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筷子文化

第6章 筷子文化

“我可没那神奇的能力,我怕我撞墙上去。”

一出门,少年便闻到了一阵菜香,古地球的食物也不知道怎么样,反正她肚子现在是快饿扁了,控制不住的整个人飘到饭桌前,然后伸出了罪恶的右手……

“啪!”被筷子拍了手的少年扭头看向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她身边虎着一张脸的小老太太。

“手还没洗呢!脏!”小老太太嫌弃地看了少年一眼,然后向厨房的方向努了努嘴,“去洗手。”

撇了撇嘴,羽少主揉着被敲红的手,晃到了厨房。

“小九,小老太太怎么回事?没有怀疑吗?”

“主人,不清楚。”

“啧,废物。”

小九:“……”有本事你把能量源找回来让我升级啊!!!

擦干了手的羽少主又晃悠悠的回到了餐桌。

落座。

瞄一眼虎着一张脸的小老太太,再瞄一眼,再瞄一眼……

“看什么看?马上吃,吃完去写作业!”小老太太瞪了少年一眼,少年立马怂了,低头吃饭。

吃了一口饭的羽少主后知后觉,他堂堂羽家军的少主,怎么会惧怕一个小老太太?

唔,一定是原主的原因,毕竟她们的契合度过没有达到百分之百,会有原主的残困情绪也很正常,少年如是想到。

小九(小声逼逼):说了你们的契合度已经达到百分百了。

看着小老太太拿筷子的方式,少年也跟着学小老太太的模样,拿起筷子夹菜。

“主人,这古华夏的筷子可是有大学问啊!”

“嗯?怎么说?”少年看了看手中的筷子,在星际的时候,筷子已经没有了,但是在皇族历史上有记载,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这吃饭的工具,有一句表示团结的谚语,叫“一双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还有古武世家的人拿它练古武。

“主人吃完饭后我再给你科普,这里面的学问不是一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古华夏的餐桌礼仪也大有学问。”

少年默了默,不仅筷子大有学问,怎么用筷子吃饭也是大有学问啊。

比如说现在,她夹个青菜都颤颤巍巍的,生怕它掉下去了,脑海里的小九一直给他加油打气,忍无可忍的少年终于怼回去了:“闭嘴!你个蠢系统!”

脑海里没了声音之后,少年继续与筷子做斗争,小心翼翼地夹着菜,颤颤巍巍的将菜夹到碗里……

如此重复。

而一旁的小老太太却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只是瞄了少年一眼便继续吃自己的。

终于吃完的少年松了一口气,吃个饭真的不容易,真是服了那发明了筷子的人。

见小老太太也吃完,少年想了想,起身收拾碗筷。

“啪!”少年捂着被拍红的手背,一脸懵逼地看着小老太太。

“收什么碗筷?回你房间写你作业去!”瞪了少年一眼,小老太太收拾完碗筷进了厨房。

少年:“????”

“主人,古华夏的老人家们对学习成绩总是很重视,认为考的学校越好,以后的出路才会更好。”

少年闻言抿了抿唇,个人的出路不是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吗?

这个能力还是综合的,不仅仅是成绩,还有交际能力,动手能力等等。

有些不解地皱了皱眉,转身往房间的方向走去。

“小九,那个筷子怎么回事?”

“主人,古华夏的筷子文化,是华夏民族很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化。筷子文化以其不朽的品格,独特的魅力,成为华夏文化大花园里的一只奇葩。可以说筷子的出现,当属华夏古代特定文明长期发展的独特成果,人们称它是华夏人四大发明之外的一大发明。同时,筷子作为文明的产物,承载着人类饮食及社会文化,这两根七八寸长,细如小指的简简单单的小棍子,绝妙地应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灵活地在餐桌上大显身手,生动地诠释着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东方文明的象征,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精华。

筷子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称呼是“箸”,箸字的繁体写法是“筯”。

从读音和字形上,就可以看出,筷子最原始的作用是帮助进食。

另外,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筷子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

筷子的出现不仅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革命,更是一种人类文明的象征。

凡是使用过筷子者,不论华人或是老外,无不钦佩筷子的发明者。

可是它是何人发明?又是何时创造呢?现在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然而有关筷箸起源的传说,多少可为找到筷箸的溯源起到一些作用。

在民间有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首先是神鸟救姜子牙的故事:姜子牙在神鸟的指点下,用两根细丝竹验出了食物里的毒,从此他每餐都用两根丝竹进餐,而且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子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关于筷子起源的传说还有流传于江苏一带的商纣王宠妃妲己用玉发簪挟菜喂纣王的故事:妲己为讨得纣王的欢心,为了避免纣王因为太烫的佳肴而发怒,就取下头上长长玉簪将菜挟起来吹了吹再送到纣王口中。纣王认为由妲己挟菜喂饭是件享乐之事,于是要妲己天天如此。后来妲己即让工匠为她特制了两根玉箸挟菜,这就是最初玉筷雏型,以后这种挟菜方式传到了民间,于是华夏产生了筷箸。

这则筷子传说不像第一个传说充满着神话色彩,而比较贴近生活,具有某些现实意义,但即使富于传奇性,也依然与事实不符。因为考古学家在安阳侯家庄殷墓发掘出的铜箸,经考证其年代早于殷纣末期的纣王时代,所以显然筷子既不是纣王发明,也非妲己创造,应是更早时期的产物。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大禹发明了筷子:大禹在治水期间,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锅中捞食,以腾出时间处理急事。

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细棍挟取食物的本领,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菜,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也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箸的雏形。

大禹在治水中偶然产生使用筷箸的最初过程,它比姜子牙和妲己制筷传说,显得更纯朴和具有真实性,使当今的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是真实的情形。

应该来说,其实,筷箸的诞生应是先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并非某一人的功劳。而促成筷子诞生,最主要的契机应是熟食烫手。

上古时代,因无金属器具,再因兽骨太短、极脆,加工不易,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茂密的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杆。

正因如此,小棍细竹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挟,蒸煮谷黍时搅拌等,筷子的雏形逐渐出现,这是人类特殊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规律,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即使经过三干余年的发展,其原始性依然没有改变。

在今天,说起筷子,想必大家都不以为然,这不就是我们每天吃饭的工具吗?但是您可千万别小看这一双筷子,不仅其制作流程要经过漂白、风干、磨光、印花等30多道复杂的工序,它里面还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

全国*****霍英东先生曾经说过:“现在各地时兴举办这个节、那个节,我认为最能普及于群众的就是‘筷子文化节’。”可能我们并不能一时完全领会霍先生的用意,筷子也值得举办节日?在翻阅了有关“筷子”的典籍后,我才渐渐明白霍先生倡议举办筷子节的初衷。文化是一种力量,筷子文化亦是如此,他是希望弘扬中国的筷子文化而说这番话的。

华夏是筷子的故乡,筷子是华夏百姓每天必须使用的饮食器具。小小的两根筷子,国人运用自如,从孩童开始就遵父母的教导学用筷子,而外国人却只能“望筷兴叹”,极难掌握用筷的要领。

许多落户于异域的老华侨,为了让子女留住中华民族的根,除了中秋吃月、端午包粽子、除夕吃团圆饭外,要求合家都要懂得使用筷子。这无疑也是一种坚持筷子文化,挚爱华夏文化的的体现。

现代对筷子的科学研究也是非常有意思。

一双简单细小的筷子,你可别小看它,作为一种餐具,不仅仅具有夹、拨、挑、扒、撮、撒等多种功能,用筷子进食时,还会牵动人体的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从而刺激神经系统的内在活动,有助于人的动作灵敏、思维敏捷。

真没想到,筷子还有保健身体的功能,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叹古人的智慧,发明的伟大!

所以说,人类选择筷子进食是一种最佳方式,华夏发明和使用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称得上是值得骄傲和推崇的科学发明。

筷子,在中国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箸文化发展至今,经过岁月的磨练和时间的洗礼,筷子不但没有被历史淘汰,而是越发的散发出历久弥香的气息,并慢慢演化成以一种实用与文化相结合的形式而存在。如今,融入3000年文明史的筷箸以其品种多样的工艺制作,正逐渐成为人们馈赠亲朋好友的旅游佳品,其文化内涵也彰显其中。

但现在许多人都快忘了这些了,即使他们从小便开始学习如何使用筷子,这里面的学问却鲜少有人去了解。并且到了星际时期使用筷子是那些古老的世家才保留有的习惯,古时的历史也鲜少有人去了解了。”

“星际时期的华夏存在历史已有1万多年……”

“对的主人,我们现在就在五千多年前的古华夏。华夏是这个星球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其历史长河之宽之长。古华夏的人还未探索完毕,在加上一场不知名的浩劫。使得古地球与星际之间有了一段时间的空期。这空期长达上千年,没人知道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古地球的一些资料在这场浩劫中也被毁灭了。到星际的时候对古地球的记载已经少之又少。资料保存得最完好的,但是没办法查证,而且这些资料都保存在一些古老家族里面。”

少年撇了撇嘴,他对古华夏的历史是有些了解。

但也仅限于有详细记载的。很多野史,资料不全,导致他对其了解也有限。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重生异能:少主来自星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重生异能:少主来自星际
上一章下一章

第6章 筷子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