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1633年之王承恩的新工作
第二天,吴襄的奏折便摆到了崇祯案头,崇祯打开来看,主要内容就是吴襄解释昨天为何对督军府搬出皇宫没有发表看法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自己反对,相反的,自己坚决赞同督军府搬出皇宫,德嫔娘娘也反复的提醒过自己,一定要坚决拥护皇上。顺便又歌功颂德了一番。崇祯笑着合上奏折道:老狐狸。然后对王之心说:德嫔如今是众嫔之首了,妃位如今不全,朕本来是想要给她进一进位份的,不过这平白无故的,朕也不好违背祖宗的规矩。王之心恭敬的说:皇上言之有理,正好前几天臣去家兄那边吃饭,听家兄说,吴三桂这几天回京省亲,邀请了一些大臣来往应酬,家兄也在其列,臣兄不敢隐瞒,特让臣禀告皇上。
崇祯便笑道:吴三桂这是要打探朕的消息呢,让你哥哥去,就如实的说。王之心转移了话题道:方才皇上说起立功不立功的事了,这四海靖平的,哪里还有什么功?崇祯道:程国祥上岁数了,脾气又倔,朕想着把他调回来,但是这巡抚人选朕还没想好,若是能有人到甘肃收复哈密卫,这岂不是泼天的功劳。王之心道:拗吆,这哈密卫被叶尔羌夺去近百年了,果真是天大的功劳。
两人闲聊天了一会,到了午膳的时间,崇祯便命摆驾咸福宫,去看望德嫔去了。
过不几天,吴三桂上书崇祯,只说如今东蒙各部落一心归附朝廷,臣无用武之地,如今甘肃新建,又是四处敌围之处,正是建功立业之地,特请降一级调任甘肃,望皇上恩准。崇祯拿着吴三桂的奏折对诸位随侍大臣说:看看,看看,这才是忠正之士啊,你们大家都传着看看。王承恩将吴三桂奏折交给诸位大臣传阅,众人都纷纷赞叹,许士扬便道:陛下,这提督乃正二品,巡抚是正三品,吴提督一心为国家着想,宁肯降一级调用,实在令臣感动,臣以为朝廷必要大加褒奖,且不可寒了忠臣之心啊。崇祯便问:这话说的正是,爱卿以为如何?许士扬道:品级乃朝廷法度,实难协调,臣以为可加赐吴提督武散官正一品安南将军,方是成全忠义之法啊。
崇祯笑道:爱卿所言极是,那就拟旨,调东蒙招抚司提督吴三桂为甘肃巡抚、辅理总督军务事,另赐安南将军衔,招程国祥回京,仍任原职,至于东蒙招抚使司提督一职,可先暂时由郑以伟兼理。崇祯又道:将吴三桂这份折子明发下去,让各级官员都好好看看、好好学学,为国尽忠、为君父尽孝,绝不要眼睛光盯着品级,朕看中的是安邦治国的能力,只要立下功绩,朕绝不吝赐!许士扬忙着下去拟旨、用印、传旨,众人又协助着崇祯处理朝政,到了晚膳时分,崇祯又令摆驾咸福宫,去看望德嫔去了。
到了四月十日,太液池西边的四大殿整修完毕,内阁、督军府、都察院、翰林院纷纷搬迁过去,涉及的何止几百人,更不用说还有无数的公文,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搬迁行动异常迅速,这四大部门仿佛比赛一般,看谁搬的快,不出七八日,竟然先后完成了搬迁,尤其是督军府,出动了不少的军士协助搬迁,第一个搬到了最北边的护国殿,都察院搬到护国殿南侧的清馥殿,翰林院则搬到在南侧的翰林院,翰林院在南便是西安门大街,过了大街便是内阁所在的光明殿,光明殿南边便是郁郁葱葱的兔儿山,现已改名为蓬莱山,西安门大街西去便是西安门,出了西安门便出了皇城,西安门大街东去便是太液池上新修的西华桥,桥头两侧均由勇卫营士兵把守,过了桥便是高耸的皇宫城墙,沿着城墙根往北走便是万岁山和内宫监,往南走便是西内廷门和西华门。新修的官署不但宽敞明亮,而且一来出了皇宫,自由了许多,二来又是在皇城之内,每日进出西安门,官员们还颇有些自豪感,也算是皆大欢喜。
宫中腾退完毕,崇祯这才开始着手内监和内廷的调整,四月二十日,崇祯将内监诸人召集到乾清宫,王承恩、王之心领着一大帮太监跪倒一片,将乾清宫占了个水泄不通,见崇祯坐定,便忙不迭山呼万岁,崇祯便道:都起来吧,今儿也没有外人,咱们且说说体己话。
众人这才起身,王承恩首先道:皇上若要吩咐什么,写个条子也就是了,便是要了咱们的命,也必拼着献上,何必传咱们过来,没得辱没了乾清宫的地。崇祯笑道:贫嘴,你们中很多人,有的是打小陪着朕长起来的,有的是替朕卖过命,立了大功的,朕可没想找要了谁的人头,你们替朕好好看着内宫,朕才有心思去处理朝政,所以你们都是朕的体己人啊。
王之心忙道:咱们何德何能啊,能得皇上如此体己,臣感动啊,呜呜...边说着边激动的哭出了声,他这一哭,更有其他几个太监也掉了泪,崇祯又道:朕知道,前些年让你们受了些委屈,关在后宫里不得出来,朕也实在是为难啊,魏忠贤实在是树敌太多,为了平息大臣们的怒火,朕不得不如此啊,想必你们能体谅朕。
王德华忙跪倒在地上:咱们实在担待不起啊,莫说受些委屈,便是要了臣的命,只要是为了皇上,臣也绝无二话!皇上!王承恩、王之心、高起潜、陈奉等也跪在地上,呼喊声、哭泣声响成一片,崇祯皇帝也不由的动容道:你们都是朕的忠臣啊,是朕亏待了你们啊!他这么一说,太监们哭声更大了。
太监们哭了片刻,个个心知皇帝有要紧事说,谁敢真哭起来没完,便止住了哭声,王承恩这才说:皇上但有什么,只管嘱咐便是了,臣等无不从命。
崇祯便说:当年朕是与大臣们相约,内监不出乾清门,如今便是要改一改了,朕的意思是将上林苑监单独拿出来,设上林苑监司,主要就负责管理皇庄,包括皇庄收上来的银粮的管理;另外宗人所负责管理皇族,再在内监司里级别低了些,也单独拿出来升为宗人府,朕的意思是把詹事府也并进来,皇子公主们的事你们也负责起来,朕信任你们,脏罚库不是搬过来了吗,也划给宗人府,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他们有了错,该罚的罚,该打的打,不许替朕宽心。
崇祯又道:还有一事,朕的意思是就不在设总领太监了,总管太监之下直接就是掌事太监,品级也不必动,这些事就交给王承恩、王之心、高起潜商量着办也就是了,不过,朕得提醒你们一句,先易后难,宗人府的事务必要谨慎在谨慎,朕是知道的,那些人都自诩才高八斗,让他们归到内监来,万一处理不当,只怕要出乱子,所以这件事务必都把嘴给我封严实了,否则朕绝不宽待!众人忙不迭应着,崇祯单单留下王承恩和高起潜,其他人也都跪安了。
崇祯首先对高起潜说:杨观光是老东林了,一向与内监不对付,不过这个人朕是知道的,对民事颇有些见地,你务必敬他几分,朕对他也自有处置,你不必担心,朕准你去找魏藻德聊聊,他跟他透露一下,让他去劝说詹事府的其他人,或可事半功倍,总之,且且不可操之过急,又不可将此事提前泄露,否则很容易酿起大祸。高起潜忙说:皇上但请放心,臣心里有数。崇祯这才让高起潜跪安。
崇祯便又对王承恩说:承恩啊,从内监司留守太监的位子上下来,是不是不情愿啊?王承恩忙道:只要能侍奉在大伴左右,便是做个普通太监,我也心甘情愿。崇祯笑道:放心,你还是他们的老祖宗,朕不妨跟你透个底,朕决定要把府库司放出去。王承恩大吃一惊道:大伴,这可如何使得。崇祯道:张稷若他们跟朕说过多次了,户部就靠商税和车马税撑着,又要打仗、发粮饷、赈灾、营修、治水,地方上还要截留一些,那一项都不是小数目,咱们虽然开海后,朝廷收入多了不少,但市舶司那么大的营收却都入了内廷,月月府库司还得给户部拨银子,白白的耗费人力物力,罗喻义前几天给朕算了一笔账,如今只有东边几个省财政略有盈余,但都得补西边诸省的亏空,甘肃还不太平,西南诸省又刚平定,田租税粮的新政又出了事,朕也明发上谕暂时停了,若没有市舶司的银子进来,只怕今年户部就得揭不开锅了,朕想着,虽然把府库司交出去了,但是有皇庄的收成,内府库还不至于空了,虽说宫里这几年加了不少人,若节俭些也不至于太为难,你可明白朕的苦心?朕让你管上林苑,可是把朕和嫔妃们的饭碗交给你了呢。
王承恩不由得感激涕零道:大伴别说了,没得让臣鼻子发酸,大伴天恩浩荡,心里何曾想过自己,无一不是想的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若那些大臣有些良心的,也必不会给大伴添乱子的,大伴放心,臣一定管好上林苑。崇祯这才笑道:那就好,另外,西厂你还得接过来,正好可以依托各地的皇庄,发展一些忠于朕的好苗子来,也不必局限在西厂,你但凡发现好苗子的,就报上来,朕决不亏待的,上林苑监司若办的好,也不必局限在皇庄之内,也不必局限在单单收皇粮和皇银,或许还有其他大营生,正好你不在内监司了,也有机会多跟内阁那起子人学学,杨春懋、赵清衡、范淑泰、曹于汴、罗喻义、徐岘、霍守典、徐亮采这些人都可以,你若真为朕好,就多学学,多想些大营生,朕和后宫也不必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