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三十三)雪中送炭
小七因为香雨逃跑的事情,被关在院子里,不得外出,但是吴阿婆家除外。吴阿婆家门牌号是5号,也算住村头,只不过与朱玉、大宝家是隔着一条很狭窄的山路。
吴阿婆作为童养媳嫁过来的,丈夫很早就没了,家里也没有留下多少财产,好在吴阿婆精明能干,她含辛茹苦地把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拉扯大。如今她的几个女儿都出嫁了,嫁的人家也不富裕。就一个儿子已经结婚了,媳妇也贤惠温良。这日子也算过得马马虎虎。
可是吴阿婆家为了有个孙子,媳妇养了三个孙女,超生早就罚款罚得家里山穷水尽。就在去年的春天,媳妇招呼也没打,就跟人跑了,留下三个孙女,两个蹒跚学步的,一个嗷嗷待哺的。
何梅一是觉得吴阿婆可怜,二是她是吴阿婆小儿子朱超能从小认她做了干妈,她便和桂花、小七姑娘、晓跃常去吴阿婆家,照料一下她的孙女。平日晴天里吴阿婆并没有空串门,只是逢上雨天带着孙女儿们偶尔去大宝家看会电视。
吴阿婆和天底下大多数女人一样勤劳善良节俭,但是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她经常吐槽自己媳妇这不好,那不好。何梅从来不在人面前说自己媳妇不好。最近,吴阿婆一说起缴纳公粮代金的事情就不停地落泪,直叫命苦。
而吴阿婆家既缴纳不了公粮代金,也出不了劳动力做义务工。村长朱前觉得虽然吴阿婆家可怜,但是也不能便宜了他们家。每次去,总得带点东西回去交代。
农历十一月初的一个上午,微风起伏,门前还没有被寒霜完全扫落的几片桃树叶,黄里泛红,在枝头瑟瑟发抖,桂花树的上浓密的绿叶似乎变得硬了不少,随风摩擦沙沙作响。
何梅带着桂花、小七姑娘和晓跃一起去吴阿婆家坐一坐,然后准备回家做午饭。她们去的时候,穿着浑身补丁的吴阿婆,后脑勺挽着髻,系着满是补丁的围裙,还没吃早饭,正在门前木盆里搓衣服。三个孙女在屋里打打闹闹。吴阿婆一见桂花她们来了,便像是见到救星一样,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晓跃和吴阿婆的三个孙女一起玩,何梅、桂花、小七帮忙给吴阿婆去搬柴禾、洗衣服,几个人一边忙着一边聊着。
“踢踏!踢踏!”突然大家听见皮鞋走路的声音,抬头看见四五个人往这边走来,这些人一手拿着茶杯,一手拿着公文包,大腹便便,喜笑颜开。领头的人是村长朱前。估计是在上一家讨到了公粮代金吧。
吴阿婆见状,便不说话,想转身回屋子。村长朱前一看门外全是女人和孩子,便问道:“阿婆,你家儿子呢?他知不知道今年公粮代金就你们家没缴了?”
吴阿婆本想装聋,忽然转身,脸上堆满笑容说道:“村长大人,我儿子一早出去干活了,官人们你们先喝茶,先喝茶。”一边说一边赶紧去给这些村干部装上茶水,其实她早知道这些人迟早一天会来的,她此时虽然脸上堆满笑容,但是心底里直想哭,只是还没哭出来。
“你们家年年都缴纳不起公粮代金,年年都欠着村里的,欠了多少年,这叫我们怎么向上面交代?今年你们必须缴,不缴的话,把稻仓的粮食卖了,猪圈里的猪仔卖了。”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人边打开一本账本边恶狠狠地说。
吴阿婆不识字,也没想去看自家到底欠了多少,她一听,心想这不是把我们这些人活活饿死吗?真是强盗啊。于是她便往地上一跪,大声哭了起来,喊着死去的丈夫把她带走。几个孩子们都惊恐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哭成一团。
何梅赶紧去扶,劝吴阿婆不要哭,吴阿婆还是止不住地喊。桂花在一旁劝村长通融通融吴阿婆,村长朱前的话忍着没说出口,心想就因为他和何梅是有那么一点亲戚关系,大宝家的公粮代金也是拖到现在还没缴呢。
“阿婆,我们也是没有办法,执行任务,上面催得紧,大家都要饭吃,请阿婆谅解。账得记下,迟早要还的。”村长朱前说完也就带着一群人走了。
吴阿婆能说什么,只好眼睁睁地看他们走了之后,又伤心的哭了起来。大家连忙又拍了拍吴阿婆的后背,帮她擦了擦眼泪。
其实,今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公粮代金还没着落,何梅便让朱爱明去想办法去借,做义务工朱爱明还是天经地义地要去,要说大宝也可以去,可是何梅就是怕他吃不了苦,受不了罪。
这公粮代金按照人口和田亩来论,吴阿婆家每年所谓的公粮代金有一千多元。要义务工吧,阿婆家也没人去,阿婆的儿子是家里唯一的男人,也是唯一的劳动力,他需要养活全家老小。
吴阿婆又是缠过小脚的女人,体力劳动没办法做。如果儿子去一个月的修路开河,家里无法过日子。吴阿婆的女儿们嫁的人家也不富裕,这段时间她们也得去做义务工,无法给吴阿婆家帮忙。要是平时女儿们还轮流回来帮忙带孙女,或者帮儿子干些农活。此时吴阿婆只有忙上加忙。要是遇上吴阿婆老腿旧病复发的话,家里的日子真是难上加难。
如果家里没有人去做义务工,那反过来就得拿钱抵扣。这样一算,吴阿婆家就得交出一两千左右的现金。这简直是要了吴阿婆全家的性命。所以每年这个时候,吴阿婆总得哭几场。
农历十一月底,寒冬料峭,少有的农闲时间,变成了一年一度的义务工时间。
村长朱前,一到晚上就挨家挨户统计,出钱的出钱,出人的出人,去开河道。这村里的道路是几年一修的,这河道是年年都要修的。
参加义务工的要准备好铁锹、畚箕、扁担,还有大米,柴禾什么的,然后村长朱前领队,大家挑的挑,拉车的拉车,就像行军打仗一般,要出行一个月才回村。
最为难的是吴阿婆家又没钱又没有人去,临走前村长朱前又让人去他们家把米缸里仅剩的十几斤米倒出来带走。
走之前,悄悄地告诉吴阿婆:“阿婆,我不得已而为之,要不然大家都不去做义务工怎么办,我总得要说服其他人吧,请你谅解。”
就这样,吴阿婆的哭声渐渐停了下来。何梅让桂花回家装了几升的大米送过来,这样吴阿婆才有几顿下锅的米。
缴纳不起公粮代金不仅可以让人辍学,甚至不得不让人去做童工挣钱补贴家用。这让村里未满十八岁的孩子打工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甚至有人为躲避公粮代金的催缴只留下老人,便全家出外打工,此后常年不回。因为缴纳不起公粮代金,村里全家只好背井离乡的也有好几户。
吴阿婆的三个孙女还在蹒跚学步,她就计划着她们长到12岁后就让人带出去打工挣钱,以便能够缴纳公粮代金。等着这些开河的人们空荡荡地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寒冬腊月了就准备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