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巨变(四)
随着新颖的菜式一道道地端上桌,村民们一边使劲吃,一边在心里感叹,这阮大朗一家算是彻底富裕了。就这样的菜式,他们也就过年的时候能够吃上一顿。
看来,也是时候让自家孩子去大佛寺去碰碰运气了。他们可是听说了,阮玉萍这丫头之前一直是资质平平的,结果去了一趟大佛寺,拜了菩萨,头顶立刻就有光环闪现。
按照村里的习俗,中午的这顿饭才是重头。但是,大家虽然吃得十分舒服,量足菜式好,却是打心眼里更加期待晚上的这一顿。
无他,只因中午的时候阮大朗便当众宣布了,晚上他们家会请大厨们用新鲜的长生果做调料,给大伙做一碗长生果面尝尝。一人一碗,不会落下任何一个人。
而鸭鸭乡厨也没有让大伙失望,毕竟这面他们经常做。而且,今晚这面还是张氏亲自和的面,他们不过是帮着做做配料罢了。
考虑到大伙的口味,张氏又按照城里铺子的样子,大大方方地一口气做出了七八种臊子,拿陶盆盛了,到时候不管想吃什么都有。
就这样,在这天晚上,大伙第一次吃到了传说中的长生果,加上张氏的秘制臊子,无不惊异于其难得的美味。最后,更是连面汤都喝了个精光。
当然,吃完了每个人只有一碗限量的长生果面,大伙再次展示自己的实力,拿着碗又去锅里捞了一碗,选了自己中意的臊子调制着吃。
这臊子这样丰富,只吃一样,可不是辜负了人家大厨么。
虽然晚上吃的只是面条,显得单薄了些,但是,由于先有长生果碎加肉碎做的臊子,后有张氏亲自下厨做的七八种臊子,里面都加了不少切得碎碎的肉。
加上张氏擀得面非常筋道,配合着臊子吃,简直是美味无比。所以,不但没有人说主家的闲话,很多人晚上吃得比中午还饱,揉着肚子喊撑。
更有不少人拉着张氏问这臊子是如何做的。
张氏想了想,便将那些过筋过脉的地方略去了,将简单易学的捡重点说了。这样一来,妇女人更加高兴,觉得张氏这人敞亮,是不藏私的。
张氏在城里开了个面馆的事他们是知道的,这可是别人赚银子的营生。而现在却将臊子的做法告诉了他们,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就这样,一个个村民摸着肚子道谢后离开了。
当晚,一家人连夜将院子里收拾好了,足足忙到了后半夜,准备第二天就去城里。一是开铺子做买卖,二是检查一下铺子里的长生果的状况。
第二日,阮大郎依旧留在家里,张氏则带着几人进城去了。铺子一开张,生意照常火爆。
等到长生果干透了,李氏迫不及待地拿自家的秤称了一下,结果是一百八十斤。
想了想,和阮玉萍一商议,晚上睡觉的时候李氏便对张氏道:“娘,我和玉萍丫头商议了。此次共得长生果一百八十斤,我准备拿出十斤来,你带回家储藏起来做种。反正已经分了家,这就是你和爹还有弟弟妹妹的。”
十斤长生果,大约可以种上个六七分地,也算不少了。等上半年,到了秋里,转手卖了就是一笔银子。到时候无论是建房还是说亲,都是极其容易的。
“剩下的一百七十斤,我们留下五十斤做种,其余的一百二十斤拿去卖了,给你一百两,给我两个弟妹一家二十两。其余的,我们准备去陈家村新商业街买个铺子。”
“去陈家村买铺子?银子够么?我可是听说了,老商业街的铺子早就卖完了。至于新商业街的,据说死贵死贵的。这样,这银子我先不要了,你们先买铺子要紧。”
老太太多少是有些见识的,知道先买铺子。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买了铺子,害怕没银子赚么?
“没事的,娘,我们的银子够了。只是,那铺子是上下两层的,后院还带个院子,很是适合居住。比咱们这个倒是好了很多。”
“还有一件事,我听说那铺子似乎还未修建好啊。”
这就是她理解不了的了。铺子都没修好,却是要先交银子,反悔了还不退,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闻言,李氏便道:“是没修好,而且一个铺子就要九百五十两。就这么着,现在也只剩下不到十个了。”
张氏听了便赶忙道:“那你赶紧卖了长生果,去把这铺子定下来。别的不说,单单是不交税这一项就挺好。哎,就我们这个小铺子啊,算起来一年也是要交十五两的。”
李氏便道:“没事的,娘,我们明天就去卖长生果。而且那铺子也不用担心,我们和叶枫认识,已经提前预定了一个铺子。上次不是去问长生果的事吗,就正好赶上了。”
“那新商业街在哪里?位置好不好啊?周围都是些什么环境呢?”张氏现在已经越来越有生意头脑了。
李氏便笑着道:“娘你放心,那新商业街是陈家村新建的一处商铺,环境是很好的,一面挨着山,是一片树林。另一面则是挨着陈家村村子。而中间,是一条小河。”
张氏听了,这才放下心来,想了想又道:“要不再留下二十斤长生果,我们拿来做面做菜用,就卖一百斤吧。我觉得这长生果简直就是个宝,搭配什么都能做出好吃的菜来。”
第二日,张氏几人带着一小袋长生果来到专门收长生果的铺子,向掌柜的展示了自己的长生果的质量,谈好了一斤十四两银的价格,这才回家去拿长生果去了。
一百斤的长生果,卖了一千四百两银。
要换了以前,李氏和张氏是会很紧张的。毕竟,这可是一笔巨款。但是,两人现在在城里也算是待了一段时间了,见识也多了起来。
加上城里治安还不错,根本不用担心。
李氏当即拿了一百两银票塞给张氏,又将那个装有十斤长生果的布袋推给她道:“娘,你快拿着回家吧,明天就回来哦,我们一起去陈家村买铺子去。”
她知道张氏也很想去见识见识。要不然,她今天就能去。
张氏也不推辞,转身就雇了一辆马车,提着长生果拿着银子坐着回村去了。到了村口,为了不引人注意,张氏付了银子便下了车,准备走着回去。
哪知封氏刚好在村口洗衣服,一见张氏,心里一惊。这张氏年轻时长得不差,老了也挺爽利,容貌是不错的。
加上这段时间都在城里住着,吃穿不愁,衣服也换了,头上插着银钗,怎么看都像是富贵人家的老太太,哪里像是这村里的人。
这可是一条大腿啊!得紧紧抱住才行。
封氏三下两下将衣服从水里捞出来,几下拧干了,又在双腰上擦了擦手,这才端着木盆赶了上去,甜甜地喊道:“娘,娘,你回来了,你等等我啊。”
张氏恨得牙痒痒,她之所以早点下车就是为了不引起注意。但是,现在封氏这样一路在后面拉着她跑,一边鬼叫,想不低调都难。
早知道,她就坐到家门口再下车了。反正到了家门口,迅速把东西放好就是了。现在想来,倒是自己失算了。
“有啥事就说,我听得见呢,瞎嚷嚷做什么!我又没聋。”
闻言,封氏便不好意思地说道:“娘,我这不是看你拿着这么多东西嘛,来,把这个给我,我来拿,要是把你老人家压着可不就不好了。”
说着便要去拿那个小布袋。
张氏侧身一人让,封氏便抓了个空。只是,张氏又转回身,将那些肉啊菜啊什么的全部拿了下来道:“那,这个重,你拿这个吧。”
封氏也不以为杵,一手将木盆挨着腰一只手提起了这些东西往家里走。别说,还真沉。
到了家里,张氏看了看家里的情况。封氏一家虽然还未搬走,但却是在好好的院子里起了一道墙,将院子隔开了。
进了门,见院子里一切如旧,干干净净的,小儿子和两个女儿也不是以前那样憔悴,心里便略微放了心。看来,她不在的这段时间,封氏倒是没敢做什么过分的事。
她当然知道封氏是惦记着她手里的那点银子。不过,惦记就惦记吧,不敢乱来就行,她也只需要这个效果。
中午吃饭的时候自然是将已经另外建了房的银氏和何氏一家叫了回来,一家人吃了顿团圆饭。
饭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张氏对银氏道:“等找好工匠,我便要把这屋子翻一番,重新修个四合院出来。这段时间你爹他们就暂时在你家里挤挤,你看行不行?不白吃你家的,我给银子就是了。”
对此,银氏赶忙道:“看娘说的,爹和弟弟妹妹过来住,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她家现在也过起来了,自然是不差这一点的。
张氏赞许地点了点头,觉得这才是一个做儿媳该有的样子。倒是封氏听了,半天没说话,最后才道:“娘,这修建新房的时候,能不能将我们这边一并修了啊?”
对此,张氏没好气道:“这院墙都隔了起来,且村里人都知道,我们是分了家的。自然是各顾各,那就没有帮忙修房的道理。这一边,以后再说吧。”
她原本是打算拿出二十两银给封氏,让他们自己去另寻一处建房。但是,一看见这道墙,心里便十分不舒服。
这墙倒不像建在院子里,而是建在她的心里。
虽然她家老大也可怜,是个怕老婆的。但是,像这种没有原则的事他居然就由着封氏做了,以后还有什么事是不敢做的?
想到这里,张氏便觉得先将这事放一放,以后再帮吧。反正她的小儿子还未娶亲,两个女儿也还未定亲。等把这些都做完了,再考虑老大家也不迟。
封氏听了,气得差点吐血。要换了以前,她倒是敢与张氏对骂上几句出气,但偏偏她现在根本不敢与张氏叫板,谁叫人家有银子呢。
安排好家里的事,藏好长生果,又去找了当地的泥瓦匠,说明了要用砖墙瓦盖的结构,付了定金,张氏这才又准备回城去了。
只是,走的时候,张氏多了个心眼,只给李老汉留了五十两银,让他看着开销。又嘱咐了几句,这才离开了。
几间大屋子,砖墙瓦盖的,最多花上三十两银。以后这屋子就拿来给小儿子娶亲用,加上她们老两口住,很是宽敞。剩下的,就拿来当作家里的开销。
哪怕是以后小儿子家也要分家,那她就带着老伴去城里住。李氏都说了,等陈家村新商业街那铺子开始做生意,原先这个铺子就不卖面了,而是将一楼拿来卖些杂货,二楼依旧住人。
到时候,她和老伴就住在城里卖杂货,不用下地干活,这日子也是会很滋润的。且她现在也习惯了城里的生活,再回来住,却是不愿意了。
第二天一大早,几人刚刚洗漱完,早饭还未吃呢,阮大朗便赶着车来到了铺子门口,同时也把几个孩子都带来了。
见状,李氏赶忙让几人进店,又和张氏做了吃的。等大伙都吃好了,这才准备好银子,赶着车去了陈家村。
虽然是第一次去,但阮大朗根本不用问路,一直跟着前路的车走就是了。这条路修建的极其宽敞又平坦,十分好走。
李氏和阮玉萍两人却是来过好几次了,李氏一边看着窗外一边道:“这变化也太大了。总感觉啊,每一次来,这里都不一样呢。”
阮玉萍便道:“可不是么!娘,你还不知道吧,这青竹村和南木村现在可算是彻底发了,他们现在都跟着陈家村做事呢。”
“他们能做什么啊?”张氏奇道,虽然挨着近,但这两个村子又不能种长生果。
阮玉萍便道:“是这样的,青竹村里有许多竹林,出产许多美味的吃食,能卖不少银子。且陈家村已经把大作坊搬到了青竹村。现在啊,青竹村的人都在里面上工,据说一个人半天的工钱便是五十文。”
张氏听了,这才羡慕地说道:“那就是了,原来是有大作坊在啊。还记得你曾婆婆吧?她的二女儿就嫁到了南木村,一直与娘家没什么联系。前段时间却突然回了娘家,大包小包的带了好些东西。昨天吃饭的时候,你大嫂说她带回来了一种叫什么挂面的东西,很是神奇。”
闻言,李氏便不解地说道:“挂面?那是什么面?”她听过手擀面,铺盖面,扯面,抻面,却没听过什么挂面。
张氏便道:“我也不知道,只是听她说了一嘴,在那里夸耀,听着倒像是把面挂起来晒干了,再包好,一把一斤。据说那面细得很,又叫什么银丝面。”
阮玉萍便道:“那就是了,我也听说了,据说这面可以放置半年而不腐,是干燥的。想吃的时候,把水烧开丢进锅里就是了,非常方便。这样,我们买了铺子后就去陈家村菜市场看看,想来是有卖的。若是有,我们也买上几把回来做着吃一回。”
到了陈家村,一家人简直看得眼花缭乱。跟许多人一样,觉得自己似乎到了城里。
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新商业街的知名度,现在,这村子的入口处有了一条岔道,说是什么快速通道,也是很宽敞的,直接驶过去便是新商业街,根本不用去里面绕一圈。
到了目的地,阮大朗便将牛车停了下来。
这里的确比刚刚经过的地方要偏僻许多,但就像阮玉萍说的一样,环境十分的好。虽然现在人少,但想来以后一样会火爆的。
再仔细一看,左手边便是一大片树林,但大部分都是杏树。许是有专门的人修建和打扫,这片树林十分齐整,干净,树下隔几米远便有长条的凳子可坐。
而右边,虽然隔着远,也能看清楚,是一片片的别墅,想来就是传说中的陈家村。
至于中间这条小河,虽然窄了些,但胜在河水清澈,连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的。更为神奇的是,这新商业街整个都是有些坡度的。也就是说,这水无论有多大,都会往下流走,应该是不会淹了这街道的。
虽然此刻这里还是一片工地,不少铺子还在修建之中,但是,可以预见的是,这里以后一定会很热闹。
“玉萍啊,我们准备买的铺子在哪里?”张氏现在真的是一刻都等不及了。
她算是看明白了,商人的名声虽然不好听,但是做买卖的一不偷二不抢的,名声不好听又怎么了?他们一年到头在地里刨食,还吃不饱穿不暖的,倒不如她在一个小小的铺子里帮忙来的实在。
其实阮玉萍也不知道,因为叶枫也只是和她说了一次,说是在街道的右侧,挨着陈家村这一面。对了,还有一个编号,叫新商业街第21号。
“姥,我也不知道在哪里,我只知道是在右边,然后我们的铺子是第21号。走,我们去右边看看。”
“我可不识字,你走前面好了。”
阮玉萍便走在了前面,张氏紧随其后。
李氏则和阮大朗远远地跟着,因为四个孩子正在这里疯跑,跑来跑去的。好在这里宽敞,车也少,但也不能大意。他们对这里不熟,万一跑远了就麻烦了。
和街道左边一样,右边的铺子也是先修的最外面,从外面往里修建。所以,外面的铺子是已经修建好了的。这次的铺子虽然贵,却也有划得来的地方。那就是铺子的外观都装修好了,后面的院子里也是装修好了的,家具什么的都是齐的,搬过来就可以住。
只是,铺子却是没有装修的,毕竟还不知道是谁买,买来做什么。但考虑到后面的院子,也就方便了许多,反正住下来慢慢装修就是了。
阮玉萍注意到一排字,一看,原来是“新商业街第01号。”想了想,阮玉萍便道:“走吧,还远着呢,这才是第一栋,我们是第21号。”
话刚说完,便有一位长得非常精神的二十来岁的小媳妇走了出来,微笑着问道:“几位是来看铺子的么?可有预定?若是没有的话,不好意思,这里的铺子已经卖完了。”
天啊,前两天不是说还有十多个么,怎么现在就卖完了。
阮玉萍便道:“有的,我们预定了21号。”
闻言,那小媳妇立即来了精神,上下打量了阮玉萍几眼,这才好奇地说道:“姑娘,请说下名讳。”叶枫这小子一直还未成亲,所以村里人便都为他着急。
要说他这个年纪,是可以直接成亲了的。哪怕是不着急,先定亲也是使得的。可是,人家就是不着急,他那个住在城里的亲爹也不催促。
而这个铺子是他之前特意吩咐要留下的。虽说除了这个便没有其他特别的吩咐,但是村里人都是懂做的,在装修这套院子的时候可是下了大力气的。材料和家具方面,能用好的,绝不用差的。
今天又见这么个标志的姑娘,所以这小媳妇便多看了几眼,同时在心里揣摩道:“难道这就是叶枫的心上人?”
阮玉萍见对方总是盯着自己看,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老老实实地报了自己的姓名。
那小媳妇听了,这才转身回屋去了。过了一会儿,这才出来,热情地说道:“阮姑娘是吧,你们都跟我来。我带你们去看看铺子。”
说完,便有一辆马车开了过来。等几人坐上车,这才朝目的地驶去。
张氏被这阵仗吓了一跳,看了一眼李氏,心道不就是看个铺子么,居然还有马车接送。不过这马车实在是太舒服了,宽敞不说,比牛车更加稳当。
李氏笑了笑,握了握她的手,示意她不要紧张。
有马车就是快,很快便到了一处铺子前停了下来。阮玉萍一看,正是“新商业街第21号”。
下了车,那小媳妇便道:“几位请看,这就是第21号铺子。这铺子一共上下两层,上下是一般大小,都是方便用来做买卖的。”
说着便掏出钥匙,将大门打开。
张氏和李氏一进门,便彻底爱上了这铺子,宽敞明亮不说,布局也十分合理。到了楼上一看,就更满意了。此处大概位于商业街的正前面,二楼又开始看见这条顺着商业街而流淌的河,视野非常开阔。
下了楼,在一楼的转角处便是一道门。只是,这门的颜色和墙面一样,都是雪白的,所以,不仔细看,倒是看不出来这里还有一个出口。
推开门,便是后院。
这院子也是讲究实用,并无什么大的格局,而是直接接着前面的铺子而建,构成一个三合院的样子。
张氏数了数,一共有六间房。
见几人脸上都是笑意,那小媳妇便知道这买卖成了。话又说回来,除了极个别非常挑剔的,来看铺子的商家就没有不满意的。
她家就抢手买了一栋,还排在前十号以内呢。
“叶枫特别吩咐过,这铺子你们买的话可以打折,嗯,就是说给九百两就是了。”那小媳妇说道,这笑容无可挑剔,只是,阮玉萍总觉得怪怪的,有种,嗯,暧昧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