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战略方针来抓
(1982年12月27日)
3月份“文明礼貌月”活动开展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有些工作还是没有搞上去。这关键在县委,根本在认识,主要是没有摆正两个文明的关系,没有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因此,我们必须振奋精神,采取有力措施,马上行动,迅速扭转被动局面,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
第一,进一步解决认识问题,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战略方针来抓。首先是克服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的错误思想。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都是硬任务。它们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相互促进,不可偏废。有的同志说等富了以后再抓精神文明建设,等有了时间再抓精神文明建设,这都是错误的。当然,搞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有的方面要投一点资,物质条件好,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得会快。但从我县情况看,根本问题不是条件问题,主要是认识问题、工作问题。我县有的社队条件并不错,但搞得并不好;有的社队条件不太好,但能够搞上去,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们共产党人做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埋怨条件,而要首先想到自己的努力够不够,至于所谓“没时间”,更是一种遁词。只要我们对精神文明建设在思想上排上位、挂上号,时间就有了。其次是纠正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搞卫生的片面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范围很广,搞好卫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以此为突破口抓精神文明建设,是从实际出发,但决不能局限于此。必须全面系统地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含义,在搞好卫生工作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其他各项工作抓好。再就是要解除搞精神文明会搞“形式主义”、会脱离群众的担心。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然需要许多群众欢迎的好形式。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离开了形式,内容也就不能存在。在工作中,我们反对那种脱离实际、劳民伤财、只图表面、不求实效的形式主义,但决不能以此把精神文明建设说成是搞形式主义。整修街道,搞好环境净化、美化,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有利于身心健康,还方便交通,怎么是形式主义呢?修桥补路,历史上都称为“积德”之行,时至今日,怎么能说是脱离群众呢?何况人民群众都愿意吃好些、住好些,文化生活丰富些。我们搞精神文明建设,实实在在是造福人民的好事。因此,解决好认识问题,是各级领导的一个大课题。我们要切实学好文件,排除干扰,从战略方针的高度摆正精神文明建设的位置,真正做到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
第二,结合精神文明建设,整顿各级领导班子。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场硬仗,没有决心不行,手软了不行,婆婆妈妈的也不行,要有硬硬邦邦的好班子。事实也正是这样,哪里工作先进,肯定是领导班子好;哪里工作落后,肯定是领导班子有问题。要下决心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让“明白人”来抓精神文明建设。对那些长期后进的单位,特别是那些“不卫生”的卫生单位,“不文明”的文明单位,要作为重点加以整顿。对那些挡道的干部,要一教育、二批评、三调离、四处分。只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不断打开新局面。
第三,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各级党委一定要把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作为战略方针,认真对待,切实抓好,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用更多的精力抓精神文明建设。目前,要高标准地抓好试点,没有高标准的试点,就没有高标准的面上工作。要充分发动群众制订好发展规划,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抓下去。要舍得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花点钱、投点资,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几件长精神、长志气的好事。要把各个组织、各个部门都发动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都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卫生部门要抓好卫生,教育部门要抓好中小学教育,文化等部门要抓好文化站、青年民兵之家建设,工商部门要抓好市场管理,政法部门要抓好社会治安,妇联、共青团要抓好开展“五好家庭”和对青少年的教育活动。在座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要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更好地发挥模范作用、带头作用和桥梁作用,为建设精神文明再立新功。各个部门、所有同志都要各尽其责,共同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尽快实现党风根本好转
(1983年4月11日)
过去的一年,我县各级党委和党组织为整顿党风,严肃党纪,做了大量工作,基本上完成了落实政策的任务。全面开展了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查处了一批案件,使经济犯罪活动大有收敛,广大党员干部也受到了生动的反腐蚀思想教育。在纠正不正之风、查处违法乱纪、整顿政治纪律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使我县的党风有了明显的好转。特别是经过深入学习十二大文件,全党同志对争取党风根本好转的自觉性和信心都有了进一步提高和明显增强,党风正进一步好转。但是,党风还没有根本好转,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种种表现,在我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甚至有的还相当严重。如,有的对共产主义信念动摇,热衷于资产阶级自由化,对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指示,合乎我意的就办,不合意的就顶着不办,或阳奉阴违,我行我素;有的是极端个人主义,利用职权搞特权、谋私利,弄虚作假为家属和子女“农转非”,违反财经纪律建房、多占房,以及“走后门”拉关系为子女和亲友安排工作等;有的革命精神不振,想的是位子、票子、房子、孩子,贪图生活安逸;有的是官僚主义,作风飘浮,不调查、不研究,工作拖拉,遇事推诿,不负责任。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四化建设和改革顺利进行。因此,整顿党风、严明党纪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人才对发展经济的作用不可估量
(1983年4月25日)
今年3月,县委研究制定了关于《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这个《九条》,在3月29日《河北日报》头版头条公开发表后,引起县内外很大反响。许多有志有识之士,有才有能之人,纷纷投书或亲赴我县,表示愿为振兴正定贡献一份力量。到目前,县人才技术开发公司已接待来信来访150人次。其中,具有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或相当职称的46人,还有一些是属于有一技之长或自学成才的人。
但是,因宣传工作配合得不够及时,舆论造得不够充分,致使部分同志认识上存在三个问题:
一叫不理解。有些同志对于树立新时期用人观点,对于“招贤纳士”广揽人才的重要意义理解不够、重视不足、缺乏远见,看不到人才问题已经成为振兴正定的当务之急,对人才问题不感兴趣,对落实县委《九条》措施领导不力。有的公社和单位,让他报项目、提要求,总是迟迟不见行动。
二叫有顾虑。有些同志对《九条》究竟怎么样,持怀疑、观望态度。他怕,怕什么呢?这样搞是不是越轨出格了?用的人万一出点毛病怎么交代?请来了“外地和尚”,“本地和尚”积极性会不会受影响,“不念经”了怎么办?等等。
三叫有误解。有的同志把有发明创造、有较大贡献的技术人员和一般技术人员的作用混为一谈,分不清楚。还有个别同志甚至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县委只看重“远来的和尚”,盖“招贤馆”“人才楼”、转户口、安排子女等,这些好处都给了外地来的人才,“本地和尚”不吃香了等。
上面列举的几方面问题,我认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各级领导应当引起注意,并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