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争夺故韩之地
注:万分抱歉,小虎生病住院了几天没更,只是病来催人倒,没办法呀,再叹息一句,大家冬天多注意保暖,莫学小虎强充好汉!咳,这两天还有些乏力,不过能码字了,题外话:现在医生水平也是不行,就是配些贵得药,也不顶个用,弄得每天要吃药,然后去医院检查。不知啥时能好利索,强烈鄙视我国的医疗制度。
十月末十一月初的韩地,正是秋风怡人时候,晚耕的田亩上一缕缕的金黄开始被收割,再过几天,各县的库仓里,将堆满这一季的粮秣。
韩地,包括了汉中郡以东,三川一带的富饶土地,这里早先有一大部分是郑国的属地,在郑被灭之后,楚、韩瓜分了郑国,而在秦灭韩之后,这里即为秦国的南郡所在,治都设在宛城,也就是后来的南阳一带。
故韩之地,自古即是兵家必争之地,远的且不去说,单单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时,韩地的荥阳就是秦军与反秦军之间争夺的重要地方。被陈胜封为并肩王的吴广率大军攻打荥阳将近二个来月,一直不能攻下,后来章邯率军杀到,才使城中的秦军得以解脱。
不过,这一次,蒙虎决意攻韩,倒并不是有意争夺这块地方,他决定兵出武关,除了对付英布楚军的进攻外,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抢夺粮秣。相比气候湿润的汉中,没有了秦岭阻挡寒冷气流的韩国故地粮秣的收割季要晚上小半个月,这也使得蒙虎的秦军能够抽出兵力来出武关,与楚军一较长短。
毫无疑问。
这是一场粮秣之战,胜者带回充足的粮食,败者则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对手大快朵颉,大口吃肉。
十一月一日。
蒙虎别遣常庆一部为先锋,自己亲率大军镇后。秦军出武关兵发宛城,常庆虽然军事才能算不上特别优秀,但他的敏锐嗅觉一直是蒙虎所看重地,更何况,在军候一级的秦军下级将领中。也只有常庆的性情最为稳重。
对于这一命令,常庆本人自是求之不得的,因为这一仗若是打胜了。不悄说的,他地军职马上就会再升上去。
这是蒙虎给予他的一个机会,士为知己者死,常庆自然不会错过表现自己的良机,除非他真地甘心在军中默默无闻下去。
不过,有一点蒙虎没有想到,面对着诸多年轻后辈的突然冒出。常庆心里已经有了一份焦虑。他的年龄和精力已经不允许他再象那些年轻将校一样,不顾后果,不顾危险,不顾生死的去承受失败。
换句话说,常庆现在想的只是这一仗,他只能胜,不成败!
秦军蓄劲而发,沿途之上,郑昌的守卫部队几乎是一触即溃。这倒不完全是这些楚军无能,而实在是郑昌的布防太过漏洞百出了。
楚军面面俱倒地防御,看似固若金汤,实际却是百无一用,从表面上来看。郑昌在每一个郡县都放置了不少地兵力。但真正的打起仗来,就这一点人却又怎么算都不够。秦军只要集中力量进攻一个县城,郑昌就没有了应付的办法。
在他的手里,甚至于连一支机动的兵力都没有,在吴郡之时,郑昌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县令,仅仗着与项氏一族的旧好才始被项羽所看重。而郑昌的不谙兵事在项羽看来似乎也不算什么,因为他本来就是要在韩地扶持一个傀儡,要是郑昌能干了,项羽又怎么可能放心让他出任韩
一时间,秦军在宛城一带烽火处处,将韩地的楚军打得狼狈不堪,无奈之下焦头烂额地郑昌只得连连向在宛城游说主持的项声求救。
项声毕竟是项族长老,声望甚重,他也深知宛城的重要性,见英布大军一时还没有到达的迹象,就跑到故魏的都城大梁一带鼓动了楚将丁固来韩救急。
丁固,也就是那一位在历史上放了刘邦后来又被刘邦杀了地丁公。公,在秦时只是一种称呼罢了,丁固是薛地人氏,与名将季布是同父异母地兄弟,他的本领虽然不及季布,但也是楚军中地一员独挡一面的大将。
在得知了秦军来袭之后,丁固一面收缩兵力,扩充实力;一面积极查探常庆军的动静,不比巴蜀、汉中一带,在韩地的百姓对于秦军并没有认同感,所以,丁固的斥候很快就得知了常庆的所在。
十一月五日。
秦、楚两军在宛城以西的枳县一带遭遇,没有充分准备且轻敌的常庆以一千余兵力对抗丁固接近五千的楚军,结果大败,常庆仅带着百余人杀出重围才得以逃脱。
常庆部失利,让蒙虎大为吃惊的同时也心生感叹,丁固在他的眼里,算不得什么名将,相反,因为有捉放刘邦的典故,在蒙虎的心里,还多半以为丁固不过是一势利小人罢了。现在来看,轻敌的不只是常庆,他蒙虎也同样小瞧了古人。
十一月七日,收起轻视之心的蒙虎亲率大军三万余众,出武关与丁固的军队对峙于军事重镇荥阳一线。
丁固初战得胜,士气正旺,刚刚的一场胜利让他有些得意忘形了,面对蒙虎大军,他居然放弃了守卫荥阳,而是在外野战。
野战,比拼的是双方将领的指挥才能和军队的训练素质、战斗意志,在这一方面,丁固的部队充其量不过是楚军中的二线队伍,他们又怎么可能挡得住秦军主力的猛攻,而同样的,在战场指挥方面,丁固现在也不是蒙虎的对手。
仅仅一个上午的激战,丁固军即全线溃败,整个战役甚至于没有出现反复的场面,楚军从头至尾都在遭受着秦军的压迫,率先崩溃的郑昌部甚至于在最后连逃回城中的时间都没有,郑昌本人也被秦军生擒。
丁固大败,出战的一万余军队逃回城中的只剩下了不到三千人,要不是荥阳易守难攻,他现在早已被秦军追杀了。
秦军围城,丁固除了死守宛城不出外,再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御敌。他能做的就是拼命向项羽求救。
丁固军的失利让使得韩地的情形越发的恶化起来,而这时,项羽的主要精力却又被牵扯到了北方的齐地。
在早些时候,楚军在齐地的平叛很是顺利,困守孤城的田荣城破兵败,楚军杀死于乱军之中,看到齐地平灭的楚军也当然的开始撤回,但这个时候,田荣的族弟田横却又站了出来,他在齐国的西北一带又拉起一支队伍,竟然将围剿的楚军打得连番惨败。
田横的复起让项羽很是镇怒,与其他诸侯明里应和暗中反抗不同,田氏兄弟的举动是对他权威的最严峻挑战,项羽绝不能坐视不理。
情不得已,楚军主力只得再度北上,而对付韩地秦军袭扰的重任也就责无旁贷的落到了临江王英布的手里。
丁公失败之后,英布这回没有再犹豫,一方面是他深知项羽的底线,要是韩地真的被秦人攻占了,那他这个临江王也做到头了,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要是不想看到韩地的粮秣被秦军抢夺了去的话,就只有迅速的出兵了。
之前,在秦、楚两军韩地激战的时候,英布迟迟不动,他的部队在做出了北上的迹象之后,在南郡与韩地之间又停下了脚步。走走停停,这并不是英布还在犹豫,而是他在等着最适当的时机,换句不厚道的话说,他在等着丁公兵败的消息。
虽然曾为同僚,但现在英布的立场已经有了些不同,他不再是项羽麾下的一员将领,他已经是独立的王侯了。
英布迟迟不动,看中的是韩地的富庶,郑昌的那一点支援与整个南郡的粮秣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英布想要做的就是趁火打劫,只有等到韩地陷入到战争泥潭之时,他的军队才能北上得到最大的利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扫荡各县郡府库粮秣时不召人诽议,才能显得光明正大。
在这个乱世当口,英布清楚,有了军队就有了实力,而要让军队更加的壮大,首先就要给予足够的粮秣补充。
有了粮秣,招募流民,壮大队伍都会顺里成章,在独立成王之后,英布早已不满足只是供人驱使的一介将领,他要的是与春秋战国时诸国国君的地位。
注:万分抱歉,小虎生病住院了几天没更,只是病来催人倒,没办法呀,再叹息一句,大家冬天多注意保暖,莫学小虎强充好汉!咳,这两天还有些乏力,不过能码字了,题外话:现在医生水平也是不行,就是配些贵得药,也不顶个用,弄得每天要吃药,然后去医院检查。不知啥时能好利索,强烈鄙视我国的医疗制度。
十月末十一月初的韩地,正是秋风怡人时候,晚耕的田亩上一缕缕的金黄开始被收割,再过几天,各县的库仓里,将堆满这一季的粮秣。
韩地,包括了汉中郡以东,三川一带的富饶土地,这里早先有一大部分是郑国的属地,在郑被灭之后,楚、韩瓜分了郑国,而在秦灭韩之后,这里即为秦国的南郡所在,治都设在宛城,也就是后来的南阳一带。
故韩之地,自古即是兵家必争之地,远的且不去说,单单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时,韩地的荥阳就是秦军与反秦军之间争夺的重要地方。被陈胜封为并肩王的吴广率大军攻打荥阳将近二个来月,一直不能攻下,后来章邯率军杀到,才使城中的秦军得以解脱。
不过,这一次,蒙虎决意攻韩,倒并不是有意争夺这块地方,他决定兵出武关,除了对付英布楚军的进攻外,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抢夺粮秣。相比气候湿润的汉中,没有了秦岭阻挡寒冷气流的韩国故地粮秣的收割季要晚上小半个月,这也使得蒙虎的秦军能够抽出兵力来出武关,与楚军一较长短。
毫无疑问。
这是一场粮秣之战,胜者带回充足的粮食,败者则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对手大快朵颉,大口吃肉。
十一月一日。
蒙虎别遣常庆一部为先锋,自己亲率大军镇后。秦军出武关兵发宛城,常庆虽然军事才能算不上特别优秀,但他的敏锐嗅觉一直是蒙虎所看重地,更何况,在军候一级的秦军下级将领中。也只有常庆的性情最为稳重。
对于这一命令,常庆本人自是求之不得的,因为这一仗若是打胜了。不悄说的,他地军职马上就会再升上去。
这是蒙虎给予他的一个机会,士为知己者死,常庆自然不会错过表现自己的良机,除非他真地甘心在军中默默无闻下去。
不过,有一点蒙虎没有想到,面对着诸多年轻后辈的突然冒出。常庆心里已经有了一份焦虑。他的年龄和精力已经不允许他再象那些年轻将校一样,不顾后果,不顾危险,不顾生死的去承受失败。
换句话说,常庆现在想的只是这一仗,他只能胜,不成败!
秦军蓄劲而发,沿途之上,郑昌的守卫部队几乎是一触即溃。这倒不完全是这些楚军无能,而实在是郑昌的布防太过漏洞百出了。
楚军面面俱倒地防御,看似固若金汤,实际却是百无一用,从表面上来看。郑昌在每一个郡县都放置了不少地兵力。但真正的打起仗来,就这一点人却又怎么算都不够。秦军只要集中力量进攻一个县城,郑昌就没有了应付的办法。
在他的手里,甚至于连一支机动的兵力都没有,在吴郡之时,郑昌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县令,仅仗着与项氏一族的旧好才始被项羽所看重。而郑昌的不谙兵事在项羽看来似乎也不算什么,因为他本来就是要在韩地扶持一个傀儡,要是郑昌能干了,项羽又怎么可能放心让他出任韩
一时间,秦军在宛城一带烽火处处,将韩地的楚军打得狼狈不堪,无奈之下焦头烂额地郑昌只得连连向在宛城游说主持的项声求救。
项声毕竟是项族长老,声望甚重,他也深知宛城的重要性,见英布大军一时还没有到达的迹象,就跑到故魏的都城大梁一带鼓动了楚将丁固来韩救急。
丁固,也就是那一位在历史上放了刘邦后来又被刘邦杀了地丁公。公,在秦时只是一种称呼罢了,丁固是薛地人氏,与名将季布是同父异母地兄弟,他的本领虽然不及季布,但也是楚军中地一员独挡一面的大将。
在得知了秦军来袭之后,丁固一面收缩兵力,扩充实力;一面积极查探常庆军的动静,不比巴蜀、汉中一带,在韩地的百姓对于秦军并没有认同感,所以,丁固的斥候很快就得知了常庆的所在。
十一月五日。
秦、楚两军在宛城以西的枳县一带遭遇,没有充分准备且轻敌的常庆以一千余兵力对抗丁固接近五千的楚军,结果大败,常庆仅带着百余人杀出重围才得以逃脱。
常庆部失利,让蒙虎大为吃惊的同时也心生感叹,丁固在他的眼里,算不得什么名将,相反,因为有捉放刘邦的典故,在蒙虎的心里,还多半以为丁固不过是一势利小人罢了。现在来看,轻敌的不只是常庆,他蒙虎也同样小瞧了古人。
十一月七日,收起轻视之心的蒙虎亲率大军三万余众,出武关与丁固的军队对峙于军事重镇荥阳一线。
丁固初战得胜,士气正旺,刚刚的一场胜利让他有些得意忘形了,面对蒙虎大军,他居然放弃了守卫荥阳,而是在外野战。
野战,比拼的是双方将领的指挥才能和军队的训练素质、战斗意志,在这一方面,丁固的部队充其量不过是楚军中的二线队伍,他们又怎么可能挡得住秦军主力的猛攻,而同样的,在战场指挥方面,丁固现在也不是蒙虎的对手。
仅仅一个上午的激战,丁固军即全线溃败,整个战役甚至于没有出现反复的场面,楚军从头至尾都在遭受着秦军的压迫,率先崩溃的郑昌部甚至于在最后连逃回城中的时间都没有,郑昌本人也被秦军生擒。
丁固大败,出战的一万余军队逃回城中的只剩下了不到三千人,要不是荥阳易守难攻,他现在早已被秦军追杀了。
秦军围城,丁固除了死守宛城不出外,再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御敌。他能做的就是拼命向项羽求救。
丁固军的失利让使得韩地的情形越发的恶化起来,而这时,项羽的主要精力却又被牵扯到了北方的齐地。
在早些时候,楚军在齐地的平叛很是顺利,困守孤城的田荣城破兵败,楚军杀死于乱军之中,看到齐地平灭的楚军也当然的开始撤回,但这个时候,田荣的族弟田横却又站了出来,他在齐国的西北一带又拉起一支队伍,竟然将围剿的楚军打得连番惨败。
田横的复起让项羽很是镇怒,与其他诸侯明里应和暗中反抗不同,田氏兄弟的举动是对他权威的最严峻挑战,项羽绝不能坐视不理。
情不得已,楚军主力只得再度北上,而对付韩地秦军袭扰的重任也就责无旁贷的落到了临江王英布的手里。
丁公失败之后,英布这回没有再犹豫,一方面是他深知项羽的底线,要是韩地真的被秦人攻占了,那他这个临江王也做到头了,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要是不想看到韩地的粮秣被秦军抢夺了去的话,就只有迅速的出兵了。
之前,在秦、楚两军韩地激战的时候,英布迟迟不动,他的部队在做出了北上的迹象之后,在南郡与韩地之间又停下了脚步。走走停停,这并不是英布还在犹豫,而是他在等着最适当的时机,换句不厚道的话说,他在等着丁公兵败的消息。
虽然曾为同僚,但现在英布的立场已经有了些不同,他不再是项羽麾下的一员将领,他已经是独立的王侯了。
英布迟迟不动,看中的是韩地的富庶,郑昌的那一点支援与整个南郡的粮秣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英布想要做的就是趁火打劫,只有等到韩地陷入到战争泥潭之时,他的军队才能北上得到最大的利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扫荡各县郡府库粮秣时不召人诽议,才能显得光明正大。
在这个乱世当口,英布清楚,有了军队就有了实力,而要让军队更加的壮大,首先就要给予足够的粮秣补充。
有了粮秣,招募流民,壮大队伍都会顺里成章,在独立成王之后,英布早已不满足只是供人驱使的一介将领,他要的是与春秋战国时诸国国君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