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十四)
“我今儿心里实在欢喜。”尤思礼不胜感慨地说道,“朱将军打这样的大胜仗,带出这样猛壮的虎狼之士,我等与朱大人同朝为官都是与有荣焉呀。皇上前有旨意,称将军殚精竭虑报效皇上,使国家西顾之忧也一役荡除,为朝廷雪了庐陵、樊口的兵败之耻,真乃是大宋之恩人。”
朱玄赶紧起身称谢道:“皇恩浩荡若此,朱玄敢不尽心竭力效忠朝廷以把圣德!但若前方只有朱玄一人一心,万不能获此大胜,以致天下臣民共享尧天舜地之福,全赖了诸位将军辅佐,在前方一刀一枪拚杀出来。因而众位将军功在社稷如日月昭昭永不可泯!”话说到了这里,他略略停顿了一下,才缓缓地接着说道:“今日会操诸军将佐弁员皆乃此次平叛的有功之人。前儿,我曾向朝廷明折所保奏有关将佐升迁人员,不知道圣上可有旨意?”
尤思礼笑道:“皇上传旨内务府发内帑三万两,命我带来赏给西川军士,并着翰林院草拟东征朱大将军功德碑,勒石于庐陵,永为存念!我还听说了……”说到这里,尤思礼刻意压低了声音,说道:“我还听说了,皇上已经传旨吏部,要封将军关内侯,赐太子太保衔,以武将身份获关内侯爵位的,将军可是大正朝的第一人呐!”
“就这?”朱玄满以为依着自己的功劳能获个公爵,但听尤思礼说只封了他一个二等侯,心里“咯噔”一声,不由得犯了急,话一出口就觉得不妥,随即改口说道:“……那……那我所保奏的有功将士,朝廷打算如何封赏?”
“这……”尤思礼一下子就犯了难,正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旁边一直不曾开口说话的刘望平,此时忽然插嘴说道:“朱将军莫急,您为将士请功的奏折,皇上已经看过了。原本是要考功司照准施行的,可是因为横生了一些枝节出来,也就此耽搁了时日。请朱将军和诸位将士稍安勿躁,相信不日就有封赏到来。”
“哼!”朱玄把身旁的桌子重重一拍,站起身来冷冷地说道:“只怕是有小人在朝,说了我朱玄的坏话了吧!”
尤思礼等人赶忙说道:“无有,无有,无有此事啊。朝中诸臣对朱将军还有西川将士皆称赞有加,倚为国家干城,绝不会暗中进谗的。”
“都把我视为国家干城?此言恐未必为真吧。近来,各地传闻都中对越水乱党的和战之争很是激烈。如今,我在前线奋迅立功,很是招朝中那些主和派的忌恨吧?”朱玄冷笑道,“不是有荣大人府上的詹事史贻直说我朱玄是大宋国第一号奸臣吗!他那一篇《讨朱玄檄》写的洋洋洒洒,数落朱某人拥兵自重,专权欺君,稔熟得如数家珍,一句接一句词锋如刀似剑,看得我是手颤心摇。什么‘自古奸雄之臣,哪个不曾立过功劳?曹操若不荡平张角之乱,横扫诸侯,能当上汉相么?’什么‘朱玄在北线之战,是赖皇上调度有方,倾天下之力竭天下之财,前线才有大捷,而为防江南大营争功,处置乖方,阻京军南下,以致数千叛贼逃适法外。这是他妨功害能忌贤妒才之罪。’还说我‘先前,不得诏旨而擅自出兵黔中,是犯了朝廷大忌,却不见年朱玄有一字引咎之辞,是其眼中无有朝廷之明证。’更有‘朱玄的年俸只有一百八十两,家有私财银两逾千万,试问从何而来?闻其在川中沿途干预民政,聚敛民财,收受贿赂,车骑仪仗超越礼制。府上蓄养的家奴外出,两川知府以下官员们行跪拜礼。试问曹操再世,能如此跋扈吗?’若以此文论之,我朱某人真是大奸若忠,大诈似直,朝廷不诛我周某人是断无宁日可言的了!今日几位钦差大人不来,我朱某人还打算着要去马步军衙门认罪伏法呢!”
朱玄一语既出四座俱惊,殿内殿外大臣侍卫或不坐或僵立,都如土木偶人,一时沉寂得荒庙一般。荀昭也觉得史贻直做的过分,一时说不出话来,多少有点神情恍惚地望着朱玄。
那王一坤目中波光一闪,睃了众人一眼,良久方格格一笑,说道:“此事不想传得如此广泛。唉,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啊。史贻直不过是一个读腐了书的呆子,最好胡言乱语,连皇上都不愿意搭理他,朱将军又何必跟他一个夯货置气呢?为着这一件事,皇上曾把史贻直招入宫中,问道:‘你弹劾朱玄,这使得的。朱玄刚刚立过不世之功,清廉刚正朝野尽知!朕就是听你的,他总该有个罪名儿吧?拿朱玄只是一纸诏书,这‘莫须有’三字坏名声,你要加到朕头上么?’只这一番话就把史贻直说得无地自容,只能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了。”
朱玄却不依不饶道:“陛下既然知道史贻直是在妄语欺世,诽谤当朝重臣,为何不杀了他以儆效尤?”
王一坤淡淡地吃了一口茶,说道:“我朝太祖皇帝曾立有不杀上书言事之人,史贻直自然杀不得。”
朱玄气道:“只怕皇上是信了他的鬼话,才舍不得杀他吧?”
王一坤把眉毛一挑,问道:“朱将军,你是在抱怨皇上处事不公吗?”他的语气淡得白水一样无味,甚至有点枯燥,但尤思礼跟王一坤打了二十多年交道,深知这主儿愈是阴狠刻毒性子发作,说话愈是寡淡平和,很怕他将朱玄给就地处置了,不禁紧紧锁了眉头,思量如何调停。转眼看刘望平时,却是泰然自若,只一双又黑又亮的小眼睛不住地眨着,显然也在打着主意。
朱玄说道:“我一个做臣子的是为陛下所成就,岂敢对陛下如此无礼?只恐圣上受了奸贼蒙蔽,赏罚不均而冷了将士儿郎们的心。此次,朝廷如果对有功将士可以不吝封赏,我朱玄虽死而无怨了!”
尤思礼想了想,此事终究是瞒得了一时,瞒不过一世的。于是,他把心一横,在旁躬身道:“朱将军请功的奏折,皇上曾让朝臣讨论。考功司以为朱将军保奏的将士太多,一时间没有那么多的空缺可以安排。荣大人他们商量了一下,准备先将第一等战功的将士褒奖了,其余人等待日后再让吏部妥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