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宗南,震旦

第83章 宗南,震旦

恒帝二十七年,恒帝于伊河中游建瓦城(曼德勒),册封嫡二子皇子共为甸王,授礼南方之玉器赤璋,现在及以后,所有甸地诸侯皆受甸王管辖节制。

如希王一般,甸王也有册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援与封地领民的权力。甸地和希王诸侯也不再朝天子,而是朝王,王再朝天子。

瓦城初有三万人,恒帝又在伊河下游三角洲平原修养光(仰光),初有一万人,锡河上河修内都(内比都),初有一万人。

三城皆为甸王共所有,称三王畿,瓦城为北王畿,养光为南王畿,内都为东王畿。

恒帝三十年,卫氏南迁,于伊河中游东岸,瓦城下方,建敏城(敏建),初有二万人,又在下游建卑城(卑谬),初一万五千人。

卫向已死,恒帝册封长子卫告为建公在敏城,次子卫冲为勃侯在卑城。

恒帝三十三年,田氏南迁于钦江(钦墩江)下游建蒙邑(蒙育瓦),初二万人。在若山(若开山)南边,临海的平原上建兑城(实兑),初一万人。

恒帝册封田光为屏侯于蒙邑,次子田丹为实伯于兑城。

这是第一阶段的分封,共有一王一公六侯一伯。

恒帝也不是在乱分封。建公,屏侯一南一西负责供卫甸王的北王畿地区,卑城是扇形冲积平的扇端,负责供卫南王畿地区。

整个甸地,北高南低,东,西,北三方大山脉环绕,相互间隔处皆有水系注入伊河,伊河与这支流如同扇子的扇骨,整个甸地就是俯在其上的扇面。

能够串联起各个依河而建的大规模人类定居点,实现经济,文化交流,政治,军事互通。

三大王畿,瓦城地处伊河中段河谷,乃兵家形胜之地,容易控制各路诸侯,是整个甸地的政治中心。

养光占据适合农业种植的三角洲平原,以养光一城之力也开发不出这么大块平原,所以会分封其他诸侯。

可以预见,三角洲地区日后会是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的重要地区,所以要建南王畿养光以控制这里。

东王畿内都是在三面环山向南而行的山谷地带,易守难攻,是恒帝计划中甸王向东南方开拓的前哨站。

从恒帝四年开始计划南征,恒帝十八年打通南征道,恒帝二十年第一批移民到达甸地建立第一座城池,恒帝三十三年第一阶段南拓结束,共用二十九年,总计移民二十五万。恒帝已四十八岁。

在一边南征开拓的同时,恒帝与支持南征的诸侯氏族联合起来进攻之前不同意南征的诸侯――以不孝非人的名义,天子下诏。

这些做有多方面考量,一是支持南征的诸侯不能将所有财富都能带,人也只能带走少部分。

有的诸侯是举族南迁,有的是开辟分家,再到建设新领地,需要各种工具,皮革,海量的粮食物质,在南拓道上就要消耗一半,因为攀,绍,保三家南拓道上诸侯可不是慈善家,免费供应食物和住所。

所以正好天子号召,又有依据,于是联合起来灭掉了宗华全部独立小氏族,大诸侯一半,九华氏中三川,中川,中臣被击败后,恒帝除去九华族之名,如之前尚华氏般,去名去爵去地去民。

被击败的诸侯及家臣,全被贬为平民,他们积累的财富,尽被胜者诸侯所夺,再强迁其民。

其封地领民全为天子直辖,如此一来,畿内,德阳,眉,乐,绵阳,广元,宜地联成一片,尽为天子帝畿。

这就是恒帝在南拓的同时进行的另一个计划――天府无诸侯!

在扩大宗华势力泛围的同时,扩大天子的力量,大量的人口和历代积累的财富堆积在天府这个狭小的地区。

恒帝就是挤牙膏,摊馅饼,用各种手段将天府众多的人口财富推挤出去,将宗华在地理上的面积短时间内扩大。并促进宗华的新兴增涨。

如同火山爆发,将积蓄的能量发泄出来,如不倾泻到更大更广的地方,这种能量就会互相消耗,至到没有。

第二阶段移民在恒帝三十四年开始,这批多为天府诸侯与八方也参与,要在甸地建立分家。

多在伊江二岸河谷建城,还有三角洲平原。恒帝共册封一公,四侯,十二伯,三十三子,到恒帝四十四年结束,由于绍,保二侯对云地的开拓,所以能对南拓道提供更多补给,十年间就有二十二万人移民。

恒帝四十五年,第三阶段开始,恒帝亲领三万移民,恒帝生有嫡三子,庶一子。庶子皇子庄随行南下。

恒帝沿南拓道往下,于诏邑东行开拓,建楚雄城,留一万人,又东行至一大湖,攻破当地部落,抓俘虏修滇城,湖取名滇池。封皇子庄为滇公,得楚雄,滇池二城,恒帝回绍邑。

恒帝四十六年,嫡二子皇子申领三万移民南下至绍邑,二人汇合南下至瓦城,甸王出城三十里,领甸地大半诸侯往迎。

入瓦城,恒帝了解询问甸地情况,甸王与诸侯皆报,甸地土著不成威胁,而且人数不及不五十万,多年甸地诸侯以封地为中心,大泛围扫荡为主,各路诸侯集结为辅,多次以大区域内进攻土著蛮人。

甸地内已无大部落,各诸侯征服的俘虏共计四十万,为建城,修联结各城的道路,开矿,开田,修灌溉系统提供劳动力。

恒帝就嘱咐,这些俘虏二代以后,差不多五十年后,与宗华人杂居,会工会农,会宗华话和宗华习惯了。就要改变其奴隶身份,陆续释放为平民,不得再将其拘役为永世之奴。

甸地地大,单靠宗华人要何年何月,才能开拓成天府那样。

对甸王讲:

“尔等前三百年只管建设甸地,不要冒然进入东南方向的大陆,可以和东面土著交易,但决对不允许将青铜冶炼,农业种植技术传于蛮人!

否则后患无穷,等三百年以后,也不要只顾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朕如此早的就修建内都,就是希望你后世子孙不要忘记开拓东南方。”

甸王恭敬称是,恒帝又道:

“帕山(帕特凯山),若山(若开山)以西,就不要你管了。”

出了瓦城,顺钦江(钦敦江)中段,又顺曼河(曼尼普尔河)北上,至帕山山脉,入一合适的山谷,乃修因城(因帕尔),留五千人,又北上,顺一支流入雅鲁江(雅鲁藏布江)。

往下游而行,于背山靠河间,修西瓦城(古瓦哈蒂),命名此地为孟北(阿萨姆)。

于此处封皇子申为印王,赐礼西方之白琥。待遇等级如希王,甸王。命印王后世子孙往西拓。

恒帝由五百人的护卫队保护,至诏邑,恒帝大病不起,乃下遗诏如下:

一,嫡长子承继承帝位,继续开拓,对皇弟印王处继续移民,分封诸侯。

二,以帕山,若山为界,云地南面,甸地及东面的大片土地命名为宗南,帕山以西为震旦。

甸王治宗南,印王治震旦,二者皆称国,甸国,印国。

云地同天府,皆天子所治之地。

二国不得相侵。二王及后世子孙须得互帮互助,共尊宗华天子。

以上万世不得更改。

三,天府内继续完成天府无诸侯的大政策,扩大天子实力,五百年不变。

四,任命南巡使,代替天子南巡云地,甸地,孟北,察看三地诸侯有无违犯宗华礼制,改变宗华习俗,有无诸侯相侵,如有诸侯引蛮人攻宗华人,其爵自废,天下诸侯共击之,灭族之!

五,复刻《华藏》二套,由南巡使代天子送于甸,印二国,以充文华,传宗华之文明。

书罢,身边无大臣,乃交与诏侯。第二日崩。

恒帝四十七年秋,恒帝崩于诏邑,丧讯传于四方,滇公闻之,哭到昏厥,第二日往诏邑,欲护送圣体入玉京。

诏侯道:

“路途遥远,入玉京只怕圣体不全,有为不孝。”

滇公惊道:“那怎么办?”

现在天下所有人皆怕背负不孝之名。

诏侯道:

“不如葬在云地,你我二人亲往玉京解说,新君必会理解。”

滇公同意,于是将恒帝葬于滇池北面山上。成为从华帝以降,第一位不葬在龙泉山的帝君。

二人乃往玉京,诏侯宣完遗诏,皇子承悲恸痛哭,众臣劝住,又问先帝遗体,二人如实相告。

皇子承虽然理解,但又悲伤昏倒,滇公也在一旁痛哭。

皇子承继位,后世称律帝。

恒帝十五登基,在位四十七年,享年六十有二。于内,九华族被灭其四,天府诸侯或迁或废,天子直辖地扩大近二倍。

于外,主导开拓云,甸二地,二十九年总移民五十至六十万至云,甸,孟北三地。

好的一方面是使宗华文明冲出原生地束缚,到达新环境。

坏的一方面是在天府进行的战争,南拓道上,强征的平民有二十至三十万,在战争中,道路中死去。

而到达新居住地的移民,四成适应不了新环境,在前四年死去,其余或死于野兽,蛮人偷袭,毒物咬者多达二成。

只有不到一成人,能适应新环境,并活过四十岁。

恒帝南拓期间,天府人口锐减,多达百万之众。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宗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宗华
上一章下一章

第83章 宗南,震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