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山长路远无口信,思夫心切病缠身

第一回 山长路远无口信,思夫心切病缠身

词曰: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少游

却说十九世纪末叶,古老神州大地上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甲午海战倭寇获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订立,台湾、澎湖和琉球群岛割让给了日本。紧跟着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梁启超等远逃海外,谭嗣同等六君子被砍头,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软禁在瀛台。慈禧太后为了和洋人抗衡,借助义和拳运动,以为真是刀枪不入,上演了杀洋人、烧教堂等一系列不大不小的刺激洋人的一幕幕活剧。英、法、俄、德、意、比、日、奥等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惶西逃。国运衰微,生灵涂炭。最后大清与洋人签下条约,割地赔款。大量白花花的银子外流,门户被迫开放。沿海大城市的租界地,如雨后毒菌,比比皆是。大清王朝病入膏肓,已经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

一条名为“上将河”的河流与大运河斜交。

生活在上将河两岸的百姓据说多数都是晋人,不知何朝何代的民族大迁移使他们流落于此。依恋着静静的甜甜的上将河水,他们休养生息,改变乡音,繁衍子孙,绵绵不绝,却认他乡为故乡了。

男人们除了农忙时下田地干活外,一些聪明的农民看好了这条上将河,大量时间就是组织跑船。集合三五条大船,组成一个船队,找一位识字的人作管账先生,装载上各类农产品如高粱、玉米、小米、大枣、小枣及其它各种水果、干果、蔬菜乃至烟叶、草编织品等,沿上将河顺流而下,经大运河至银河直通入海,约十天一个来回儿。

天上有条银河。

在人间,也有一条银河。

人间这条银河上接九流,下通大海,美丽的神话般的身躯,流淌着乳汁般甘甜的清水,哺育着两岸千千万万对儿人间的牛郎织女。

欧洲列强曾经在地球仪上死死盯住这条埋藏着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宝藏,潜伏着无可比拟的巨大商机的河流,垂涎良久。他们先礼后兵,最初向大清皇帝申请银河的通商权,遭到拒绝后,就派间谍偷偷调查和绘制银河水道的深浅,最后通过水陆交战,打得大清焦头烂额,各国列强真的如愿以偿了。

在辽阔的银河两岸,逶迤伸展着一个工商业中心沿海大城名叫大宇城,因妈祖庙的香火和各种集市的旺盛而聚集有人口几十万。农民们的货物到码头后必须很快出手,但远远不如外国毛子打进来之前能卖个好价钱。吃了亏然后三五成群去妈祖庙,拜妈祖,乞求水上平安;或从妈祖庙里请一个彩泥娃娃,保佑来年生个大胖小子;妈祖庙周边的各大市场,吃、穿、用、玩样样齐全。

上将河西岸有个罗家庄。它三面环丘,东邻一川,植被复盖,秀色可餐,简直就是老天爷赐与的一块风水宝地。

罗家庄村口有棵树干粗得三个大小伙子拉起手来都搂不过来的古槐,据传这棵槐树还是当年罗家祖宗刚落脚此地时栽下的,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她亲眼目睹了罗家庄的兴衰和荣辱。茂密的树叶重重叠叠,遮盖着在一棵粗大的树枝上挂着的大铁钟,一条锈迹斑斑的粗麻绳子一头连着钟锤,一头拴在了树桠上,像是卫兵,警视和保卫着整个村庄。

罗家庄住着近百十户人家,绝大多数姓罗,只有很少数的人家是外姓。村里除个别的一两个人以外,多数人不识字。

罗家庄与对岸的徐家庄隔河相望,多少年来两庄鸡犬相闻,却因上将河横亘其间而老死不相往来。

后来据说在一家姓罗的财主张罗下,硬是在河上架起了一座兰色的拱形木桥。俗称兰桥。

多年来,“罗家庄”和“徐家庄”这些地名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一提“兰桥”,方园几百里地的人全知道。

经过多次战争的洗礼,风风雨雨若干年过去了,除了两岸边上残存的几根桥桩在水里时隐时现以外,兰桥本身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兰桥的大名却永驻人间。后来有人经营了摆渡船,两庄又有了来往。

罗家庄住着一位名叫罗树德的中年男人。罗树德白净瘦高,浓眉大眼,通鼻方口,双耳垂颏。他的穿着打扮都是继承他父亲的。时值初秋,他头戴顶部有一棵宝珠子的瓜皮帽,一条又黑又亮的大辫子垂在脑后一直长到臀部。白绸子内衣外边套着一件深蓝色的亚麻织的长马褂,一条棕色缎子裤,裤腿系着黑布裹腿。足登礼服尼、牛皮底的黑布鞋。显得罗树德格外精神。

罗树德出身于票号金融世家,祖上殷实。但到了他的父辈因卷入了外国在中国设制的股票陷井而不能自拔,就已经家道中落了。

父母去世后留下祖宅一套,薄地十亩。宅院的中堂又高又大,北面的长桌供着祖宗牌位,北墙一幅对联已斑驳陆离但依稀可辨,上联是“钱有双戈,杀过无数英雄”,下联是“穷只壹穴,埋葬多少豪杰”,大概是祖上留给后人的遗训。屋当中一套紫檀木的八仙桌椅。西墙边是一个干净的炉灶,其烟道从西屋的炕里经过,既能暖炕,又不受烟熏。东部放着一个长丈余、宽三尺、高尺半的梨木独榻,东墙根立着一个柳木做的大澡盆。平时洗澡后,女眷们都要在独榻上休息片刻。独榻又是女眷们躺着看书的好地方。东屋是书房。书房的书架上有不少的古书,条案上文房四宝整齐排放。墙壁上挂着孔老夫子的画像,画像旁边是罗树德的父亲用楷书抄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信奉的孟子格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也算是老先生的一番感慨,一幅绝笔。

罗树德是独苗,因从小指腹为婚,罗树德娶了邓庄的张家女香草为妻。大户出身的罗张氏高挑儿身材,杏眼,柳腰,葱指,莲脚,青丝盘髻,银簪斜插,活托一个美人坯子。她性格温柔,体贴丈夫。身穿绣金小袄,腰系石榴长裙,足蹬舶来丝袜,脚穿绣花锦鞋。她为罗树德生下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古话叫做三弄瓦而一弄璋。

大女儿罗秀丽已问字于河对岸的刘家村。

二女儿罗秀云待字闺中。

当年罗张氏曾做梦梦见白龙,生个男孩正值蛇年春天,下着春雨,遂起名罗梦龙。罗梦龙发育较早,五大三粗,聪明能干。村里来过一位穷极潦倒的算命先生,病倒在雪地里,被罗树德遇见,背回到家中,又看医生,又进汤药,终于治好。为了报答罗家,算命先生将自己会的一套八卦掌全都教给了罗梦龙,并给罗树德留下:“你这公子‘年长有福,老来无忧’。”八个字就拜别了。

小女儿罗秀娟胆小爱哭。

四个孩子长得都像罗张氏。

罗张氏的娘家世代中医,原来也是殷实人家,当时与罗树德家门当户对,后来虽然也不如前,但张家后人对罗家有些看不起,认为罗家“穷酸”,所以虽然成了亲家,却很少走动。

罗树德从小读书,不会种地。家里的十亩薄田租给穷亲戚耕种,年底收些粮食养家。罗树德年轻时曾多次应考,只考上个秀才,后来应考都名落孙山,他对自己的士途也就灰心了。

为生计,当了一段时间的私塾先生。儿子罗梦龙,邻居宋永清的儿子宋安、宋全,还有几个邻村的孩子都在私塾里读过书。

后来罗树德把学业告一段落,被好友宋永清请去做船上的管账先生,水路来往频繁,比起在私塾当孩子王的微薄收入来,钱多得不可同日而语。

宋永清中等身材,虎背、狼腰,黑里透红的皮肤,一身腱子肉,豹子眼,折鼻梁,厚嘴唇,招风耳,一条又黑又长的辫子,习惯地盘在头上,一身古铜色的粗布衣,平时很少穿鞋袜。

宋永清是外来户,小的时候跟着他爹从豫州逃水患要饭来到罗家庄,宋永清发烧打摆子,在罗树德父亲的帮助下得以生存下来,并一度成为罗家的佃户。

时光荏苒,罗家逐渐衰落,宋家反倒兴旺了。宋永清为人仗义,又会钻营,没多久就小发了。自己有了一条船的家当,再租上两条船组成一个十几个人的不大不小的船队,经常来往于罗家庄和大宇市之间,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那年由于气候反常,枣子提前熟了,为了早点上市卖个好价钱,几十组船队都争先恐后地运枣进大宇。罗树德跟随着宋永清的船队去了大宇城。

秋高气爽。罗树德站在船头望去,宽宽的“上将河”上,从上游流下来的比平日大得多的河水唱着欢快的歌曲,没有挂起帆的大帆船满载着红红的脆脆的金丝小枣顺流而下,每条船上只要一位舵手掌舵就畅行无阻了。两岸深绿色的郁郁葱葱的树林和在树林的遮挡下时隐时现的接近金黄色的玉米、高粱等大庄稼不断从眼前匆匆掠过。蔚蓝色的天空中高高地飘浮着几朵白白的浮云,犹如一队一队的羊群;南飞大雁有的成“人”字形,有的成“一”字形编队,不时远远传来清脆的哀鸣,这声声凄凉似乎在和罗树德依依惜别,相约待来年,又好像在感叹罗树德潦倒半生、一事无成的境遇。

看着这大自然赐予的有声有色的美景,不由得他感慨万千,诗性大发,信手拈来几句:

“逝者如斯江水东,

雁过留声人留名。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枉偷生。

春去秋来老将至,

无志之人常立志。

宁闯险关成大器,

不渡碌碌无为日。

望断秋水盼春光,

春光怎比秋光强。

春光明媚花万朵,

秋光累累果实旺。”

编到这里,自己惊奇地发现,诗里似乎孕含着老来福到的意思。他正畅想着美好的未来,突然感到了一丝凉意,打了个冷战。他拉了拉领口,缩了缩脖子,正准备赶紧从船头回舱口,有人给他披了件裌衣。他感激地回头一望,竟是宋永清租的那条船的船主的小女儿。

船主一家共四口,除了他,还有妻子和两个女儿,陆上无地无房,就住在船上,典型的水上人家。罗树德披着外衣,感到非常惊讶,他仔细地端详着这位好心的姑娘,细柳的身段,十三四的年纪,黝黑细腻而光亮的皮肤,一双精灵剔透的细长眼睛温情地观望着他。“先生,快进舱吧,外边凉,别冻着。”那姑娘关切地劝着。

罗树德受宠若惊,他拿下衣服问;“叫个啥?”,那姑娘脸红了,笑了笑没说话。罗树德紧紧握住姑娘的手说:“谢谢你的关心!衣服还给你,我回舱了。”

他匆匆忙忙地回到舱里,正与宋永清打个照面。宋永清说:“我正想到舱外找少爷,刚好您回来了。咱们商量一下,我临时决定让小芹侍候您的生活。小芹!”“唉!来了。”舱外清脆的女声答应着,进舱后罗树德才看清,原来就是那位给他披外衣的姑娘。

罗树德谦让着说:“不麻烦了,我自己能行。”但心里挺舒服。宋永清说:“少爷您不要客气,就这么定了。”从此,小芹侍候着罗树德的衣食住行,寸步不离。

船队远去,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

好多天过去了。宋永清的婆姨宋韩氏到罗树德家串门,罗张氏香草接待了她。宋韩氏着急地说:“按日子算,运枣的船队早该回到家了。船队这么多天还没信儿,从跑船的那天起就从来没有过。少奶奶您是知书达理的人,您看不会出什么事吧?”说完,宋韩氏哭泣起来,她双手掀起衣襟擦着泪水。

罗张氏香草笑着安慰道:“我想不会出事,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想那你家老宋,机灵过人,又有我们那个书呆子帮衬着,即使有个什么坎儿,也难不住他们。再说咱们这边方园几里的船队不是都没回来吗?你就擎等着好信儿吧。用不了几天就会回来了。”

宋韩氏听了香草的话止住了哭说:“听您这么一说,我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我回去了。”

送走宋韩氏,香草走向自家的佛龛。

其实,罗张氏嘴上这么劝宋韩氏,心里却苦得很,不知所措。

平时全靠罗树德管家的罗张氏带着四个孩子过活,非常吃力。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呢?罗张氏百思不得其解。她到观音菩萨像前点着三支香,双手举了三下香,插入香座,然后口中念念有词,顶礼膜拜:“大士保佑我家先生平平安安归来。”

农历8月15中秋节是个合家团圆的大好日子。像往年一样,孩子们搬出桌椅到院中,桌上摆好月饼、白酒和香茶。除了正坐留给罗树德外,大家都围着八仙桌坐下了。

罗张氏香草空望着一轮薄云遮月,想着夫婿只身在外,音信全无,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万分揪心。

几杯酒下肚,饮酒赏月,借着酒兴,她教孩子们朗读她自己步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填的词,想借以化解胸中的块垒:

“明月年年有,

为何今不圆?

把酒举天相邀,

玉兔下尘凡。

我欲舒袖长舞,

又恐月中折桂

羞煞美婵娟。

不如呆呆坐,

浮想生联翩。

牵牛愤,

织女恨,

鹊桥连。

尺素谁传,

何时能见君笑颜。

呼天天不应声,

问地地无回言,

此事难、难、难!

但愿菩提佑,

望君早回还!”

孩子们跟着朗读,读着读着,却见母亲已泣不成声。儿子罗梦龙害怕了,赶紧扶母亲回屋休息。自此,罗张氏发起低烧,一下子病倒了。

那天,罗梦龙让姐姐妹妹们照顾好母亲,他和好友宋全要去上将河里捉鱼,为母亲补一补身子。

晚秋的“上将河”水清如洗,漕运的大小船只南来北往络绎不绝。

罗梦龙和宋全两人撑着小船,到了鱼群经常出没的河湾处。

罗梦龙将鱼网撒出去,过了一会儿提上来,宋全低头将粘在网上的小鱼一个一个地往木桶里装。罗梦龙刚要撒第二网,突然他发现远处河滩上隐隐约约扒着一人。

“宋全快看,那滩上是不是扒着个人?”他赶紧指给宋全看,宋全也看清了惊奇地喊:“还真是有个人在那儿扒着,怎么办?”

“看情况那人好像淹着了,我们把船划过去看看再说。”罗梦龙说。

宋全吓得脸变了色,结巴地说:“要是死死了,我可害害怕。”

他们使劲划船靠近那人。他俩跳上岸跑到那人跟前,“帮帮我把人翻过来脸朝上。”

宋全战战兢兢地凑到跟前,他和罗梦龙费了好大劲儿才把那人翻了过来。

罗梦龙一下子认出:“这不是宋永清宋伯伯吗?”

宋全也认出来了哭着说:“果然是我爸爸,还没死,还有气。”

罗梦龙说:“快帮我把宋伯伯拉到高处。”两个孩子拿出吃奶的力气将宋永清拉到高坡上。他俩将宋永清头朝下坡将水吐出,一会儿,宋永清苏醒过来。

他们俩一边一个搀扶着宋永清回到宋家放到床上。

罗张氏闻讯拖着病体赶到宋家。村里人听说宋永清回来了,都跑来看。

宋永清恢复了体力,开口说:“我这是在哪儿?”

宋韩氏笑着流着泪说:“你在自己家,你是被梦龙和全儿救回来的。你还哪里难受?到底出了什么事?你是怎么回来的?”

宋永清哭了,他说:“那天船队刚到大宇城,就被美国大兵连人带船都扣下了。我是冒死,抱着块大木头跳进了银河才偷跑回来的。”

大家一听就炸了营,七嘴八舌嚷开了:“老美凭什么乱扣人?”“咱们到衙门告他们去!”

罗张氏劝大家说:“现在的衙门根本不敢管外国人,告也白告。我想老美能扣人于一时,但不能扣一辈子,总要有个说法。我们再耐着性子等等看吧。”

大家觉得罗张氏说得有理,那就再等等吧!

挨过两个多月,几个船主和他们家眷,果然都回了村,其他人也陆续坐船回家了。只有罗树德一人杳无音信,罗张氏痛不欲生,暗暗恨死了宋永清。

正是,屋漏恰逢连天雨,衣薄又值顶头风。

若问罗树德到底是死是活,且听下回分解。

词曰: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少游

却说十九世纪末叶,古老神州大地上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甲午海战倭寇获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订立,台湾、澎湖和琉球群岛割让给了日本。紧跟着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梁启超等远逃海外,谭嗣同等六君子被砍头,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软禁在瀛台。慈禧太后为了和洋人抗衡,借助义和拳运动,以为真是刀枪不入,上演了杀洋人、烧教堂等一系列不大不小的刺激洋人的一幕幕活剧。英、法、俄、德、意、比、日、奥等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惶西逃。国运衰微,生灵涂炭。最后大清与洋人签下条约,割地赔款。大量白花花的银子外流,门户被迫开放。沿海大城市的租界地,如雨后毒菌,比比皆是。大清王朝病入膏肓,已经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

一条名为“上将河”的河流与大运河斜交。

生活在上将河两岸的百姓据说多数都是晋人,不知何朝何代的民族大迁移使他们流落于此。依恋着静静的甜甜的上将河水,他们休养生息,改变乡音,繁衍子孙,绵绵不绝,却认他乡为故乡了。

男人们除了农忙时下田地干活外,一些聪明的农民看好了这条上将河,大量时间就是组织跑船。集合三五条大船,组成一个船队,找一位识字的人作管账先生,装载上各类农产品如高粱、玉米、小米、大枣、小枣及其它各种水果、干果、蔬菜乃至烟叶、草编织品等,沿上将河顺流而下,经大运河至银河直通入海,约十天一个来回儿。

天上有条银河。

在人间,也有一条银河。

人间这条银河上接九流,下通大海,美丽的神话般的身躯,流淌着乳汁般甘甜的清水,哺育着两岸千千万万对儿人间的牛郎织女。

欧洲列强曾经在地球仪上死死盯住这条埋藏着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宝藏,潜伏着无可比拟的巨大商机的河流,垂涎良久。他们先礼后兵,最初向大清皇帝申请银河的通商权,遭到拒绝后,就派间谍偷偷调查和绘制银河水道的深浅,最后通过水陆交战,打得大清焦头烂额,各国列强真的如愿以偿了。

在辽阔的银河两岸,逶迤伸展着一个工商业中心沿海大城名叫大宇城,因妈祖庙的香火和各种集市的旺盛而聚集有人口几十万。农民们的货物到码头后必须很快出手,但远远不如外国毛子打进来之前能卖个好价钱。吃了亏然后三五成群去妈祖庙,拜妈祖,乞求水上平安;或从妈祖庙里请一个彩泥娃娃,保佑来年生个大胖小子;妈祖庙周边的各大市场,吃、穿、用、玩样样齐全。

上将河西岸有个罗家庄。它三面环丘,东邻一川,植被复盖,秀色可餐,简直就是老天爷赐与的一块风水宝地。

罗家庄村口有棵树干粗得三个大小伙子拉起手来都搂不过来的古槐,据传这棵槐树还是当年罗家祖宗刚落脚此地时栽下的,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她亲眼目睹了罗家庄的兴衰和荣辱。茂密的树叶重重叠叠,遮盖着在一棵粗大的树枝上挂着的大铁钟,一条锈迹斑斑的粗麻绳子一头连着钟锤,一头拴在了树桠上,像是卫兵,警视和保卫着整个村庄。

罗家庄住着近百十户人家,绝大多数姓罗,只有很少数的人家是外姓。村里除个别的一两个人以外,多数人不识字。

罗家庄与对岸的徐家庄隔河相望,多少年来两庄鸡犬相闻,却因上将河横亘其间而老死不相往来。

后来据说在一家姓罗的财主张罗下,硬是在河上架起了一座兰色的拱形木桥。俗称兰桥。

多年来,“罗家庄”和“徐家庄”这些地名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一提“兰桥”,方园几百里地的人全知道。

经过多次战争的洗礼,风风雨雨若干年过去了,除了两岸边上残存的几根桥桩在水里时隐时现以外,兰桥本身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兰桥的大名却永驻人间。后来有人经营了摆渡船,两庄又有了来往。

罗家庄住着一位名叫罗树德的中年男人。罗树德白净瘦高,浓眉大眼,通鼻方口,双耳垂颏。他的穿着打扮都是继承他父亲的。时值初秋,他头戴顶部有一棵宝珠子的瓜皮帽,一条又黑又亮的大辫子垂在脑后一直长到臀部。白绸子内衣外边套着一件深蓝色的亚麻织的长马褂,一条棕色缎子裤,裤腿系着黑布裹腿。足登礼服尼、牛皮底的黑布鞋。显得罗树德格外精神。

罗树德出身于票号金融世家,祖上殷实。但到了他的父辈因卷入了外国在中国设制的股票陷井而不能自拔,就已经家道中落了。

父母去世后留下祖宅一套,薄地十亩。宅院的中堂又高又大,北面的长桌供着祖宗牌位,北墙一幅对联已斑驳陆离但依稀可辨,上联是“钱有双戈,杀过无数英雄”,下联是“穷只壹穴,埋葬多少豪杰”,大概是祖上留给后人的遗训。屋当中一套紫檀木的八仙桌椅。西墙边是一个干净的炉灶,其烟道从西屋的炕里经过,既能暖炕,又不受烟熏。东部放着一个长丈余、宽三尺、高尺半的梨木独榻,东墙根立着一个柳木做的大澡盆。平时洗澡后,女眷们都要在独榻上休息片刻。独榻又是女眷们躺着看书的好地方。东屋是书房。书房的书架上有不少的古书,条案上文房四宝整齐排放。墙壁上挂着孔老夫子的画像,画像旁边是罗树德的父亲用楷书抄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信奉的孟子格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也算是老先生的一番感慨,一幅绝笔。

罗树德是独苗,因从小指腹为婚,罗树德娶了邓庄的张家女香草为妻。大户出身的罗张氏高挑儿身材,杏眼,柳腰,葱指,莲脚,青丝盘髻,银簪斜插,活托一个美人坯子。她性格温柔,体贴丈夫。身穿绣金小袄,腰系石榴长裙,足蹬舶来丝袜,脚穿绣花锦鞋。她为罗树德生下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古话叫做三弄瓦而一弄璋。

大女儿罗秀丽已问字于河对岸的刘家村。

二女儿罗秀云待字闺中。

当年罗张氏曾做梦梦见白龙,生个男孩正值蛇年春天,下着春雨,遂起名罗梦龙。罗梦龙发育较早,五大三粗,聪明能干。村里来过一位穷极潦倒的算命先生,病倒在雪地里,被罗树德遇见,背回到家中,又看医生,又进汤药,终于治好。为了报答罗家,算命先生将自己会的一套八卦掌全都教给了罗梦龙,并给罗树德留下:“你这公子‘年长有福,老来无忧’。”八个字就拜别了。

小女儿罗秀娟胆小爱哭。

四个孩子长得都像罗张氏。

罗张氏的娘家世代中医,原来也是殷实人家,当时与罗树德家门当户对,后来虽然也不如前,但张家后人对罗家有些看不起,认为罗家“穷酸”,所以虽然成了亲家,却很少走动。

罗树德从小读书,不会种地。家里的十亩薄田租给穷亲戚耕种,年底收些粮食养家。罗树德年轻时曾多次应考,只考上个秀才,后来应考都名落孙山,他对自己的士途也就灰心了。

为生计,当了一段时间的私塾先生。儿子罗梦龙,邻居宋永清的儿子宋安、宋全,还有几个邻村的孩子都在私塾里读过书。

后来罗树德把学业告一段落,被好友宋永清请去做船上的管账先生,水路来往频繁,比起在私塾当孩子王的微薄收入来,钱多得不可同日而语。

宋永清中等身材,虎背、狼腰,黑里透红的皮肤,一身腱子肉,豹子眼,折鼻梁,厚嘴唇,招风耳,一条又黑又长的辫子,习惯地盘在头上,一身古铜色的粗布衣,平时很少穿鞋袜。

宋永清是外来户,小的时候跟着他爹从豫州逃水患要饭来到罗家庄,宋永清发烧打摆子,在罗树德父亲的帮助下得以生存下来,并一度成为罗家的佃户。

时光荏苒,罗家逐渐衰落,宋家反倒兴旺了。宋永清为人仗义,又会钻营,没多久就小发了。自己有了一条船的家当,再租上两条船组成一个十几个人的不大不小的船队,经常来往于罗家庄和大宇市之间,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那年由于气候反常,枣子提前熟了,为了早点上市卖个好价钱,几十组船队都争先恐后地运枣进大宇。罗树德跟随着宋永清的船队去了大宇城。

秋高气爽。罗树德站在船头望去,宽宽的“上将河”上,从上游流下来的比平日大得多的河水唱着欢快的歌曲,没有挂起帆的大帆船满载着红红的脆脆的金丝小枣顺流而下,每条船上只要一位舵手掌舵就畅行无阻了。两岸深绿色的郁郁葱葱的树林和在树林的遮挡下时隐时现的接近金黄色的玉米、高粱等大庄稼不断从眼前匆匆掠过。蔚蓝色的天空中高高地飘浮着几朵白白的浮云,犹如一队一队的羊群;南飞大雁有的成“人”字形,有的成“一”字形编队,不时远远传来清脆的哀鸣,这声声凄凉似乎在和罗树德依依惜别,相约待来年,又好像在感叹罗树德潦倒半生、一事无成的境遇。

看着这大自然赐予的有声有色的美景,不由得他感慨万千,诗性大发,信手拈来几句:

“逝者如斯江水东,

雁过留声人留名。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枉偷生。

春去秋来老将至,

无志之人常立志。

宁闯险关成大器,

不渡碌碌无为日。

望断秋水盼春光,

春光怎比秋光强。

春光明媚花万朵,

秋光累累果实旺。”

编到这里,自己惊奇地发现,诗里似乎孕含着老来福到的意思。他正畅想着美好的未来,突然感到了一丝凉意,打了个冷战。他拉了拉领口,缩了缩脖子,正准备赶紧从船头回舱口,有人给他披了件裌衣。他感激地回头一望,竟是宋永清租的那条船的船主的小女儿。

船主一家共四口,除了他,还有妻子和两个女儿,陆上无地无房,就住在船上,典型的水上人家。罗树德披着外衣,感到非常惊讶,他仔细地端详着这位好心的姑娘,细柳的身段,十三四的年纪,黝黑细腻而光亮的皮肤,一双精灵剔透的细长眼睛温情地观望着他。“先生,快进舱吧,外边凉,别冻着。”那姑娘关切地劝着。

罗树德受宠若惊,他拿下衣服问;“叫个啥?”,那姑娘脸红了,笑了笑没说话。罗树德紧紧握住姑娘的手说:“谢谢你的关心!衣服还给你,我回舱了。”

他匆匆忙忙地回到舱里,正与宋永清打个照面。宋永清说:“我正想到舱外找少爷,刚好您回来了。咱们商量一下,我临时决定让小芹侍候您的生活。小芹!”“唉!来了。”舱外清脆的女声答应着,进舱后罗树德才看清,原来就是那位给他披外衣的姑娘。

罗树德谦让着说:“不麻烦了,我自己能行。”但心里挺舒服。宋永清说:“少爷您不要客气,就这么定了。”从此,小芹侍候着罗树德的衣食住行,寸步不离。

船队远去,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

好多天过去了。宋永清的婆姨宋韩氏到罗树德家串门,罗张氏香草接待了她。宋韩氏着急地说:“按日子算,运枣的船队早该回到家了。船队这么多天还没信儿,从跑船的那天起就从来没有过。少奶奶您是知书达理的人,您看不会出什么事吧?”说完,宋韩氏哭泣起来,她双手掀起衣襟擦着泪水。

罗张氏香草笑着安慰道:“我想不会出事,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想那你家老宋,机灵过人,又有我们那个书呆子帮衬着,即使有个什么坎儿,也难不住他们。再说咱们这边方园几里的船队不是都没回来吗?你就擎等着好信儿吧。用不了几天就会回来了。”

宋韩氏听了香草的话止住了哭说:“听您这么一说,我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我回去了。”

送走宋韩氏,香草走向自家的佛龛。

其实,罗张氏嘴上这么劝宋韩氏,心里却苦得很,不知所措。

平时全靠罗树德管家的罗张氏带着四个孩子过活,非常吃力。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呢?罗张氏百思不得其解。她到观音菩萨像前点着三支香,双手举了三下香,插入香座,然后口中念念有词,顶礼膜拜:“大士保佑我家先生平平安安归来。”

农历8月15中秋节是个合家团圆的大好日子。像往年一样,孩子们搬出桌椅到院中,桌上摆好月饼、白酒和香茶。除了正坐留给罗树德外,大家都围着八仙桌坐下了。

罗张氏香草空望着一轮薄云遮月,想着夫婿只身在外,音信全无,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万分揪心。

几杯酒下肚,饮酒赏月,借着酒兴,她教孩子们朗读她自己步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填的词,想借以化解胸中的块垒:

“明月年年有,

为何今不圆?

把酒举天相邀,

玉兔下尘凡。

我欲舒袖长舞,

又恐月中折桂

羞煞美婵娟。

不如呆呆坐,

浮想生联翩。

牵牛愤,

织女恨,

鹊桥连。

尺素谁传,

何时能见君笑颜。

呼天天不应声,

问地地无回言,

此事难、难、难!

但愿菩提佑,

望君早回还!”

孩子们跟着朗读,读着读着,却见母亲已泣不成声。儿子罗梦龙害怕了,赶紧扶母亲回屋休息。自此,罗张氏发起低烧,一下子病倒了。

那天,罗梦龙让姐姐妹妹们照顾好母亲,他和好友宋全要去上将河里捉鱼,为母亲补一补身子。

晚秋的“上将河”水清如洗,漕运的大小船只南来北往络绎不绝。

罗梦龙和宋全两人撑着小船,到了鱼群经常出没的河湾处。

罗梦龙将鱼网撒出去,过了一会儿提上来,宋全低头将粘在网上的小鱼一个一个地往木桶里装。罗梦龙刚要撒第二网,突然他发现远处河滩上隐隐约约扒着一人。

“宋全快看,那滩上是不是扒着个人?”他赶紧指给宋全看,宋全也看清了惊奇地喊:“还真是有个人在那儿扒着,怎么办?”

“看情况那人好像淹着了,我们把船划过去看看再说。”罗梦龙说。

宋全吓得脸变了色,结巴地说:“要是死死了,我可害害怕。”

他们使劲划船靠近那人。他俩跳上岸跑到那人跟前,“帮帮我把人翻过来脸朝上。”

宋全战战兢兢地凑到跟前,他和罗梦龙费了好大劲儿才把那人翻了过来。

罗梦龙一下子认出:“这不是宋永清宋伯伯吗?”

宋全也认出来了哭着说:“果然是我爸爸,还没死,还有气。”

罗梦龙说:“快帮我把宋伯伯拉到高处。”两个孩子拿出吃奶的力气将宋永清拉到高坡上。他俩将宋永清头朝下坡将水吐出,一会儿,宋永清苏醒过来。

他们俩一边一个搀扶着宋永清回到宋家放到床上。

罗张氏闻讯拖着病体赶到宋家。村里人听说宋永清回来了,都跑来看。

宋永清恢复了体力,开口说:“我这是在哪儿?”

宋韩氏笑着流着泪说:“你在自己家,你是被梦龙和全儿救回来的。你还哪里难受?到底出了什么事?你是怎么回来的?”

宋永清哭了,他说:“那天船队刚到大宇城,就被美国大兵连人带船都扣下了。我是冒死,抱着块大木头跳进了银河才偷跑回来的。”

大家一听就炸了营,七嘴八舌嚷开了:“老美凭什么乱扣人?”“咱们到衙门告他们去!”

罗张氏劝大家说:“现在的衙门根本不敢管外国人,告也白告。我想老美能扣人于一时,但不能扣一辈子,总要有个说法。我们再耐着性子等等看吧。”

大家觉得罗张氏说得有理,那就再等等吧!

挨过两个多月,几个船主和他们家眷,果然都回了村,其他人也陆续坐船回家了。只有罗树德一人杳无音信,罗张氏痛不欲生,暗暗恨死了宋永清。

正是,屋漏恰逢连天雨,衣薄又值顶头风。

若问罗树德到底是死是活,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新版十色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新版十色梦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回 山长路远无口信,思夫心切病缠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