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俗话说远香近臭,她一个无名无分的妾,就算把孩子生下来,连族谱都上不了。过一年、两年可以,可十年、二十年,她还愿意吗?至於你表哥,虽说纳个妾对男子的影响没有女子大,可他是个读书人,还没个功名就想着这些,朋友见着他都要掩鼻而走,好听一点叫风流,不好听叫下流。
「姓王的根本不足为虑,而且你要记住,这不是你跟姓王的之间的问题,而是你跟你表哥的问题。你能扭转他的心,让他跟你好就没什麽,若是扭转不过来,榕姊还是劝你和离。」
孙芸芸听了这一席话,如当头棒喝。
是啊,这跟王春枝有什麽关系,主要还是表哥明明跟自己订亲了,还闹出这一遭,既然无心又不退婚,进门了才跟自己吹胡子瞪眼睛,好似自己妨碍了他一样。
「榕姊,我明白了,以後我会好好过的。」
孙芸芸坚持在余榕家住下,早上还跟余榕一起纳鞋底,两姊妹一边说话一边做鞋。
日子过得很快,孙芸芸心情渐渐好了起来,以前她常听大人们说三舅母脾气不好,可现在真的住在一起,反而觉得三舅母热心,余榕也十分好相处。
「三舅母,这是我跟榕姊今天学紮的头花?您看这朵做得怎麽样?」孙芸芸扬起手中的头花给张氏看。
张氏看了一下,赞道:「不错,到时候给你娘戴。」
几人正在院子里说话,却见一妇人闯进来,孙芸芸的脸色立马变了。
张氏认得孙芸芸的姑姑,余大姑刚出嫁的时候,张氏去见过这位孙家的姑奶奶。
「高夫人怎有空过来?」张氏不冷不热的说一句,又使眼色让余榕把孙芸芸带回房。
余榕拉了拉孙芸芸,她却不走,而是喊了一声,「姑母怎麽来了?」
高夫人一脸受伤的样子,「芸芸,姑母今天是特地来接你回去的,回去後你有多少的气只管跟姑母说,姑母还让你表哥跟你赔罪。知道你爱吃姑母做的小鱼乾,姑母最近又晒了一些,走,咱们回去吧!」
孙芸芸却一句话也不说,倒是张氏往前一拦,「高夫人,若是有诚意也不该你来呀,小俩口的事情就得让他们自己解决,枉你们家凤翔天天说自己是读书人,读书人就得明理懂礼,要不然跟我们这些乡下泥腿子又有什麽区别?」
高夫人何时被人这麽挤对过?她嫁得好,人既漂亮又会说话,更是家里家外一把手。如今听张氏这样说自己儿子,难免心里不舒服,又看孙芸芸不出声,心里更气恼。
「余家三舅母,看你说的什麽话?」
张氏大声道:「自己的亲侄女,你怎麽对待的?呸!大不了一拍两散,把芸芸留在我家总比去那狼窝好,什麽读书人,不要脸的东西,比那畜生还不如,就这样还想考功名?你等着吧,等你儿子中了功名,我就去闹!」
再没有比张氏更厉害的人物了,孙芸芸听了她这番相挺的话,顿时底气十足。
余榕也跟着道:「高夫人,您若是要让他们两个人过得好,总得小俩口商量才行,您说是不是?再者,和离虽说对女人不好,可对男人也未必好,要想授官加爵的人,却一身小辫子等着被别人抓,这样未来还能有什麽出息?」
高夫人没想到余榕也是个厉害人物,她索性不理,只喊孙芸芸,「芸芸,跟我回去吧?」
孙芸芸看也不看她一眼,「姑母若是心疼我,合该让表哥过来才是。」
自己总该面对的,母亲把她留在这里,其一是不想自家祖母为难,其二也是三舅母母女厉害也护短。
看孙芸芸这麽说,高夫人一脸失望,才道:「我让你表哥等会儿就来。」
等她一走,余榕就笑道:「你再回去也不用怕了,都是些纸老虎。」
晚上,高凤翔果真来了,他一张国字脸,看上去很不高兴,冷着脸,让下人把带来的钱粮跟布匹抬进屋。
余榕特地让孙芸芸打扮得漂亮一点,只是脸上冷若冰霜。
高凤翔看到孙芸芸时就愣了一下,他倒不是什麽狼心狗肺之人,只是从前当妹妹看的人突然成了妻子,难免接受不了,同时又有了貌美的心爱之人,自是瞧不上相貌平凡的孙芸芸。
可今天孙芸芸却完全不一样,她今日穿了件湖纱衣裳,广袖窄腰,头发梳成高髻,竟有了不同以往的风姿,彷佛仙女一样。
两夫妻进了屋,也不知道谈了些什麽,等出来的时候,脸上都带着笑意。
高凤翔向张氏行了一礼,「这几日多有打扰,还望舅母见谅。」
「不值当什麽,日後合该好好过日子才是。」张氏说道。
孙芸芸拉着余榕的手,道:「等你出嫁我再来。」
见她神情已经很放松了,余榕笑道:「好,一定要来啊。」
孙芸芸走後,余松全心全力的帮着妹妹办婚事,譬如要请谁来、宴席怎麽办,这些他都要准备,他的新店也要投入许多精力,幸亏有余树在,他年纪虽小,却机灵得很,帮余松分担了不少事情。
「姊,你做的成衣卖得最好,若是可以,最好多做些。」余树认得字,每日都理帐,倒比梁掌柜做的帐还清楚一些。
为了给妹妹添些进项,余松的新店仍旧替余榕保留一块卖绣品和成衣的地方。
不过余榕的手艺好确实比湖阳县很多铺子做的都好,他的店也因此红火得很。
之後吴家来纳彩,彩礼果真只有五十两,外加乾果八盒、头面两套、首饰一套,再有布匹八匹,两头猪,粳米十斤等等。
余家也送了嫁妆,因为两家住得近,所以把嫁妆先送过去。余家族人众多,虽说平时不大团结,但看热闹的好事谁都想掺一脚,等嫁妆送完,才从吴家回去。
本来存着看笑话心态的苗秋纹出来看了看,见余家的嫁妆虽然不多,但兼具美观与实用的功能。比如那绣屏十分精致,让人赞叹,家俱都是实木做的,颜色也好看,而且各色座椅躺椅都有,隐隐有压过自己的苗头。
贵儿替自家爷觉得很有面子道:「我们舅老爷这次在沿河那边又开了一家新店,生意可好了。」
【第二十二章热热闹闹喜出阁】
再等几天就是亲迎的日子,吴襄特地请假回家,就是怕赶不上吉时,结果刘氏却喊了他过去,说要改婚期。
「你妹妹怕是赶不及回来,要不再多延迟几天?」
吴襄快气死了,「这日子是早就定下的,怎麽要改?母亲平日偏心妹妹,我都没话说,这次却不行。这又不是小事,大夥儿早就准备好要来参加婚礼,突然改了日期,旁人还以为我们对婚事有意见。再者,不是还有怜柔在吗,总归新娘子有人陪着就行。」
从小就是这样,旁人家是重男轻女,他们家是倒过来的,但说重女轻男又不对,因为母亲对二妹怜柔并不喜欢,这就奇了怪了。
以前的事吴襄不想再提,反正父母与子女的亲疏都讲求缘分,他没这个缘分就罢了,但人家余榕还没有进门就要受他妹妹的气,这还像话吗?
「还是再延一延吧,你若怕余家人怪罪,我去说便是。」刘氏可不管这麽多。
吴襄道:「这亲是我成还是您成?怎能说改就改,没有您这样的,若再如此,我就要问问大妹,怎麽嫁出去了还非得管哥哥的事情,连成婚都得要她来才能行礼?她是玉皇大帝,还是如来佛祖,我是不是要像请个菩萨似的恭迎她才行?」
打小刘氏就不喜欢吴襄,她觉得吴襄太自私,永远只为自己考虑,「你这麽生气干麽,娶了媳妇你就不认娘了?什麽都得余家满意,余家又是什麽东西?」
吴襄冷笑,「那行,您改日子了,我就去余家做上门女婿,反正我不怕,我逢人就说我妹妹一定要管哥哥的亲事,不得安生……」
吴大老爷常年不在家,好不容易回来就看到吴襄在跟刘氏吵架,生气地抄起桌上的砚台就向吴襄甩过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怎麽跟你母亲说话的?」
吴襄躲了开,他可不希望带伤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