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平凡

番外 平凡

番外平凡

八月中旬,李萌赴美参加论文答辩,刘一帆相随。两人一起去见了刘一帆的家人。刘一帆的父母对李萌没什么意见,他的爷爷格外喜欢李萌书香门第的出身。他们家族已经有钱有权了,更需要高知分子的加入,改良家族的气质。及至问到李萌是否打算入籍的时候,李萌坚定地表示,要保留自己的国籍,刘一帆的家人对她的态度从此多了一分尊重。刘一帆私下里把李萌的身价告诉了自己的父母,知道了儿子要娶的女人所图的既不是他的国籍也不是他的家财,刘一帆的父母对李萌的态度又多了一分亲近,李萌在接下来与他们同住的日子里,过得相当地愉快。在回国之前,刘一帆的家人还特地为他们举办了订婚宴,李萌的旗袍晚装惊艳了所有到场的人。

九月底,两人的结婚申请终于得到批复,婚姻关系正式确立。当年的圣诞节,两人在D市举办了婚礼,邀请了刘一帆的家人亲友参加。对方大手笔包机来华,两人的导师和Esther当然也在受邀之列。

在李萌结婚前的一周,杨辉到咨询室将门禁卡亲自还给了李萌,并告诉她,自己也在处朋友,是家人介绍的,打算明年结婚。再次见到杨辉,李萌恍若隔世,前尘往事犹如朝露遇到烈日,消弥无踪。她望着杨辉平静温和的双眼,知道对方已经将她放下了。从此,她只愿小辉哥一生安好。她不知道的是,出门离开的杨辉,在电梯里却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的眼泪。有人说,有些经历就像是在参加自己的葬礼一样,今天他才明白那是什么感受。他只觉得心事空的,或者他已经没有了心。

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新婚夫妇飞奥地利滑雪胜地度蜜月。而刘一帆的亲友团并没有立即回国,反而留在中国内地组团旅游,李萌的父母也参加。这是李萌和刘一帆送给双方父母家人导师们的礼物,即在国内顶级旅行社定制的一次只由他们组成的旅行,还配备了随行的翻译、导游和医生。两家人因为这趟出行,才真正地认识彼此,幸好双方都算得上是见过世面的,没发生什么冲突不说,反而相处甚欢。后来李萌的父母还应邀到刘一帆的父母家里去做客,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十八个月后,两个人的女儿刘云诞生,小名朵朵。李萌的丈夫和父亲相继移情别恋,爱上了朵朵,李萌只得寄情于工作,并因此成效卓著。

婚后第三个结婚纪念日发生了两件值得庆祝的事:一是,两人合作撰写的大部头《性的教育》终于完成;二是,李萌再次被发现有孕。

儿子刘星出生以后,李萌才觉得有了属于自己的孩子。

《性的教育》被收入美国各大图书馆中,成为可以但不能出借的工具性书籍。这本书一再再版,每次再版之前,夫妻二人都要对其进行认真的修改,将各个国家在性教育方面最新的发展纳入其中。中文版在英文版发行的第二年在国内发行,也被奉为经典力作。

这本书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读起来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却并不让人感到乏味枯燥,也不低级媚俗。有制片公司开始联系他们夫妇,打算把这本书制作成特别的“纪录片”和“教育片”的合体发行。经过双方的不懈努力,成品终于在他们结婚的八周年纪念日前问世,在央视教育频道上映,影响深远。

他俩每年都要在结婚纪念日出发,去国外度一个月的假,有时会去美国,但更多的时候是去欧洲。有了孩子之后,他们仍然坚持只两个人出行,将孩子交给双方的父母照料。在他们都越发出名忙碌的时候,两人商定,必须保留这一个月,放下一切回归自我。在旅途中,他们不再是闻名遐迩的心理学家、著名学者或知名作家,而只是一对普通的伴侣。在一切细节中,无不致力于帮助彼此褪去家庭和社会加在他们身上的盔甲,让自己和对方都再次变成软软萌萌、无忧无虑的小孩子,享受着爱与被爱的简单喜乐,手拉着手看世界,一切新奇的事物,都能让他们感兴趣并加以探究,就如同做科研选题的时候,不问功利,只问初心。

再往后……再往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两个有智慧,懂感恩,又行动力满满的人,携手经营共同的事业与家庭,他们的生命质量又能差到哪儿去呢?恐怕想不幸福都很难吧?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的生活中没有试探和诱惑,事实正好相反,刚结婚的那两年,他们也会经常如临大敌地应对那些出现在对方身边的花花草草,可后来他们发现不必如此兴师动众。一个人放弃现有的,不过是因为将要得到的更好罢了。可如果他无时无刻不意识到自己现有的就是最好的,又担心着失去现有的一切是他支付不起的代价的话,也就不会有什么太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有时候,来自外界的窥视与贪慕,反而让他们不敢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再想当然,越发地加倍珍惜。再后来,他们就会那这种事情互相调侃,相视一笑。两个紧密结合的身体也许可以分开,但两个已经合二为一的灵魂,是根本就不能撕扯清楚的。没有人能比他们更亲密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选择你爱的,爱你选择的。他们夫妇更因为职业的缘故,常见他人的不幸,所以格外珍惜自己的幸福。

李萌和刘一帆再往后的日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们和千千万万的夫妻一样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柴米油盐。反正天下的不幸千姿百态,幸福却都颇为雷同。他们夫妻的幸福平凡得无需再提。

———————————————————————————————————————

作者的话:

感谢大家读完了这本书。写这本书是出于不得已,因为书中的人物和事件,虽然为了保护当事人,大多被作者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但却大都实实在在地发生过。作者亲眼看见,亲耳听到这些之后,日夜煎熬,无法安息,只好把它们写出来,希望读到这本书的人可以分担作者所感到的无奈与悲凉。事实上,就在我们周围,甚至就在我们身上,冷暴力,性侵犯,校园暴力,歧视同性恋等事件时有发生,最可悲的是施加这些伤害的大多是受害者的家人、亲友、同事或同学。而我们所做出的不过是下面的几种选择:

1.施加伤害的人

2.受害者

3.冷漠的旁观者

4.试图改良现状的人

光明的尽头是黑暗所能侵占到的领域的极限。换句话说,恶是有攻击性的,它不会静止下来,只会不断地扩张。因此,善则不进则退。

曾经,作者跟一位前辈抱怨现实中的种种黑暗时,那位前辈反问,“那么针对这些让你看不下去的事,你都做了些什么呢?”如同当头的一记棒喝,从那时候起,作者就不再用嘴巴去应对,而是努力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希望能够或多或少地阻挡住恶的蔓延。然而,作者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过渺小了,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见听到黑暗不断扩张的事实,加以抵挡。

荷兰这个国家有一个理念深入人心。他们因为三分之一的土地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而且即使是内陆地区,也多受洪水的侵害,所以他们行事为人有一个每个老百姓都信奉的原则——看管好自己门前的堤坝。荷兰的堤坝随处可见,又与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大坝一旦损毁坍塌,没有人会有好下场。

可我们的处境与荷兰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善的堤坝如果不加以看管、维护,一旦坍塌,恶的巨浪又能饶得了谁呢?

还是那句话,书中写的人和事,离我们不远,也许就在你我的身边,也许就在你我的身上。针对这些,我们究竟做了什么呢?

———————————————————————————————————————

关于书中的爱情故事,作者原本的打算是不让李萌嫁人的,至少在书中没有明确的结局。那样其实更符合作者对自由与讲和的界定。可是,书里面的黑暗太多了,如果不给李萌一个美满的结局,作者担心读者丢臭鸡蛋,只能妥协,给大家点儿甜头。不过,作者在此郑重声明,保留篡改结局的权力。

下一本书,是一部种田文,与荷兰有关,是海工圈子里的故事。一个文科出身的女生误入男人的海工界,一路上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各式各样的事,不会像《尤里休斯》那么沉重,读起来应该轻松些。

作者正在努力地码字,老规矩,写完了再上传。

要写的内容挺多的,恐怕得几个月后才能见到。

书名暂定为《阿姆斯特丹水鬼》,作者仍叫“我不是荷马”。到时候见!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尤里休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尤里休斯
上一章下一章

番外 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