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回到河南
耿云还是低估了河南的这场饥荒的规模,他本以为凭借自己之前囤积的那些粮食加上柴崎给他筹集的那么多,应该可以让河南至少顶过今年一年,只要过了这一年到了第二年就可以再重新种粮食了。
他本以为一切只要按照自己的计划,就能保住河南的几百万人的生命,可是他却没有料到赈灾却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程。
首先那些粮食如果要分发下去,就需要人手。可是耿云自己的皇协军就那么点人,根本不够用,那就需要当地人来帮忙。
而这个分发粮食的“职位”就成了每个人都想争抢的目标。因为这个职位上可以有很多好处。首先是自己肯定就不会挨饿了,其次自己的亲戚朋友也不会挨饿了。然后就有人会跟他搞好关系,想让他帮着每次多分发点粮食。如此一来就有了贿赂的行为。
所以很多饥民就会把自己家里的所有的能值点钱的东西全都送给了放粮官,只为了在分发粮食的时候能够多分一点。
还有的饥民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就只能是把自己的女儿、老婆都送给放粮官。希望凭借性贿赂来达到目的。
一时间,整个河南成了这些放粮官的天下,他们竟然俨然成为了一个一个的“军阀”,大都是手下又一帮人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而且身边还有无数个老婆小妾伺候着,生活极其腐化。
耿云当时没有想到这么多,他只是想到不能把这些粮食给政府来分发,因为他不相信现在的国民政府。只他让手下的兵把粮食发放到各地,然后再选出一两个有威望的人负责放粮,却完全没想到贪污腐败原来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
所以河南的饥民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多少,而饿死人的事情还是时不时地会发生。耿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脑子里面一片空白。
他第一个想到的是难道历史真的不能被改写?河南省的的大饥荒终究是要饿死几百万人?他的后背开始感觉一阵阵发凉,心里面有一种命运完全被控制的感觉。
他开始不自觉地想到了自己从开始来到这个年代一直到现在所做的这些事情。他开始有点怀疑自己,不知道自己做的那些事情究竟有没有意义。如果他没做那些事情,历史会不会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或者说命中注定会有自己这么一个人有拯救中国的想法,才使得中国的历史朝着后来的方向发展?那如果现在自己突然觉得一切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而想放弃,不想再做任何事情了。这时候的这种心态也是上天注定的吗?
到底是怎么回事?!耿云蹲在地上抓着自己的头发。往事一件一件地在脑子里面浮现。
他想到了贺贺,想如果不是自己偶然把她救出来,她是不是就不会到开拓团去?那也就不会有这段历史了吗?他还想到自己去攻打苏联,把贝加尔湖和外兴安岭都收了回来,可是,真的能收的回来吗?自己走了以后会不会又被苏联人给收回去?
耿云此时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他不知道究竟是自己在才创造历史,还是历史在引领着他。他真想再穿越回现代,可是他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现代的他已经死了,所以才穿越到了抗日战争时期。
死?他突然想到了死。他想如果自己现在死了会不会继续穿越呢?有没有可能穿越回现代呢?
如果再回去现代的话,他就不用再想这些问题了,因为未来什么也不知道,他只能去创造,而不是像现在这个样子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不过,他一想到死,脑子就开始慢慢变得清醒了起来。因为他觉得人最大的事情也就是生和死,如果连死都不在乎的话,那还有什么事情用得着去在乎呢?自己在这里烦恼岂不是没有任何的意义?
他想明白了这一节,脑子更加清醒了。思路慢慢地回到了河南那边。他想河南现在还是有许多饥民在挨饿,每天都还有饿死的人。这件事是就摆在自己的面前的,如果自己去救活一个人,那么结果就是少了一个饿死的人,这是实实在在的功劳。
所以跟耿云决定前去河南,要真正把那些粮食分发到灾民的手上,而不是成为一些人的政治工具。
决定了以后他带着刘令就开始准备去向河南。在走之前,他先去跟松本告了个别。松本问他这次去河南是什么事情,耿云就把河南那些灾民的现状跟松本都说了一遍。他不怕把事情都告诉松本,因为他知道日本在不就之后就要战败,这个应该是注定的,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件事能否发生。
松本听耿云说了之后也低头想了一会儿,然后对耿云说:“耿桑,既然事情紧急,那你就先去,到时候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你随时发电报过来。”
耿云告别了松本以后就跟刘令上了向河南去的火车。
耿云在跟松本告别的时候没有过多的留意松本的表情,因为他觉得松本对这件事应该完全没有什么兴趣。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松本听完介绍了河南的情况之后心里却有了一番打算。
松本是个生意人,哪里有什么可以得到利益的地方他就会往哪里钻。如今他想的最多的就是当日本全面占领中国的那一天,自己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在将来的殖民政府里面会不会受到重用。他甚至想到冈村宁次有可能会当上殖民政府的总统,而自己很可能就会接替岗村当第二届总统。
他想的很远,他想如果自己当上总统以后,那么一定要给中国人民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才行,所以自己就应该做点事情,不是对共产党和国民党,而是对中国的人民,和人民的关系搞好了才是将来能顺利统治他们的保证。
所以他当时低头思考了一下,就是在想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