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反扫荡(三)

第374章 反扫荡(三)

冀氏是安泽下面的一个小集镇,人口只有三四千人,居住在集镇及其附近的大约有一千多人。

冀氏镇属于典型的河谷地形,位于沁河西岸,镇子周围是河流冲击而成的平地,两侧则是高山。

跟其他镇子不同,冀氏镇属于两条河流交汇的地方,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虽然人口不多,但在安泽县境内,也算是地理条件比较好的一个镇子。

靠着沁河,交通也比较便利。若是不考虑安全问题,是可以顺着沁河直接到黄河的,毕竟沁河也是可以直接流到黄河的一条支流。

正是因为看上冀氏镇的土地肥沃,所以日军在决定扫荡时,便把冀氏镇作为一个重点,派出两个中队和一个保安团,兵力大约千人。

此时日军还没搞*****圈,加上此时日军的作战对象,主要还是国军,对于华北境内的八路军一直处于半冷落的状态。扫荡是有,但规模都不是很大,反而让八路军有了更快的发展空间。

主要还是日军对于八路军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真正重视起来还得是历史上的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之前,日军对于八路军一直保持着轻视的态度。

但这之后,日军才意识到,什么时候八路军发展这么快了?超乎了日军的想象,这好不容易赶走了国军正规军,怎么有钻出了更难缠的八路军?

于是一次又一次扫荡开始。

李海也知道后面几年日子没那么好过,若是不趁机快速发展,等日军腾出手来,那就不好打了。

“团长,副团长,这位是冀氏镇区小队宋队长!”

“宋队长,这是我们太岳独立团的李团长,这是毛副团长。”

冀氏镇东南方向、沁河对岸的一处山岭上,有一个百十人的村庄,叫宋家岭。

别看这个村庄人不多,但是地理位置好,站在山岭上,能看到三公里外的冀氏镇。拿上望远镜,不说看的清清楚楚,看个大概还是可以。

只要镇子上有什么事,都能及时察觉。特别是日伪军来袭,都能看到,到时候只要带着全村的人往后面的山里一钻,日伪军也只能干看着。

而冀氏区小队的办公点就在这个宋家岭。

在安泽,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区小队,人数几十到上百人不等。

因为冀氏镇的土地肥沃,贫苦百姓相对而言就没那么多,愿意冒险参加八路的自然就少了些。

有着三四千人的冀氏镇,其区小队不过只有三十多人,为首的就是眼前的黝黑的精瘦汉子,一个叫宋七的中年男子。

据说是早年参加过晋绥军,不过负伤后就拿着不高的抚恤金回了老家保安团任职,而且还是这宋家岭村的村长。

说起村长,这就不得不提起山西的基层组织。

阎锡山打仗虽然不行,但在政务上在整个民国军阀中都能派到前列那种。

民国七年(1918年)4月以后,阎锡山推行积极发挥民众作用的“用民政治”,提倡发展民德、民智和民财。他认为行政之本在村,便推行“村本政治”,改编村制,以5户为邻设邻长,25户为闾设闾长,村设村长,代行警察职务,加强行政管理;颁布《人民须知》和《家庭须知》,宣扬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又整理村政,颁布《村禁约》,设立村公所、息讼会、监察会、人民会议等机构;成立“保卫团”对青壮年进行军事训练。

这个理念,在整个民国时期都算得上开了先河。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军阀混战的民国中前期,山西省一直全国有名的模范省,其中阎锡山的功劳不小。

宋七因为是村长,所以在村里的威望很高,三十多人的区小队,有一半的人都是宋家岭的。

“宋队长你好,得到你的消息,可就赶忙带人来了。你们这边没惊动鬼子吧?”看着眼前这精瘦男子,李海紧紧地握着对方的双手。

宋七听说过新来的八路团长很年轻,可没想到这么年轻,这比自己大儿子都还小,居然是一个团长。

“李团长,毛副团长,你们大部队来了就好。看到那些日伪军,我们这也想杀了他们,为民除害,可敌强我弱,这心里很不是滋味。”宋七激动地说道。

“宋队长,你放心,这次来,我们就是奔着小鬼子来的。这边的地形和人文你比较熟悉,先介绍一下情况,我们再谈怎么对付日伪军。”李海本以为自己够热情了,没想到对方更热情,握手的力气都那么大,他都不好强行挣脱。

好在旁边的县大队通知察觉到,当即道,“宋队长,你难道要在这里给李团长他们汇报情况吗?”

宋七也不是傻子,一听,当即反应过来,连忙拉着李海等人就往里面走,“李团长、毛副团长,都里面请,我家里已经做好了饭菜,我们边吃边说。”

李海没有拒绝,对旁边的毛洪说了一声,“你先让部队安置下来,能不进村打扰百姓,就别进去打扰。

然后派出警戒哨,盯住附近道路,特别是冀氏镇通往宋家岭的。”

吃的这些,李海不担心。

他的士兵们都带了几天的干粮,虽说没有香甜可口的饭菜,但在外打仗,总不能扛着一口锅煮饭吧?

他们不是长途行军,只是短时间出来作战。

“你放心,我这就去安排一下!”毛洪点点头,便快速离去。

宋七这边也派了两个人配合毛洪,毕竟区小队的人熟悉这里的情况。

走进村子,李海发现村庄其实并不大,也就一二十户人。

站在村头,都能看到村尾。

他们刚才走来的路一直延伸到山下,隐约还能看到山下的河,应该就是沁河。

除了这条主路,他还发现有几条小路通向西边的山岭,翻过山岭就能看到冀氏镇。至于这几条小路,能不能通往冀氏镇,李海不得而知,只能实地打探才能知晓。

或许是到了饭点,整个村庄的烟囱都冒着黑烟。

整个村里的房子大部分是那种农村常见的土砖砌成,上面有些是瓦片,有些则是用茅草。

也有两三家房子更加简陋。

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的村民,李海也能猜到这些村民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

这或许就是宋七明明是一个村长,居然参加八路军的原因。

很快,李海带着李大牛和几个警卫员就来到了宋七家,一个同样土砖砌成的平房,在门口还有两个玩耍的孩子,一看到宋七,就飞快地笑着跑了过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抗战之三人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抗战之三人行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4章 反扫荡(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