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起兵勤王
驱走了锦衣卫,在全营将士的一片欢呼声中,左良玉一个人回到了中军帐中。他并没有多少高兴,今日得罪了锦衣卫,已成骑虎难下之势。虽然自己并不怕朝廷来兴师问罪,但是,如今的自己年事已高,且身体有病,要自己重新披挂上阵,逐鹿中原,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气。
“爹,今日我们得罪了锦衣卫,恐怕马士英他们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还是得早做打算才是。”身后响起了左梦庚的声音。
别看左良玉独霸一方,表面上似乎兵多将广,无限风光,其实他也是一个可怜之人。出生在战乱的年代,从小父母双亡。许州兵变之时,连抚养他的叔父一家,也全部被杀害了,族人也只剩下自己和唯一的儿子左梦庚了。
左良玉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轻叹了一口气。
“庚儿呀,你爹坐到了如今这个位子,有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啦。如今我大明只剩下了半壁江山,弘光这个昏君,在马士英一帮阉党控制之下,不思进取,成天只知道淫乐享受,已经弄得天怒人怨。兵部尚书史大人已经数次邀我出兵,清君侧,以正朝纲,只是为父年事已高,不复当年勇了。”
“爹,您这是说的什么话?如今我们兵强马壮,整个朝廷都得依仗我们。只要您一声令下,整个大明都得看我们的脸色,现在不正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好时候吗?”
“庚儿,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的。”
左良玉看着自己唯一的爱子,自己要是也还像他这么年轻气盛,该是多好呀。
“左将军,黄监军请您过去,有重要事情向您禀报。”左良玉正想和儿子再说点什么,却被账外的禀报声打断了。
“走,我们一起去看看黄监军。其它的事,以后再说。”
走出中军帐,才发现帐外已经站满了士兵,他们都在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左良玉。
黄澍的帐篷之内,三十六营的军官全部到齐了,黄澍依然躺着坐不起来,不过从他的脸色来看,经过军医的治疗,应该已经好了很多。
“黄监军,有什么事情不能等你伤养好了,再说吗?”左良玉一走进营帐,就有一种今天一定会有大事,要发生的感觉。
“左将军,这是太子的,亲笔书函。”黄澍颤抖着的双手里,拿着一方白色的手帕,上面似乎写着什么。
“你见到太子了?”提起太子,左良玉突然有了一种使命感,作为一名大明的臣子,太子才是他们应该匡扶的正统。
“太子,他也被关在锦衣卫的天牢之中,左将军。”黄澍似乎用了所有的力气,才说出了这一句话。
“你说什么,这些乱臣贼子,竟然如此大胆。”左良玉伸手接过了手帕,手帕上的字体娟秀,上面写着:“左良玉将军,还记得当年父皇诏你进京勤王,你迟迟不到。今日,太子我朱慈烺再次诏你进京勤王。希望你能够不负所托。”落款写着:太子朱慈烺。
“请左将军发兵,进京勤王,清君侧。”左良玉抬头一看,营帐里的三十六营将领,已经全部都单膝跪下,异口同声的叫起口号来。
“父帅,不要再犹豫了。”站在他身后的左梦庚也单膝跪下,出声附和道。
“好,既然朝廷如此昏庸,那我左良玉就出兵勤王,清君侧。”所以的人都跪下了,左良玉再也无法逃避了。他将手帕高高的举起振臂一挥,然后郑重地揣入了自己怀中。
“好,好,好,出兵勤王,清君侧!”左良玉军营里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呼号声。
南京城的阮大铖府中,马吉翔正在灰头土脸的被训斥着。从左良玉的大营回来,他都没有敢上朝禀报,而是直接来找阮大铖,他知道如果将这次黄澍被劫走之事上报,自己必定会被皇上和大臣们耻笑,甚至会丢掉锦衣卫指挥史的乌纱帽。
“马大人,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阮大铖等到马士英来到,丢下马吉翔和他商议起来。
“这个左良玉自持功高,早就不把我们朝廷放在眼里了。我只怕这次他救回了黄澍再无顾及,会起兵造反呀。”
“不会吧,马大人,这个左良玉没这么大的胆子吧。”
“难说呀,这个左良玉独霸一方拥兵自重,还在暗中一直支持东林党人和我们作对,你我不得不防呀。”
马士英紧锁着眉头,他感觉他最担心的事情,似乎马上就要发生了。
“阮大人,大事不妙,左良玉起兵造反了。”
府门外跌跌撞撞地冲进来一名小太监,满头的大汗,连帽子都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
“皇上急招三位回宫,共商对策呀。”
听到左良玉起兵的消息,最开心的恐怕就是史可法了。为了能让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他可是煞费了苦心。
为了让左良玉打消顾虑,他还特地在锦衣卫的天牢之中,安排了一名假‘太子’,每天在夜晚大喊大叫,让黄澍误以为太子也被关押于天牢之中。然后,还找人模仿太子的笔迹口吻,写了一份太子手谕,让船家务必要交到了黄澍手中。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依仗的女婿能够把黄澍给救出来。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个女婿还真是神通广大,竟然不伤一人的把黄澍给救了出来。这下史可法,可彻底的是对他刮目相看了。
“快跟我说说,你是怎么从锦衣卫的手中把人救出来的,你什么时候有的这么大的本事?”
史可法一关上书房的门,就已经忍不住了心中的激动。
“爹,我这次是请了九宫山的师傅用道法帮的忙,具体怎么做的,我不能说呀。”
“道法!厉害,厉害!爹明白,天机不可泄露嘛。好,我这个女婿真有本事呀。”史可法心情很久没有这么好过了,他哪里还有心思,再去探究道法到底是真是假了。
顺治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左良玉从武昌起兵,以清君侧为名,进军南京。从汉口到蕲州,排列了二百多里长的军舰,浩浩荡荡地顺江东下。马士英急调江北四镇黄得功渡江防守,以致南明门户大开,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