000余人穷追不舍,黄兴率革命军转战于钦廉两州和广西上思一带。后因长期转战,孤军深入,没有根据地为依托,弹尽粮绝,起义军无法坚持下去。黄兴等出走越南,余部退入十万大山。
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一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之前,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全国各地发动了数不清的起义和革命,充分将造反的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也用鲜血和生命将革命形势一次次推向**。
再战广州
1910年11月,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同盟会的重要骨干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会上,孙中山提出,目前国内革命形势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我们应该抓住时机,在广州发动一次更大规模的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