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诗词期刊第二期

第70章 诗词期刊第二期

公元284年农历4月底,文人墨客期盼的《诗词》期刊第二期出版了。这次不仅有朝中各位大人的诗赋,也有一些当世名家的投稿。

这天散朝之后,朝臣们议论起刚刚出版的第二期。其中有一首诗出自《三都赋》作者左思之手,大家公认写得不错:

招隐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

张华说:“‘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句妙啊,人如果处在一个美好的环境里,根本不用弹琴作乐,因为山水流动的声音本身就是一首乐曲!”

大臣们很赞同张华的点评。李松知道这一句确实是名句,清代画家石涛据此创作了名画《山水清音图》。

不过,最让大家赞赏的还是最后一首词,这首词没有署名: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大家看后都是唏嘘不已。张华说:“无论有多少功绩,最后免不了‘都付笑谈中’,看了这首词,真让我有功成身退的念头啊。”

这时,张华想起这首词是李松收集的,应该问问他有何高见。

李松说:“这首词,用在魏蜀吴三国头上是最合适不过了。”李松知道,这首词本来是明代杨慎所作,后来清代毛宗岗父子在修订与评点《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所以这首词跟三国是有密切关系的。

大家听得一愣,再细细一想,确实有莫大的关联。

李松说:“魏蜀吴三国时期,可谓谋臣似雨、猛将如云,著名的战役就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然而不管这些战争胜负如何,过了几十年再看,不就是‘都付笑谈中’吗?”

在作为现代人的李松看来,这些谋臣良将为了各自的君主竭尽全力,但无论立下多少功劳,对于老百姓却未必是什么好事,最后都免不了成为人们的饭后谈资。

即便是诸葛亮,他的目标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就算实现了这个目标,对老百姓又有什么意义呢?就一定比现在的晋朝要好吗?只要想想刘禅这个“扶不起的阿斗”,就不难知道答案。

而晋朝自统一以来,虽然有人对于司马炎夺取曹魏江山有些议论,但朝臣们所做的一切,客观上都是为了社会安定、发展生产,因此是很有价值的,不能说“都付笑谈中”。

李松问大家:“诸位大人,你们觉得大晋百姓的日子,跟魏蜀吴三国时比,怎么样?”

大臣们都说:“当然是现在好多了。”

李松说:“那不就行了?诸位大人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百姓们自然会记在心里,又怎么会都付笑谈中呢?”

大臣们听了会心一笑,这才释然。

李松回顾走过的路,自己做的事情有没有意义,完全可以通过这首词来评判。

当初帮助晋朝平定凉州和慕容廆,虽然是为了迎娶公主,但客观地看,如果没有做这两件事,那么现在将还是边患肆虐,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所以这两件事肯定不能“都付笑谈中”。

如果没有高产农作物,将来百姓难免遭遇饥荒威胁,所以这件事也不能“都付笑谈中”。

如果没有开发茶卡盐湖,就没有盐税,朝廷财政吃紧,很多大事就办不了,所以这件事更不能“都付笑谈中”。

还有朝廷购地、羊毛纺织品、印刷术、金鸡纳树、竹子造纸术、拼音与字典等等,都是如此。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历史发展,哪些事才是真正有意义。一次轰轰烈烈的战役,带给百姓的更多是痛苦,可以说比不上一个能造福百姓的发明。

第二期出版后,文人学士对于刊登的诗赋也是议论纷纷,尤其是这首临江仙,更是感慨颇多。

不过,大家也都看到,这两期的诗赋里,明显都是最后压阵且未署名的诗词水平最高,意境最为深远。

不知不觉中,士大夫和读书人都对第三期的诗赋充满了期待,尤其是最后未署名的,不知又会冒出怎样的名篇名句。

可以说,现在的流行时尚就是探讨棋谱和诗词,没人关心炫富了,那已经out了。

在李松看来,天天研讨下棋和作诗,这种社会风气也不全是他所期盼的,但总比炫富好吧。

公元284年农历5月,经过2个月的排版印刷,拼音教材和算术教材终于准备好了,各印了50本。而国子学的教室也安排好了,就等开学了。

这两天,李松到教室转了转,发现这教室虽然有桌椅,但缺少几样他熟悉的东西:黑板、粉笔和黑板擦。

实际上,这几样现代人很熟悉的东西,历史却并不长,直到19世纪中期,黑板才在世界各地的学校中流行起来,至今也不过将近200年的历史。

黑板,不过是在木板上面刷一层黑油漆,就基本上可以用了。而粉笔,则是由生石膏制成,加入各种颜料可以做成彩色粉笔。在制作过程中,先把生石膏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部分脱水形成熟石膏;然后加水搅拌成糊状,灌入模型凝固,变成长条形的生石膏,就是粉笔。

黑板擦,现世界多使用海绵来制作。其实也可以用羊毛,跟一块小木板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羊毛黑板擦。

黑板、粉笔和黑板擦,制作工艺都很简单,即使在晋朝也不难制作,但对于教学却非常重要。只是让李松困惑的是:这么重要而简单的东西,为什么直到200年前才开始用在教室里,这之前怎么没人想到呢?

其实自从他穿越到古代,才发现很多在现世界里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在古代还没有,然而原理并不复杂,只要能想到,就差不多可以用上了,比如马镫、标点符号,如今又发现了黑板。

于是,他立刻安排张琛去找木匠和漆匠,用上好的木材制作了一个黑板,当然同时也做了一个黑板支架。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穿梭在晋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穿梭在晋朝
上一章下一章

第70章 诗词期刊第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