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江东霸业大结局(上)

第八百五十四章 江东霸业大结局(上)

(因为这本书即将完结,所以我会浓缩剧情,尽可能去展现自己的思路,你接下来都会用一种主观叙说的方式来讲解。)

司马懿回到许昌开始图谋他的计划,虽然贾诩提醒了他,但是司马懿还是不愿意就这么放弃,他还是决定说服当今天子和他一起进行计划。

这里就要好好说明一下司马懿的计划究竟是什么,司马懿自然不会真的是帮忙负心汉事,这一点刘辩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司马懿要做的,不过是把汉室这个大旗从曹操的手上拿过来成为自己的筹码,她们司马家现在是商人世家,一切都只是为了利益,曹操随时都会有负灭的可能,那么还是这个有利可循的东西,就一定要重新掌握在手中。

但是司马懿忘记了很多事情,那就是并不只是有他一个人盯着这个东西,荀彧,郭嘉虽然不说话,但是他们都是非常注意这个事情,所以司马懿的计划并没有成功。

他本来确实是想带着当今天子离开许昌,但是计划遭到了泄露以后他没能成功地离开,结果被曹操反将一军想要把他捉拿,最后还是史阿出手将司马懿救下,然后带他离开了许昌,当然在这其中还是有着荀彧的通风报信,因为有荀彧的通风报信,所以司马懿才能安全的离开。

逃出许昌的司马懿和史阿也没办法回河内,只好暂时来到了荆州,司马懿通过史阿见到了孙策,跟孙策来了一番促膝长谈,然后跟孙策达成了一个合作,就是司马家愿意帮助孙策统一天下,这还是因为司马懿自己的小算盘打翻了,他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孙策来作为依托。

而孙策对于司马家的势力和财力也是非常看重,所以才会答应和司马懿合作。司马懿想把天子带走的计划暴露,他也是非常担心自己的家族安危,孙策为了让他安心下来下令让荆州的军团开始发动猛攻,只让其他战线也发力,开始压迫曹操的生存空间。

全面发力实在是恐怖,三路打的是天昏地暗,曹操抵挡不住,也不得不借助了河北的力量,他把派来的援军全部投入了战场,才和孙策打了个势均力敌。但是三鹿都已经有了颓势,曹操已经顶不住了,孙策的损失其实也不小,但是还是能够继续支撑。

就这样孙策的第一个转折点来了,周瑜在宛城正面地击败了于禁,并且将他生擒拿,但是于禁却并不愿意投降。可能有读者看到这里会问为什么不投降,他不就是个软骨头吗?在这里我就说一些我个人的意见,在史书里面关于水淹七军的时候,为什么会投降?为在那个时候,于禁是所谓的五子良将,位高权重,权力很大。他虽然不幸被申请,但是他的身份毕竟摆在那里,关羽也不会随随便便的杀他,就证明以后还是有机会回到曹操身边的,所以他才想着苟下来。至于在我的小说中的现在这个情况,曹操不过才掌控了中原,他既没有打下河北,又在四面受敌,是属于最危急的情况。于禁在这个时候保持着忠义之心也是非常正常的。

生擒了于禁,同时买1送1,还得到了贾诩,贾诩倒是很坦然的投降了孙策,他甚至还告诉孙策接下来的战略是什么,如何完美地击败曹操,这样孙策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因为在周瑜的荆楚军团进攻这里的时候,贾诩兢兢业业的出谋划策,抵挡住了他们不少的进攻,在归附了他们就立刻开出了新的计谋,这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怪异。不过孙策想了想,贾诩以前的履历倒也是明白了些什么,贾诩并不是什么忠心耿耿的人,但是他是一个做事情负责的人,他效力过董卓李傕郭汜张秀,然后是曹操,在这4个人的手下,他都献出过奇谋妙策,那这4个人都曾获得了胜利和战果,是每当到了不利的时候,他又会选择最无害的方式脱身,真不知道说这种人是好还是坏。

既然攻破了宛城,那么许昌就是近在咫尺,孙策让寿春和长安继续给予压力同时把其他的兵力集中在了此处,准备一鼓作气拿下长安。这个时候的曹操有些头疼,他给荀彧下了一个命令,要迁移天子,从许昌到洛阳,荀彧接受到这个命令后,并没有直接去做,他入宫去询问了刘辩的意思,问的也是很清楚,他刘辩是想做一个颠沛流离的帝王,还是用另一种方式回归平常人的生活?刘辩一开始没有明白荀彧的意思,后来荀彧就说明了他当初派史阿去找孙策的意向。

当初荀彧派史阿去找孙策就是为了表明一个意图,那就是以后如果有朝一日孙策进入了许昌,一定要对当今的天子以礼相待,不可任意妄为。就算以后真的要从这个位置上退下来,那也必须用妥当的方式进行,不能用粗暴的手段,孙策答应了这件事情。

把前因后果说清楚以后,刘辩犹豫了半天,然后开口说他想做一个普通人。这是荀彧意料之中的回答,也没有多说什么,于是他做了几件事情,他先是将满宠拿下来,然后打开城门投降。等到孙策大军入城以后,交接完毕,他又欣然辞官,孙策问他要做什么,荀彧说自己要回陈留,这种行为可真是把孙策搞不明白了,他等于是背叛了曹操,为什么要回到曹操的身边?

荀彧出的解释是曹操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错误的,但是现在那个最大的错误已经被放手了,所以自己要回到曹操身边,协助他走到最后一刻。

身边的谋士们都劝孙策不能放荀彧走,但是孙策却还是放他离开了。

然后对于刘辩孙策跟他进行了一番私下的交谈,因为他早就知道自己面前的这个人并不是真正的天子,他想要知道真正的天子在哪里,想要知道这其中的内情。荀彧什么都没说就离开了,那么想要知道答案,只能去问刘辩。

刘辩答应告诉孙策,但是他也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送他到襄阳去,这句话一说出口孙策瞬间也是明白了什么,他知道真正的天子应该就是在襄阳,不过真实的身份他还是不知道。不过这样也确实足够了,孙策没有再深入探究,而是安排军队把刘辩送到了襄阳,同时在外面发布消息就是把陛下迁移到了襄阳。

许昌一带的战争胜利,这个是其他两个地方的节节败退,长安暂时还没有受什么影响,但是寿春却不行了,因为许昌就在寿春的后方,大后方都没了,那还怎么打仗?曹仁放弃了寿春,全军退守徐州,许昌汝南一带彻底不再为曹军所有。

接下来唯一坚挺的就是长安了,长安之所以能坚挺到现在,也是因为得益于他曾经是汉朝多年的国都城墙高耸身后,然后再加上有河北的援军,才能够坚持到现在。现在许昌寿春一旦全部失手,长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了一座孤城,因为如果不撤退的话,后路可以被截断,但是夏侯渊又实在不愿意,就这么放弃长安。他最后做出了一个坚定的决定,他绝不会就这么轻易的抛弃长安。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然后后果也是非常的惨烈。

长安城下经历的一场非常惨烈的大战,吕蒙和马超的联军经过激战后才将长安城攻下,但是也损失颇重,夏侯渊直接战死在长安城头,钟繇则是带着残兵败将逃向了洛阳,河北的援军也是撤退,灰溜溜的回去了。

这三路大战的结束,曹操已经全面溃败,但是孙策也是伤了元气,暂时也准备只是安定这些地盘。,不再继续推进。

荀彧回到了曹操那边,在知道了荀彧开城的事情之后,曹军忠将都想杀了荀彧,但是曹操在经历过这些事情之后,反而显得非常平淡,一点都不激动,是问了荀彧一句为什么?

荀彧就当着曹军众将的面诉说了曹操起兵到现在所做的功过因果好坏,说得滴水不漏,一字不差。在此期间有将领插嘴,想驳斥荀彧所说的话,荀彧就把那个将领的功过也是认认真真的诉说了出来,又是一字不差。这些事情让曹军众人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荀彧确实非常的了解他们。

已经到了这种时候,所以荀彧说话也不藏着掖着了,他直接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情并不对,曹操和曹军众人已经有点嚣张跋扈,自以为是。在场众人被他说的哑口无言,无言以对。最后荀彧才说明白了自己的来意,他要在没有天子的情况下和曹操共进退。众人感触良多,最后也是坚定了下来,虽然已经没有多少地盘了,但是还是要和孙策抗争到底。但是曹操本人却犹豫了,不仅是因为联方的失败,也更是因为寻觅的这番话,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行为究竟是不是对的,自己是不是在不知不觉的时候被野心蔓延了身躯而导致做出了错误的事情?

曹操陷入了犹豫,曹军的行动也开始停滞不前。

他在河北那边听说曹操的溃败,袁熙也是叹了一口气,心里已经很清楚了,这天下自己已经是孙策的唯一阻碍。他开始回收所有在中原的力量,开始沿着黄河布置防线,同时派出使者,开始跟孙策虚与委蛇,表明自己只想占据河北,没有心情进入中原,愿意做孙策的辅佐。

孙策自然不可能答应这样花里胡哨的要求,他直接否决,并且让使者回去带话,尽早投降,还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袁熙自然不可能投降,那么双方谁都不会妥协,大战一触即发,但是这一切都要等到曹操被解决之后。

天下在此时此刻享受到了难得的安定,但是大战随时都会一触即发,休养了大约一个多月,战争重新开始。

深色的本意其实是希望曹操自己投降的,但是曹操似乎并没有这种意思,那就只能继续进攻。

不过曹操的抵抗并没有想象中的激烈,因为曹军早就人心惶惶,说那些真正忠于曹操的人,其他人都是望风而降,最后打到陈留的时候,曹操坚守着官署,孙策则是孤身走了进去,那两个天下的英雄在官署里下了一盘棋,孙策和曹操说了很多话,然后成功地说服了他投降,曹操虽然服了软,但是曹军众将也有不愿意恢复的,孙策也没有为难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干什么。既然曹操都投降了,那其他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坚守的理由,各地陆陆续续的接受了收编。

此时的孙策也只剩下河北没有拿下,天下已经唾手可得,他看着黄河对面的河北,准备暂时休战,先将这些刚刚打下的地盘平定下来。但是河北并不打算让孙策好好的休息,毕竟他们一直是在养精蓄锐,隔岸观火。所以孙策刚刚击败曹操以后,河北立刻对中原发动了攻势,他们的目标并不是获得地盘,而是准备用这种攻势来消耗孙策的有生力量。

经过了几番焦灼的战斗,双方都没占到什么便宜,这才又开始彻底的各自休养生息起来,在此之时,孙策也大力的进行改革和发展,运用他穿越之后的思想,给自己的国力带来更强大的力量。

就这样时间晃晃荡荡的过了几年,孙策的国力越发强盛,领地也是越来越安定,在周瑜等人的主持下,孙策接受了刘辩的禅让,登基成为了皇帝,国号为吴,以洛阳为首都,同时手下的文武大臣也是纷纷的封侯拜将。借着立国的威视,孙策也正式开展了他最想要做的事情,那就是扫荡河北统一天下,成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但是这几年过去,河北也是被打造的固若金汤,袁熙虽然不是一个能统一天下的君主,但他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前几次的猛烈进攻并没有成功打进河北反而吃了不少的亏。这让朝野上下都有些尴尬,认为是不是应该在休养几年再去讨伐河北。

这个时候诸葛亮力排众议,说出了应该讨伐河北的理由,并献上了很多计策,孙策于是就把北伐的事情交给了他,给予他周瑜类似的大嘟嘟前线,让他总理讨伐河北的事情。

诸葛亮也是不负众望,花了三年时间平定河北,袁熙则是带着他剩下的宗族和心腹,一起逃入了辽东。当诸葛亮询问是否要讨伐辽东的时候,孙策摇了摇头,没有同意这件事情,只是在后来派遣使者封袁熙为辽东王。袁熙很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头衔。从此天下一统。

吴国从此绵延万里千秋万代。

(这就是大致的剧情因为我马上要完本了,所以在这个月内是不可能全部写完的,所以我就把这些剧情全部都说出来给读者们看。)

但是其实我想写的东西自然还是有很多,比如孙策和曹操的大战,在这之中肯定会有诸多名将的交锋,我写的很多东西,其实我都是希望向着三国演义靠的,这样让读者能够更加的有代入感,于禁我其实是想让他再次体验一下水淹七军的,但是一想到他被历史上黑成那个样子投降输一半,我也不想再去黑他,于是就给他安排了一个还不错的结局。至于寿春那边,因为孙权也在那个战场,其实我也想给孙权安排一个被突袭,然后落荒而逃成长的剧情,毕竟历史上它是有名的孙十万,现在有着主角这样的穿越的大哥,那么历史的车轮自然是要进行变化。太史慈和曹仁的对决,孙权和曹休的对决,本来有很多地方可以浓墨重彩,但是受限于篇幅,所以实在也是没办法,没办法再写。

再说说长安那边,夏侯渊的结局我是早就已经确定好的,这个人一定会像英雄一样的战死,就像历史上那样,他在汉中和刘备交战,然后战死。直到最后一刻,他还坚守着长安城。有人肯定因为这个想起了马超是什么结局。马超自然是要给他一个西凉王啊,世袭罔替,因为他打通了西域,所以也是开展了贸易的往来。

太多太多的人物和故事可以写,所以接下来我会精确到每一个人物来想一想,我当初是准备怎么谋划这个人物,并且准备怎么设定他的剧情。

第一个,孙策,

孙策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江东小霸王,是一个有着各种优点,但是又有着各种缺点的男人,

既能对人恭顺友爱,又能对人残暴无情,民众爱他爱的要死,世家恨他恨的要死,是一个矛盾,却有完美的人物。

一句所谓的名言来说,有多少人爱他,就有多少人恨他。所以他最后也会在最意气风发的时候,竟然莫名其妙的被刺客所刺杀,说起来也是着实有些讽刺。

我选孙策作为魂穿主角,也就是觉得他不应该就这么的英年早逝,他完全值得更远大的前程。笔下文学2020www.dst9.cc

所以我在描写孙策的时候,因为混穿这件事情,让孙策的脾气变得好了很多,是很多事情上他依然还是要痛下狠手。比如诛杀江东那些不听话的世家,所以小霸王,我的思路就是现在的孙策是一个更加理智的霸王。

用文中的描述都能够表现出来,他既然是未来穿越的人,所以他的思想比较超前,也会比较文雅,这是因为它本身是历史上著名的小霸王孙策,所以他也不得不自己亲自拿着武器去拼杀,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地方。我前期本来是想表现出主角在这种情况之中的挣扎,因为他毕竟是一个从来没有杀过人的未来人,但是为了适应这个世界,他不得不适应这个身份,用自己的手去杀人。但是想到这种小说没有必要写的这么深刻,所以这些事情我都没有提及,只是一带而过。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让孙策重走那些历史上的道路,对于这些剧情,我也经过了一些小小的改动,比如历史上的孙策,其实是被袁术派出去讨伐江东的,根本就不认为孙策能成什么气候。但是在我的小说里,我就让所有人都认为孙策是个危险,所以才出动了三路大军讨伐他。

这是我在小说中为孙策准备的第1个困难和磨难,他度过之后,我就会给他一大堆成功的奖赏,所以我在小说后文度过了这次困难之后,孙策就势如破竹地平定了江东,击败了江东的各方豪杰。这个时候的孙策其实已经有了一种蜕变,他已经不只是那个年少的孙策,而是逐渐的成长为了一方的诸侯。

接下来就是如同爽文一般的剧情,孙策一路开挂打爆天下英雄,最后在统一了江东和荆州之后,孙策就慢慢的从亲自作战过渡到在背后观看,那显得原因其实也很正常,因为君主不可能无时无刻的亲自上阵,所以这个时候孙策的剧情就不再是战场,而是日常,其实这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写,毕竟作为主角的孙策毕竟是魂穿他有着来自未来的知识和想法,我当初的想法其实是想让孙策在这个三国时代改革一下教育医疗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要通过一些微小的改革,来慢慢的改变这个落后的时代,因为你有时候就算科技树点上去了,但是因为时代的限制,你根本就无法发展。怕孙策穿越的是全知全能,你也不可能一口气把三国这种时代变成21世纪,所以只能通过一些微小的改变,就像我在文中写的,孙策开始宣扬平等,但是孙策也明白,在古代这种阶级森严的社会里,平等这种东西只能留于表面,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平等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宣扬这种美好的理念。

我接下来还会写孙策的生活日常,毕竟孙策在文中他有三个老婆和很多孩子,就像那种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教育古代的小孩会发生什么,这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也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最后孙策统一天下荣登大宝的时候,我还会考虑写一写关于几个儿子是否要为了争夺皇位的这种剧情。不过这种剧情说起来有些太过血腥,所以我还是会写孙策的,几个孩子非常的和谐,不会因为争夺皇位这种事情而反目成仇。毕竟孙策是用一种未来人的思维教育自己的孩子。总结来说我写的孙策是我理想中的一种君主,他有着现代人和古代人的思维相结合。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能做正确的事,也会做错误的事,毕竟有对有错,这才是一个正常的有血有肉的人类。

第二个人物,孙权,

作为孙策的弟弟,历史上著名的吴国大帝,被张辽在合肥打爆的孙十万,在考虑写孙权的时候,其实我是有很多想法的,我一直在想我是否要把它黑化,还是写一个温良恭顺的好弟弟呢?

如果写的是一个好弟弟,那他就会成为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军,为为孙策立下功勋并镇守一方。如果我用的是黑化的写法,那我就会让孙权对孙策的位置产生觊觎,并且勾结一些人想要把孙策拉下马来。最后孙策就算是平定了这场内乱之后,但是家族内部也产生了裂痕,最后不得不将孙权流放,我不喜欢这么写,我也觉得读者应该也不会这么看,所以我没有考虑这种写法,而是写了一个小弟弟不断成长的故事。

在我的文章之中,孙权确实是一个少年聪慧的人,但是他也有少年的莽撞和不自信。所以我想写他不断成长的过程,从失败到成功,从莽撞到成熟,不断成长成长为一名值得信赖的大将。有人说看过历史上的孙权,怎么都觉得他不像是这种人,提到孙权就会觉得他很厚黑。

当我想说的是,因为在我的文章里孙策并没有死,孙权有这么一个好的大哥指导,那他怎么会黑化,又怎么会变得猜疑呢?人都是需要榜样的,孙权有孙策这么优秀的榜样,那他怎么会把性格变得恶劣起来呢?他自然会向着更好的方向上升和前进。孙权的定位其实就像是普通的我们,不断的成长,不断的上升,并且为此找到突破。

不过其实我对这个人物其实还是有一些恶趣味的,因为我本来准备让他在寿春吃一场败仗。也就是像他在正史上被张辽在逍遥津打爆的一样,来一场非常屈辱的失败,他甚至屈辱到想要自杀。但是后来被人一顿教育之后,痛定思痛,在此涅磐重生进行蜕变。不过既然我也没有篇幅写这些东西,所以我也只能在此提上一提。然后在接下来的剧情里,孙策统一天下之后,孙权自然就是一个久负盛名的王爷了,可以说就像是包青天里的八贤王一样,声名卓著。每个人都有好的结局。

第三个,陆逊

为什么第3个提的人会是陆逊呢?而不是周瑜呢,很多人看到这里肯定有这样的疑问。我只能说因为陆逊出场早啊。作为开始就能够推动剧情的人物,陆逊是作为人质跟随在孙策身边的。

孙策作为一个穿越的人,所以他听到了陆逊的名字之后就来了兴趣,于是把陆逊要求作为人质,但是陆逊本人肯定是不愿意作为人质的,所以他也是不情不愿的,对孙策甚至有一些厌恶,但是在跟随孙策很久以后,并且得到了孙策家人的亲切对待,这样本来是孤儿的陆逊,也是感到一丝温暖,最后慢慢地变得对孙策死心塌地成为了他的心腹。

我写这么一套,有点那种养成的感觉,就像是把陆逊养成了孙策的忠犬一样。陆逊其实和孙权一样,某种意义上他也是孙策的弟弟,受到孙策的信任和爱护。所以年纪轻轻也能够担当,重任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我给陆逊设计的高潮剧情是想让他把刘备当作垫脚石的,毕竟在历史上陆逊就把刘备打的抱头鼠窜,落荒而逃。我的设计是入暑的时候陆逊面对着死守成都的刘备想出了一条妙策击败刘备,因此也让刘备心灰意冷,最后选择了投降孙策。不过后期因为人物着实太多,所以陆逊的戏份实在是没多少。但是他确实是我在文章中的孙策的一员心腹,这一点不会有假。我还曾经考虑把他和孙尚香拉狼配,但是现在也没有篇幅去写这些东西,只能先作为一个设定,在这里说一说。历史上的陆逊确实是娶了孙策的女儿。

第四个,周瑜

所谓曲有误周郎顾,如果抛开三国演义这种主观色彩比较浓重的东西。周瑜在史书之中确实是一个完美到不可多投的人。孙策他有优点有缺点,使书上写的清清楚楚,别人对他的评价也能够体现出来。

而周瑜的一举一动都显示着一股名士的风范,长得又帅脾气又好,带兵打仗又很厉害,然后老婆也长得好看。这是真真正正的人生赢家。真要仔细硬刚一波的话,孙策到底何德何能能和这样的人做兄弟,还可以当他的君主。

周瑜开始的出场,是在孙策离开江东被三鹿尾角最为窘迫的时候,在那个最为窘迫的时候终于出手,帮助孙策渡过了困难,也奠定了他在军中的一些地位。然后的周瑜就成了孙策在军中之外的一把手,孙策可以放心的把所有事情都交给他,而不用担心。其实这里有一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写出来强调。因为孙策在文中其实是一个穿越的人,哪怕终于是真的他的一兄弟,但是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可能并不能那么信任,但是这句身体里的感情确确实实的影响了他,让他不由自主的相信周瑜,然后周瑜也回报了这份信任。

我给周瑜的气氛虽然不详细,但是都很全面,每次攻城拔寨,每次推进每次打仗都能够看到周瑜的身影。我没有给他设计什么名场面,但是他每次都在参与。但是身为享誉天下的江东大嘟嘟,怎么可能没有名场面呢,所以我在后面和曹操打架的时候给他安排了。他率领荆楚军团击败了于禁和贾诩,帮助孙策在讨伐曹操的道路上打开了僵局,最后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开国之后,周瑜也是当之无愧的功绩第一,毕竟他大小战役都有参与指挥谋划样样齐全。顺便一提周瑜的女儿和孙策的儿子也指腹为婚,这二人会一辈子亲密下去。

第五个鲁肃,

比起历史上演绎中鲁肃的那个老好人的形象,在我的文章中,鲁肃更像是一个有些精明的能吏,周瑜如果是主管军事的话,那么鲁肃就是主管内政。有人可能这里要问一句,不是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吗?那还真是不好意思,在我这里呀是内事不决问鲁肃。

鲁肃的剧情其实也不多,为什么呢?因为他就像是一个内政工具人,他只是负责处理任所有的内政,并不在战略和战斗中发挥作用,当然因为大家都明白这种小说好看的肯定是战略跟战斗,我总不会去细致的写什么内政让大家去思考。

所谓汉初三杰鲁肃在我的文章中的定位就像是孙策的萧何一样,存在感可能不高,但是又不能没有他,没有他就不行。因为我的设定,孙策是一个不喜欢做内政的人,不喜欢处理政务,那么真正处理政务的自然只有鲁肃。我只能说我把他当做工具人实锤了。存在感不高,但是它很重要。

第六个,刘晔

如果说汉初三杰周瑜是韩信,鲁肃是萧何的话,那么刘晔就是孙策的张良。

在我的文章中,刘晔可以说是所谓的孙策军智谋第一。这个计谋第一并不代表他的纯智商,真的是第一,而是代表他出谋划策的次数和成功的次数是当属第一的。他就是所谓的孙策谋主。

这也是我一开始就想好的事情,刘晔注定是一个剧情丰富的人物,为他不仅聪明,而且他又姓刘,是汉室宗亲。

小说的开始,刘晔是扬州的名士,在扬州安逸的享受着自己的生活,但是一听说,袁术竟然要放孙策去讨伐江东的时候,他就开始出手了。

你为什么要出手这个原因,我在文章中也是解释过的,因为扬州牧是刘繇,是汉室宗亲,刘晔出于对汉室的尊重,所以觉得自己有必要帮持一下。所以他提出了本小说的第1个高潮,三路围剿。当然在三路围剿被孙策解决了以后,刘晔依然是不死心,他开始扶持刘勋在庐江阻挡孙策,历史上确实是确有其事的。然而刘忻属于那种烂泥扶不上墙的人,所以很快就被孙策打的抱头鼠窜,最后灰溜溜的只能投奔曹操,刘晔为了避祸,也只好先逃到了寿春。他本以为孙子可能会找他的麻烦,谁能想到孙策,却不计前嫌,想要让刘晔跟随自己,写了一封非常真诚的书信。这真的是刘晔没有想到的事情,再加上他和鲁肃是好朋友,鲁肃也写信劝他过来,所以刘晔画着试探的心情来见孙策,经过一番畅谈以后,他已经确信了孙策是自己值得效力的主公。在接下来的剧情里,刘晔就开始担当孙策的智囊,不断地为孙策出谋划策,好的坏的阳谋阴谋。可以说是孙策的心腹,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这个人物并不值得我刻画。他和孙策之间还有一个迟早会爆发的冲突,那就是刘晔他姓刘是汉室宗亲,而孙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想要统一天下取代汉室的人。这是无法避免的矛盾。所以我在表达这个剧情的时候,也是写出了刘晔心中的无助,他身为汉室宗亲,但是并不能延缓住汉朝的颓败,而他支持的主公却又一路势如破竹。这让他非常的矛盾,所以我在文章后面也设置了刘晔和孙策的冲突。是因为孙策是穿越者具有超前的思维,所以他并没有怪罪刘晔,而是好好的和刘晔讲起了道理,没错,因为思想超前,所以他能够理解刘晔这种想法,并且成功的说服了刘晔。孙策向刘晔承诺,自己一定会善待汉朝的宗室,而在以后的时光里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孙策称帝的时候,刘晔获得了高官爵位,但是孙策同时也让他保持了汉朝宗氏的名声,也可以称得上是有名的君臣相知了。

第七个,开国四老将,

提到所谓的开国四将,想必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是耳熟能详,

程普黄盖,韩当祖茂。

在正史之中他们或许有着很多的故事,但在我的小说中,这4位老将除了有资历之外,确实就是真真正正的工具人,吉祥物,除了在各地担任将领和太守之外,他们确实也没有什么存在感。因为要写的人物太多,也实在没办法仔细刻画他们。三国演义中黄盖可以打出苦肉计,但是在我的小说中孙策势如破竹,根本就不需要去玩什么苦肉计。所以这几位开国四将着实也没什么剧情可以发展,就只好委屈他们一下,做一做工具人,推动一下剧情的发展,然后就安心退场。在我的小说之中,孙策称帝之后,这4位老将也是获得了应有的殊荣,然后在家中安然去世。

第八个,朱治吕范

有一说一,这两个人其实也是工具人,但是他们作为工具员不仅是推动剧情,同时他们也和鲁肃一样是军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前期的剧情里,朱治是负责出使各方势力,并且劝说他们。吕范则一直是后勤官员,负责处理辎重粮草。朱治后面没有什么详细的剧情,但是吕范我本来是想设计一下他贪污的剧情,然后被孙策查获,严厉批评之后开始整顿风气。是我后来一想,我不能随随便便的让一个人就背上贪污的名声了。思考了一下,把这个剧情设计成了一个误会。是同时孙策,也因为这件事情开始整顿风气。总结一下,又是两个推动剧情的工具人。

第九个,周泰蒋钦

有名的水贼兄弟,在历史中和演绎中也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但我的小说之中剧情也不算少。毕竟这两个人的地位就是能争善战的猛将,尤其是周泰,他在史书之中真的是护着孙权从乱军之中杀出来,一个人身负重创,还没死去。所以在文章之中我也确实给他设定了一个猛将的剧情,让他在乱军之中面对了数倍的敌人拼杀,但是却没有死,也奠定了他猛将的名声。这两兄弟在我的剧情里就是一直正守着合肥,面对着曹军的进攻,最后在讨伐曹操的战争中,也是拼勇作战,立下了功勋。

第十个吕蒙

东吴四大嘟嘟,这是最后一个被我讨论的,这个人的戏份其实说起来也真不少。而在我的设定里,吕蒙是一个草根出身,然后一路向上爬的将领。同时我也借鉴了史书中的吴下阿蒙的剧情,让吕蒙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物。他开始担任的是孙策的护卫,然后孙策劝学。,督促吕蒙多看书多学习,然后慢慢的让他离开护卫的位置,让他去做将军。更是在后面给予年纪轻轻的吕蒙一个军团长的位置,我描写吕蒙的时候就是想表达出一种士别三日的感觉,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然后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我也给他设计了很多有意思的细分,他从孙策的护卫一直干到大将,自然是经历了不少事情,也获得了不少的成长。我给他安排的就是不断的和有名的将领交锋,然后获得一些有趣的经历,在文中吕蒙后来成为了巴蜀军团的军团长,担当了攻陷长安的任务,并且击败了夏侯渊,让夏侯渊战死在沙场。他也是作为孙策军以后的中流砥柱,周瑜的接班人。

第十一太史慈徐盛

徐盛这是一个推动剧情的工具人,我一直是把它作为太师资的副将来绑定,也就是一个有名字的龙套。

而另一个太史慈就是比较著名的人物了,在三国演义中他和孙策打了10多回合不分胜负,可以说他是跟孙策打出了感情。我在小说中也是延续了这个设定,两人打了一架以后惺惺相惜,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曲折发展,太史慈加入了孙策的挥下。孙策也是对太史慈惟以重任让他镇守一方,抵挡来自荆楚的骚扰。后期大使词更是直接升格为了江东军团的军团长负责攻略寿春,最后在激战之中让曹仁撤退,完成了攻下寿春的任务。

接下来的剧情里,他也是继续跟着孙策南征北战,不断地建立功勋。最后在立国之后封侯拜将,威名赫赫。历史上的太史慈是英年早逝的,赤壁之战都还没打,他就挂了。在我的小说里,我不想写这种英年早逝的戏,所以太史慈一路稳稳当当的活到了最后。

第十二甘宁苏飞

苏飞工具员这一点不用多说,他只是一个推动剧情的人物,甘宁的附属。他唯一出彩的可能就是三国演义里写的那一段,在黄祖看不起甘宁的时候,苏飞总是不断的照顾甘宁。这么仔细一说的话,就像是好基友一样的存在。所以在演艺里面最后苏飞被抓马上就要拖出去被砍的时候,甘宁会出面求情,把苏飞保了下来,这两位真的是革命友谊。

甘宁是有名的水贼,以前外号锦帆贼,之所以有这个名号,是因为属地以锦绣出名,然后甘宁用喜欢用这种锦绣来当作装饰品。然后甘宁作为水贼,还特别喜欢铃铛,当时的人们一听到铃铛响就知道是甘宁来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甘宁确实是一个牛逼轰轰的水贼。但是总不能一直做水贼啊,在经历了无数个节律的日夜之后,甘宁突然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下去,他不能一直做一个水贼,浑浑噩噩,于是他离开了巴蜀,来到了荆州,投奔刘表。不过甘宁的名声实在是很臭,所以哪怕他有能力,所以刘表也并不是很想重用他,而是直接把他丢给了江夏的黄祖。黄祖就更不要说了,他比刘表还要看不起甘宁,就把甘宁当做一个打仗的工具人,平时根本就瞧不上他,这也为后文埋下了一个种子。甘宁在剧情中的第1次出场是在围剿孙策的时候,他作为黄祖手下的将领,用水军拦截了孙策的去路,在此之中,黄祖陷入了危机的时候,他还救了黄祖一命。但是就算是这样,也依然改变不了对他的偏见。于是有些种子就在心中不断的发芽。等到孙策平定了江东以后,就准备往荆楚进攻。外出作战的甘宁却被黄祖直接无情地抛弃,这让甘宁直接是心灰意冷,最终决定投奔了孙策,并且在进攻江夏的路上,甘宁第1个攻破了江夏的城门,捉拿了黄祖。在以后的时光里,甘宁先是作为江夏太守任职,然后又作为前锋在各地征战,在平定巴蜀以后,他因为曾经是巴蜀人的身份,临时担任了成都太守。最后作为吕蒙的辅佐,辅佐吕蒙进攻长安。平定天下以后,甘宁也作为有功的将领,封侯拜将。其实甘宁这个将领也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描写的,因为他的人生具有一定的传奇性。毕竟从一个水贼混成了威震天下的将领,这可是质的飞跃。而且历史上的甘霖也并不是什么大老粗,只知道打架,他也曾经提出过二分天下之计。就是让孙权去攻取巴蜀,不过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所以这个计划没有实施罢了。我提到这个只是想证明,三国的武将不可能都是什么蠢货。看起来可能是大老粗的人,其实很有可能是深藏不露的智者。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三国之江东霸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三国之江东霸业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百五十四章 江东霸业大结局(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