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唐邑安家
亳都的使臣走后,大家又把目光转回到回甲那里,想听听他到底要说什么?
华风问道:“左史官有何建议?”
回甲说:“老夫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地方最为合适。”
米雷着急地问:“你说的到底是哪里?”
回甲说:“唐邑!”
“我怎么一时没有想到?”华风一拍大腿大声叫好。上大夫且卜也频频点头。
回甲说:“唐邑乃是帝喾第四个儿子尧的封地,尧为人谦逊,胸襟宽广,刚健笃实,尊贤慕才,且与世子志趣相投,没有比唐邑更合适的地方了。”
华风说:“左史官所言极是,唐侯乃是人中龙凤,帝挚远不能及也。”
上大夫且卜说:“世子回来之前,老夫一直在苦思冥想,也曾想到转投唐邑,远比在这里受气强,只是世子不开口,老夫不方便说。”
米雷说:“既然大哥和上大夫都同意,那我们还等什么?马上拔寨起营走人。”
回甲说:“米雷世子真是个急性子。”
华风说:“也好!我们需尽快启程。我不知道这个大臣回去之后会跟帝挚说什么?万一双方有误会起了冲突,反倒是伤了彼此的和气。”
米雷说:“管他伤不伤和气?要不是我良渚数万民众至今居无定所,我米雷就是要偏偏留在此处,与他帝挚一决高低。”
回甲对华风说:“禀世子!老夫已经差家人先行一步,前往唐邑去给尧报信了。”
华风大喜道:“还是左史官想得周到。”
华风对上大夫且卜说:“请上大夫通知各营马上出发,目标直指唐邑。亳都距唐邑尚有千里之遥,虽说与良渚到此相比稍近一些,可这一段道路多崇山峻岭,路途险恶,大家在路上务必多加小心!”
上大夫且卜回答道:“世子请放心!老夫一定安排妥当。暑热已消,秋凉渐起,正是赶路的好时节,老夫保证让我军民走得顺顺当当。”
伊一对华风说:“华风哥哥!这里没有伊一什么事了,伊一就此告辞!”
华风知道伊一性格喜欢来去自由,只是再次表达感谢之意,并没有说什么挽留之类的客套话。伊一和喓喓告别众人,回女娲娘娘宫去了。
说走就走,这一支庞大无比的队伍前前后后走了二十天,终于抵达唐邑,而尧早早就守候在城外等待华风和良渚军民。唐尧一见到华风就紧紧地拉住华风的手说:“没有想到尧与世子这么快就能再见面,尧真是万分荣幸!”
华风说:“唐侯亲自到城外迎接,真乃折杀华风也!”
唐尧说:“尧与世子在亳都分手之后,对世子日思夜想,世子突然驾临唐邑,似甘露从天而降,尧是喜出望外。从良渚到唐邑,遥遥数千里,一路上艰难险阻可想而知,想必世子千里奔波一定很辛苦,现在到了唐邑好好休息,尧一定尽力照顾周全。”
华风听了十分惭愧。他说:“华风不请自来,给唐侯添麻烦了。”
唐尧说:“世子此话就见外了!世子和众卿来我唐邑那是看得起尧,只是唐邑不比良渚、亳都繁荣昌盛,这里人丁不过五千,田方不过百里,风土人情与良渚迥异,让诸位受苦了。”
华风说:“华风乃是丧家之犬,承蒙唐侯收留,华风感激不尽!”
华风与唐尧一见面似乎有聊不尽的话题。
唐尧陪着华风进入城中,把唐邑的上大夫、下大夫向华风作了一一介绍,华风点头示意,并十分不在意。华风也把良渚国王公贵族和大臣向唐尧作了一一介绍,唐尧全神贯注倾听,默默地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和相貌。
双方介绍好了之后,唐尧拉着华风与他并肩而坐,华风固辞,最终还是熬不过唐尧一起坐了下来。
唐尧对众人说:“良渚国诸位兄弟到了唐邑,唐邑如久旱逢甘露,尧更是喜不自禁!在此有一事说与大家知晓,尧以为天下当以贤者为尊,华风世子乃是人中翘楚,尧决定将爵位禅让于世子,当以其为唐邑之主。”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华风大惊失色。他对唐尧说:“唐侯此话实在太重了!良渚失国,流亡千里,华风走投无路之下到了唐邑,承蒙唐侯不弃,收留我良渚子民,华风心中无限感激!唐邑乃是尧之封地,为天子所赐,天下共知,而华风不过是一个闲人,无才无德,有一栖身之地则足矣,岂敢鸠占鹊巢,贻笑于天下也?”
唐尧说:“尧自认为贤不如世子,甘愿让出爵位,不怕为天下人耻笑,我想以世子之高洁并不会在乎世人之言吧?”
华风说:“无愧于心、无愧于天,无愧于人,这便是华风的处世风格。诚如唐侯如言,你我皆不为世俗所累之人,华风不占唐邑,无关乎仁义,只出乎真心。华风乃是山野化外之人,自由散漫惯了,受不得礼教束缚,更坐不得朝堂,请唐尧见谅!”
唐尧对华风说:“世子先不要推辞,要不先听听众卿之言?”
华风说:“好!请诸位讲一讲!”
上大夫且卜出列道:“请大家先听老夫一言。”
唐尧说:“上大夫且卜德高望重,由您先说理所当然。”
上大夫且卜说:“如果天上有两个太阳,地上有两大圣贤的话,此两位圣贤非唐侯和大世子莫属。不过天上只能有一个太阳,地上只能有一个圣贤,而此人非唐侯莫属。世人皆赞唐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老夫认为一点都不为过。当然,我良渚大世子华风才华出众,智力超人,他带领良渚臣民战胜洪水,走出生天,此非常人所为也。只是朝堂之事确非世子所愿,唐侯就不必勉强世子了。”
华风笑道:“连我的上大夫都看好唐侯,不肯帮我说话,如之奈何?”
唐尧说:“尧真心实意想将封地让予世子,世子不要误会。那么再请其他人讲一讲心中想法?”
“我来讲一讲!”有一个洪亮的声音像雷鸣般响起。
“有请三世子!”唐尧一看原来是良渚三世子米雷。
米雷说:“米雷自出道以来阅人无数,却未曾见过像唐侯这样坦荡之人,米雷打心眼里佩服!良渚落难,举国投奔唐侯,唐侯不仅没有嫌弃我们,还要将唐邑拱手相让,此事若是放在米雷身上,米雷绝对做不到。如若我大哥接受了唐侯的建议,尽可彰显唐侯的大公无私,反倒让人觉得我们良渚人小家气,这样大大地不妥!”
唐尧说:“尧绝无此意!”
米雷说:“米雷当然知道唐侯绝无此意,唐侯若是再相逼的话,我们只好另投他处去了,米雷说到做到。”
华风哈哈大笑道:“居然连弟弟都不帮我说话,唐侯还有何话可讲?”
唐尧仍然镇定自若。他说:“不妨再听听其他人的想法。”
唐邑的上大夫齐声奏道:“臣等皆同意世子之言。”
华风说:“那请唐侯收回成命。”
此时唐尧才缓缓地说:“还有没有不同意见?既然大家都觉得不合适,那尧就听大家的吧!”
华风对唐尧说:“从今往后良渚臣民皆归唐侯节制。”
唐尧起身举起右手两指对众人说:“尧在此对天发誓,尧对良渚人与唐邑人一视同仁,若有违背天诛地灭。”
这一下子人人皆大欢喜。
唐尧命人安排好良渚人的住所和耕田,尔后颁布律条不得以任何理由歧视良渚移民。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唐尧对华风说:“尧陪世子到唐邑各处走走,了解一下唐邑的风土人情,不知世子是否有兴趣?”
华风说:“太好了!华风正想在唐邑走走看看,也好见识一下唐邑之治。”
唐尧独自一个陪同华风,上大夫且卜与他们一道而行。一路走来,华风见唐尧对唐邑的情况非常熟悉,随意到某一处地方,唐尧都是如数家珍。更让华风和上大夫且卜吃惊的是,唐尧不仅对唐邑每一个地方了如指掌,而且对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熟悉,上至士大夫,下至普通农夫,路上所遇之人都主动地与唐尧打招呼,大家如同亲人一般,唐尧能够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甚至于连他们家里还有什么人,最近在干什么都一清二楚。
上大夫且卜私下对华风说:“依老臣之见,唐侯确非常人,若是其能够入主中原,必成千古一帝。”华风点头称是。
唐邑三面环山,一条汾水自北往南穿行而过,不愧是“天下锦绣之地”。华风掐指一算,他对唐尧说:“唐邑位居九州之中央,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此乃唐侯的龙兴之地也。”唐尧听了只是一笑置之。
唐邑接收了良渚二万五千人无异于如虎添翼,从此之后实力大增,雄踞于天下之首。九年之后,帝挚因治国无方,迫于天下诸侯的压力,不得不降诏让位于唐尧。唐尧登基后,念其弟旧情,封挚于莘邑。
帝尧在位七十年,励精图治,天下大治,他不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丹朱而是禅让给了舜,成为上古时期“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为人传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