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可伏光才几个月大,这么早就定下来了,是不是太冒失了一些?」
「朕仔细考虑过了,小四虽然还是个婴儿,但毕竟是中宫所出,身分贵重,立嫡也没什么不妥当的。」
伏光前面有三个哥哥,皇长子平王今年十八了,去年已经成亲去了封地,皇次子怀王比平王只小半岁,也去了封地,剩下一个皇三子伏灵才七岁,如今还养在宫中,在南书房念书。
皇帝的原配是华氏,那华氏死于难产,所生的孩儿也没有保住,过了几年李明春才被选为了继后。
皇帝与华皇后相处较短,也没多少的感情,倒是和继妻李氏感情深厚。
外头,本来李明微端了枣茶正要掀了帘子进去,突然听见了母子俩的谈话,她满是惊诧,皇帝要立伏光为太子,那是为了要给大姊冲喜?她还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说法。
果然,皇帝将所有的深情都给了姊姊一人,因为爱她,所以才更看重她的孩子,即使伏光上面还有几位哥哥,皇帝也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曾动摇。
李明微最终还是没有闯进去,宫中的这些事与她没有关系了,她站了一会儿便转身去了别处。
这里皇帝和太后继续商谈。
太后对于皇帝的举动似乎并不满意,严肃的说:「皇儿,这可事关到我们大齐的江山。伏光还是太小了,而且身体也很糟糕,这么早就定下来了,对他的那些哥哥们不公平。你也还年轻,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孩子,再过几年吧,伏光要是扶得起,你选他我也没意见,他的那些哥哥们也心服口服,不然现在冒然定下,你让他的哥哥们怎么想?皇儿,大齐没有女人干政的资格,在朝政上我从来也不过问,但这储君的事我还是劝你要三思,切勿冲动,你也是三十几的人了,不是那毛头小子,更应该沉稳一些。别意气用事,想想你是这个王朝的君主,主宰着天下的子民。」
太后的一番苦心教诲,只希望皇帝能听进去一点。这可不是儿戏,毕竟立储事关一国存亡,半点也疏忽不得。
皇帝听了这番话,心里并不大舒坦,其实他只是来告诉母亲一声,并未想要让母亲提供什么建议。他是君主,有无比的骄傲,无比的自尊,这些使得他从来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因此皇帝在崇庆宫没坐多久,便告了辞回了含元殿。
夜里就寝时,太后果然让李明微睡在身边,她并没有将储君的事提半个字,李明微一个外人,不必对皇宫里的事如此上心。在太后看来,李明微只用和小儿子过好日子就行,这些也轮不到他们来操心。
太后没说,李明微自然也不方便问,她装作什么也不知道,满脑子想的却是前世的事。
倘或前世伏光没有被选为太子,倘或她没有被尊封太后,她和伏光的人生便会截然不同,至少不会是那样的悲痛和惨澹。
隔日一早,赵骞果然来崇庆宫接李明微。然而太后并没有让李明微早早的回王府,留着她又听了半日的戏,打了一下午的牌,这才肯放人。
夫妇俩一道登了车,赵骞见李明微安然无恙这才放了心。
「没想到母后这样的喜欢你。」
李明微回答道:「老人家有些寂寞,需要一个能听她说话的人,我正好就充当了这样的角色。」
「不管怎样讲,这是好事。」
在赵骞看来,李明微能赢得母亲的喜爱是件很好的事,少了婆媳麻烦,他也能省许多心。
回到王府,李明微回了自己的院落,脑子里一直琢磨的是立储这件事。
在她心里一直怨恨自己前世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没有保护好伏光,她不希望伏光再次走上那样的命运,趁着现在消息还没有昭告天下,说不定此事还有转圜的余地。
可该如何行动呢?她自然不可能跑到皇帝跟前和他说不能立伏光,她开不了口,就得找一个说得上话的人。找谁去?李明微自然想到了赵骞,赵骞作为伏光的皇叔,为侄儿说句话应该是可行的。
只要伏光不当太子,将来赵骞就不会成为摄政王,那么他想要谋朝篡位,只怕也没那么容易,且从此每个人的命运就会真正的被改写。
李明微思量再三,叫来了一个仆妇吩咐,「去书房请王爷过来,说我有十分重要的事要和他商量。」
李明微亲自泡了一壶茶,又让人端来茶点,她在西面的屋子里等候赵骞过来。
两刻钟过去了,赵骞终于出现在她的面前。
「王爷请坐。」李明微指了一下旁边的圈椅。
赵骞顺从地坐了下来。
李明微接着又说:「王爷请用茶。」
此番情形倒像李明微是主人,赵骞成为了客人。
李明微将跟前服侍的人都遣下去,夫妇两人难得独处一室。她也没想和赵骞迂回,直截了当的开了口,「我昨晚听得皇上打算立储君的事,想来想去总觉得不大妥当,所以想和王爷商量商量。」
赵骞平静的问了句,「皇上莫非是想立伏光为储君?」
他早就知道了吗?不过见他一脸平静的样子,或许真的早有耳闻,李明微有些诧异的点头说:「是,皇上是这般和太后说的。只是太后并不怎么看好,她认为伏光年纪太幼,不适合立即被立为储君。」
「你也这样认为吗?」
李明微说:「立储这事其实和我没多大的关系,但总觉得伏光可怜,还是婴儿的时候命运就被注定了。他是皇上最小的孩子,不该承受这些命运。作为他的姨母,我只想他能平安顺利的长大。」
「你是想让我去劝说皇兄吧?」
李明微道:「我是这么想的,你是皇上的亲弟弟,说的话自然比别人都有分量,这事关王朝的命运,不能太轻率。」
赵骞思忖着说:「他是我亲哥哥,他的一些想法我还是能理解。像他那样自傲又自负的人,旁人的声音其实不见得能听进去。皇兄是个专制的人,他对权力控制的欲望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强烈。阿微,我没有信心能说服他改变主意。」
李明微何曾不清楚皇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但她相信事在人为,不努力一下怎么就知道不行呢?想了想,又说:「成不成总得试试吧。」
这是她第一次向赵骞开口求帮忙,为的又是伏光的事,赵骞焉能不答应,便和李明微说:「行,不过今天晚了,明天早朝后我就去面见他。」
李明微欣慰地点点头。
她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赵骞不成为摄政王,没有干政的机会,兴许他就不会变坏,至少从现在来看,赵骞还不是为了权势成为魔鬼的人。
而与李明微同样想法的赵骞想的也是同一件事,伏光没有成为太子,选了其他成年皇子的话,那么其他皇子就不需要辅政,他也不必背负一个王朝的担子。
那样一来,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就算带了李明微回封地,他也甘之如饴。
【第十九章吹笛之人竟是他】
隔日一早赵骞便乘了轿入宫,李明微则留在家里抄写经书,为二哥祈福。
可自赵骞走后,她的心就一直无法平静,到底能不能发生改变,她心里也没底。
经文只抄写了一卷她就再也坐不住了,去王府花园逛了逛,接着又去了书房等候。
她翻弄着书架上的书籍,感叹赵骞真是博览群书,爱好广泛,竟然什么都涉猎。后来她翻到了一部诗集,刚翻了几页她就看见书中夹着一张折起来的纸条,那纸上像是有画,她好奇之下将其打开,原来上面白描了一位仕女。仕女身穿袍服,头戴金冠,端坐在宝座上,很是威严,只是那张脸像是在什么地方见过一般。
李明微心中疑惑,这时听得脚步声传来,心想是赵骞回来了,她慌忙的将纸按原样折好,又将诗集放回原处。她刚收拾好,赵骞果然回来了。
李明微迎了上去,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不似平常那般的冷漠和疏离,热情的问道:「事情怎样了?」
赵骞捶了捶腿,道:「我想先喝口水再与你慢慢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