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献俘(3)

第347章:献俘(3)

宋真宗被魏胜、魏春传回来的捷报震撼得神情亢奋,魏胜、魏春两人禀报完擒获萧挞凛和293个锡尼铁骑的经过,真宗皇上立即敕命寇准安排迎接郑爽,准备献俘事宜;又让张迪、周一、周怀正分别通知三省六部、枢密院、三衙部署宫卫军要在京城举行声势浩大的献俘仪式。

事夜真宗皇上久久不能入睡,极度兴奋的脑神经使他的精神健旺,

真宗登基以来已经7年,7年时间里宋辽之间的战争几乎年年发生但宋军败多胜少不得不在边境广修堡垒和辽人对抗,但辽人的马队来时一阵风;宋军根本抵挡不住。

无奈的宋军只能躲进城堡之中跟辽军对峙,但城堡一旦被辽军围困后断粮断水;那宋军不死就是投降。

大宋建国44年来有多少宋朝军士做了辽国人的俘虏似乎没有一个完整数字,但宋真宗心中清楚;每年上万人被辽军俘虏只少不多,这样一算;宋朝这边的四五十万将士变成辽国兵士和百姓;辽国的兵士来源越来越广泛。

郑爽做了统军元帅没几天便将辽国南院大王萧挞凛的锡尼铁骑一举歼灭;俘虏了萧挞凛一下将士293人押回京城,这不啻于开了历史先河。

对于辽国这个难能灭亡的劲敌,真宗皇上没有登基之前就研究过;而登基后的七年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在研究宋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

辽国契丹人真是一个奇葩的民族,比此前出现在北方的匈奴、突厥都要凶狠。

公元10世纪时,辽帝国就是名副其实的东亚霸主。

当时契丹人的疆域东濒日本海、西抵阿尔泰山幅员万里,而在辽帝国的力量辐射范围内又建立起堪比中原政权的东亚封贡体系;高丽、北宋、回纥、西夏等国都不得不向耶律皇帝输诚纳贡。

在对周边势力征服过程中,契丹人海纳百川;保持游牧民族传统的同时更是不断借鉴被征服民族的优点建立了一支战力碾压北宋,辽国作战体系的完备不输唐朝的武装力量。

契丹人发源于蒙古草原——大兴安岭森林交界处,那里奔腾着两条大河——西拉木河和老哈河。

西拉木河和老哈河并称为契丹人的母亲河,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契丹先民过着渔猎采集逐水草而居的牧歌生活。

“契丹”这一称谓最早见于中原史册是在《魏书》。

公元5、6世纪时契丹仍然非常弱小,对外受到高句丽、隋、突厥等地区强权的掠夺和奴役。

对内,契丹分成大大小小近10个部落彼此混战不休,同时,契丹人还面临来自同一生态位的奚族部落的竞争;直到公元7世纪,契丹才正式成为一个政治实体。

强大的唐王朝接收了东.突.厥汗国的遗产,为了方便管理新征服地区;唐廷在契丹人生活的土地上设置了松漠都督府,将原先依附于突厥的各个契丹部落整合进一个框架里;并钦定亲唐契丹贵族为当地特首。

初步实现统一的契丹部落联盟很快就迸发出了巨大的战斗力。

公元696年,由于不满唐朝廷的苛捐杂税,松漠都督李尽忠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叛乱。

在李尽忠的指挥下,契丹军队屡屡击败官军,洗劫了整个河北。

后来,契丹又依附于后突厥汗国,长期与唐朝为敌;不得已,唐玄宗采取了和亲的方式,方消弭了契丹的敌意。

随着唐朝在公元9世纪末的瓦解,契丹的势力日益强大。

公元10世纪初,契丹向东已经攻灭了渤海国;向西则降伏了大批草原上的部落,还南下摧毁了后晋并占领了燕云16州。

公元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正式称帝,建立辽帝国。

早期的契丹部落联盟实行全民皆兵制,盟主和各部首领都只是一些勇敢的武士;他们或许在部落会议上有很大的影响力,但首领并没有和部民建立明确的从属关系;部民可以追随任意一个受爱戴的首领。

契丹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贫富分化;公元8世纪,一些头脑和武艺同样出众的部落首领周围开始形成了私人扈从团体“挞马”——《辽史·国语解》称:挞马,扈从之官。

耶律阿保机建立帝国时由于契丹的疆域扩大和战争形势的变化,他以自己原有私人扈从为核心;重组了粗糙的部落军制。

按照和王室关系的亲疏远近,辽帝国的军队可以划分为四大类:禁军、部族军、汉军、属国军。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夺取汗位。和所有蛮族系君主一样,他深感部落联盟的框架下,不能很好地实现个人意志。

为了摆脱对部族军队的依赖,耶律阿保机从契丹各部及征服的奚、汉群体遴选健儿,组成“皮室军”。

“皮室”通今天东北俚语“皮实”,在契丹语境下有“强壮”的意思。

皮室军是皇帝的禁卫军,不仅承担着皇帝扈从的职责;也经常作为一支独立的野战军被派遣参加对宋人的战争。

皮室军人数最多时,可达3万余人。辽国后期,皮室军的皇帝扈从职能让位给皇帝的宫卫军“斡鲁朵”。

述律氏皇后的私人部曲属珊军也隶属皇室禁卫军之列。

该军由皇后的宫分户丁组成,得名于“珍美如珊瑚”。

属珊军人虽少于皮室军,但也拥有两万之众;这反映了辽国皇室早期内部存在微妙的平衡。

属珊军曾参与辽国对室韦人的战争,建功殊多。

遗憾的是,述律氏皇后辞世后,属珊军就被迅速解散了。

部族军是地位次于禁卫军的武装,较为完整地保持了部落结构。

部族军是辽国地方上的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也是辽国历次对外战争的主体。

部族军的来源除了契丹八部外,还有回纥、突厥、沙陀等数十个部落。

部族军基本上都是骑兵,需要服从得到中央认可的酋长的指挥;酋长的身边也保留了自己的亲兵“私甲”,是部落里百里挑一的勇士。

辽国还有汉军,汉军类似部族军;是燕云16州主要的卫戍部队。

山北八军是辽国收编的第一支成建制的“汉军”,他们固然顶着“汉军”的帽子,实际上是由胡人和胡化汉儿组成的军队。

承唐以来,华北北部就在一直吸纳来自草原方向的流亡者;中原政权经常雇佣他们作战,五代两支强军“银胡禄”和“银鞍契丹直”就来自这里。

第二支投靠辽国的汉军是后唐北平王赵德钧的幽州兵,他们在晋安寨战役的向背直接导致后唐的灭亡。

出于历史原因,皇帝对汉军有着很深的成见;即便他们在宋太宗北伐时表现出过人的忠诚。

辽国的附庸也需要对宗主国承担一定的军事义务。

根据历史记载,鼎盛时期的辽国拥有59个附属国和仆从部落;不过,契丹人不太重视这些日常反水的鱼腩;他们的作用可能除了壮大声势外,就是装点皇帝的宫廷。

契丹人以弓马立国,骑兵的数量诚然非常庞大;但纯粹的骑兵部队显然不能适用强敌环伺、地形复杂的外部局势和多种战场。

作为受突厥和唐朝双重熏陶下成长的国家,辽国发展出一支以骑兵为主其他兵种一应俱全的国家暴力机器。

隋唐之际,契丹部落联盟除了个别富有的贵族,几乎人人都是轻装骑射手。

他们依赖一人数马的机动性,胜任长途奔袭、迂回包抄、警戒侦察的作战任务。

这些轻装骑射手后来构成了辽国骑兵中数量最多的群体。

可他们装备却参差不齐,许多人除了弓箭和刀枪;就身上穿着一件毛皮衣裳;这让他们缺乏与意志坚定的敌人进行正面较量的勇气。

宋人把契丹骑射手称为“游骑”,他们在小群独立作战时鲜有胜迹。

辽国骑兵真正的翘楚是那些人马具装的重骑兵——诸如郑爽擒获的锡尼铁骑。

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收藏到了一副辽代残木棺,棺木右侧绘有使用了透视技法的“鹰军图”。

图上骑兵14人骑马1人徒步,马均披铠;又有1人双手握住一杆绘有展翅雄鹰的大旗,故将此图命名为鹰军。

契丹人爱鹰,取其凶猛快捷的特点,将自己的重骑兵部队命名为“铁鹞军”。

公元945年的白团村之战中,铁鹞军承担了最危险的作战任务;下马拔除了晋军设置的鹿角阵地,然后手持短兵器徒步突击晋军营地。

虽然契丹骑兵可以偶尔兼职一下下马步兵,但常规步兵依旧是辽国军队的重要一环。

燕云汉儿组成的汉军是辽国步兵的主体,部分受征召的奚人、渤海人、女真人则组成了重装步弓手。

辽国步兵是骑兵的辅助,他们或修筑防守野战工事,或组成梯队尾随骑兵增强全军的突击力量。

辽人围攻北宋城镇时,如果抓不到邻近的百姓;他们还会是廉价的炮灰。

辽国设置了炮手军详稳司,表明辽军的攻城器械部队是作为独立的一个军种而存在的。

和北宋一样,辽军的攻城器械是在唐朝的基础上发展出来,囊括了壕桥、云车、各种人力抛射机等必备的武器。

那怕是令宋粉坐地排卵的床弩,辽军亦有装备;比起宋人那些粗制滥造的西贝货,辽国生产的攻城器械质量上乘,称“锋锷铦利、俱披以铁”。

更不可思议的是,辽军在黄河流域和渤海湾都设置了水师;但水师的战斗力不强,主要是承担后勤运输任务。

譬如那些体型巨大的“楼船”,要在河道环境异常复杂的黄河上发挥应有的实力,是基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辽史·兵卫志》的记载,辽军士兵应征服役需要自备相当于1斗谷物的食品,仅能维持5天的战斗所需。

所以在战争期间,辽军将领会释放人数众多的打草谷骑到敌方领土上,一边杀人放火传播恐怖;一边搜刮主力部队需要的给养。

在一些水草丰美的季节,辽军将领也会在行军的途中举行大规模围猎,为士兵提供新鲜的肉食,这也是是军队食品来源的重要补充。

但以战养战得的后勤补给方式的缺点就是难以持续,不适用于旷日持久的战事。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辽国在边境地区设置大批军垦屯点储藏富余的谷物;在战时,利用少量的牧人就可以把粮食通过畜群或车辆驮载到前线,解燃眉之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宋之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宋之光
上一章下一章

第347章:献俘(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