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家庭之争
“为什么一定要有家庭的存在呢?很多社会上的矛盾都来自这种以血缘关系这种事实上并不怎么牢靠为根据的小集体。”
茫茫的太空之上,被圣域大人的屏蔽效应完全掩盖隐藏的宇宙飞船之内,一场完全自由的争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首先发言的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研究员,现在我们就按发言的次序,把发言的人按照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之类的名字暂且命名吧~
在提出刚才的论点后,一号就顿了顿,环顾了一眼四周,继续陈述自己的根据:“无论是古,还是今,父子母女兄弟姐妹相残的故事一向都是数不胜数,抛妻弃子的事也一直都是屡见不鲜。这些事实的存在,充分说明了所谓的来自血缘的亲情,或许很可能只是一种人类的虚构的幻想。一种只要遇见风浪就可以惊醒的幻想。”
“而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之所以会把血缘关系视为最为稳定的关系,是因为周围的环境一次又一次地给人类的暗示和教育。这种思想这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
“是被迫的而不是自愿的。”
“是被历史条件所制约的,不应该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该被视为独立的人,而不该因为他们的年龄而把他们判断为从属于父亲或母亲的小孩。”
“你们要清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方式,在黄金时代就已经不适用了。而现在更多的情况都是多人合作。”
“在地球末世纪元的时候,整整三年都没什么正常的孩子出生,就是原本的孩子也主要是通过组织培养,但我们的组织发展却没有因此发生什么动乱。孩子的发展也得到了基本的保证。”
“这充分说明了,家庭或许不是必要的社会基础。”
“社会的基础是人,而不是一个个的小家庭。”
“我们或许可以把种族繁衍,种族发展,种族延续分开来看。”
“作为一种动物,繁衍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但作为生命周期较长的高等动物,抚养教育后代却不是本能,这需要道德法律等事物的约束,经济的许可,意志的坚定。”
“黄金时代,工业时代,那么多的弃婴,那么多因为家庭教育失败而走上错路的少年就是因为这来自家庭的失格。”
“人是社会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可以不是父亲,不是母亲,但他必须是社会的一份子。”
“我们或许可以采用这样一种种族发展方式,把生育权和抚养权,教育权完全分离。”
“既然人不是生来就是做父母的,那么就让适合做父母的去抚养所有的孩子。”
“采取这样的方式,还可以有效避免贫富差距的扩大化,彻底解决阶级对立。每个人的起点都可以真正做到一样。不因为他是富人的孩子就高人一等,从而被底层的孩子所嫉恨,也不因为他是贫民的孩子而连生存都不能获得保障,更谈不上发展。”
“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真正的独立,真正的自由。”
“你们要知道,纵观历史,阶级的诞生都是因为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们对后代的关心。”
“很多人之所以要不择手段不断发展自己的财富和地位,除了是因为自身的条件得不到满足以外,更多地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后代过上更好的生活。一代代积攒下来,富人因祖辈的努力和成功而富,穷人因祖辈的盲目和失败而穷。”
“有钱的人的后代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从而拥有比穷人的后代而更有竞争力,从而让自己家族的阶层更加稳定。”
“社会阶层从此固化。在社会阶层被固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出自贫民或者来自不满于社会现状的天才,或者杰出领导,用尽一切办法去试图推翻这个对他们不是很友好的社会形式。”
“他们之中,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带给这个社会的伤害,带给各个阶层的苦痛总是不会太少。”
“有人说这是光明来临前的阵痛,但实际上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的循环往复。”
“归根结底,这社会上大多数的矛盾都是因为这种以血缘关系为根据的小集体本身自带的矛盾。”
“在进入宇宙时代后,我们有必要把人的工作划分的更有条理。一部分人负责繁衍,一部分人负责抚养,一部分人负责发展。或许蚂蚁的社会结构才是最适合我们文明进步的方式。”
“我们为什么要浪费一些拥有高智力的人才去从事谁都可以从事的,周期极其漫长的生育工作?这对社会的发展简直就只能起到阻碍作用!”
“以上是我的全部发言,谢谢各位聆听。”一号对着众人躬了躬腰,在四周稀稀拉拉的鼓掌声里坐了下来。
他一坐下,离他有些距离的二号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他指着一号就是一阵驳斥:“你这完全就是歪理邪说!怎么能没有家庭?个体和家庭都是社会的存在基础!”
“若没有家庭的话,社会的发展动力从哪来?我们难道要停滞不前吗?”
“你也说了,很多人之所以不断发展自己的财富和地位,除了是因为自身的条件得不到满足以外,更多地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后代过上更好的生活。”
“如果没有后代的话,很多人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只要满足了自己的基本需求就算完事。长此以往,就根本不能让社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动力。”
“很多人之所以在逆境中还能坚持不放弃,就是因为家庭的支持。你说的父子母女兄弟姐妹相残,抛妻弃子的都不过是少数,更多的因为血脉的联系而紧密团结,精诚合作,为了世界感觉美好而不懈努力。”
“试问在坐的大多数人,你们回家后,是想面对家庭的温情,还是工作的冷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