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新装备
八月十三日清晨,高易去给老高易上了次坟。八个月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其间的变化,已经远远不能用物是人非这四个来形容了。
看墓人布朗倒还是老样子,他远离上海的核心生活圈,因此对待高易仍旧如同初见时一样。
跟布朗聊了几句之后,高易从老地方离开了墓园。这里的围墙早已建好,围墙上开了一道边门,正好同对面祥生船厂的西门相对。那座小河汊上的浮桥已然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底下能够驶过一艘小艇的木桥。看来原先这两道门之间的临时通道,如今已经被固定了下来。
高易今天是轻车简从来的,只带了个沉默寡言的保镖伯辛格。他俩雇了一艘本地人的小划子,直接靠在了墓园新建的小码头上。
虽然还是清晨,但祥生船厂里早就干得沸反盈天了。船厂新近跟美国政府签了10艘炮艇的合同,为菲律宾海防之用,因此正在加班加点之中。
祥生船厂的英文名字叫Boyd&Co.,由英国人包义德和尼柯逊于1862年创立,后转至苏格兰人格兰特手中,是上海最早的船舶制造企业。在祥生船厂之前,上海虽然也不乏船舶企业,譬如说1853年的浦东船坞公司,1857年的浦东铁厂,1858年的上海船坞公司,1860年的祥安顺船厂,但这些企业都只能修理船舶,并没有船舶建造能力。
祥生船厂是在1900年同耶松船厂合并的。由于当时两家企业都早已从最初的合伙制公司改组为了有限公司,而这两家公司的股票又都是向公众发行的,很多拥有祥生船厂股份的股东,同时也是耶松的股东,因此并不存在谁吞并谁的问题,更确切的说,这次合并应该是一场为了避免过度竞争而进行的强强联合。
合并后的两家公司用的是耶松的名字,叫作耶松船厂公司,资本金高达五百五十七万两。董事会主席是高易的老朋友,苏格兰俱乐部两名共同主席之一的泼兰的斯。所以高易的设备一般都在这里定制,除了能打折之外,这里的机器设备也是上海滩最先进的,工人的素质也最高。毕竟未来数十年间,这家船厂将垄断中国船舶修造业。
时间尚早,高易跟伯辛格两人在船厂内兜兜转转的就来到了船坞边。
祥生船厂的船坞长200米、宽36米、深8米,三面铺以硬木,如雁翎般层层相压。坞门靠外面的拖船拉开,放水进来,然后将船只停入或者驶出。这种坞门如活码头,可以随潮升降。坞旁竖立着一台巨大的蒸汽驱动的抽水泵,四个钟头之内就能把一坞水抽到涓滴不剩。
此时船坞内的墩架上停放着六艘建造中的炮艇,龙骨和肋材、梁架都已铺设完毕,全部是铆合的钢架结构。工人们正叮叮当当的用烧得通红的铆钉把船板铆在肋材上,整个船坞热火朝天的。
高易在一边看得兴致勃勃的,他已经在盘算着是否要像里达、德·格雷他们一样添置一艘游轮了。直到李永发的人找过来,高易才停止了自己的遐想。
今天要起运的设备,已经被船厂预先运到了码头上,是根像炮管一样的东西。这是一件新装备,高易要用它来回收氨气。
高易的工艺流程里需要使用到氨水,原先因为产量小,用过的氨水是直接排到黄浦江里的。
氨水的来源是上海目前使用的水煤气。水煤气在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氨,这些氨厂方会以水洗法收集起来制成浓氨水。只不过上海并没有使用索尔维法的制碱工厂,这些浓氨水并没有什么用,反而因为其毒性,只能被当作是有毒的废料来处理。高易要买氨水,厂方自然是求之不得,价格几乎全免,只要出个运费就行了。有了成本如此低廉的货源,高易当然没必要去费心、费力、费能源、费成本的把它给回收回来再重新利用,直接排放掉就结了。
然而新工厂的设计产能是年2500吨,也就是说每天要消耗1.4吨浓氨水,这么多未经处理的氨水排放到水里,那就不是在污染环境了,那是在屠城。更重要的是,想排也没这么多氨水好让你排,水煤气厂的氨水一年的产量也不够这个数。
而采用了氨水回收循环使用的方法之后,由于工厂是按照24小时连续生产设计的,事实上只需要200公斤氨水以供循环就足够了,因此炮管大小的冷凝塔便能充分满足需求。
******
新厂开在了高桥镇外的长江江岸上,选择此地,是因为这里地处下游,不会污染到城市水源——即使采取了回收方式,但回收率是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总会有氨水被排到水系中去。排到长江入海口里总好过排入黄浦江。
新厂所在的地方叫陈家墩子,是一块略高于江岸的台地,有六七百亩大小,原来上面可能建有一处瞭望倭寇的烽火台,不过如今一点痕迹都看不到了。厂址选在这里,一是因为这里地势高即使发大水也不会被淹;二是这里四面环水,正好是一条小河汊入江的地方,被这块高地一挡,小河汊形成了一个水荡,然后分成两股环抱着墩子,看上去就像是一条天然的护城河,把这里同陆地完全隔绝了开来。这种地方往往是地方政权的盲区,在这里建厂,少受掣肘办事方便。
陈家墩子原本住着四、五十户人家,被广容林买下地后便迁到城里去住了。
上海乡下的地价其实很便宜,跟苏州、杭州这些江南城市差不多,均价都是四两银子。只有靠近租界的地方地价才会炒起来,但是只要租界的路没有筑过去,一般也就四、五十两一亩。像陈家墩子这样的地方,跟上海滩浑身不搭界,地价自然是四两银子一级的,
广容林直接开了个五十两银子的天价,平均下来每户人家能拿到七八百两银子,村民们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哪里还会反对,几天功夫便过完了户。
本着民不举官不究的精神,广容林根本就没有知会地方政府说这里要建厂,而是借用手下人的名字,把这些地分散到了他们头上,然后直接开建。这么偏僻的地方,只要今后年年能完税纳粮,地方官谁会管你钱究竟是怎么来的。反倒是熟悉地方的刀笔小吏需要打点好,不过对付这类人普通良善可能没有办法,对于二李这样的江湖大佬来说却是一点难度都欠奉,不听招呼的话,分分钟碾压。
高易和李氏兄弟坐在一个凉棚下,摇着扇子观看苦力们从船上卸货。
“老李,我看蒸汽吊车一定要尽快安装到位,这肩挑手扛的怎么成。冷却塔是个粗笨家伙,磕磕碰碰还无所谓,等稍微精细点的设备过来,这样搞法可不行。”
“我已经叫人来看过了,蒸汽吊车的基座可不好安,地基里要打上铁桩子,还得用洋灰浇筑才成。这样下来十天半个月都不一定能成得了事……”
“绝对不行,吊车必须要到位,今天这冷却塔不过千斤便卸得如此费力,接下来还有几千斤的机器,到时如何搬运。万一砸坏了怎么办?重新建造起来,所费一月都不止,反而得不偿失。还不如花上半个月时间,扎扎实实的把基础打好。譬如这个码头,我看就要加高,否则的话,到了码头上还要翻个坡才能上来,这怎么成?不但要有吊车,码头到工地最好能铺条铁轨。”
“好吧,”李永发无奈的点了点头道,“高先生的话,我们总归要听,那就先把吊车、铁轨建好,再建其他。”他顿了顿又道:“对了,高先生,既然要做基础,不如先由我带着你把这里全部看上一遍吧,有什么要改的地方,我们趁此机会一并给改了。”
“行,那就一起去看看吧!”高易啪的一声合起手中的扇子道。
一圈看下来已经差不多是午饭时间了,冷却塔也终于被卸到了码头上,正垫了木头在往坡上拖。高易他们没有再等下去,而是坐上了船开始返程。
他们在船上吃了顿便餐,所谈的无非是刚才这一圈走下来的观感,谈到后来一致同意这样搞下去是不行的,建厂这种事还是应该找专业人士来做,否则他们所有时间全扑上去都不够。
而商量下来,完工期限也被延后了,原定是九月底要试运行的,现在被延长了一个月到十月底。
这样的话,意味着首笔二十五万两的款项,高易也要相应的延晚一个月才能拿到手。不过对此他并不在乎,这笔钱已经是他碗里的菜了,早一个月晚一个月到手又有什么区别。
驳船的速度只有五节,从陈家墩子到外滩将近三十公里,驳船足足开了三个半钟头才到。
临下船的时候,李永发道:“高先生,二十五万两的款子,今早出来的时候,我已吩咐掌柜打到了你的账上。回去之后,还请查一下,是否到帐了。”
高易听了,难免吃了一惊,虽然预料到李永发会提前付款,但是没料到他付得这么爽气,全款就这么打过来了。原来的约定中这二十五万两是分批付的,试运行结束后,广容林先付五万两给高易,等第一个月的产品出完货,再付十万两,剩下的十万两尾款则在之后的三个月内结清。
“开厂本就要用钱,如今还要增添吊车、铁轨,重修码头,算下来至少要多个三、五万两银子,二位的钱可还称手吗?其实这二十五万两银子,我并无急用,按部就班给我即可,何必如此匆忙?”
“哈哈,高先生还不知道吧,昨日里我已向汇丰贷了款项。我想六十万是借,一百万也是借,反正是欠人钱了,那还不如索性多欠一点,于是便贷了一百五十万出来。不但今天把高先生的款项结了,赶明儿我们就把‘新天地’给它办起来!”
这手笔,听得高易差点都倒抽了口凉气,“这样一来,每年的利息可是要接近十万两了。二位就不担心吗?”
“哈哈,高先生,实不相瞒,光是十六铺码头我们能插得上手的生意,一年下来的收益都不止利息的五倍了,我们又什么好担心的?更何况还有南市码头,还有茶楼、戏院这些能来钱的生意。这块地盘给了姓黄的,简直就是暴殄天物,他懂得什么经营,不过是个只会敲诈勒索的下三滥而已。守着这么大的盘子,每年不过几万两的进账,真个是抱着金山要饭吃。”
对于两兄弟,高易已经是满意到无话可说了,只好对着他俩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