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胎死腹中的制度
“与天子不和?”陈群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了许多。
他很不喜欢刘备。
或者说,他恨刘备。
当年曹操高举义旗,号召群雄反董,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还是获得了兖州大部作为起家的基础,也正是在那时,荀彧携带家小及亲朋离开颍川,前去曹操麾下效力,跟随荀彧的颍川士人之中就有陈群。
陈群出身名门,其祖父陈寔人称陈太丘,与钟皓、荀淑、韩韶并称为颍川四长,德高望重,名著一时,其父陈纪、叔父陈谌都以德行著称,出生于这样的家门之中,陈群的才学见识自然也不会差,他擅长识人、擅长制定法度律令,加入曹操麾下后迅速展露头角。
只可惜好景不长,曹操在兖州没过多长好日子,就因为大举兴兵讨伐徐州,几乎丢光了辛辛苦苦得来的兖州基业,此后经过数年血战,终于在与吕布的鏖战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却又因为一次贸然决战而丢了性命,偌大的基业很快便分崩离析。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陈群携带族人离开兖州,返回颍川老家,在他看来,曹操死后,集团内部各派系意见不一,极有可能会引发倾轧厮杀,尽早抽身离开,洗去身上“曹操旧部”的烙印,重新选择强大的势力才是上策,却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潇洒抽身,却成了他政治生涯的绝唱。
就在陈群返乡后不久,他的旧同僚们达成共识,向占据了整个河北、青徐之地,明显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刘备投降,并且得到了刘备的接纳,整个集团完成华丽转身,原本的官员将领们也被重新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之上,继续发光发热。
可陈群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整合吕布和曹操集团,平定了关中和淮南袁术之后,刘备很快登基称帝,重新建立规则秩序,选拔人才不再走举孝廉、举茂才、征辟名士的路子,想要出仕做官也行,去州府或者洛阳参加考核吧,身为名门之后,又曾经在一方诸侯手下做过不小的官,陈群哪里拉得下面子去做这种事,于是他的复出之路就僵住了。
在此期间,荀彧不是没有向刘备引荐过陈群,但在用官这一块,刘备很少给别人面子,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要么陈群自己去参加选拔考核,要么他就安心在家里待着,把荀彧弄得也是没办法。
更何况朝廷中和地方上还有程昱为首的兖州本土派、曹氏一族为首的武将派等旧同僚,这些人可是对见势不妙就溜之大吉的陈群相当鄙视,听说荀彧举荐陈群,各种对其不利的言论就纷至沓来,令人不堪其扰。
到了最后,陈群为了自家的名声、好友的颜面,终于认命了,宁可把一身本领烂在肚子里,也再不去想出仕为官的事情,然而,在他心中,对刘备的怨恨,对程昱、曹仁等人的愤怒,却丝毫没有被时间所磨灭。
如今,荀彧这个被所有颍川士人景仰、崇拜,认为是王佐之才的精神领袖连五十岁都不到,就因为与天子不和而告老还乡,这种境遇,让陈群对刘备的观感更差了。
这有眼无珠的昏君!
“在官场上混迹了这么多年,为兄也是累了,倒不全是与天子政见不合这个原因。”荀彧淡淡一笑,岔开话题说道:“躬耕于乡野之间,闲来读读书,与故友出游赏乐,也是美事,长文,你最近可有读什么好书?”
“不过是自幼熟读的那些经典,没什么新鲜的,只是最近两年,小弟又对朝廷建制有了些想法,前些时日才整理成文,本想命人送给兄长过目,如有可能便呈上天子付诸实施,却不料兄长突然辞官回乡。”陈群不由得长长叹息起来。
“哦?拿来让为兄看看。”荀彧一下子来了兴趣。
陈群兴冲冲地跑到书房,取出自己存放在精美木匣中的文稿,又将其端端正正地放在荀彧面前,然而半晌过后,看着荀彧不住摇头叹息,他的脸色也渐渐黯淡了下去。
“这些东西是好的,但不会被当今天子采纳。”荀彧最终下了评语,又翻到开头的篇章,“九品官人之法,可惜了,未遇其时。”
“文若兄,何出此言?”陈群脸色很难看。
“你这九品官人之法,每州郡推选大中正一人、小中正数人,再将各州人才分为九品,朝廷再根据中正提供的人才家世、品状来委任官职,确立升迁。”荀彧说道:“放在几十年前,朝廷选官用人全凭喜好,幸进之徒汹汹当道,以致于天下大乱,那时候若是有这样一套九品官人之法就好了。”
陈群沉声说道:“现在的科举之法更加不堪,朝廷用人重才不重德,重视的才还是杂学之才,于天下又有何用?长此以往,只怕国将不国,我等有识之士绝不可熟视无睹啊。”
“制度好不好,不是你我说了算。”荀彧苦笑起来,“自从朝廷开科取士,广设学堂,下面的平头百姓就成了坚决的拥护者,今年又恰逢天子五十寿辰,朝廷特开恩科,为兄从洛阳一路所见,尽是对天子感恩戴德的,在这个时候说不合时宜的话,怕是出门都要被人骂。”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陈群面色难看,反复念着这几句令他恨得牙痒痒的诗,“任是谁都能求学做官了,哪还有人去耕田种地,这天下还有何体统?”
或许是压抑得太久,陈群的话匣子打开就关不住,在荀彧面前尽情诉说起来。
“这刘备不过是边地武夫,依靠兵强马壮夺了天下便也罢了,如今连上下尊卑的纲常都要搅乱,真是令人发指。”
“若是袁氏兄弟这等名门之后夺了天下,甚至是曹孟德也行,我这套九品官人之法必定能大兴于世,澄清吏制,留芳青史。”
陈群说的兴起,荀彧却有些听不下去了,“当今天子虽然与我等理念不合,但起码是汉室宗亲,匡扶社稷也有大功于天下,袁氏曹氏累受汉恩,又有什么理由取而代之?”
“文若兄,我知道你是一心忠于汉室,以匡扶天下为一生之志,但你想想,如今这个纲常崩坏的大汉,还是你一心想要匡扶的那个大汉吗?”陈群冷笑着反问道:“天下乃是有德者居之,代汉者当涂高,这话可不是外姓人说的,而是孝武皇帝亲口说的,只要德行足够,恩泽天下,天子姓谁又有什么不同?”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长文,你虽在乡野,却也要谨言慎行。”荀彧叹息着摇了摇头,“这种话也就是在你我之间说说,其他人就绝对不要说了,以免祸从口出。”