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宋伐(五)
第一百五十九章宋伐(五)
初冬的傍晚,在玄武湖畔一条泥泞的小路上,穿着一身皂白青衫的姜明正在慢慢的走着。旁边陆秀夫阴沉着脸,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只有远处鸿儿牵着小孩的嬉闹声一阵阵传来,两人属下的侍卫却是一点也不敢出声,只在远处守护着这片地方。
姜明的脸上还带着疲倦之色,匆匆为着赶路,为着紧迫的时间,他几乎风餐露宿了,要不是从水路上来,恐怕还要辛苦一些。
姜明这几年的闲云野鹤的生活使他变得白皙很多,脸上还是那种淡然的表情,自从他借口回到南京城之后,受到了多方的欢迎,但是陆秀夫却是借口公务太忙,一直对他是避而不见,这次的会面,还是在皇帝的安排之下成行的。
“威德公,料想您是有事,你就先说事吧。有什么用得着老夫的,您只管吩咐便是。”陆秀夫自称着老夫,也的确是有点两鬓斑白了。
姜明笑看着陆秀夫,被他满腮的银须触动。虽说他俩一个是日理万机的朝廷重臣,一个是超尘脱俗的闲散公爵,表面上没有什么正面冲突,但实际上他俩却是不可能成为朋友。
陆秀夫的刚正不阿和至死.不渝的忠心,是姜明特别钦佩的;而姜明对时政所持的议论,以及那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的威信,却是陆秀夫心头压着的一块石头。再则儒家的排他性注定是两个政见不同的人很难有共同语言,在原来艰苦的时候,两个人都是话说得少。更何况现在有着那么大的分歧呢?
姜明闻言心里格登了一下,暗暗.叹息两个人的无话可说,一上来就要开门见山,但却仍不动声色,反说:“陆大人说笑了,我来找大人也只是叙旧而已。”
陆秀夫眯眼瞅着姜明,说:“我看.你虽然面带笑容,眼里却饱含焦灼,是有急决而未能决的事找我来了。”
“佩服陆大人的眼光,我确是有事而来。”姜明见正是.好说话的机会,就不再绕圈子,直说了。
“老夫早说了,有事只管吩咐,何须吞吞吐吐?”
姜明道:“这是大事,就怕……”
陆秀夫笑道:“莫非是要老夫从江北撤兵不成?”知道.姜明所谓大事是什么,从开始北伐,姜明就没有消停过,一直在游说皇上和政务院的成员。试图通过政务院的决议让自己撤兵,但是他离开朝政许多年,而太多的人已经沉醉在陆秀夫编制的宏图大业之中。都想着趁蒙古内部纷争之际,恢复太祖时大宋的荣耀。
回报了一个倾怀的大笑。说:“那倒不至于。大人只.须听我一个小小的建议就好。”
陆秀夫说:“这又.何难。只要不是阻止北伐,只要是顺应民心,威德公要想得到什么还不都是很容易的事情?”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分明是在警告姜明不要阻挡朝中诸臣的中兴大计。要是阻挡明显的就是和大家作对。
姜明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说:“今天不说这个,其实北伐是顺应民意,还是顺应官意,谁也说不清楚,我这次之所以来找大人,只是一个小小的建议,大人可以选择接纳或者不接纳的。”
“想请大人在围攻襄阳和扬州的同时,向蒙古递交国书,声称是讨伐大宋逆贼,也就是现在开封的伪帝,要求其放弃帝号。并可以让他们遣使过来谈判,至于仗嘛,该打的还是要打,不知道大人意下如何?”
陆秀夫不吭声了。沉思了一会后,说:“这恐怕就难能满您的意了。但不知威德公是什么意思,能明说吗?”
这时,大宋才以重兵围困襄、樊,以及宋军将帅队伍强大,其中吕文焕、张镇孙、程鹏飞等人,都是勇猛善战的好将领;而元军士卒虽凶悍,只因蒙古在北方连年作战,善战之人基本上都被调遣到西北或者是辽东,牵制了力量。像伯颜,本可在解救襄、樊上发挥作用,可是却是苦于北方陷入僵持,在江北之地,也就有一个玉昔帖木儿算是一个人才。而蒙古对于大宋降将不能放心使用,也是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
眼看着形式一片大好,姜明突然要自己和蒙古谈判,而且要以挞伐顺昌伪帝的借口,大宋这次北伐的主要目的虽然是如此,但是顺昌伪帝赵显和大宋的赵昺本来就是亲兄弟,真的要相互讨伐,当然于儒家的仁孝之道相悖。更何况了,赵显有着比赵昺更加正统的理由,因为其毕竟是度宗皇帝遗诏所立的太子储君,虽然最后投元,那也非他之错。
要兄弟之间祸起萧墙,用拥立的天子讨伐正统即位的君王,这个是陆秀夫他们不敢明白这做出来的。这个和他们读书人的宗旨就不相符合。
何况,十余年来,大家都是一致刻意的回避着顺昌伪帝的事情,现在要是单独提出来说是要讨伐伪帝,那不就等于承认了这个人的存在吗?对于此,陆秀夫同样不能容忍。
姜明看到如此,心里更加有些担心,他不是担心宋军失败,而是担心宋军的大胜,如果襄阳和扬州等地顺利回归大宋手中,那么势必会引起蒙古人的警觉,那个时候再图北进,蒙古人就会感到危机的存在了。
这许多年以来,都是江南的隐忍,才导致了蒙古人对于江北的放心。姜明的既定政策是,给蒙古人一个没有野心的错觉,让他们知道大宋是没有野心的。
而这次北伐胜利之后,会更加快的促使蒙古产生一个新的汗王或者是皇帝,要是海都方面的人胜出也好说点,姜明最担心的就是皇帝还是在大都产生,学习忽必烈崇尚汉文化,推行儒学,以及厚待、重用大宋降将。再加上伯颜和安童等元老的辅佐,大宋就算是收回襄阳和扬州也没有太大的用处。
没有足够的时间修缮城墙和加强防御,对于蒙古骑兵可以说是不堪一击。也不是姜明没有自信。因为火器还是不成熟,对于骑兵冲锋来说,不借助城防优势,而在野外和蒙古骑兵直接交战,估计被击败的可能性还是相当的大。
想了想,姜明有些感慨地说:“若是这个建议大人觉得不妥,不知道大人可否退一步,让士卒们暂时围而不攻,暂时和蒙古人谈判如何,我知道大人的难处,但是此时确实不宜给蒙古人太大的压力,大人从政多年,想必是明白这个原因的。”
马丞相说:“还是李庭芝将军顾大局,他虽屯兵郢州,想的却是全面抗蒙的大事。他想到要击败目下兵力强大的蒙军,光硬打还不行,还得智取,得从瓦解蒙军的有生力量上下功夫。他考虑到刘整曾有功于宋,投蒙全是贾似道逼的。而目前蒙军攻襄、樊,又主要是他在指挥,如果策动他回归大宋,就等于活活砍断了阿术一只强有力的胳膊,会大大削弱蒙军的战斗力。皇上采纳了李将军这个建议。现在万事俱备,只缺这个去做说客的人。”
“老夫明白了。”陆秀夫点头沉思片刻,然后说:“不过威德公觉得我们大军过江,只是为了围困,不让将士们去建功立业,对于将士们也是不公平的。更何况,无论是政务院或者是军务院都是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他们反对起来,恐怕你我和百官都要受到弹劾的。”
话还没有说完,心里却有些发笑起来,因为他所说的政务院和军务院都是姜明所倡议办下的,现在反而可以拿来做挡箭牌,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痛快。
玄武湖的水被一阵风吹的动荡起来,姜明半天无言,转身望着那层层波动的湖水。心里也是郁闷万分。要是能说动大多数的政务院成员使用拒绝的权力阻止这次的北伐,那么姜明还真的有些不愿意来见陆秀夫,以他的口舌辩才,远远不是陆秀夫的对手,而陈宜中和文天祥等人迫于名誉和颜面,不适合出面调停,现在阻止北伐,就等于阻止大宋中兴,是所有的人都不齿的。
在大宋,除了姜明说这句话还可以,其他人任谁说出来,都将会落一个妒贤嫉能的名誉,和投降派的帽子。
~~~~~~~~~~~~~~~~~~~~~~~~~~~~~~~~~~~~~~~~~~~~~~~~~~~~~~~~~~~~~~~~~
此时,各项军备都已就绪,中兴北伐需要有大的胜利以示庆贺。加之宋军不断有小的军事行动,和离间活动,使陆秀夫意识到发起大攻击的时机成熟了。
这一决定,又恰合了负责前线指挥的张镇孙等人的心愿。经过审慎的思考,吕文焕向张镇孙提出围襄打樊的作战方案。这样可以切断援军,集中优势兵力,尽快攻下樊城。然后在利用自己钢炮射程远,威力大,是攻城的新武器。为了支援襄、樊的军事行动,陆秀夫还以皇帝的名誉诏令各路兵马相应出动,给樊城造成一种四周受敌的形势,以牵制元军。
于是,扬州、郢州、通州和真州一带,都有紧张的军事行动。一场激烈的攻打樊城战斗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
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