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起步资金
?他顺手点了下微信的图标,但是点了几下都没有反应。
又点了下支付宝,也一样没有反应。
还有其他的所有APP,全部都没有反应。
张扬随后一想,有反应才奇怪,因为这些东西都不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让他气的是,在微信里也有钱,但是不能用。
他试了下拨号键,发现可以拨号,但是没信号肯定也打不出去的。
他又点了点‘短信’,竟然看到了第一条短信。
建行的短信:您尾号6888建行储蓄卡于2018年10月15日13点55分工资代发转入3005元,余额3008元。
“嗯?”张扬猛然一怔,这手机上显示的这3008,莫非就是建行卡里的这三千零八块?
他们公司是每个月十五号发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外,剩下的钱还真没多少,因为是做业务的,所以业务提成和年终奖才是大头,平时的工资就是用来生活的。
如果说银行卡里的钱可以用,那他可恨死了,因为他有张十万定期的存折,还买了二十万的理财产品,这些都是没有随身携带着……
“这三千块能不能拿得出来?”张扬摸了摸下巴,如果去柜台,那肯定是不行的。
他见张朝南站到衣柜前,拉开衣柜,衣柜的上层抽屉里有一个圆形的铁盒,装丹麦曲奇的那种蓝色盒子。
张朝南拿出了盒子,打开之后,从里面拿出了一张中国银行的存折。
那是张朝南的工资卡。
张朝南是晶华农场的技术员,国营农场是公有制企业,所以农场的户口也是非农户口,农场的职工也是按月领取工资的。
张扬走到张朝南的边上,他翻开工资存折看了下,存折上有打印出了一行行的数字,有工资存入记录,但更多的是取钱的记录。
一百二十八块五角……这是张朝南一个月的工资。
他还是农场的技术员,有职称的,有几十年的工龄在里面的,这才一百二十八块五角。
那如果是普通的农场职工,那能有多少钱?
张扬张了张嘴巴,如果他的三千块能取出来,那就等于是他爷爷两年的工资了。
张扬看着爷爷工资卡的余额:一千三百五十五圆六角三分。
“我去取下钱。”张朝南把存折揣在口袋里,准备出门。
“我跟您一起去。”张扬的主要任务就是看紧他爷爷,跟出去顺便可以去找一找看有没有ATM。
张扬便跟着张朝南到了乡镇的大街上。
有意思的是中行的边上就有一家建行,不仅中行有ATM,建行也有。
张扬露出了笑容,看着张朝南在中行的大厅里取票等待。
他知道排队没有那么快,他便快速的朝边上的建行走了过去,毕竟两家银行挨着。
张扬走进了建行,保安问道:“这位同学,你办理什么业务?”
张扬指了指ATM机,而后走了过去,关上了门,插上了插销。
外面却传来保安的问话:“你会用吗?你有没有卡?别把机器按坏了。”
张扬汗颜,赶紧掏出建行卡,塞进插口了。
此时,张扬的心扑通扑通的跳着,因为屏幕上已经显示在读卡了,他很担心一八年的卡会加入什么新技术,以至于现在的ATM机读不出来。
下一刻,页面一跳,到了输入密码的界面。
张扬咽了口口水,而后输入了密码。
没想到竟然成功了,进入了取款的页面。
点击显示余额:3008元。
返回取款,选项六个,十块,五十,一百,三百,五百,一千。
他以前也没有在九十年代取过钱,从来不知道早期的ATM还能取出十块钱和五十块的钞票。
而且据他所知,在八七年才出了第四版钞票,这一版才有五十和一百元的面额的钞票,八七年以前,最大的只有第三版的十元工农兵。
张扬屏住呼吸,一八年的时候,取过几万块钱,也没有此刻取三千块来得如此的紧张。
他按了下一千块的选项。
哗啦啦的点钞声出来了。
不一会儿,出钞口吐出了十张崭新的百元大钞,四个老人的那一版。
一连按了三次,将卡里的三千元全部取了出来。
并且紧紧的握在手里,而后塞进了里面那件衬衫的口袋里,而后快速的拉上上衣的拉链。
打开插销出去之后,那保安盯着张扬,张扬耸耸肩,问道:“保安叔叔,有什么问题吗?”
“没……没!”
张扬便走出门,然后在张扬刚出门之时,听到保安诧异的说道:“这机器才装上去不到三个月,这小男孩的就用得这么利索?”
然后旁边的另外一个保安就说道:“可能学生的脑子快,容易上手吧。”
“我就是纳了闷了,你说吧,要不是咱们鹭岛是特区,只怕还没那么快安装这个机器,这个机器前两年才在珠海试用,这不试用成功了,首先就让咱们这四个经济特区装上,这去年十月初才装上的,也没见过这小男孩来过,竟然用得这么利索。”
张扬吐了吐舌头,也没敢多听,这真是运气爆棚,气运加身啊!
才刚刚安上去三个月不到,要不然还真取不出卡里的钱。
他用手按住胸前口袋里的那一叠钱,这起步的资金算是有了。
他朝着隔壁的中行走了过去,发现张朝南还在排队,毕竟柜台办理哪里有ATM来得快。
他在外面等着,边掏出一根烟点上,边抽边等张朝南。
他可不敢让张朝南看见,毕竟现在的他是一个十六岁的高一学生,而不是一八年四十四岁的张扬。
在等待的时候,张扬转头看向不远处,却见有不少的招工牌子,这些牌子都是贴着大红纸,纸上用毛笔字书写的,而登记的人则是一张桌子后面坐着,面试着来应聘的人。
他便朝着招聘的这些招工牌子走了过去,在牌子上扫了一眼。
都是在招普工,鞋厂,服装厂,袜子厂,毛巾厂……
这真是百花齐放啊,改革开放初期,很多的外商进来内地投资办厂。
而鹭岛又是特区,与宝岛湾湾隔着一条海峡,最关键的是,湾湾的人基本上都是从胡建过去的闽南人,湾湾人基本都会说闽南语。
所以有了这层关系,再加上国家政策利好,很多的湾湾企业家都到鹭岛来投资,而眼前的这些工厂,基本上都是台湾人办的工厂。
就在这时,只见边上的工厂大门开了,有一辆三轮脚踏车从里面开了出来,这车子上都是碎布头和废料,这个人明显就是收破烂的。
“有了……”张扬眼前一亮,计上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