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六章 派别之争

正文 第五十六章 派别之争

舍命不舍教,砍头风吹帽。

——撒拉族谚语

撒鲁尔人两大阵营的矛盾终于激化了。

1762,马明心在循化张哈工的礼拜寺做朱玛(聚礼)的时候,与教义有分歧的马国宝不期而遇。

马明心在讲经宣教中阐述哲合忍耶的教义,受到了一部分教民的热烈欢迎。

马国宝随后则竭力宣传虎非耶的学理,得到了另一部分教民的拥护。

马明心与马国宝发生了激烈的争辩。他们相互之间唇枪舌战,妙语连珠,硬是把一场聚礼变成了宗教是非与对错的辩论会。

最后,马明心贴近穷苦百姓、清除宗教腐败的主张似乎更能赢得大多数教民们的首肯。

从前稳坐教主宝座的马国宝一气之下以马明心宣讲邪教、蛊惑民心的罪名,将他告到了循化厅的官府。

官府本来应该秉持公平的原则调解两派的矛盾,而不应该介入教派之争。但是,地方上的土司、尔最蓄意偏袒和自己同样属于虎非耶的马国宝,将马明心驱逐出了循化的地界,同时,打发马国宝回到了自己的原籍河州。

虽然新教和老教的两派首领都离开了循化,但是,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两派之间的矛盾依然如故。

马明心被迫离开循化和河州,来到定西、兰州、平凉和宁夏的金积堡一带传播哲合忍耶,在贫苦农民中间发展了很多教徒。

清朝中后期,封建统治者和撒鲁尔土司、掌教等残酷压榨下层劳动人民。土地大量集中在土司、哈尔和寺院的掌教手中。土地和财产可以子孙相承、世袭亡替,形成了掌教兼地主的少数上层封建剥削阶层。

广大的撒鲁尔贫苦农民受到高租和重利的层层盘剥,生活十分艰难,不得已只好大批外逃,导致田园荒芜,生产停滞,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普遍激化。与此同时,不同的门宦和教派之间的争权夺利也给撒鲁尔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马明心的哲合忍耶提出的革除门宦、消灭土司等口号符合了当时广大回教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愿望,因此受到了人民的广泛欢迎。

大清的封建统治者却罔顾人民的要求,反而诬称哲合忍耶是歪理邪教,采用乡约民防禁止在民间传播,但是,也没有能够阻止住它的秘密发展。

“邦扶旧教”、“尽洗新教”的政策实质上是支持土司等既得利益的旧势力。不当的民族和宗教政策造成了回教徒屡次反抗大清的统治,进而威胁到了统治者的根本利益。

于是,大清的统治者改变了策略,采用以回回人镇压回回人、以汉人压制回回人、如果汉人势力增强则联合回回人打击汉人、如果回回人势力加强了则联合汉人打击回回人的策略,不惜利用一切措施和手段达到维护自己统治的目的。

马明心虽然离开了循化地区,但是,哲合忍耶却像春风一样吹遍了撒鲁尔12工,继续在当地的老百姓中间秘密地传播着。

1769年,大清官府以高压强硬的手段封闭了循化的3座哲合忍耶寺院,将马明心的学生、循化哲合忍耶的首领贺麻路乎抓捕,实行了刑杖不算,然后披枷发配到西域的迪化(今天新疆乌鲁木齐)为官家的奴隶。

官府的这些措施和做法加深了新教和老教两个教派之间的矛盾,也扩大了新教群众同统治者之间的鸿沟,加速了哲合忍耶教派秘密的反清斗争。

1781年的春天,两个教派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械斗。

苏四十三和韩二哥向撒鲁尔的哲合忍耶教民发出了战斗的号令。循化地区的哲合忍耶教民一呼百应。各个阿格乃、各个孔木散和各个阿格勒的哲合忍耶全部动员起来了。

苏四十三和韩二哥率领1000多名信徒袭击了韩赛义德所在的老教居民的村庄。虎非耶的教长韩三十八也在械斗中被杀害。许多虎非耶的教民为了活命,拖家带口逃亡到了外地。

韩赛义德带着大儿子到循化城里办事逃过了一劫。他的其他家人全部遇难了。

韩三十八的儿子跑到兰州的省城衙门,状告苏四十三和韩二哥聚众闹事,杀害良民,请求衙门主持公道,铲除凶恶势力。

甘肃总督勒尔谨委派兰州知府杨士玑会同河州协副将新柱、皋司福菘带着40余名官兵,前往循化处理教派的争斗事件。

杨士玑和新柱到了循化的地界,分不清谁是新教徒、谁是老教徒,随便对着一群出城迎接自己的新教群众表态说:“官府一定要为你们老教作主。如果新教胆敢不守法令,我们要全部消灭他们。”

苏四十三和韩二哥听了官员的这些话大为激愤,自此决心率领新教的教民发动武装暴动,反抗官府和老教势力的勾连结合。

当天晚上,他们秘密地杀死了新柱等官员。

当时正值西北连年灾荒,加上大清朝廷连续发动征服少数民族的战争,赋税繁重,百姓叫苦不迭,使很多人非常痛恨官府,社会盾极其尖锐。

在这种形势下,本来是新教哲合忍耶和老教之间的教派斗争,很快转变为以哲合忍耶教徒为主,也包括少数其他教派的撒鲁尔人、回回人、汉人、藏人和撒尔塔人的联合反对大清统治的武装暴动。

第二天早晨,起义军赶往旗台堡,刀斩了杨士玑,夺取了大量军械和马匹,乘胜攻占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城,杀死了知州、都司等官吏,放出了监狱中关押的犯人。

他们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得到了充裕的粮食和兵员。于是,2000多名起义军由小路经过唐汪川,继续连夜向东推进,顺利地渡过了洮河。

总督勒尔谨闻讯以后大吃一惊,一面调遣西宁镇副将贡楚克连尔在循化截住起义军的归路,派遣循化文武官吏赶赴河州镇压;一面将哲合忍耶的精神领袖马明心逮捕,从官川解押到了兰州。

苏四十三和马明心的义女撒鲁尔人赛利麦听说教祖马明心被捕,心急如焚,日夜兼程,进逼到了兰州城外,强烈要求官府释放马明心。他们扬言,如果不释放马明心,即可攻打兰州城。

当时,兰州城里军力空虚,只有800名大清标兵,却不肯释放马明心。

苏四十三率领起义军从西关攻打兰州的城门。

布政使王廷瓒面对勇猛的起义军大为惊恐,无奈之下采用缓兵之计,命人将马明心押上城墙,逼迫他劝谕苏四十三撤兵。

苏四十三等众人见到城墙上的马明心,齐刷刷地跪在地上,情绪激动,泣不成声,嘴里连连喊道:“圣人。”

马明心看到起义军的规模虽然十分宏大,但是,无力无法与强大的大清对抗。于是,他打着手势,规劝苏四十三撤兵。

苏四十三等起义军领袖没有明白马明心的意思,继续包围兰州城,绝不后退一步。

马明心急得心头冒火,便让人把自己从天方带回来的手杖扔下了城墙。

苏四十三冲到城墙下面,捡起了手杖,确认是师傅的圣物。将领们互相传递手杖,士兵们抢着抚摩,激动得热泪盈眶,情绪达到了亢奋的地步。

王廷瓒看见民众如此敬仰马明心,担心如果放他回去必将酿成更大的动乱,便命人悄悄地杀害了马明心,同时却故意对外放话说十日之后一定释放马明心,还释放了马明心的随从,麻痹起义军,自己则耐心地等待大清的援兵。

朝廷为了镇压哲合忍耶起义军,从四处调兵遣将。大学士何柱带2000多京师健锐营和火器营赴援,又先后派阿桂、和坤、马彪、伍弥泰等人率兵万余进剿。各路清军齐集兰州附近。

起义军将士们英勇杀敌。赛利麦率领女兵与清军对阵,一仗下来杀死了9名清军将官。她与丈夫将清军的人头割下,挑在竹竿上示众警告。

大清官兵看到赛利麦的举动,顿时吓得魂飞丧胆。

随着大量清军援兵的到来,起义军因众寡悬殊在阵前渐渐不支。

赛利麦和丈夫一同不幸阵亡了。

苏四十三被迫退守到兰州西关以外的华林山上,坚持与清军战斗。

清军多次围攻华林山,却久攻不下。

起义军利用有利的山地地形大败清军,打死清兵990人,还打死一批将官。

朝廷因为勒尔谨出师长久而无功被革职,改调和坤代替他。

后来,大清又派遣来了2万多大兵,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了华林山。他们想到了“以夷制夷”的办法,命令撒鲁尔土司韩煜率领信仰老教的撒鲁尔人充当先锋队,在前面攻打华林山上信仰哲合忍耶的撒鲁尔人。韩赛义德和大儿子也在这支先锋队里。

韩赛义德是在糊里糊涂之中被韩煜调到镇压苏四十三的队伍里来的。他后来才知道攻打起义军的原因是为了捍卫老教的正当性。韩赛义德不明白,为什么撒鲁尔人要自相残杀?到底是为了老教还是为了大清王朝?

朝廷又从四川金川屯调来千名剽悍的吐蕃士兵和700名勇敢的阿拉善旗蒙古兵,一起充当清军的先锋队。

苏四十三率领战士们几次试图突围,均未成功。人员又有一些伤亡。

这时候,老奸巨猾的阿桂下令封锁华林山,断绝上山的水源,企图饿死渴死起义军。

阴历六月十五日早晨,清军又开始大举进攻起义军。适逢大雨,导致清军的炮火失效。

起义军乘机反击,同清军展开了肉搏战,打败了清军。

下午,雨过天晴。清军抓住有利的时机,加强了火攻,焚毁了起义军的帐房。

华林山上浓烟滚滚,乱成了一片。

清军下令撒鲁尔人、吐蕃人和蒙古人发起冲锋。

韩赛义德提着明晃晃的大刀冲在最前面。他惊讶地看到:苏四十三与著名的教士马明德、海朝宗手持大刀,指挥将士反击。

就在韩赛义德发愣的一瞬间,双方的官兵展开了激烈惨酷的肉搏战。

眼前突然闪过一道寒光,韩赛义德机灵地蹲下身子。大刀从他的胳膊上划过,留下了一道冒着鲜血的伤口。他赶紧趴在地上,用手紧紧地攥住伤口。

苏四十三在清兵的团团包围中不幸壮烈牺牲。

其他的起义军官兵退上山去。

韩赛义德被老教的撒鲁尔士兵救下了山,留在军营里养伤。

六日下午,清军用火炮轰塌了起义军占据的礼拜寺的院墙。一批少数民族敢死队员冲入了寺内。

双方短兵相接,白刃肉搏。山坡上躺满了鲜血淋漓、皮开肉绽的尸体。

最后,起义军官兵全部战死,无一投降。

至此,苏四十三领导的哲合忍耶反清起义宣告失败。

从三月十八日发动起义开始,苏四十三率领起义军攻河州,围兰州,鏖战华林山,经过四月、五月、闰五月、六月,到七月初六日全部牺牲为止,经过了四个多月约140天的浴血奋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反压迫斗争的伟大篇章。

起义失败以后,大清的统治者采取了“斩绝根株”的政策,大肆杀害安定、河州、官川、唐汪川和洪济桥等地起义军的家属和哲合忍耶教民,还把很多教民充军到西域的伊犁和遥远的云南边疆。

这些教民背井离乡,长途跋涉,历尽艰辛,一路上死伤不少。出乎意料的结果是,他们把哲合忍耶带到了全国各地,从而扩大了哲合忍耶的覆盖地域。

朝廷进行了大规模的追缴清查工作,迫使循化厅街子、崖曼、西沟、白庄、清水、孟达、草滩坝、塔沙坡等地的新教撒鲁尔人逃难或者嫁娶迁到了黄河东岸的大河家。撒鲁尔人的居住地区进一步扩大了。

由于人民遭受屠杀,人口锐减,朝廷将撒鲁尔12工合并为8工。上四工为街子、查加、苏只、查汉大寺(今改为查汉都司);下四工为清水、张尕、崖曼、孟达。上四工有46个村庄,下四工有36个村庄,共82个自然村。

朝廷随后颁布禁令,限制宗教活动,不准人民互相往来,不许容留外来的回回人学经、教经和居住。当地的回回人也不得在寺内聚集念经。回回人不得再称掌教、教士等。

为了防止再次发生反抗事件,朝廷重新部署陕西、甘肃地区的军事力量,在循化厅改驻参将一员加强武力震慑,把提督府由西安迁到了固原,把总兵由固原迁到了河州。

朝廷没有真正认识到爆发起义的深层次原因,没有从中汲取和总结教训,因此也就无法彻底地改变错误的民族和宗教政策。镇压了一时,镇压不了一世。

乾隆大张旗鼓地六下江南,仿制广修江南园林,劳民伤财,导致国库空亏。人口的暴增与乡村土地的兼并又使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活越来越困苦。政治日益腐败,大贪官和珅等人贪污腐化,为非作歹。全国各地在乾隆年间的晚期到嘉庆年间陆陆续续地爆发了人民的暴动。

1784年阴历四月,伏羌县(今天甘肃省甘谷)回回人田五等人为了给马明心复仇,在平凉盐厅的小山中又举起了反叛的大旗。

起义的战火很快延烧到了甘肃各地。

后来,田五不幸战死。起义军退到通渭县的石峰堡,据险固守。

朝廷仍然采用镇压苏四十三的手段,命令信仰老教的撒鲁尔和回回士兵、甘州和凉州的回回民兵以及宁夏的满洲士兵共约万人助剿,围困石峰堡。

起义军坚守石峰堡3个多月。最后,1000多名起义士兵全部牺牲。

1786年,台湾汉人移民和土著民族为了反对大清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在天地会领袖林爽文的领导下掀起了农民起义。

1796年,湖北、四川和陕西三省以白莲教为组织形式的农民爆发了反抗封建压迫的起义。起义军在历时9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204个州县,抗击大清朝廷从16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的大清军队,耗费了朝廷的2亿两军费,相当于大清4年的财政收入,使大清王朝的元气大伤。

韩赛义德在结束华林山战役之后回到了故乡循化。他一边在家里养伤,一边开始认真地阅读有关回教的书籍,期望从中找到撒鲁尔人自相残杀的依据和原因。

但是,那些书本中根本没有他需要的答案。

于是,韩赛义德决心潜心学习经文,做一个研究回教的学者,自己来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东乡血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东乡血脉
上一章下一章

正文 第五十六章 派别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