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箭立威
小小的历城四面城墙之上,四面八方都是喊杀声,一个个黄巾贼两排牙紧紧咬住钢刀,手足并用的沿着云梯向上攀爬,冲上城头之后立刻大吼一声,一刀劈向距离自己最近的守军。
黄巾贼的数量越来越多,城头也被黄巾贼逐渐占据,城头上的守军逐渐被分割成一块又一块,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境地之中。
“都给老子滚下去!”
一名面相颇为凶恶的黄巾贼,钢刀上满是鲜血,已经杀了三个壮丁,冷不丁一杆长枪从黑暗中突刺而出,洞穿了他的胸膛。
黄巾贼死死握住穿进身体的长枪,不敢置信的抬起头来,想要看看是谁杀了自己。
“哼!死开。”来者一脚踹在他胸口上,长枪重新回到掌中,二话不说挥舞长枪,周围的黄巾贼虽然悍勇,却无一人能够挡得住他三枪,而且他周围还有十几名身穿皮甲的劲卒护卫,一行人等在黄巾贼中竟然无人可挡。
“县尉大人,快支撑不住了!”
原来这位手持长枪的悍将就是历城县的县尉孙昌,他虽然自负勇武,不过黄巾贼数倍于己,因此顶多也不过是自保而已。
夜战之中,双方互有得失,黄巾贼看不清城头上到底哪个是自己人,因此不能够像是白天攻城时,安排弓箭手在城头下压制守军,而守军同样黑灯瞎火的作战,不过黄巾贼是有备而来,人数众多,历城守军已经渐渐不支。
高大眼看到城头上一片片的黄巾飘扬,兴奋的搓了搓手:“小小历城,今日便可拿下,拿我刀来,孙昌的脑袋,本将要了!”
四面城墙之中,南城墙守备最为薄弱,因此高大眼亲自赶到南墙督战,见到形势一片大好,立刻命令亲兵给自己披甲,随手抓过钢刀,踩着云梯就冲了上去。
孙昌尽管勇猛,杀了七八个黄巾贼也已感到力竭,周围护卫自己的十几个汉军劲卒也死伤近半,形势岌岌可危。
“孙昌,借你首级一用!”
一抹刀光伴随着一声大喝同时闪现,孙昌来不及多想,横举长枪,枪杆当得一声被钢刀劈个正着。
县城的军备之中,长枪大多数都是硬木杆配个铁枪头,木杆被刀刃这么一劈,当即断为两截,凛冽的刀风瞬即而至,孙昌勉强一扭头,只感到肩头一阵剧痛,扭头一看高大眼的钢刀已经砍中肩头,被肩胛骨给卡住了。
这一刀砍得孙昌皮开肉绽,好在没砍在脑袋上,他一脚踢开高大眼,钢刀从肩头猛然拔出,红色的鲜血猛地喷洒出来,疼的孙昌差点儿昏了过去。
“嘿嘿,一刀换一脚,这买卖值啊。”高大眼冷然一笑,他被孙昌踢了一脚不算什么,孙昌被他砍中这一刀那可就不得了了。
七八名劲卒团团围住孙昌:“保护大人!”
高大眼哼了一声,身后的贼兵早就把七八名劲卒团团围住,捂住自己肩头的孙昌顿时暴露在了他的面前。
“嘿嘿,破历城,斩孙昌,擒宋和,先锋大将的位置还不非我莫属?”
高大眼面前似乎已经浮现出了自己领着黄巾军纵横青州,裂土分封的美好场景。
守军的喊杀声渐渐弱了下来,由于大量失血,孙昌的目光逐渐黯淡下来,沉沉的黑夜似乎永无边际,就连高大眼的呼喝声都暗了下来。
历城……要破了?
孙昌是历城县本地豪强,自身颇为勇武,因此宋和来到历城县任职后,把他提拔为了县尉,他不敢向黄巾贼投降,因为这些黄巾贼每攻破一座县城,先要把城中的富家大户给血洗一遍,几代人积累的财富和粮食都要被掳掠,男的统统杀头,女的充为军妓,反倒是那些平常老百姓有的从贼发了财。
孙昌的脑袋里昏昏沉沉的,就连高大眼近在咫尺的刀锋都来不及闪避……
铮!
一道晦涩的绞弦之声缓缓拉起,似乎是一杆长弓被巨力拉起,在黑夜中发出了奇特的声响,从众人的喊杀声中脱颖而出。
孙昌皱皱眉头,忽然间耳膜被一道充满爆发力的声音所充斥了,似乎天地之间只剩下了这一种声音。
崩!
一支雕翎箭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电射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射在了高大眼的刀锋之上,从箭头上传来的巨力使得刀锋顿时偏转,顿时崩裂了高大眼的虎口,险些拿捏不住刀柄。
“嘶……”高大眼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一箭势头凶猛,将刀刃射出了一个缺口,高大眼的虎口都被崩裂,伤口中游走出了一条鲜红的小蛇。
“大战当头,还来得及走神么?”
一道冷笑声从城头上的黑暗中传来,高大眼再度抬起头的时候,眼前已经多出了一道寒芒,好似毒蛇吐信,充斥了整个视线。
噗嗤!
一杆长槊刺入了高大眼的咽喉,一瞬间断绝了他的所有生机。
“历城刘玉卿在此,谁敢与我一战?”
一声大喝响彻城头,震慑千军!
“高帅死了,高帅被他挑杀了!”
“刘玉卿,阵斩车骑小帅的刘玉卿。”
与此同时,一道沉闷的巨响在黑暗中迸发,轰隆隆的战鼓声响了起来,喊杀声大作,黑暗中也不知道多少人冲了出来,各个气势正旺,如同生力军一般杀到了城头之上,黄巾贼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再加上小帅高大眼被刘烨一枪挑杀,本来旺盛的斗志迅速熄灭。
几百黄巾贼不再和历城守军继续缠斗,顺着云梯七手八脚的撤了下去,没有片刻功夫黄巾贼就消失不见了。
而北墙头和西城头的喊杀声也逐渐弱了下来,似乎四面城头上的黄巾军都已经开始退却。
孙昌忽然来了力气:“刘玉卿,你过来。”
刘烨收起长槊,随手从衣袖上撕下一道布条,在孙昌的肩头上缠了几圈,将伤口包扎起来。
孙昌看着黑暗中的不知多少人影,喘了口气道:“刘玉卿,历城之中,何时多了这许多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