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聪明有本事
梁氏和莫小翠母女俩半年才见一次面,有说不完的话。如今农闲,又是出门子的女儿回来送礼的时候。一路上碰到不少出来串门子唠嗑的村民,莫家沟大部分都姓莫,只有四五户是外姓,一路上叫人打招呼。
众人看到莫小翠母女四人穿着新衣,莫博文扁担上沉甸甸的山货,个个夸赞莫小翠孝顺,老两口有福气。
这些话真心实意,莫博文和梁氏笑着合不拢嘴。
莫博文三个儿子都已分家,莫博文和梁氏跟着大儿子住,其他两兄弟每年给粮食和银子。三兄弟屋子隔得不远,喊一声就能听到。
莫鸿达家在村子中间,从村口没走多远就到了。
莫家的房子和韩家规格差不多,主屋六间,前院两间厢房,后院偏房,一个大院子。除了主屋前面三间盖了瓦,其他盖的都是茅草。
今日莫小翠要回娘家,一大家子都聚在老大莫鸿达家。
才到院门口,院子里人就迎了过来,嘴里亲热的叫着妹子,孩子们叫着姑姑和表妹表弟。
各自叫了人,一大家子人亲亲热热簇拥着进了院子。
莫鸿达接过莫博文肩上的胆子,责怪道:“小翠做什么带这么多东西回来,家里也不富裕留着卖钱。”
“都是些山上的东西也不值什么钱,这些年没少从哥嫂家拿东西,这点东西也是妹子的一点心意。”比起从娘家拿的东西,莫小翠真不觉得东西多。
女儿过得好才有东西送娘家,女儿过得好梁氏这个当娘的也觉得脸上有光:“你妹子有心带回来,你们就收着,不然你妹子也不安心。”
“妹子带回来都是好的,哥嫂都喜欢。”米粒从厨房端着几个碗出来,笑眯眯的招呼,“妹子,大妮二妮和毛蛋走了这么远的路,赶紧进屋歇着。我打了糖鸡蛋,能解渴能稍微垫垫肚子。”
给老两口也各自准备了一碗,六碗糖鸡蛋,每碗放了两个鸡蛋。穷苦的农村能用鸡蛋待客,那就是最重要的客人了。
二妮和毛蛋叫了声大舅母,跟着进去喝糖水吃鸡蛋去了。
韩一楠最受不了糖水的甜腻,站在外面看莫鸿达将野鸡野兔放在院子边上。
莫家有八个男孩子,只有莫鸿信家莫青婷一个女孩。见韩一楠不进屋以为她怕生,拉着她的手往屋里走:“大表姐,喝水去吧!”
“好!”看了眼围着莫鸿达的一群男孩子,跟着莫青婷进了堂屋。
堂屋里外公外婆和两个舅舅舅母陪着莫小翠说话,说的都是家里的琐事,最多的还是关心莫小翠的话。
这才是家人的感觉!韩一楠看了眼莫小翠,自从穿越到韩家,今天是第一次见到她的笑容。
韩一楠默默在一旁坐下,看着碗里的鸡蛋,去厨房里拿了个碗,和莫青婷两人一人一个,大半的糖水都倒给了她。不容推拒,吃完让莫青婷收了碗筷。
今天不止是莫小翠有了笑容,二妮和毛蛋今日穿了新衣裳心情本来就好,喝了糖水,快活的跟表哥表弟们一起去看野鸡野兔。
大人说话插不上话,莫博文让莫青婷带着韩一楠跟着出去玩儿。两人就站在一旁,看男孩子们叽叽喳喳议论野鸡野兔。
孩子们吵着要吃野兔肉,莫鸿达拿了菜刀忙活起来。将兔皮整个剥了晒干后能卖钱,开膛破肚,男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二妮和莫青婷受不了血腥,拉着韩一楠去找莫鸿信,请他扯了野鸡毛到一旁做鸡毛毽子去了。
往常野鸡毛二妮扯了不少,今日穿了新衣裳碰也不去碰做个斯文的乖乖女。
瞥了眼身旁和表姐做鸡毛毽子的二丫,韩一楠想要是在现代肯定送她去学演戏,天生演技派啊!
堂屋内的莫家老二莫鸿伟见小妹带了这么多山货回来,以为是韩友力上山打的,没见到韩友力身影遂问道:“妹夫怎么没来,家里秋收还没结束吗?”
“家里都忙清楚了,只是还有其他事情,他今日就没跟着一起回来。”总不能跟娘家人说当家的是因为拿不出礼钱,躲起来了,莫小翠只能含糊的扯了个谎言。
莫老博文点头:“家里忙点也好,起码有奔头。”
这年头都不容易,莫博文和梁氏也不在乎女婿一两次不来,能体谅。只要女儿日子能过得好,其他不重要。
“女婿打这些东西也不容易,做什么都带回来,该留给孩子们补身体。”妹子家不容易,莫家三个哥哥从小疼这个唯一的妹妹。莫鸿伟看着外面的野鸡野兔,心想着不知道攒了多长时间的。
这哪里是当家的打的,莫小翠不知道如何说。这时毛蛋进来直接依偎在莫老大怀里,自豪的道:“二舅舅,这些野鸡野兔是我大姐上山打的。”
“大妮?”莫鸿伟、莫博文和梁氏不约而同看向站在院子里的韩一楠。
毛蛋摇头:“大姐她说以后要叫她韩一楠,韩一楠才是大姐的名字。”
三人目光又看向莫小翠,莫小翠说道:“大妮子如今不傻了,还很聪明有本事,这些猎物确实是她上山打的。还让人给自己起了名字,一楠确实比大妮好听多了。”
“不止这些猎物,我们娘儿四个身上的新衣裳都是她卖猎物挣钱买的。”自从知道大妮子不傻了,莫小翠感觉呼吸都顺畅了许多,以后在韩家好像也能直起腰杆说话。
今日韩一楠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除了进院子叫了人一直安静呆着不说话。往常也会跟在二妮和毛蛋后面叫人,所以他们也没太关注韩一楠,就没看出她的变化。
此刻听莫小翠和毛蛋的话,三人同时惊讶的看向韩一楠,只见她站在一旁专心听着孩子们的讨论,再无别的表情。
是不是好了,要亲自验证一下,莫博文让毛蛋出去将人叫进来说话。
被毛蛋牵着进屋,韩一楠猜想定是找自己有事。
一踏进门,梁氏满脸关怀对她招手:“我可怜的孩子,快到外婆这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