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风云突变
“哎,你们听说了么?”
“楚国的军队已经进平阳关了!我听我在西北的二舅爷家的三表哥说,楚国的军队一路上兵分三路,由西进我大梁,一路往北,一路向东,还有一路先锋军神出鬼没的,不知到如今到哪儿了。”
“哎,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打到这里来了!大家还是早做准备的好~”。
“是吗?这天杀的楚国,好好的平和日子不过,便要挑起事端~战争一旦开始,苦的可不就是我们这些老百姓么~唉,不与你说了,我得赶快回家了~~~”。此时的云归客栈里,坐在大堂的的人们低声交谈着。
一个梳着双丫髻,戴着金项圈的小女孩端着糖果瓜子,熟练地穿梭在客栈大堂里。
唇红齿白,明眸皓齿,大眼睛滴溜溜地转着,不知道想些什么。小嘴儿朝客人们甜甜的道:“大叔,您吃瓜果。稍坐片刻,你点的饭食一会儿就给您上来。”
又朝另一个中年女人道:“大娘,住店登记在右边的柜台,您抓把糖,那边吃着排队就是了~”。
女孩小小的身影四处穿梭,一会一个“叔叔”一会一个“哥哥姐姐”的,倒是颇有几分左右逢圆。
这时,一个坐在大堂一角喝着茶三十上下的青年男子朝小女孩道:“小初阳~过来!叔叔跟你说会话。”
小女孩,也就是宁家长女,宁初阳。听到男子的叫唤,便一个转身来到了男子的桌前。宁初阳把端着的盘子放下,捏捏发酸的手臂。
跟男子笑道:“陆叔叔,今儿个您喜欢的山楂片没了,刚好给您换个口味,尝尝这桂花糖。”
说着,便从盘子里拿出一块糖,递给男子。接着道:“您近日生意可还兴隆?要打战了,想必您家也受了影响吧?”
男子看着宁初阳小小年纪,却像个大人似的,男子心里奇怪道,宁家对这个小女孩也是百般娇宠了。可偏生宁初阳就是乖巧懂事,活像个小大人。也不知宁家都是如何教养的孩子。
想着,便笑着捏了捏宁初阳的鼻子说:“你啊~就别操心我家生意了。做一天也是做,做两天也是做。什么时候打到这儿了,我家也就关门走人啦。倒是你家,可有避难的打算了?”
宁初阳揉了揉鼻子说:“这几日,家里还在商量呢~也不告诉我,不过我都知道呢,还想瞒我?家里什么事情是我宁初阳不知道的,天天把我当成小孩子。”
确实,宁初阳自从开始学认字开始,家里的进帐,才买,人情往来就没有宁初阳不知道的。
而宁初阳从小就不像其他小孩,虽然也爱玩爱闹,但是做事的时候一点都不马虎,你要是吩咐她做点什么事,保管给你办周全。因此,常常让人忽略了她还是个小孩的事实。
宁初阳今年已经五岁了。从小被家里呵护着,宁初阳也没有娇生惯养,倒是闲着没事干就在客栈帮帮忙,平日里不是去找杨秀才学写字,就是跑去宁家庄找三叔宁三郎看话本看闲书。或是带着弟弟妹妹整日里在宁家庄捉鱼摸虾,上树掏蛋。
为此,宁初阳没少挨她娘的打。五年里,宁初阳就这样快快乐乐的长大了。五年的时光过得很快,初阳三岁的时候云娘又怀孕了。去年给宁初阳生了一个弟弟,叫宁初望。
不过,原本和和美美的一家人此时却愁眉苦脸的聚在归云客栈。
“爹,不能在拖下去了。楚国的军队已经打了过来,永乐镇虽然只是一个小镇,但是地理位置很关键,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我们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啊。”
宁三郎今年已经十五了,加上已于去年考了秀才,在宁家说话很有分量。此刻他焦急的跟宁父说到。
一年前,整个天下都乱了。
自从楚国攻打了梁国,秦国和岳国都坐不住了。虽然此刻还没有发兵,却也是在一旁观望,蠢蠢欲动。
梁国虽富庶,但长期以来的和平让梁国放松了警惕,国虽富兵却不强。终究还是不及楚国骁勇善战,楚国因草原辽阔,因此兵强马壮。何况早已对富庶的梁国起了觊觎之心。
和平协议已被打破,楚国来势汹汹,又有两国虎视眈眈,梁国的形式很是严峻。利益当前,又是梁国这样大得一块肥肉,任谁都想来咬上一口。毫无疑问,岳国和秦国参与进来只是时间问题。
此时的归云客栈内,宁家人加上一个杨秀才,聚在一起商量着避难之事。宁父宁母本就是勤勤恳恳的庄稼人,此时舍不得田地也是情有可原。但国难当头,保命才是最重要的,也顾不得许多来了。
宁父一咬牙:“大郎和二郎现在就去准备马车。老婆子带着大郎媳妇儿和二郎媳妇儿收拾行李,三郎看好孩子们。我和亲家先去把家里的亲戚朋友们通知一下,看看是不是一起走。”话音刚落,几人就动了起来。
宁初阳虽然平日里跟个小大人似的,但毕竟对于战争,她也只在书上看到过,还没有什么实感。幼小的她此时也感受到了家里不一样的氛围。她似乎有一种预感,从今天开始,一切都将变得不一样了。
宁初阳抱着弟弟,牵着二叔家弟弟妹妹。拉了拉宁三郎的袖子,小声道:“三叔,我能帮你看着弟弟妹妹,初阳已经长大了~”
宁三郎看了侄女一眼,只见她小小的身体护着三个弟弟妹妹,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自己,眼里都是倔强和懂事。
顿时心里一酸,孩子还这样小便要经历战争的残酷,也不知他们宁家有没有这个幸运护住这四个孩子。
宁三郎摸了摸宁初阳的头,蹲了下来对宁初阳道:“初阳,你是家里的大姐姐。虽然你如今还小,但三叔也知道你向来机灵能干,从来没有把你当成个孩子。三叔今天跟你说一些话,你要记好。过不了多久我们一家便会离开永乐镇,咱们重新找一个地方生活。”
“但是,找新地方的路上可能会遇到很多很多初阳从来没有见过也无法想象的危险,但是初阳不要害怕。无论什么时候,家人会保护你和弟弟妹妹的,若万一家人们和初阳分开了,初阳一定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照顾弟弟妹妹。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知道了吗?”
宁三郎虽不忍侄女小小年纪就承受这种压力,但是乱世里人心难测,不知道什么时候便会遇到危险。与其让别人通过血淋淋地事实来告诉她这些道理,还不如自己先教会她。宁初阳此时也郑重的点点头。
她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虽然比较受宠,但是从小便跟着杨秀才和宁三郎认字。再加上,平日在客栈帮忙,鱼龙混杂的客栈让宁初阳倒是学到了不少人情事故。因此,她小小年纪便很懂事。年纪虽小,心性却很沉稳。
宁三郎又接着说道:“初阳,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但是咱们得守住本心。对得起自己,遇事的时候不要畏惧却也不可鲁莽。凡事先思考三步总是有好处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规则,在你没有能力改变规则的时候,不如选择顺应规则。当你有了能力,你想做什么只要不违背本心便是你的自由。你可记住了?”
宁初阳似懂非懂,但是却把三叔说的话牢牢的记在了心底。在未来茫茫的岁月里,也是这一段话支持着宁初阳走下去。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宁家老小背着大大小小的包袱坐上了马车,开始了避难之路。
宁家一共买了七辆马车,宁大郎和云娘以及宁初阳,宁初望一家人一辆;宁二郎一家四口一辆;宁父宁母一辆。杨秀才以及贴身小厮一辆,剩下了两辆是放行李的,一辆由杨家一个老仆张叔驾车,另一辆则是宁三郎亲自驾车。杨秀才早在几日前就遣散了家里的奴仆,处置了家产各自逃命去了。
原本杨家也就杨秀才这一支还留在永乐镇,族里其他人早在几年前就搬走了。杨秀才有没有兄弟姐妹,倒是独身一人就跟着女儿走了。张叔本是杨秀才年轻时候的书童,一直陪着杨秀才多年倒也没有成亲。
贴身小厮原是张叔家里面的一个子侄,叫张胜。因为张胜长的人高马大,有一把子蛮力吃得多却脑子不太好使被家人抛弃了,张叔自己没有孩子便收养了他。后来就一直跟着杨秀才。
又说宁家这边,前几日宁父回宁家庄通知亲戚朋友一起避难,有些早有预感的人家已于战乱初始便离开了宁家庄逃难去了,留下的多是没有能力避祸或是心存侥幸的人家。而宁大郎一家,宁父还有两个哥哥。
但因宁大爷儿子在外地做生意,早已把家人接走了。所以,这回宁父是跟着宁二爷一家以及宁家庄一户姓林的人家和一个姓刘的猎户一家一起避难。毕竟人多力量大,一般的流民也不敢轻易打劫。
四家人约好今日辰时在永乐镇外的小树林碰面,此时宁大郎一家已经到了。马车上,宁初阳靠在云娘的身上。
虽然宁三郎几日前对她交代了几句,此刻才五岁的她尽管心里还有点迷茫,但多多少少还有点对未知的的激动。才两岁的宁初望却没有姐姐那般复杂的心情,只是好奇的打量着马车外,叽叽喳喳的跟云娘说着话。
过了一会儿,宁二爷一家也来了。宁二爷子嗣缘薄,只有一个儿子。平日里也是异常溺爱纵容。虽已娶妻,也难改飞扬跋扈的性子。
此时就听到宁二爷儿子叫作宁致远的,不耐烦地说道:“不是说好了辰时吗,林家和那刘猎户怎么回事?到底想不想走了?我早就说过外姓人是靠不住的。”
“致远哥稍安勿躁,此时距离辰时还有一刻钟。想必林家和刘家是有事耽搁了吧。咱们再等等就是了。”宁三郎开口劝道。
正说着,林家和刘家的马车就到了。宁致远也只能悻悻地闭了嘴。众人寒暄了片刻,就启程了。刘猎户一家的马车打头,紧跟着宁大郎一家,然后是林家的马车,宁二爷一家垫后。
众人几日前便商量好往南走,楚国从南国西面攻打,东面又有虎视眈眈的岳国。而北面是秦国,因为不知秦岳两国何时会加入战场,因而不论从哪里走都不合适。
只有梁国的南面是十万大山,森林覆盖,往深出走还有瘴气包围。更有大型不知名的野兽时常出没,无人敢进,堪称无人之地。
但在十万森林外围有一些原住民居住,算是世世代代依赖十万大山生存的一些人,对十万大山心存敬意,只住在外外围。
梁国发展至今,与这些边境民族互通有无,早已归属梁国,但地理位置险恶,交通不便。至今战火仍未波及。
宁大爷的儿子早年间外出做生意,曾到过。后来娶了当地人便定居了下来,宁大爷一家走时便说过让两个弟弟避难来此。
至于林家和刘家不知有何可投奔之处,却只说往南走。而整个宁家庄剩余的人家中,也只有这四户决意向南。于是,这四家人一拍结合,才决定了今日结伴向南的避难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