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新兵(1)

第145章 新兵(1)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六月的蜀地到处碧绿一片,虽然没有到达酷热,但也已经是让人十分难捱,蜀中大地上,官道旁的田野中,到处都是冒着热天,四处辛勤耕作的农夫。

突然,一匹匹骏马顺着驿道跑了过来,旌旗招展,在风中猎猎飘舞。马上的骑士们一个个龙精虎猛,身形矫健,烈日之下,犹子身着铠甲,英武不凡。

正在田间忙做的农人们纷纷抬起头来,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西北大捷,西北大捷!”

骑士们大声呼喊道:“王大人率部全歼满清10万精锐!满清十万精兵灰飞烟灭!”

“西北大捷,满清十万精兵灰飞烟灭!”

过了许久,农田里的农人们才欢呼雀跃了起来,许多人泪流满面,跪在了地上。

“苍天保佑我大汉!苍天保佑我大汉啊!”

60岁的钱老汉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放声痛哭起来。

“爹,终于是盼得云开雾散,王大人他们得胜了!”

钱老汉的儿子钱思明上前,想要劝自己的父亲,眼泪却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王大人万岁!王大人万岁啊”

无论是在驿道道边的,还是在田地里的,所有的人都不顾燥热,一起磕起头,大声喊了起来。

重庆府,知府衙门,闫尔梅正在桌上书写公文,忽然听到外面震天的声音传来,他不由自主的停下了笔,竖起了耳朵。

连听了几遍,他忽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以和其年龄不相配的敏捷迈出了房间,出了衙门大门,向大街上看去。

“西北大捷,华夏军全歼满清10万精锐!”

骏马当街徐徐而行,重庆府的市民和百姓都是喜笑颜开,老人们更是涕泪交加,久久不能平复。

闫尔梅恍然若失,只觉得心头百感交集,有一种放声大哭的感动。

他不自觉的往旁边一看,只见府中的许多老吏都是换了衣裳,一看就是藏了许久的大明衣冠。

“刘主簿,你终于穿上了你的旧日衣冠!”

刘明眼眶通红,哽咽道:“山人,自古艰难唯一死,甲申年满清入关,小人就该一死。苟活30年,终于能复我大明衣冠,小人心愿已足!”

他看了一旁不停拭泪的冒襄,笑道:“冒辟疆,你这位当年的“复社四公子”,也终于扬眉吐气,不可一世了!”

1636年,冒襄与张明弼结盟,参加复社,同陈贞慧、方以智、侯朝宗过从甚密,人称“四公子”。他们年龄相仿,意气相投,或结伴同游,或诗酒唱和,或抨击阉党,或议论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

如今,其他三公子都已过世,只留下了冒襄一人,这种得而复失,怅然若失的感觉,恐怕只有他们这种破国之民,才深知其味。

“读我中华诗书,着我大明衣冠,余愿已足,余愿已足啊!”

“山人,咱们马上写稿,登上报纸,也让全华夏的人都看看,我华夏军如何不敌,清军如何不堪一击!”

冒襄道:“要是更多的百姓看到了报纸,看到了我军西北大捷的消息,你说,到了那时候,满清的江山还能长吗?”

闫尔梅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赞许。

接触了报纸几年,闫尔梅知道这报纸传播消息的重要性。不要说堂堂正正的大捷了,就是捕风捉影的东西,也能给你说的头头是道,呼风唤雨。

“山人,你说王大人会不会率领大军,直接东进,攻陷北京城啊?”

冒襄的一番话,让闫尔梅哑然失笑。

“忠义军出征半年多,粮草或许无忧,但士兵疲惫,弹药匮乏,再加上接收的俘军等还要编练新军,没有半年的功夫,恐怕难以恢复和成军。”

闫尔梅轻轻吐了口气,嘴里说道:“如果老夫所料不错,王大人应该很快就会回川,咱们得做好迎接的准备。”

华夏军在西北的一场大胜,在整个四川都掀起了狂澜巨波。

…………

泸州大营的中军营房中,董平眉头紧皱,似有所思。

华夏军大军在西北大捷的消息传来,让他高兴之余,却不免有些失落。

满清10万大军灰飞烟灭,10万啊!要是自己去了,现在又会是什么情景?

为什么这些金戈铁马的好事都会落在张直的身上,而他只能在后方看家?

“早知道如此,死皮赖脸的都要去,最起码也是金戈铁马,沙场点兵!”

董平心中失望与烦躁并存,以至于军士进来时,他也没有注意到。

“大人,大比武开始了!”

军士大概知道董平的心情不好,所以小心翼翼地问道。

“别叫我什么大人,以后叫我军长,明白了吗?”

董平暴躁地站了起来,大踏步向外走去,一边走一边问道:“其他人都到了吗,还有邀请的四川名士,还有百姓代表,各地的官府官员都到了吗?”

“回大人,已经全部到齐,全部在大校场等候!”

军士话音未落,董平已经打断了他,抱怨道:“你这小子,怎么不来早点叫我?”

他的父亲,时任合州知州的董瀚麟也来了泸州大营。要是让他父亲看到他在摆谱,绝对给不了他好脸色。

这是华夏军举行的一场大比武,就在泸州大营进行。去年招收的新兵在经过半年的训练以后,所要进行的一场实战比武。此举当然是为了考察士兵的训练成果,增强士兵的战场作战能力。

西北的捷报传来,同时伴随的也有万余士兵死伤沙场的消息。三万大军,一下子损失了三成以上,这也难怪董平心急如焚。如果没有后继的新鲜血液加入,华夏君岂不是成了无根之树,无水之鱼?

大比武本来的时间是春秋两季,但春季时,这些新兵的训练时间太短,训练还未达成。秋季时间太长,所以改为了新兵训练半年后,在六月初进行的这次比试。

在以前大比武的基础上,这次增加了一些内容,比如火铳的对射,沙盘、地图的制作,团队意识的考察等,并第一次在军队中增加了青年近卫军这一新军种,主要就是希望学堂毕业的青年学生,不过这些学生新军现在都在大雪山的华夏军官学校进行培训。

六万多新兵,温志伟的第三师六千人,总共七万人,把整个泸州大营,挤得是满满当当,场中旗帜飘扬,雪亮的刺刀如林耸立,整个校场一片肃然和忙碌之像。

为了达到王斌的“军民一家”的思想,此次的军训,华夏军方邀请了整个川南道,川东道的地方名人,另外来的人还有陈其年、刘体仁、冒襄等从大雪山上下来的名士。

另外就是地方官府都来了人参加,重庆府知府,叙州府知府,泸州府知府,包括董平的父亲董瀚麟。

儿子是一方大员,自己也是一地父母官,董瀚麟和董瀚麒兄弟俩早已和董平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听到了华夏军西北战场大获全胜的信息,董瀚麟知道儿子的前途无量,现在他只有紧紧跟随儿子的脚步,尽心尽力的为华夏军做事。

就像这次,华夏军的六万新军,其中一半新兵的粮食供应都出自他的合州州县,可见他在政绩上确实出了力,治下的合州也确实是欣欣向荣。

教场上,六万经过半年训练的新军,六千老军,两千人一个方阵,三十多个方阵,雪亮的刺刀统一向上,天地一片萧杀之气。

柳重,谭四,杨勇这些新兵站在一处方阵的前列,前面就是三师的六千老兵,柳重等人可以感觉到这些老兵身上散发出来的杀气,让人有一种快速逃离的冲动。

华夏军战无不胜,军纪严明,他们以前也只是听说,在训练了半年以后,他们一个个信心饱满,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铁血战士了,哪知道进入校场上一见,各人身上的骄横之气顿时一下子消失了一大半。

已是六月夏日,再加上是正午,校场上的所有士兵们都已经是汗流浃背,许多人的胸前都已经湿透,新兵里难免出现了一丝骚动。但新兵前方的老兵们,一个个照样是抬头挺胸,身子笔直,就像一杆杆长矛一样,一动不动。

而站在方阵前面的军官们,虽然也已经是苦不堪言,但没有一个人敢发出一声,擦去一滴汗珠,一个个的眼睛里都是肃然和杀气。

柳重不禁暗叹,不动如山,这样一支强军,不知道什么样的对方才能把他们击败,恐怕除了神仙,就是魔鬼了。

谭四的心里和柳重差不多,他也是自命不凡、有野心的人,看到眼前的这些神情肃穆的老兵,他深知自己没有去错地方,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好好把握机会,争取脱颖而出。

新兵们也是同样,看到前方的军官们和老兵们,心里才知道了什么是差距。有些新兵心里面却憋了一口气,希望在后面的大比武中,能在这些老兵面前好好表现一下。

如今华夏军的大比武,主要就是火器使用的考核和战场纪律的检验,而作为传统冷兵器的射箭则已经被放弃了,就连大刀长矛的比拼,也换成了刺刀的拼杀技术考核。

此外就是,大比武大大增加了技术兵种的考核,火铳兵,炮兵的装填速度;火铳兵,炮兵的准确打击范围;沙盘,地图的制作;掷弹兵的投弹准确性等等。

而其它兵种的考核也加入了进来,如卫生急救,简易担架的制作,战壕墙的挖掘制作,以及夜间演习等。

果然,看到儿子这时候才出来,耿汉林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

董平心虚地看了一下脸沉似水的父亲,在中间的位置坐下,赶紧大声说道:“开始吧!”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帝国的脊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帝国的脊梁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5章 新兵(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