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泛文化与IP

1062.泛文化与IP

泛文化,在未来就是大势所趋。

在周方远重生前的文化产业学界里,“泛娱乐”“泛生活”“泛艺术”等泛化概念已然是被经常提及的热词,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传统表意体系的内容涵盖范畴,延伸了旧有意义框架的广度和深度。然而泛化的概念在文化产业述评中的全面应用冲击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有玩文字游戏行学术诈骗之嫌。因此,明确泛化概念的基本内涵是理解“泛文化”乃至其它相关术语定义的必要前提。

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泛”字有以下几重含义:漂浮(泛舟);透出(泛红);弥漫,向四处漫流(泛滥);不切实际的,浮浅的(空泛、泛泛之交);一般地(泛指、泛称、泛读)。从这些基本释义中不难看出,“泛”主要形容的是以某一对象物为中心向与之联系的相关维度延伸、拓展及弥漫的过程,这一过程易陷入对关联事件的笼统概括和模糊处理,有脱离实际和缺乏垂直细分的反专业性弊端。

泛化概念一方面摆脱了意义孤立的形而上学,以更广阔的视角和更综合的思维分析文化产业的前沿动向,另一方面又有否认各文化要素间联系客观性和条件性的相对主义倾向。

“泛文化”是在当代社会文化多元共生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全新概念,它以某一文化焦点或流量源为轴心,以大众可接受的文化阈值为限度对文化进行横向开发,从而凝聚优质的注意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的双丰收。

以电视节目或者网络节目为例,所谓泛文化,就是传统文化类型节目的“大白话”,即“内容更亲民,分发更有效,调性更年轻,表达更多元,手法更时尚,营销更贴身”。以文化为基本属性,以知识分享、智慧输出、精神愉悦为基本使命的类型节目,都是泛文化节目。简言之,“泛文化”即是创新文化内容的表达方式,让曾经高高在上的文化更接地气,更合百姓尤其是年轻人的胃口,从而获得文化营销市场红利的创新思维。

“泛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如何呢?

以油酷为例,它们的“泛文化”战略就是以白话的方式传播文化,让深藏在古纸堆中的文化符码通过创意改造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受众面前。在未来用户分众化趋势日益显著的文化市场中,评估节目营销价值的标准不再仅依靠平台和流量,精准定位的目标受众将是控制文化生产方向的下一片“蓝海”。以“泛文化”垂直分众类节目《圆桌派》为例,其主要用户为20-35岁的年轻精英,且多为高知人群,牢牢锁定“三高”用户,同时形成品牌溢价,创造了多维、深远、立体的节目品牌影响力。

定制化的品牌植入是“泛娱乐”产品实现注意力变现,区分注意力属性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植入广告及赞助商品牌价值及形象的深度挖掘,“泛文化”产品出色地完成了节目内容与企业宣发的无缝对接,从而缓和商业运作与内容消费之间的矛盾。前世,在“泛文化”节目《人工智能真的来了》中,油酷就巧妙地使用定制化内容植入和专属定制番外篇两种方式为长虹量身打造品牌营销手段,在主持人与高层领导者的对话间深度解析品牌智能化研究成果,进一步夯实消费者心中长虹“坚持创新”的品牌形象。

另外,场景是人与周围景物的关系总和,其核心是场所与景物等硬要素,同时也包括与此密切相关的空间及氛围等软要素。“泛文化”节目能够充分发挥场景的烘托作用为内容营销注入新的关注点。

《晓说2017》与东风的合作就是场景化内容营销的成功案例。

除了节目录出、定制片头等赞助权益外,大紧同学还专程到东风总部录制了一期以“车”为主题的节目,通过讲述车的变革史传递品牌“知行合一”的理念。此外,节目配合东风在全国六个重点城市开展线下车主题文化沙龙,为受众营造了互动交流的文化场景。

构建健康的商业生态系统是“泛文化”产品创造更多商业价值的可行途径。

“文化+电商”“文化+娱乐”等新模式的出现不仅通过丰富的泛文化内容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精神需求,同时也实现了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文化价值的溢出效应。阿里泛文化生态圈的布局就是通过构建完整的文化商业闭环,进而探索文化生产的全新方式。节目《水果传》通过“文化+电商”的跨界融合模式为用户创造了可见即可得的互动体验,兑现了“泛文化”全产业链开发和多元化表达的承诺。

所以说,“泛文化”是对文化内容生产及解码过程的创新性探索,是对文化精英主义的嘲讽和对大众文化的崇拜。多元文化的多样表达是“泛文化”的核心内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意思维制造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泛文化内容,让文化以更有趣、更易懂、更世俗和生活化的方式与受众见面,从而填补期待视野与个性化消费需求之间的缺口,完成从内容生产、分发渠道到受众消费的全产业链对口服务。

“泛文化”对文化内容有效获益成份的提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方。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催生出多种多样的文化内容表现手法,改变了传统的文化传播范式,尤其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创造一种新的文化业态和内容叙事模式。内容的呈现方式与产品的营销理念息息相关,“泛文化”产品力图满足新兴受众群体的文化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思考新的文化内容表达体系就成为理所当然的现实举措。文化内容的多元演绎依赖文化传播媒介的转换,这种转换不仅停留于技术层面,更要着眼于文化价值观的重塑。

“泛文化”内容的流通平台应该是集共享型生产、扁平化制作、多元化叙事及合理分流等特征于一身的综合智慧型网络体系。借助共享经济的理念培育共享的“泛文化”,实现UGC、PGC与EGC三种生产模式的创意组合。以剔除价值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和淘汰落后文化产能为导向赢得集体认同,从而降低变现成本,完成内容衍生价值的延伸。UGC主导下的多元叙事是对社群创意的整合和纠偏,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下完成对各种文化信息流的分流与疏导,构建协同发力的文化内容分享平台。

从某一角度而言,“泛文化”既是对文化IP的深度开发,也是对文化内容产业链及价值链的延伸。

“泛文化”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以文化内容全产业链运作为基本前提,应用合理手段增加文化附加值的创意效能,激发文化内容创新的活力,以全新的姿态和面貌接受文化市场的考验和文化竞争全球化的挑战。“泛文化”学理框架的建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研究对捕捉文化市场新动态的敏锐性,也为文化产业的实践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而在这个“泛文化”的圈子里,最核心的,毫无疑问就是IP。

好IP,大IP,超级IP,都至关重要。

那么或许有人疑惑,IP,到底值多少钱呢?

对IP的价值衡量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的话题,如果单纯指IP授权交易价格,那么IP的价格其实不是特别高。

举例来说,比如周方远重生前一年,当年的头部IP剧《择天记》网传影视改编权卖了1600万,而该剧公开宣传的制作总成本大概在4亿软妹币,也就是说影视改编权得到成本占到总成本的大约4%。

一部制作成本大概在2000-4000万的网剧能够花费在IP上的成本基本也就在100-200万之间(合总成本的5%-10%),而更多的像《楚乔传》这样的网文IP,网传在早年是以30万的价格被转让的。即便是游戏购买文学类/动漫类IP,也依旧很难一次性掏出数千万的价格。而能达到千万级的交易在整个市场中都是凤毛菱角。

所以直接从版权交易的角度看,IP还算不上一门多大的生意。所以IP肯定不是靠直接交易来衡量价值的。那么除了直接交易外是否还有其他的IP价值计算方法,比如,分账?如果把IP的分账也算出来,那么这个产值可能就会相对高一些。那么如果算IP的分账能赚到多少呢?

重生前,国内电影市场总票房大概不超过550亿,按照全部是IP改编剧,然后一般的分账模式下(电影投资制作方约分得30%)的模式来计算,整个IP的分账很难想象能超过10%,也就是整个IP的分账规模的天花板在55亿。这块是电影,换到电视剧呢?由于电视剧和网剧大部分是toB(平台、频道购买播放版权)的商业模式,IP一般是很难分账的。这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再有一块是游戏,整个游戏行业2016年全年的产值是1655亿,按照院线电影的思路,一个IP授权方很难想象能分得超过10%的收益,所以天花板大概在165亿左右。换而言之,整个IP产业的年产值,通过分账的获得,大概也就200亿左右,这还是理论上的极限天花板。现如今这个产值10亿有没有都要打个问号。

剩下还有一块市场是衍生品授权与分成的市场。

这个市场理论上非常大,其实来看看米国的院线电影的票房与衍生品之间的收入差距就知道了

狮子王的票房是7.8亿,周边销售做到了20亿;星球大战的票房是18亿,衍生品却做到了45亿。

相较之下中国的IP的衍生品的收入和票房收入占比之间就是另一番情景了。院线电影的话,基本上95%还是靠票房的收入。整个行业大概也就不超过10%靠衍生品收入。所以按照这个来推算,国内的IP衍生品市场极限大概也就100亿左右也到顶了。

缺失的这部分,其实就是潜在的潜力。

而且随着未来随着95后,00后的快速崛起,市场越来越年轻化,一个品牌要想长期不断存活,拥有超级生命力,一定要孵化IP,未来,如果品牌没有超级生命提IP,那么可能在市场就没有竞争优势。

IP可以覆盖的范围太广了。

、动画、漫画、游戏、影视、音乐、周边、玩具……只要是和生活相关的娱乐项目,只要你能想到的,IP就都能进行覆盖。

而在IP之上,还有一个超级IP的说法。

那么什么是超级IP呢?

很简单,当你能够建立一个大IP的时候,那么自带流量的属性就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了,就像我们提到支付宝、桃饱甚至阿里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大马哥,可以理解为“大马哥”已经成为一个超级IP了。

在过去,一个出色的标志,一句优秀的广告语,一段动听的故事,通过电视广告的疯狂轰炸便可以深入人心。

然而在互联网全面普及、人人机不离手的时代,传播碎片化、渠道扁平化使企业宣传的方式愈来愈多,虽然单个成本变低,但由于方法多样眼花缭乱,使人无法更为精准的把握住消费者喜好,这也促使许多企业因此耗费大量的财力精力。却也不乏优秀企业开始顺应市场,发现人群的圈层化逐渐形成,故建立起自己的粉丝圈层就变得尤为重要,IP化特别适合在碎片化传播中实现强识别性,建立情感共识和粉丝圈层。

IP的强识别性让消费者快速产生产品联想,内容集中且调性统一更容易聚粉和固粉,其延展性还可以产生更多更广的衍生品及衍生产业。

现如今这个年代,其实已经有很多牛人认识到IP的重要性了,尤其是那些大型企业,他们甚至在很久以前就认识到了IP的重要性,但若要论对IP的利用和对其价值的开发,谁也比不过周方远,在现如今的这个时代,没人比他更懂IP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最爽新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最爽新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1062.泛文化与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