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1626年之宁远大捷
陆遥左思右想,纠结的很,朱由检见他不说话,也便没有继续问,回到王府,王承恩接替张彝宪伺候信王,几个侍女一边帮信王更衣,信王一边问,承恩,宁远大捷的事,你跟我说说是怎么回事?
承恩便说,殿下,要说这仗打的可惊险,多亏了孙相公之前种种布置,更是袁大人及一众将领同心同德,这才有了这大胜仗。
通过王承恩的介绍,信王明白了,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蓟辽督师孙承宗决定镇守宁远,并命满桂与袁崇焕一起前往。第二年,宁远城修筑竣工,在满桂与袁崇焕的努力下,宁远成为关外重镇。
天启五年(1625年),孙承宗与袁崇焕定下计策,派遣将领占据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地,并修缮城防长期驻守,宁远因此成为内地,开疆复土两百里。
同年十月,孙承宗遭罢免,高第接替其职。高第认为关外一定会守不住,命令军队全部撤出锦州及右屯等地,但袁崇焕表示宁愿死在宁远,也不愿撤离,高第无法强迫袁崇焕,于是将锦州等地军民尽数撤离,丢弃米粟十余万,在迁徙路上死亡的人非常多,哭声震野,军民怨声载道。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便率兵13万进攻明朝,连下锦州、松山、大小凌河、杏山、连山和塔山7城,进而围攻宁远,致书袁崇焕要他投降。
虽然驻守宁远的明军只有不到1万人,但袁崇焕采用茅元仪、王喇嘛等建议,使用了当时先进的葡萄牙制红夷大炮,将西洋大炮11门入城安置,并遣孙元化等人训练炮手。明军以城护炮,以炮卫城。更有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集将士誓死守。后金无可奈何,只好撤退。
王承恩可能之前学过评书,这宁远大战讲下来,该粗略的就粗略,该详细的地方就详细,陆遥听得也是如痴如醉,恨不得当场拍案叫绝,信王听了更是连连拍桌子说,好!好!好!好一个袁崇焕,有这样的良将,鞑子何愁不灭,辽东何愁不平!
陆遥心里则有些不以为然,他心想,别看你现在对他评价这么高,谁能想到几年后,他就死在你的手里呢?不过这袁崇焕也不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倒不至于死,如果善加引导,还不失为一个守土的人。
想到这里,陆遥便说,不过这人过于狂傲、刚愎自用,依我看,不过是马谡一样的人。朱由检不由得吃惊的说,先生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袁崇焕后来谋反?陆遥说,这倒不至于,总之,目前袁崇焕还是可以用一用的,只是要稍加引导,不过这些都是后来的事了,最起码现在辽东不是什么要紧事。
朱由检忙问道,请教先生,目前重要的事是什么?陆遥笑了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道,你问这些事有用吗?就算你知道了,你有办法改变吗?
朱由检一时没话说了,好一会儿才嘟囔道,我可以去劝皇兄啊......陆遥问道,难道你没想过自己当皇帝吗?朱由检不由得大吃一惊,变了脸色说,先生,你!你是要我造反?不可!不可!我与皇兄虽然不是一母同胞,但是却是从小一起长大......
陆遥笑了笑,没有接他的话,而是又问,如果皇帝不听你的呢?朱由检又不说话了,陷入了沉默,过了好一会才说道,如果先生能帮我,救我大明与未来,那一切都听先生的。
陆遥听了这话,反而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朱由检知道这事不能操之过急,便没有继续追问。
过了几天,嘉奖名单下来了,袁崇焕升任右佥都御史,其余满桂等也有奖赏,而高第及杨麟则被罢官,陆遥看着名单问,怎么没有茅元仪?
朱由检有些疑惑的说,这人是谁?没有听说过呢。陆遥连连摇头说,这人今后有大用处,你最好派人去打探一下,看看这人现在哪里?
信王便安排王承恩私下打探茅元仪的下落,过了几天,王承恩带回来一个惊人的消息,茅元仪竟然告病回家了!信王便说,具体怎么回事,你跟本王仔细说说。
王承恩说,这茅元仪是孙相公力荐的,后来魏公公弹劾孙相公,这茅元仪受了连累,本来是要一起被罢官的,但是因为辽东战事紧张,又加上袁大人极力挽留,这才留在宁远,听说这次以打炮坚守宁远,便是他的主意,没想到朝廷却没有恩赏,只说将功补过,连原职都没有恢复,茅元仪一气之下,这才告病回原籍去了。
信王听了勃然大怒说,定然是魏忠贤这个阉人从中作梗!本王将来一定要杀了他!
陆遥说,你这人,就是太冲动,这个脾气得改,有很多事,不是着急就能行的,所谓欲速则不达,他暂时离开朝堂也是好事,最起码避免了小人的觊觎,不过你最好派人暗中保护好他。
朱由检知道陆遥肯定不是无的放矢的,便点点头说,这好办。信王便对王承恩说,你找几个可靠的人,暗中盯着他,保护他,务必护他周全,如果此人有三长两短,你也不必回我了,自刎谢罪吧!
信王说的严重,王承恩吓得连忙跪下道,微臣不敢不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