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少年皇帝
乾清宫偏殿厚重精美的大门虚掩,廊下两个小太监半佝偻着腰站在柱边,眼睛不时瞄一眼门口,心里想,自己这辈子大概混不到王先生这么高的地位了。
偏殿里,朱祁镇坐在几案后,面前一摞高高的奏折。他今年十六岁,已登基七年,朝政大多由先帝任命的顾命大臣处理,不过在用印前,他会看奏章,若是对大臣们的批红有疑虑不解之处,会宣大臣们觐见。
在他下首几案,坐一个白面无须五十出头的老者,此人正是遗臭万年的死太监王振。王振是掌印太监,但凡朱祁镇觉得没问题的奏章,都由他用印。
朱祁镇看了半天奏章,有些乏了,伸了个懒腰,道:“王先生,今天就到这里吧。”意思是剩下的奏章今天不看了。
王振正色道:“陛下不可偷懒,须勤向阁老们学习政务才是。”
先帝驾崩前任命五位托孤大臣辅政。这五位是善谋善断口才好的三杨,以及资深间谍大佬胡荧,军方大佬张辅,日常政务由三扬处理,朱祁镇看批好的奏章,目的是向他们学习政务。
朱祁镇苦着脸道:“朕饿了,吃两块点心再看吧。”
王振没再说什么,吩咐门外侍候的小太监进茶和点心。
“给王先生来一份。”每当这时候,朱祁镇总不忘交待一声,小太监也习惯了,应声退下,很快两份一模一样的茶和点心摆上两人的几案。
就在两人吃点心时,朱勇来了。
“宣。”朱祁镇道。
朱勇踏着四方步进来,朝朱祁镇行礼:“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赐坐。”朱祁镇和颜悦色道:“卿今天校阅,可有出众者?”
朱勇奉旨校阅,直到这时才来复旨,可见用心为国择才。朱祁镇还是信得过他的。
朱勇看了一眼端坐下首纹风不动的王振一眼,谢过皇帝赐坐,在右侧的椅子坐了,道:“今天参加校阅的勋贵子弟写了这样一份卷子,臣不敢擅专,请陛下过目。”说着把带来的卷子呈上。
本来应该由随侍在侧的王振接过卷子,转呈朱祁镇,但王振坐着没动,小太监又在殿外,朱勇只好起身紧走几步,把卷子放在朱祁镇的几案上。
朱祁镇边打开卷子边道:“什么卷子如此要紧?”
王振也很好奇,转头望了过来,道:“成国公不妨说说。”
朱勇深深看了王振一眼,对朱祁镇道:“陛下看了便知。”
朱祁镇没再说什么,低头看了起来,越看越是眉飞色舞,看不到一半,便抬头对朱勇道:“卿以为,此法行得通否?”
朱勇道:“臣不知,不过臣把校阅者带来了,现在宫外候旨。”
“嗯?快宣。”朱祁镇忙道。
王振不满地瞪了朱勇一眼,扬声道:“宣……我说成国公,此人叫什么呀。”别以为你上过战场就瞧不起王某,说不定王某也有机会统军呢,到时你这老货还得听从王某号令。
朱勇道:“此人姓张名仑,是英国公的曾孙。去年参加校阅得了末次,今次有这样的见识,臣大为惊奇,询问他所述是否真实。他说,在府中所藏古藉看到这两样利器的论述,臣派人去英国公府索取古藉,英国公言道,须有陛下口谕。”
“英国公府上藏有此等奇书?”朱祁镇惊奇极了,道:“快宣张仑进来,朕要见他。”
王振尖细的嗓音响起:“宣,张仑觐见。”
张仑站在巍峨高大的门旁,周围静悄悄的,半点声息也无。他站了一会儿,有些无聊,便蹲下来,掐汉白玉柱旁一株小草的草心玩儿,一边回忆前世来这儿游玩的情景,那时身边有两个要好的同学,说说笑笑多热闹啊。
一个七八岁的小太监喘着粗气跑到他面前,道:“你叫张仑吗?快走,陛下宣。”
要见皇帝了?还是活的!张仑来不及说什么,连忙跟小太监往里走,走了很久,来到一座富丽堂煌的宫殿,小太监让他在这里等,自己进去禀报了。
“乾清宫?!”张仑目孔缩了一下,这个地方五百多年后他来过,当时大殿正中挂有一块牌匾,上面四个大字“正大光明”,游客不能进去,从门口望进去,金碧辉煌又有些陈旧。
小太监快步出来,在他面前站定,小声道:“快进去吧。”
“哦。”张仑有些恍惚,没注意小太监朝哪边走,应了一声,下意识朝正殿大门走去。
“喂喂喂,回来。”小太监在后面小声喊,待张仑茫然回头,指指侧殿,道:“陛下在这里。”
见张仑转身朝偏殿走,小太监无声吐槽:“你以为你是阁老们么?居然去正殿。”
正殿是皇帝在节日召见大臣或是接见外宾的所在,平时在偏殿召阁老们,像张仑这种勋贵子弟,能见一次皇帝,那是祖上恩荫,还敢想皇帝在正殿召见?不是做梦是什么?
张仑虽是历史系的学生,读过很多历史事件,却不懂觐见的礼仪。原主虽从小学习礼仪,但一个月没出过几次府门,哪有机会觐见皇帝?如果由张辅带他进宫,肯定会事先教导他,现在却是两眼一抹黑。
小太监进去禀报后没掩门,殿门洞开,张仑走到高高的门槛边,迈步进去之前先望了一眼,正中一个面如冠玉的少年据案而坐,应该就是朱祁镇了。
他端坐案后,低头看着什么。
只望了这么一眼,张仑一颗心便狂跳,跟天子面对面和在电视上看到影像果然大为不同。张仑停步深呼吸,先让心跳平息再迈步。
他在门口停留这么两息,朱勇和王振同时望了过来。
张仑朝朱勇微笑,朝王振点头,算打招呼,缓步走到距朱祁镇几案约一丈处停步行礼道:“参见陛下。”
他应该自称什么?臣?还是草民?
朱祁镇从试卷中抬头,看了躬身行礼的张仑一眼,道:“你能制作这两样利器么?”
他的声音很温和。张仑放松少许,想起史书对这位皇帝的评价,有仁俭爱民之词,对王振、石亨等人宠信有加,真正把他们当师当友,却受他们蒙弊利用,不免有些同情他,也就没那么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