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章

六月十七号,宋一云怀揣着这份期待与美好的憧憬和刚上初二就辍学的堂弟建华一并踏上了打工之路,两个月时间他得为自己挣点儿学费,哪怕一个月几百元也行。

这也是宋一云生平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内心的激动与好奇促使着两只黑亮乌净的眼睛不住地左顾右盼,看看这儿,摸摸哪儿,再从窗户里向远处出神地眺望,所有的愁苦在这时似乎已早被抛到九霄云外了,活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无忧无虑地发泄着往日集聚的烦恼和忧愁,他开始试探着不去想这些事情,忘记与高考的所有的快与不快。

出去打工,就应该转变角色、转变观念。

在打工一族,自己不再是一名学生,而是一个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的打工仔,时刻准备着没日没夜地重体力活和数不清的辱骂、歧视、委屈,自己不会有反抗的权利,不会有享受的时间,只有抓紧一切时间除去与日俱增的一身的疲劳,充实的一天也会减淡对父母和弟弟的挂念。

堂弟建华今年十五岁,个头早已窜到了一米八几,比宋一云要高出半个头来,稚气的脸上仍然泛着孩子般的气息。

因为学习跟不上老受到老师的批评、责骂甚至抽打,建华受不了这个气,一气之下也没有跟父母打个招呼,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哥们”跑到外面打工,算工龄也有大半年了,对于初涉江湖的宋一云来说多少也算是个前辈和老手了,或许这一路是弟弟照顾哥哥了。

两个人挨着窗口坐着,建华给宋一云一路介绍着沿途的风景,当然,限于建华的知识层次,无非也就是些东拼西凑胡乱侃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有些就根本不着边,宋一云却津津有味地听着。

三人行,必有我师。

弟弟建华的经验之谈还是有好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出门在外,靠的是朋友,靠的是兄弟,只身前往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下车也将会是举步维艰,两眼茫然。

想到这里,宋一云觉得特别想感谢堂弟建华,他比自己小四五岁,可社会阅历比自己强多了,记得上高一时就是建华带着自己骑自行车到各个村子里用冰棍、雪糕换废纸、废铁、酒瓶子的,那时建华才十二岁呀,后来建华又带着弟弟虎子到各个村子用冰棍、雪糕换废纸、废铁、酒瓶子。

建华比虎子小两岁,在祖里哥儿们宋一云排行老大,虎子老二,建华老四。可是他的社会经历似乎应该排在第一位,不是吗?

当建华带着宋一云收废品时,他的耐心和鼓励终于使宋一云喊出了“冰棍、雪糕换瓶子、废纸喽”的第一声,一年后又带着虎子同样鼓励虎子也喊出了“冰棍、雪糕换瓶子、废纸喽”的第一声,简单的几个字,里面却蕴含着多少汗水和冷眼,可是哥儿几个却做得非常棒,额头上汗珠不住地往下滚,流过眼角,流过脸颊,流过下巴,顺手一擦,仍然很兴奋地蹬着自行车,看着车子后面包裹严实的木头箱子里冰棍、雪糕一根根减少,看着车后坐两边褡裢袋里瓶子废纸不断增多,脸上也开始洋溢出幸福的笑容,这是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双手换来的丰硕成果。

最后收工之前,兄弟们总会给家里人留下几根冰棍雪糕,炎热的夏天家里人吃着冰凉爽口的冰棍雪糕,心里同样高兴。

建华堪称是宋一云和虎子的社会启门老师。这一次又是建华带着,相信兄弟两个又是一次人生成长的里程碑之旅。

这次他们去的是瓜果之乡的哈密——吐鲁番一带。

打工嘛,有啥活儿干啥活儿,从不挑剔,按时给工钱就行,一日三餐有个着落,睡觉呢也是只求能遮风避雨,找块干燥的地方铺上竹凉席,上面再罩上毯子就可以安睡了。想必每一位曾经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志都是这样过来的吧!

建华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对宋一云而言只是有个思想准备就行了,适应是眨眼间的事儿。风餐露宿对他们的一生是一次不错的体会和考验,是他们人生日记上永远不会忘记的一页,更是他们将来闯荡社会的资本。

这趟列车是一辆普快,逢站必停,得行驶一昼夜才能到哈密。

日暮西山,晚霞辉映着半边蓝天。天空中开始慢慢点亮一颗颗银色的星星,如珍珠般散发着纯净的光芒,列车两边村庄的灯火也逐渐多了起来,瞬间即逝。

夜幕降临,一切又将归于寂静,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此时开始抖去全身的疲劳和尘垢,一家人坐在一起说笑、吃饭、看电视……

这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兄弟两个也已经看不清外面的世界了,建华说:“哥,我累了,先小睡一会儿。”

说完就爬在桌子上沉沉地睡去。宋一云此刻却全无睡意,可能就得这么干坐着度过一个不眠之夜了。

闷热的车厢里到处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车上大多数都是去新疆打工的工友,虽然夜深可人们还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说笑声此起彼伏,偶尔传来几句大声的吵嚷。放眼望去,几乎每一张桌子都在打牌,没有座位的人站在旁边观看,并不时地指点一下,赢了地哈哈一小了之,输了地相互埋怨几句,气氛热闹非凡。

时有乘务员、列车员、乘警匆匆而过,翘着二郎腿长长地伸出过道的人迅速将腿收回,咧嘴肆意地笑一下。甚至还有座位底下也躺着几个人,下面铺上几张报纸,将困倦的躯体往座位底下随便一扔好像这个世界再与他无关,尘世间的一切污染喧嚣在躺倒的那一刻似乎瞬间被一张薄纸片隔开,唯有进入梦乡才感觉到了这个世界没有差距,没有贵贱,没有烦恼……

内向的宋一云一时还没有摆脱他那种书呆子的气息,一晚上除了和弟弟说话外,再没有和其他人多一句言语,只有沉默寡言可以掩盖他那杂乱的心情,平息一下拘禁的神态。

以前他看不惯村上人们大大咧咧的习性,听不惯他们的粗言秽语,可是现在,他得多少学一点儿,他得学会如何与工友们相处,如何在工头、老板面前低头谄媚以博得一丝好感。学校里的风气和素质带到这里来是不适用的,相反,可能还会遭到旁人的耻笑和漠视,大家都靠体力挣钱,对你的学识、文凭都不屑一顾。

学会说几句市井语言,学会在大街上看到女孩子路过赶紧打几声口哨,学会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学会随意谈论女人却依然正襟危坐、脸不红心不跳,等等,学的东西太多了,好像无论糟粕、低下还是崇高、正直你都得学,关键还得看你自己能否很好地适应这样的环境还能达到众人皆醉我独善其身的境界。

在这里,钱是第一位的,钱就是大爷,钱就是亲爹!只要能赚到钱,让我干什么都可以,多重多脏我都可以接受,就如一条乞食的丧家犬一样见人就摇尾巴以求施舍一点儿食物。

工友们对自己的尊严和体力降到了最底线的要求。在打工的世界里,没有老板对下属的怜悯与同情,更没有对他们生活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利益,只有金钱,除此之外,老死不相往来,病痛生死根本不会引起老板们的惋惜,只有听天由命了。

然而残酷的现实并没有阻止打工一族庞大队伍的前进道路,人们渐渐习惯了、麻木了,只是期盼着早点儿赚到钱回家与家人团聚!

宋一云对这些只是听说,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其中的道理,唯有置身其中或许才有深刻的感触吧!

微曦的天空渐渐清晰,东方开始露出鱼肚白。

火车行驶在死一般沉寂的戈壁荒滩上,只有数不尽的骆驼刺还可以证明这儿存在着生命迹象。

车厢里的人们也开始苏醒,睡眼朦胧地陆陆续续到盥洗室、厕所排队洗漱、方便。

几个年轻小伙子愣头青一般不等排队就往里面挤,还在里边儿刷牙的一位中年妇女含糊不清地直嚷嚷,被挤过去的人气的责骂年轻人没素质,大伙儿出门在外起码也得相互谦让一下才对,几个年轻人没听见似的依然我行我素、相互嬉笑,根本没有把旁人当一回事儿。

靠近盥洗室座位上的一位老大爷看着不顺眼,站起来喊了一声。

“唉,我说几位年轻人,你们不知道自觉排队啊?”

几个年轻人转过头来愣愣地看着这位路见不平的老大爷,其中一个留着红色长发、脚穿尖角长头皮鞋的小伙子口里嘀咕道:“我靠,老东西,屁事情多地很!”说完一甩头看也不看一眼。

老大爷眼不花耳不聋,这句话被听得一清二楚,脸色顿时被气的发红,恰巧宋一云和建华也过来洗脸,这一幕自然映入眼睑。

宋一云气愤不过,心里想到几个小毛孩光天化日竟还如此张狂,成何体统,今天不教训一下我就不信宋,跨上一步就想和对方理论,没想到身边一个人影闪过,比宋一云早到一步,一米八几的个头赫然矗在几个身材矮小的年轻人面前。是建华,宋一云也紧跟了过去,哥俩与几个年轻人形成了对峙之势。

“孙子唉,把刚才的话再重复一遍!”建华把头探过去对着红头发耳朵低声说。

“你他妈谁呀,找死啊,滚一边去!”红头发头又一甩,看着建华大声说。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红头发“哎吆”一声怪叫,只见建华一只手捏着红头发的肩膀,红头发忍受不了疼痛,扭曲的脸上显露出古怪的表情,其他几个年轻人看这架势不对,一拥而上准备大打出手,宋一云向前跨出一大步立在几个人面前,右手指着几个年轻人的鼻子大呵一声“他妈的谁动一下试试看!”

几个人顿时愣住了,毕竟都是几个二十岁不到的小伙子,在这种场合多生是非并不是一件痛快的事情,况且自己本来理亏,万一成了众矢之的就麻烦了,就在这紧张的当儿,一名匆匆赶来的乘警老远就喊“那几个干什么呢?”

一场风波至此平息。

宋一云和建华洗漱完毕后回到座位上,两个人心还“咚咚咚”跳个不停,想起都有点儿后怕,互相看了一眼会心地笑了一下又都看着窗外,偶尔说几句无聊的话。

未下火车就先遇到了这种事情,这使得宋一云开始稍微有了点儿担心。一方面担心建华和自己的冲动,另一方面担心环境复杂,人心险恶。

去新疆打工的人很多,全国各地的都有,稍微的摩擦瞬时便可演变成一场战争,几个人甚至几十人,外地人与外地人,外地人与本地人,汉族与少数民族。在这个人多嘈杂的地方,打架斗殴的事情时有发生,几分钟打完之后便逃之夭夭,根本无从查起,这也让当地警察很是头痛。

当然,在外面首先得保证自己的安全,保证自己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朋友们不受欺负。虽然是打工仔,衣着褴褛,甚至蓬头垢面,身份地位低下,几乎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连走在街上都受别人冷眼,但打工仔也有自己的尊严和骨气。

六月十七号,宋一云怀揣着这份期待与美好的憧憬和刚上初二就辍学的堂弟建华一并踏上了打工之路,两个月时间他得为自己挣点儿学费,哪怕一个月几百元也行。

这也是宋一云生平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内心的激动与好奇促使着两只黑亮乌净的眼睛不住地左顾右盼,看看这儿,摸摸哪儿,再从窗户里向远处出神地眺望,所有的愁苦在这时似乎已早被抛到九霄云外了,活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无忧无虑地发泄着往日集聚的烦恼和忧愁,他开始试探着不去想这些事情,忘记与高考的所有的快与不快。

出去打工,就应该转变角色、转变观念。

在打工一族,自己不再是一名学生,而是一个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的打工仔,时刻准备着没日没夜地重体力活和数不清的辱骂、歧视、委屈,自己不会有反抗的权利,不会有享受的时间,只有抓紧一切时间除去与日俱增的一身的疲劳,充实的一天也会减淡对父母和弟弟的挂念。

堂弟建华今年十五岁,个头早已窜到了一米八几,比宋一云要高出半个头来,稚气的脸上仍然泛着孩子般的气息。

因为学习跟不上老受到老师的批评、责骂甚至抽打,建华受不了这个气,一气之下也没有跟父母打个招呼,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哥们”跑到外面打工,算工龄也有大半年了,对于初涉江湖的宋一云来说多少也算是个前辈和老手了,或许这一路是弟弟照顾哥哥了。

两个人挨着窗口坐着,建华给宋一云一路介绍着沿途的风景,当然,限于建华的知识层次,无非也就是些东拼西凑胡乱侃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有些就根本不着边,宋一云却津津有味地听着。

三人行,必有我师。

弟弟建华的经验之谈还是有好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出门在外,靠的是朋友,靠的是兄弟,只身前往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下车也将会是举步维艰,两眼茫然。

想到这里,宋一云觉得特别想感谢堂弟建华,他比自己小四五岁,可社会阅历比自己强多了,记得上高一时就是建华带着自己骑自行车到各个村子里用冰棍、雪糕换废纸、废铁、酒瓶子的,那时建华才十二岁呀,后来建华又带着弟弟虎子到各个村子用冰棍、雪糕换废纸、废铁、酒瓶子。

建华比虎子小两岁,在祖里哥儿们宋一云排行老大,虎子老二,建华老四。可是他的社会经历似乎应该排在第一位,不是吗?

当建华带着宋一云收废品时,他的耐心和鼓励终于使宋一云喊出了“冰棍、雪糕换瓶子、废纸喽”的第一声,一年后又带着虎子同样鼓励虎子也喊出了“冰棍、雪糕换瓶子、废纸喽”的第一声,简单的几个字,里面却蕴含着多少汗水和冷眼,可是哥儿几个却做得非常棒,额头上汗珠不住地往下滚,流过眼角,流过脸颊,流过下巴,顺手一擦,仍然很兴奋地蹬着自行车,看着车子后面包裹严实的木头箱子里冰棍、雪糕一根根减少,看着车后坐两边褡裢袋里瓶子废纸不断增多,脸上也开始洋溢出幸福的笑容,这是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双手换来的丰硕成果。

最后收工之前,兄弟们总会给家里人留下几根冰棍雪糕,炎热的夏天家里人吃着冰凉爽口的冰棍雪糕,心里同样高兴。

建华堪称是宋一云和虎子的社会启门老师。这一次又是建华带着,相信兄弟两个又是一次人生成长的里程碑之旅。

这次他们去的是瓜果之乡的哈密——吐鲁番一带。

打工嘛,有啥活儿干啥活儿,从不挑剔,按时给工钱就行,一日三餐有个着落,睡觉呢也是只求能遮风避雨,找块干燥的地方铺上竹凉席,上面再罩上毯子就可以安睡了。想必每一位曾经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志都是这样过来的吧!

建华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对宋一云而言只是有个思想准备就行了,适应是眨眼间的事儿。风餐露宿对他们的一生是一次不错的体会和考验,是他们人生日记上永远不会忘记的一页,更是他们将来闯荡社会的资本。

这趟列车是一辆普快,逢站必停,得行驶一昼夜才能到哈密。

日暮西山,晚霞辉映着半边蓝天。天空中开始慢慢点亮一颗颗银色的星星,如珍珠般散发着纯净的光芒,列车两边村庄的灯火也逐渐多了起来,瞬间即逝。

夜幕降临,一切又将归于寂静,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此时开始抖去全身的疲劳和尘垢,一家人坐在一起说笑、吃饭、看电视……

这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兄弟两个也已经看不清外面的世界了,建华说:“哥,我累了,先小睡一会儿。”

说完就爬在桌子上沉沉地睡去。宋一云此刻却全无睡意,可能就得这么干坐着度过一个不眠之夜了。

闷热的车厢里到处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车上大多数都是去新疆打工的工友,虽然夜深可人们还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说笑声此起彼伏,偶尔传来几句大声的吵嚷。放眼望去,几乎每一张桌子都在打牌,没有座位的人站在旁边观看,并不时地指点一下,赢了地哈哈一小了之,输了地相互埋怨几句,气氛热闹非凡。

时有乘务员、列车员、乘警匆匆而过,翘着二郎腿长长地伸出过道的人迅速将腿收回,咧嘴肆意地笑一下。甚至还有座位底下也躺着几个人,下面铺上几张报纸,将困倦的躯体往座位底下随便一扔好像这个世界再与他无关,尘世间的一切污染喧嚣在躺倒的那一刻似乎瞬间被一张薄纸片隔开,唯有进入梦乡才感觉到了这个世界没有差距,没有贵贱,没有烦恼……

内向的宋一云一时还没有摆脱他那种书呆子的气息,一晚上除了和弟弟说话外,再没有和其他人多一句言语,只有沉默寡言可以掩盖他那杂乱的心情,平息一下拘禁的神态。

以前他看不惯村上人们大大咧咧的习性,听不惯他们的粗言秽语,可是现在,他得多少学一点儿,他得学会如何与工友们相处,如何在工头、老板面前低头谄媚以博得一丝好感。学校里的风气和素质带到这里来是不适用的,相反,可能还会遭到旁人的耻笑和漠视,大家都靠体力挣钱,对你的学识、文凭都不屑一顾。

学会说几句市井语言,学会在大街上看到女孩子路过赶紧打几声口哨,学会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学会随意谈论女人却依然正襟危坐、脸不红心不跳,等等,学的东西太多了,好像无论糟粕、低下还是崇高、正直你都得学,关键还得看你自己能否很好地适应这样的环境还能达到众人皆醉我独善其身的境界。

在这里,钱是第一位的,钱就是大爷,钱就是亲爹!只要能赚到钱,让我干什么都可以,多重多脏我都可以接受,就如一条乞食的丧家犬一样见人就摇尾巴以求施舍一点儿食物。

工友们对自己的尊严和体力降到了最底线的要求。在打工的世界里,没有老板对下属的怜悯与同情,更没有对他们生活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利益,只有金钱,除此之外,老死不相往来,病痛生死根本不会引起老板们的惋惜,只有听天由命了。

然而残酷的现实并没有阻止打工一族庞大队伍的前进道路,人们渐渐习惯了、麻木了,只是期盼着早点儿赚到钱回家与家人团聚!

宋一云对这些只是听说,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其中的道理,唯有置身其中或许才有深刻的感触吧!

微曦的天空渐渐清晰,东方开始露出鱼肚白。

火车行驶在死一般沉寂的戈壁荒滩上,只有数不尽的骆驼刺还可以证明这儿存在着生命迹象。

车厢里的人们也开始苏醒,睡眼朦胧地陆陆续续到盥洗室、厕所排队洗漱、方便。

几个年轻小伙子愣头青一般不等排队就往里面挤,还在里边儿刷牙的一位中年妇女含糊不清地直嚷嚷,被挤过去的人气的责骂年轻人没素质,大伙儿出门在外起码也得相互谦让一下才对,几个年轻人没听见似的依然我行我素、相互嬉笑,根本没有把旁人当一回事儿。

靠近盥洗室座位上的一位老大爷看着不顺眼,站起来喊了一声。

“唉,我说几位年轻人,你们不知道自觉排队啊?”

几个年轻人转过头来愣愣地看着这位路见不平的老大爷,其中一个留着红色长发、脚穿尖角长头皮鞋的小伙子口里嘀咕道:“我靠,老东西,屁事情多地很!”说完一甩头看也不看一眼。

老大爷眼不花耳不聋,这句话被听得一清二楚,脸色顿时被气的发红,恰巧宋一云和建华也过来洗脸,这一幕自然映入眼睑。

宋一云气愤不过,心里想到几个小毛孩光天化日竟还如此张狂,成何体统,今天不教训一下我就不信宋,跨上一步就想和对方理论,没想到身边一个人影闪过,比宋一云早到一步,一米八几的个头赫然矗在几个身材矮小的年轻人面前。是建华,宋一云也紧跟了过去,哥俩与几个年轻人形成了对峙之势。

“孙子唉,把刚才的话再重复一遍!”建华把头探过去对着红头发耳朵低声说。

“你他妈谁呀,找死啊,滚一边去!”红头发头又一甩,看着建华大声说。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红头发“哎吆”一声怪叫,只见建华一只手捏着红头发的肩膀,红头发忍受不了疼痛,扭曲的脸上显露出古怪的表情,其他几个年轻人看这架势不对,一拥而上准备大打出手,宋一云向前跨出一大步立在几个人面前,右手指着几个年轻人的鼻子大呵一声“他妈的谁动一下试试看!”

几个人顿时愣住了,毕竟都是几个二十岁不到的小伙子,在这种场合多生是非并不是一件痛快的事情,况且自己本来理亏,万一成了众矢之的就麻烦了,就在这紧张的当儿,一名匆匆赶来的乘警老远就喊“那几个干什么呢?”

一场风波至此平息。

宋一云和建华洗漱完毕后回到座位上,两个人心还“咚咚咚”跳个不停,想起都有点儿后怕,互相看了一眼会心地笑了一下又都看着窗外,偶尔说几句无聊的话。

未下火车就先遇到了这种事情,这使得宋一云开始稍微有了点儿担心。一方面担心建华和自己的冲动,另一方面担心环境复杂,人心险恶。

去新疆打工的人很多,全国各地的都有,稍微的摩擦瞬时便可演变成一场战争,几个人甚至几十人,外地人与外地人,外地人与本地人,汉族与少数民族。在这个人多嘈杂的地方,打架斗殴的事情时有发生,几分钟打完之后便逃之夭夭,根本无从查起,这也让当地警察很是头痛。

当然,在外面首先得保证自己的安全,保证自己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朋友们不受欺负。虽然是打工仔,衣着褴褛,甚至蓬头垢面,身份地位低下,几乎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连走在街上都受别人冷眼,但打工仔也有自己的尊严和骨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滴血的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滴血的云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